<p class="ql-block"> 素材提供及敘述/莊育</p><p class="ql-block"> 文字整理/古國復興</p> <p class="ql-block"> 有一種思念叫華政情緣,在華政情緣這片浩瀚大海中,綻放著一朵美麗潔白的浪花,那就是對黃嬿同學的深深懷念。</p><p class="ql-block"> 謹以此拙文,紀念我情同手足的好同學、好姐妹,此時已成為天仙的黃嬿同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莊育</p> <p class="ql-block"> 嬿子,你走之后,黃姐姐懷著悲痛欲絕的心情寫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黃嬿(1963—2020)畢業(yè)于華東政法學院,曾在上海市公安局法宣處工作,擔任過上海司法學校老師,還是改革開放后最早的專業(yè)律師,曾經(jīng)下海經(jīng)商。從小喜歡越劇,后通過文化局專業(yè)考試在上海戲劇學院學習,是上海越劇院高級編輯,圓了小時候的夢想。</p><p class="ql-block"> 她一生有追求,隨性聰明,是我們家的才女。工作的繁忙,讓她疏忽了體檢,原本可以早發(fā)現(xiàn)的問題錯過了最佳時機,與疾病頑強斗爭二年六個月,我的燕子飛走了。</p><p class="ql-block"> </p> <p> 嬿子,你可知道?2020年11月10日,華政1981級同學微信群傳來你因病醫(yī)治無效逝世的消息,同學們倍感痛心,紛紛表達哀思。</p> <p class="ql-block"> 殷自力悼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越調(diào)聲聲皆是情,</p><p class="ql-block"> 天上人間心相知,</p><p class="ql-block"> 西門堂前吳淞江,</p><p class="ql-block"> 點點皆成哀念辭。</p><p class="ql-block"> ———黃嬿同學千古</p> <p> 鄧堯昌悼文:《轉(zhuǎn)身》</p><p><br></p><p> 華政求學先,</p><p> 寒窗結(jié)學緣,</p><p> 悠忽四十載,</p><p> 律壇存遛身。</p><p> 揮手別塵世,</p><p> 輕羽上青天,</p><p> 唯留越劇戲,</p><p> 聲婉剩遺篇。</p><p> ———悼黃嬿同學</p> <p> 鄭強悼文:《悼念黃嬿》</p><p><br></p><p> 黃嬿同學,</p><p> 你真的走了嗎?</p><p> 當年老一班里那個說話最少的女生,</p><p> 那個周末總是不見身影的女神,</p><p> 那個男同學不敢搭訕的女神,</p><p> 認識你,是通過你墻報上的美文,“新春伊始,”洋洋灑灑娓娓道來,一顆高貴的文心,安然自然熠熠生輝,</p><p> 果然,你成了一位戲劇編導。</p><p> 沒看過你的戲劇作品,</p><p> 難以想見如此安靜嫻雅的性情,</p><p> 如何編排戲劇沖突,</p><p> 如何組合舞臺劇情。</p><p> 然而,三十多年光陰荏苒,你安居在戲劇里,享有過最美人生。</p><p> 那首七律詩,文字洗煉老辣如古齋學翁。</p><p> 那一聲,“哥哥,我讀書少,你別騙我!”似水柔情,嬌態(tài)春風。</p><p> 啊,黃嬿同學!你是戲劇,戲劇就是你。</p><p> 黃嬿同學,你真的走了嗎?沒有。</p><p> 你走不出我的溫暖記憶———</p><p> 一位靜靜的女生,</p><p> 一篇美美的墻文,</p><p> 一首通體凝煉的七律,</p><p> 一句漫天回轉(zhuǎn)的嬌聲。</p><p><br></p><p><br></p><p> 潘大松悼文:</p><p><br></p><p> 昨天晚上沒看手機,今天一早,看到黃嬿同學的消息,心中凄楚。</p><p> 黃嬿同學于我們一班是熟悉的陌生人,估計大多數(shù)同學沒有和她說過話。云影月華心性,清寒孤零芳姿,如檻外梅花,暗香浮動。</p><p> 這也是一種好的相處方式,彼此保持一定的距離,冷眼相看,以才情,品性,美麗,慰籍集體,留下記憶。</p><p> 黃嬿同學是才女,天妒英才,黃嬿同學是美女,紅顏薄命,月色黃昏來的太早,作為我們同學,物傷其類,值得一大哭 ……遠遠的目送黃嬿同學遠行,靈魂縹緲安靜,一路走好……</p><p><br></p><p> 泣蕙草之飄零, </p><p> 憐佳人之玉殞。</p><p><br></p><p> 燕子,人如其名,穿過人生的風簾雨幕,尋覓人間的殘紅荒榭,傾聽人性悄然私語,鋪陳舞臺幻化戲劇,歸去來兮!</p><p><br></p><p> 蔡健悼文:</p><p><br></p><p> 讀黃嬿同學《夢回華政》,心中有感,循伊人心跡,不計平仄對仗,成此拙作,權(quán)作對嬿同學一念。 </p><p> 夢斷香消四十年,</p><p> 夢里常尋華政園。</p><p> 同窗歲月成追憶,</p><p> 憶中仍是舊時顏。</p><p> 檀板弦歌歲月好,</p><p> 依稀難斷是當年。</p><p> 芳魂且去歸故里,</p><p> 應是九天化作仙。</p><p><br></p><p> 徐秀平悼文:</p><p><br></p><p> 斯人化蝶去, </p><p> 音容永留存。</p><p> 我親愛的嬿子,一路走好。</p><p> ????????????</p><p><br></p><p> 劉錚然悼文:</p><p><br></p><p> 勞燕呢喃聲漸遠,</p><p> 飛去瑤池譜霓裳。</p><p> ———一路走好。</p><p><br></p><p> 楊斌悼文:</p><p><br></p><p> 一抹斜陽映彩幡,</p><p> 迎風送燕哭殘垣。</p><p> 此情只可成追憶,</p><p> 夢碎香消華政園。</p><p> </p><p> ———深切悼念黃嬿同學??????</p><p> </p><p> 靈堂肅穆,病魔擊碎今時夢,</p><p> 哀樂低回,記憶殘留昔日人。</p><p> 黃嬿同學一路走好,天堂安息!</p><p> ??????</p><p><br></p><p> 陳慧谷:《送別黃嬿》(2020年11月14日)</p><p> 11月13日下午,受廣大同學委托并代表個人,莊育、楊永敏、張晴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前往吊唁黃嬿同學,他們送去了花籃和慰問金,并向黃嬿同學的丈夫轉(zhuǎn)達了同學們的問候。送去的花籃有:</p><p> 1、1981級全體同學送去的花籃和慰問金1981元(陳慧谷安排)。</p><p> 2、楊永敏同學代表老一班送上花籃和慰問家屬2001元。</p><p> 3、1981級刑法五班全體同學送上花籃,并慰問家屬2001元。</p><p> 4、黃嬿同學原宿舍六位女生送去花籃。</p><p> 5、裘文潔同學送去花籃。</p><p> 前往吊唁的同學受眾多同學囑托轉(zhuǎn)達了對黃嬿同學的哀思和對家屬的問候。黃嬿家屬對此深表感謝。</p><p> 經(jīng)與家屬協(xié)商,家屬及越劇院將提供相關素材,與81級一起制作追思視頻。也請81級同學提供素材。</p><p><br></p><p> 今日清晨,黃嬿同學的遺體將進行火化。一縷青煙,帶走了我們親愛的、機靈的、聰慧的、才情的黃嬿同學,也帶給了我們無盡的悲傷和思念,嬿語低喃,長歌當哭,黃嬿同學一路走好,我們永遠想念你。</p><p><br></p><p> 2020年11月14日裘文潔在微信群告訴同學們:</p><p><br></p><p> 今天是送別黃嬿的日子,讓我們默默地送別她去遙遠的天堂……</p><p> 昨天陳慧谷同學安排有關人員代表81級去黃嬿家進行了告別和安慰家屬。轉(zhuǎn)發(fā)黃嬿丈夫感謝信。</p><p><br></p><p> 轉(zhuǎn):11月13日由張晴,楊永敏,莊育代表華政81年級全體同學到黃嬿家。向黃嬿作最后的告別。我們家族表示感謝,深深鞠躬。</p><p> 黃嬿丈夫———王建軼</p> <p> 蔣衛(wèi)忠:《再悼黃嬿同學離世》</p><p><br></p><p> 黃泉陌路少知音,</p><p> 嬿渡新生悲滬城。</p><p> 同窗追憶嘆兩隔,</p><p> 學涯舊夢師一門。</p><p> 安得極樂隨心去,</p><p> 息別初冬催淚奔。</p><p> 千萬兄妹當保重,</p><p> 古今人生幾留痕。??</p> <p> 同學們的哀思,如縷不絕,那是象征華政同窗情緣的一瓣瓣心香,化為五彩繽紛的朵朵祥云,伴隨著你飛向天堂!</p> <p> 下圖:姐妹情深</p><p><br></p><p> 2019年3月26日,與姐姐(左)在一起。</p> <p> 嬿子,你真的飛往天堂嗎?在我眼里,你留在塵世間的履蹤足跡與音容笑貌,恍若昨天……</p> <p class="ql-block"> 下圖:珍貴的童年影像———與弟弟(左)在一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嬿子,你走之后,我專程與張晴同學去看伯父伯母,微信上也曾跟你姐姐聊了一下,他們說你小時候,非常懂事,很乖巧,非常安靜,愛看書,所以伯母為你買了一些連環(huán)畫,你就靜靜地看,沉浸在連環(huán)畫的故事中,就象詩人徐遲所說的:“書是香的,是美的,走進去就不想出來,魂掉到里面去了”。你身上有這樣的特質(zhì),就是酷愛看書,并形成了良好習慣,這種習慣逐漸溫潤了你的氣質(zhì),那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小時候看完小人書困了之后,就睡在地板上,你家的地板是木地板。所以你因為太安靜了,父母又忙,所以經(jīng)常會沒有注意到你,但你很乖巧、懂事,是伯父伯母眼中的乖乖女。你看了那么多書,心中總是裝著夢想,那就是一直想要寫作、編劇。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你會全身心地投入,廢寢忘食地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仍然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用自己生命去寫作。由于對工作的癡迷。你發(fā)病時,發(fā)現(xiàn)那個惡性病已是晚期,預想時間不多,你與死神搶時間,抓緊劇本創(chuàng)作,你可知道,家人與朋友都暗自為你心疼啊。</p> <p> 下圖:難忘童年時光———與母親、姐姐及弟弟合影</p> <p class="ql-block"> 娉娉裊裊十三馀,荳蔻梢頭二月初。</p> <p class="ql-block"> 1981年9月,你與我同時考入華東政法學院,機緣巧合,你成了我的上鋪室友,我們結(jié)下深厚的同窗情誼。</p><p class="ql-block"> 你是相信緣份的,又是內(nèi)斂的,1985年夏季畢業(yè)前夕,在我的畢業(yè)留言本上寫下:“中國之大,偏你我有緣!有緣!”</p><p class="ql-block"> 你認為“有緣”,不僅僅是寫給我的,也是寫給母校與同學們的,你說是嗎?</p> <p> 下圖:黃嬿大學畢業(yè)前夕在我留言本上寫下的留言</p> <p class="ql-block"> 嬿子,我想你所寫的“有緣”,就象當代著名傳奇女詩人余秀華所說的,是指一個人在天地間,與一些事情或人物發(fā)生了密切聯(lián)系,由此產(chǎn)生了深沉的愛,乃至難以割舍,這就是一種宿命。</p><p class="ql-block"> 我對你們之間“有緣”的解讀是:你為了一出戲,自己成為戲中曲;而我為一本書,自己成為書中人。這就是緣吧!不知你是否同意?</p> <p> 我們確實結(jié)下非同尋常的情誼,得知你不幸因病離去,我與其他同學十分悲痛,有詩為證:</p><p><br></p><p>同窗芳魂赴天堂,</p><p>吾儕傷感填滿腔。</p><p>昔日四載結(jié)情緣,</p><p>如今千行淚濕裳。</p> <p> 你升天后,我哀思沉重,嘆息不已,心中總是十分惋惜與萬般不舍,我的一位福建老鄉(xiāng)同學被我們的同學情誼所感動,建議我寫一篇文章紀念你,我一開始答應了,但過了半個月,仍然無從下筆,告訴他:“我想再收集更多的素材,從中思考生命的意義,等條件成熟后再下筆。你先幫我整一個紀念的材料吧。”他說:“既是如此,你先整理一些材料,我當你的文字搬運工吧。另外,我已經(jīng)在網(wǎng)上找到一處空間,既可安放黃嬿留下的若干文字與音像,又可讓你與其他同學對她的縷縷思念長住于此。”</p><p> 我漸漸地體會到,你與我、母校、同學之間的華政情緣,純潔無暇,宛若美玉;份量之重,有如泰山。</p><p> 在此誠摯地感謝黃大姐提供了有關的音像和其他素材,衷心感謝老鄉(xiāng)同學所在單位同事王阿虹姑娘的協(xié)助。</p> <p> 作為上下鋪,我們之間的交流是比較多,我是粗放的,對宏觀方面的思考比較感興趣,喜歡探討一些人生意義方面的話題,而你觀察力很洞,犀利的洞察力能及時捕捉到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具有很高的文學素養(yǎng)。我們性情截然不同,但卻不影響你我的交流,也許性格的粗細互補,成就了塵世間的緣份。</p><p> 你性情內(nèi)斂、矜持,給人予以“有點冷”的感覺,其實你內(nèi)心溫暖而善良,既純樸,又極具謙遜,記得有一次你邀我和其他幾位同學到你家玩,你下廚給我們制作了小點心“米仁茨實粥”,當你把熱氣騰騰的粥端到我們面前時,微笑地說:“我剛剛學會制作的,肯定燒的不好,你們品嘗一下吧。”其實,這道頗具海派風味的小點心做得十分精致且味道好極了,至今我肚子里的饞蟲還念念不忘你的好手藝呢!</p> <p> 下圖:老班長潘大松閱拙文后發(fā)表的感想。</p> <p> 下圖:裘文潔深情回憶你及家人的待人真誠</p> <p class="ql-block"> 畢業(yè)后,我讀了你三篇有關華政與同學的回憶文字,對你胸中深藏著的才情驚嘆不已,你對母校與同學的情真義重,雖不直白,十分委婉,卻厚重深沉,巧妙地把華政情緣沉淀在字里行間,散發(fā)出一股質(zhì)樸的芬芳。</p> <p> 下圖/1981年冬季在華政校門前</p><p><br></p><p> 1981年冬季,剛?cè)雽W不久的1981級602寢室同學們在校門口合影,顯示了清純、美麗如花一樣的青春底色。</p><p><br></p><p><br></p><p>從左至右:</p><p>黃嬿 ,周曉燕,尹軍,莊育,徐秀平,林麗娟,石云</p> <p> 老鄉(xiāng)陳同學回憶道:看了這張她在校門口與同學的合影,我才想起她,一位十分嫻靜的女生,在校時的冬季,她經(jīng)常穿的就是照片中那件外衣,成為勾起我對她記憶的標志性引擎。第一次看見她穿著這件衣服,是大約1981年冬季,在八一級宿舍樓前往校園橋的拐彎處,她的神情如同上面的照片,俏麗中略帶幾分拘謹,看見男生,有如小白兔遭遇大灰狼的樣子,幾分慌張的臉色似乎難掩心中的不安,唯恐避之不及,立馬加快腳步,象一陣風似的消失得不見蹤影,讓我想起《紅樓夢》賈寶玉說過:“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她是否相信這種說法呢,不得而知。</p><p> 其實在校時,這位內(nèi)向的老鄉(xiāng)不懂得如何與女生打交道,對她們敬而遠之,很少主動與女生打招呼。</p><p> 因此,你在《夢回華政》寫道,除了本宿舍的女生,你與大多數(shù)同學并不熟,也是事實。</p> <p> 下圖/上下鋪室友笑靨如花</p><p><br></p><p> 當年上下鋪的你我(右)純潔的開心笑容,是那么燦爛。</p><p><br></p><p> 2007年秋季,我發(fā)揮了曾經(jīng)上下鋪探討人生與哲學的影響力,鼓動、催促你寫下《樸素的青春》。可以想像,你在動筆時,心中一定是如同二十多年前的笑容一樣明媚,十分愜意、放松,很享受地陶醉在追憶往事中,燦爛的才情與醇厚的思念便從筆端徐徐涌出……</p> <p class="ql-block"> 讀《樸素的青春》,我不禁被你細膩而幽默的描述所吸引,你的文字生動而有趣,你的內(nèi)心一定是趣味盎然的,她描述幾位同學的音容笑貌與性情,實在惟妙惟肖,特別是對我與的另一位室友福建老鄉(xiāng)的口音用“奇特”來形容,讓我有點啞然失笑。</p><p class="ql-block"> 來自閩南的一位福建老鄉(xiāng)看了此文后,告訴我:還好我跟她不熟悉,從未打過照面,否則,我閩南地瓜腔口音,一旦冒冒失失地闖入她的耳朵,恐怕無緣“奇特”的待遇了,不知是否被冠之以“奇葩”,享受一下海派冷幽默的獨特風味,真的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我笑著對他說:“你癡心妄想!不是我們寢室的,哪有資格享受這個待遇!”</p> <p> 下圖/校園橋上的青春倩影</p><p><br></p><p> 1981年冬季,602寢室女生在校園橋上合影,橋下是蘇州河奔騰不息的流水,橋上七位姑娘的青春靚麗,正火一般地綻放,令臘月的嚴冬望而卻步……</p><p><br></p><p><br></p><p>從左至右:</p><p>尹軍,黃嬿,周曉燕,徐秀平,莊育,林麗娟,石云</p> <p> 盡管在《夢回華政》的開頭說你不太記得在華政的歲月,其實這是你故意俏皮地放了一個煙霧彈而已,制造了一個懸念,似乎有意要讓讀者誤以為她對母校沒有感情,沒有印象。但接著筆鋒一轉(zhuǎn),承認惦記著母校與同學,敘述夢里都浮現(xiàn)出當年同寢室的同學,最后表明華政對你生命的意義如同風雨陽光一般,不可或缺。</p><p> 讀罷,我反復品味,不禁嘆服作為劇作家的你,講究情節(jié)的懸念以及文字敘述的細膩、婉約與詼諧。我想起一句話:“文如其人”,你的性情如其文字,帶點懸念,委婉、內(nèi)斂、暗示,似乎從不說盡一切,耐人尋味,讓我想起法國電影評論家、理論家、導演德呂克所認為的:印度舞蹈家杜爾加那種冷漠的優(yōu)雅和柔韌的線條比西班牙式的狂熱表白更具表現(xiàn)力。這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文學表現(xiàn)形式,更容易陶冶讀者情感,富有亞里斯多德《詩學》中所說的“哲理韻味”,頗具美感。</p><p> 我覺得,你的文字風格與細膩方面,與陳慧谷同學十分相似。</p> <p> 2011年秋季,華政1981級同學舉行“相戀三十年”紀念活動,董輝同學寫了一篇小短文《20片小瓷磚》,回憶1985年夏季畢業(yè)前夕,發(fā)生在國際法班的感人故事:“國際法一共只有20個同學,畢業(yè)前策劃留什么紀念品時,買了一版瓷磚(一共由20片組成的一版),請蔡國強(當時在戲曲學院進修,后來成為著名的火藥煙火藝術(shù)家,北京奧運會時的煙火總導演)畫了一幅畫(一只獨角獸),然后將這20塊瓷片分開,大家每人抽了一片各自保存,約好將來某一天聚會時攜帶過來,讓它們重組成那副畫……”</p> <p class="ql-block"> 下圖:2011年12月底的一個夜晚,你參加入校三十周年同學聚會后提前離開,那是為了潛入你的越劇文學天地……同學們?nèi)匀槐荒阄淖种械娜A政情懷所感動,特別為你頒獎———最佳“潛伏”高手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圖:當年華政八一級602寢室的五位同學,畢業(yè)后三十年(2015年11月)在上海華政松江校區(qū)重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左起:</p><p class="ql-block">莊育、黃嬿、徐秀平、林麗娟、周曉燕</p> <p> 雖然你在大三、大四不在國際法班,參與組織紀念華政八一級相識三十周年活動的陳慧谷獲得董輝的故事后,馬上轉(zhuǎn)發(fā)給了你,陳慧谷知道這將激發(fā)你的創(chuàng)作靈感。果不其然,這個故事被你捕捉并埋藏進心中,你以劇作家的特有敏銳,迅速判定這是反映同學情緣的好題材,經(jīng)過反復思索與醞釀,在濃烈的華政情愫催化下,以此為線索,你精心構(gòu)思,創(chuàng)作了小品《瓷片》,包括董輝、魏旋君在內(nèi)的幾位同學芳名,生動地浮現(xiàn)在你精巧的《瓷片》中,再現(xiàn)了華政八一級同學之間及其對母校的濃濃情懷。</p><p><br></p><p>下圖:小品《瓷片》</p> <p> 新儒家學派大家徐復觀曾說:“任何的創(chuàng)造,都要扶著歷史的線索走去。”你在創(chuàng)作小品《瓷片》正是如此,我相信你在創(chuàng)作越劇也是這樣的。</p> <p class="ql-block"> 下圖:2015年秋季畢業(yè)三十周年同學聚會,黃嬿(左四)與同學在一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左一的劉秀琴與左二的張晴,也上來與我們五仙女合影。</p> <p> 下圖:畢業(yè)三十年聚會與張晴(左)在一起。</p> <p> 下圖:畢業(yè)贈言</p><p><br></p><p> 1985年6月3日你給張晴同學的畢業(yè)贈言:“黃金有價情無價”,珍惜同窗情誼力透紙背。</p> <p> 下圖:從警歲月,綻放青春。</p> <p class="ql-block"> 玉肌雪膚,明眸潔齒,窈窕婀娜,亭亭玉立,蘭質(zhì)蕙心,宛如仙女下凡,正印證了《紅樓夢》中賈寶玉《芙蓉女兒誄》所寫的:“其為質(zhì)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p> <p> 下圖:司法學校美麗的女教師</p> <p class="ql-block"> 巧笑倩兮,麗姿絢兮。唇綻櫻顆兮,榴齒留香。</p> <p class="ql-block"> 美目盼兮,靈性渙兮。素若春梅綻雪,潔勝秋菊被霜,靜如松生空谷,艷似霞映碧波,神仿月射寒江。</p> <p class="ql-block"> 下圖:</p><p class="ql-block"> 靚麗女律師影像———花樣年華,意氣風發(fā)。出水芙蓉,綽約蝶蘭。冰清玉潔,曼妙迷人。纖腰之楚楚兮,回風舞雪。但行處,鳥驚庭樹;將到時,影度回廓。</p> <p> 在校時,我們曾經(jīng)探討過馬克思所說的“人的自由意志”問題, 你在追求職業(yè)的自由選擇方面,顯然是執(zhí)著而不遺余力的,始終聽從自己心靈的召喚,就象燕子為了演繹搏擊萬里長空的自由,而不曾懈怠自己的翅膀,從不放棄對目標的追求,你為了實現(xiàn)從小的夢想,一直在尋找著機會。</p><p>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9年的一個偶然機會,你抓住機會考上了上海越劇院編劇崗位,實現(xiàn)了獻身越劇文藝事業(yè)的夢想,讓自己的才華與想象力的自由發(fā)揮有了用武之地,創(chuàng)作不少作品并獲得榮譽。</p> <p> 下圖:關于黃嬿部分作品介紹</p> <p class="ql-block"> 嬿子,記得孔子說過:“士志于道”,此中之“道”含有對高尚理想的追求。你對越劇事業(yè)的熱愛,就是你追求的“道”。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你是老子所言之上士,你全身心地投入到鐘愛的越劇事業(yè)中,就是對“勤而行之”的隔空應和,既讓你收獲人生的累累碩果,又讓你銷魂蝕骨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的奇思妙想,</p><p class="ql-block">勾勒出越劇故事的動人情節(jié);</p><p class="ql-block">你的妙筆生花,</p><p class="ql-block">點燃了心底醞釀已久的如火激情;</p><p class="ql-block">你的深情吟唱,</p><p class="ql-block">讓自己的理想插上飛翔的翅膀;</p><p class="ql-block">你的輕袖曼舞,</p><p class="ql-block">給人生之秋渡上一層層金黃;</p><p class="ql-block">你象戰(zhàn)士一樣地沖鋒陷陣,</p><p class="ql-block">不斷地攻取創(chuàng)作中的難關險阻……</p> <p> 下圖/截圖自網(wǎng)絡:《因為喜歡,所以選擇》一文</p> <p> 下圖:</p><p> 創(chuàng)作的越劇小戲《少年伏羲》獲獎榮譽證書。</p> <p> 下圖:與張裕共同創(chuàng)作反映鄒碧華事跡的《燃燈者》。</p> <p> 下圖:與上海越劇院李莉院長(左)在一起。</p><p><br></p><p> </p> <p class="ql-block"> ”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你的著越劇戲裝倩影,讓我想起《紅樓夢》中關于林黛玉超逸脫俗風姿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 音頻:聲韻凄惋,銷魂醉魄。綺音涓兮,驚為仙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演唱越劇《甄嬛》選段,宛如天籟之音,這是你在家里為姐姐唱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學期間,你曾經(jīng)很耐心細致地教過我唱越劇《紅樓夢》選段,由于我缺乏越劇藝術(shù)細胞,只學會兩句唱詞。盡管如此,我們的友誼仍然如同醇厚的老酒,日久彌香……你經(jīng)常跟我談越劇如何精彩紛呈,如何引人入勝,說著說著,竟然自己進入了劇中角色……她對越劇的癡情,讓我記憶猶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聽不太懂音頻中的歌詞內(nèi)容,發(fā)給老鄉(xiāng)同學進行整理,他告訴我:“我也聽不太懂,實在缺乏這方面的素養(yǎng)。”無奈之下,2020年12月4日,他向屠天峰、林芳、黃綺、何敏與王曉青幾位才女同學發(fā)微信求助,旅居日本的林芳率先給出全部唱詞,這位越劇達人很快判斷這是越劇《甄嬛》中的唱段,唱詞內(nèi)容為:</p><p class="ql-block"> “我與你,</p><p class="ql-block"> 歡少聚短長避諱,</p><p class="ql-block"> 怎能夠,</p><p class="ql-block"> 親手再將你命追。</p><p class="ql-block"> 且將這,一壺毒酒斟雙杯,</p><p class="ql-block"> 生死合歡盡情醉,</p><p class="ql-block"> 不言別,</p><p class="ql-block"> 永相隨、永相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反復聽了幾遍,覺得你唱得很有韻味。雖是清唱,但唱得凄涼、悲愴、纏綿而哀怨,很好地詮釋了劇中人的心情與場景,扣人心弦。</p> <p> 下圖:孝女本色</p><p><br></p><p> 你不僅是媽媽眼中的乖乖女,而且是大孝女,2018年發(fā)病前,專程陪伯母到金山醫(yī)院做胃鏡腸鏡檢查。</p> <p> 記得當時你在病中,我去看望,就感覺壞了,情況不妙,一陣一陣的痛楚襲上我的心頭。因為在這個時候你還是放不下寫作,還在熬夜地寫,我感覺這個對你的身體來說,傷害太大了,但也沒辦法勸你,你在越劇事業(yè)方面還是非常執(zhí)著的。你走之后,黃伯伯一直念念不忘地嘆息:“性格決定命運!”</p><p> 你就是這樣性格,自己想要做的事,十分執(zhí)著,就一定要去好。你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你超前地耗掉自己的生命,真的非常可惜啊。</p> <p> 黃伯伯的看法自有道理,你為了事業(yè)而透支生命,令人扼腕長嘆!</p><p> 但我想,年已中年的你,經(jīng)歷了公務員、教師、律師、經(jīng)商的多種職業(yè),終于情定越劇事業(yè),而且正處于事業(yè)上升期,實際上有一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而一旦你選擇了認定可以為之獻身的職業(yè),便以百倍的激情與滿腔熱血去澆灌事業(yè),用有限的人生去催生并呵護所追求與鐘愛的事業(yè)之花,勇敢而悲壯,足以讓不少人汗顏不已!你的獻身精神不僅可以理解,也是值得稱道的。與那些碌碌無為,虛度人生的人相比,你的奉獻既壯烈,又震撼人心,有詩為證:</p><p><br></p><p>莫道伊人心已癡,</p><p>追求事業(yè)當如斯。</p><p>情系牡丹必擷之,</p><p>不當走肉與行尸。</p><p><br></p><p> 把敬業(yè)奉獻精神融入自己短暫的人生之中,你用熱血與激情,譜寫一曲感天動地的生命贊歌!</p> <p> 下圖:2019年旅居澳大利亞的周曉燕(右)回到上海后,與你、裘文潔(左)重逢。</p><p><br></p><p> 嬿子啊,你病后不愿增加同學麻煩,多次謝絕同學的探望,你只愿意獨自面對、扛下這場人生磨難!但重情重義是我們同學為人處世的底色,潘大松、薛明冬、楊永敏與同寢室的同學等都對你十分掛念,裘文潔同學在你生病期間,曾在南京接待你和你的先生,并多次從南京來滬看望你,體現(xiàn)了一種姐妹般的守望相助情懷……</p> <p class="ql-block"> 下圖:病床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那射向天花板的剛毅眼神,</p><p class="ql-block"> 分明透露著壯懷激烈,</p><p class="ql-block"> 面對事業(yè)道路的關隘,</p><p class="ql-block"> 你始終洋溢著“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p><p class="ql-block"> 你是在惦記著如何修改越劇《凄涼遼宮月》的劇本?</p><p class="ql-block"> 還是心中響起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p><p class="ql-block"> 或是腦海中浮現(xiàn)揚鬃奮蹄的萬馬奔騰與嘶鳴?</p><p class="ql-block"> 抑或耳畔響起“我要扼住命運咽喉”的不屈吶喊聲?!</p><p class="ql-block"> 我猜你一定是沉浸在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創(chuàng)作意境中,</p><p class="ql-block"> 完全忘卻了塵世間的諸多無奈與病痛……</p> <p> 天上的嬿子啊,我的好同學、好姐妹,你是曾經(jīng)降臨人間的天使……</p> <p> 嬿子啊,你與我、母校、同學的情緣,正象就學時華政園里大草坪的大玉蘭樹上的花朵,遠嗅似香味淺淡,實則芬芳濃郁,正如你在朦朧的月下款款而來,象玉蘭花兒的香氣在夜里的風中絲絲流淌,如此濃烈而醉人,讓我感受到,華政情緣給我?guī)淼男腋!⒚篮茫悄慵词癸w向九天,也是無法泯滅的啊!</p> <p> 嬿子,你曾因創(chuàng)作的神話小戲獲得上海越劇院表彰。記得《西游記》上說道:“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你什么時候向玉皇大帝請個公休假啊?告別《王寶釧的最后一夜》,再駕祥云,俯瞰《珍珠塔》,降臨人間,看看年邁伯父伯母與思念你的家人,再訪浸潤四個春秋的華政園,讓我們再續(xù)《塵緣》,來一場《情系山河戀》,沿著《小河彎彎》,走上校園橋,在《花好月圓》之際,賞一輪《凄涼遼宮月》,唱一曲《長安悲歌》,重返《樸素的青春》,回到八一級的602室,圓一個《夢回華政》,與《燃燈者》一起《打薛蟠》,觀摩一下董輝與其他同學如何拼出《瓷片》中代表公平正義的獨角獸圖案,探究其中的《一號機密》,聆聽《上海老師》在韜奮樓上敲響《大清晚鐘》,到東風樓食堂品味一頓豐盛的《寇準罷宴》,跟女同學們分享天上仙女們是怎樣準備《嫁妝》的……</p><p><br></p><p> 嬿子:</p><p> 在華政母校跌宕起伏的六十八個春秋中,</p><p> 你的芳名嵌入她一九八一級學子名冊里,</p><p> 在她溫馨的懷抱里,</p><p> 你曾經(jīng)如饑似渴地浸潤在知識的海洋中,</p><p> 諸多恩師的諄諄教誨,</p><p> 讓你如沐春風、醍醐灌頂;</p><p> 法治信仰,</p><p> 讓你的靈魂得到升華與洗禮;</p><p> 四載光陰,</p><p> 互幫互學,</p><p> 讓你與同學結(jié)下了真誠而深厚的情緣;</p><p> 大草坪上、玉蘭樹下、東風樓教室內(nèi)……</p><p> 有你的履蹤足跡,</p><p> 舒展過你的花樣年華……</p><p><br></p><p> 歲月雖然改變了我們的容顏,</p><p> 甚至把你從塵世帶往天堂,</p><p> 讓你我陰陽兩隔,</p><p> 但樸實無華的華政情緣因子,</p><p> 卻始終象音符一樣,</p><p> 在我們的靈魂深處流淌……</p><p> </p><p> </p><p> 凝視寒星射冷輝,</p><p> 猶如耳畔啼子規(guī)。</p><p> 發(fā)自肺腑聲聲催:</p><p> 嬿子何時駕云歸?</p><p> </p><p> </p> <p> 附:《樸素的青春》《夢回華政》《瓷片》</p> <p class="ql-block">黃嬿:(校園記事)《樸素的青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前的記憶早已遙遠成模糊的一片,留在印象中的唯有那樸素的青春和一些黑白的片段;時隔多年后的回憶很不可靠也有些多余。也許,寫這篇文章的唯一意義就是在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里,向一起走過淳樸日子的人說聲“哈羅”。</p><p class="ql-block"> 就象一個渾身絨毛的小動物,第一次探出腦一樣,當我拎著箱子走進華政大門的時候,非常膽怯,好在我發(fā)現(xiàn)我住的那個寢室基本上沒有什么食肉動物,都是一些衣著簡單色彩暗淡的女孩子,眼睛雖然有大小,但是彼此間的注視都是好奇和膽怯,還加上一些靦腆。</p><p class="ql-block"> 徐秀萍,一個至今都沒弄清是山東還是東北的妞,每次吃飯都把碗弄得叮當響,說話很響也很脆,至今記得的優(yōu)點就是愛勞動,把寢至打掃得很干凈,遇上有人忘了值日也能替人干。上個世紀在北京曾經(jīng)見過她,還是那樣快人快語,只是說的不再是食堂里排骨太貴肉太少,而是教授不教授的話題。</p><p class="ql-block"> 林麗娟,口音很奇特的福建人,長相很秀氣,說話卻很沖,而且走路有一種不撞南墻不回頭的雄壯,她好象對吃飯格外看重,每次去食堂前都把碗用開水洗一遍,仿佛是一種儀式。她和我們寢至另一個福建同學莊育形成一種鮮明對比,莊育口音雖然也奇特,不過說話卻是綿綿的,這個同學愛好哲學,常有些深刻的話題,在寢室夜晚的閑聊中時常是曲高和寡,蒙她不棄,我有時會成為她的聽眾。</p><p class="ql-block"> 還有周曉燕,石云,尹軍,現(xiàn)在想來,我們那個寢室里的女孩子真的很文靜內(nèi)斂,和隔壁寢室女同學的能干外向有鮮明的不同,不過,就是這些不引人注目的女孩子,有一天卻突發(fā)奇想:也不知是誰提出要給寢室取個名字,討論了半天決定用“七仙齋”,大意是要象仙女一樣美麗,象仙子一樣逍遙;于是,第二天起床就由周曉燕用毛筆寫了出來—她是我們寢室的才女,粘在寢室的門上。</p><p class="ql-block"> 也就半天的時間,我們都被當時的指導員叫到辦公室談話,說我們的這樣做法不好,在指導員那間樸素簡單的房間里,我們一個神情灰暗,好象違背了什么原則,至于違背了什么,我真的不記得了。結(jié)果就是我們灰溜溜地回寢室把七仙齋的室號給揭了下來,同時還慶幸自己沒有犯更大的政治錯誤,沒有斷送一個法律工作者美好的前程,可憐的七個仙女,只做了半天,就被打入凡間。</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回憶起那段往事,非常感慨我們寢室里的女孩子真的很單純。希望,在時下那種復雜而喧嘩的生活中,那些曾經(jīng)單純的女孩子們還能記憶起曾經(jīng)擁有的樸素的青春,和生命中寶貴的單純。</p> <p>黃嬿:《夢回華政》</p><p> 至今,我還是不太記得在華政的歲月,因為除了自己宿舍里的同學,別的同學大多陌生;一個上課匆匆趕到學校,下課時匆匆離開的女生,和華政、和大多數(shù)同學是隔著一段朦朧的距離的。</p><p> 然而,我常常在夢里回到華政,回到那個在六樓的擁擠的宿舍,出現(xiàn)在還是舊時模樣的同學面前,醒來,一地月光。</p><p><br></p><p>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p><p><br></p><p> 我知道我還是想念華政的,想念那些同學的,因為那是我青春年華的留痕。青春沒有了,但是同學還在,同學成了青春的載體;而人,有誰不懷念青春呢?</p><p> 離開華政,我做過很多職業(yè);十二年前來到了上海越劇院做編劇。歲月靜好,每天在歷史和舞臺上尋找自己內(nèi)心的感覺,把自己的文字變成檀板弦歌里的激揚和低吟,很喜歡。</p><p> 至今,我還是不知道華政對我的意義,就像曾經(jīng)的風雨陽光對生命的意義一樣,常常不知道,常常想不起,只是在夢里,回去過。</p><p><br></p><p>一個天天回家的女同學 黃嬿</p><p>2011年8月17日</p> <p>《瓷片》(小品)</p><p> 作者:黃嬿</p><p><br></p><p>人物表 </p><p>父親——年齡五十歲,某政法機關工作人員;</p><p>母親——年齡同上,職業(yè)同上;</p><p>女兒——年齡十八歲,華政學生;</p><p>小劉——女兒同學,男,年齡十八歲,華政學生;</p><p>群眾演員若干。</p><p>地點 :家中</p><p>時間 :現(xiàn)在</p><p>[小品開始時,父親坐在椅子上看電腦。</p><p>父親 赫赫,哈哈,嘻嘻,哈哈——</p><p>[母親上。</p><p>母親 :笑什么笑?你老年癡呆啦?</p><p>父親 :你快來看,這是新浪博客上我們八一級“緣法而行”老同學的照片,哈哈哈,你還認得幾個?</p><p>母親 :哎喲,這是陳敏濤?這個身材居然騎在馬上,真是亞歷山大阿。</p><p>父親 :這是周仰虎嗎?他的臉倒還是那樣,只是頭頂上好像少了一些覆蓋物。</p><p>母親 :還別說別人,看看你自己。哪里是三十年前我看到的那個翩翩少年?</p><p>父親 :那你呢?看看,小蠻腰沒有了,巴掌臉不見了,要是把你的照片發(fā)上去,恐怕除了我,再也沒人會認得你。</p><p>母親 :三十年了,誰能不變呢?</p><p>父親 :除了老同學之間的情分和對青春的回憶沒有變,我們都變了。</p><p>母親 :哎喲,我做的飯要糊了。(下)</p><p>父親 :(哼唱)歲月是把殺豬刀,刀刀催人老;歲月是道不解題,題題無答案。</p><p>[女兒上。</p><p>女兒 :老爸,我回來了。</p><p>父親 :沒上課?</p><p>女兒 :翹課了。</p><p>父親 :哎,你讀的是華政,那是我大學母校,現(xiàn)在還有老同學在那里做老師,你這樣翹課,不是要讓我名聲掃地嗎?</p><p>女兒 :我聽應培禮和楊正鳴兩位教授說,你讀大學的時候常常翹課,還有一門課不及格。</p><p>父親 :虛構(gòu),那是徹底的虛構(gòu),告訴你,當年他們和我一樣喜歡某個女同學,但是那個女同學只喜歡我,所以嫉妒我,所以虛構(gòu)事實貶低我。</p><p>女兒 :老爸,當年你在華政還喜歡過誰?</p><p>父親 :除了你媽,我親愛的老同學,沒有喜歡過別人。</p><p>女兒 :我不信。</p><p>父親 :嚴重了。應培禮,楊正鳴,還有蘇曉宏,你們給我站起來,你們對我女兒說過什么了?不能因為我沒給你們打水,不能因為我不給你們帶飯就這樣啊。</p><p>女兒 :老爸,現(xiàn)在你的老同學、初戀情人來找你了,你還不老實交代?</p><p>父親 :真沒有啊。那是不可能有的,我們那時候要是腳踏兩只船,不是由人氣,而是臭流氓啊,那個叫劉正浩的政治輔導員還不把我拍死?</p><p>女兒 :(拿出瓷片)這是什么?</p><p>父親 :瓷片?怎么在你手里?</p><p>女兒 :你不要管,我問你,這是不是你當年在華政的信物?</p><p>父親 :這瓷片是我當年在華政的信物。</p><p>女兒 :我不要,我不要。</p><p>母親 :(上)寶貝,你怎么啦?</p><p>女兒 :媽,你眼里三十年單純的同窗情,夫妻愛,其實是有秘密的。</p><p>母親 :怎么啦?你發(fā)現(xiàn)什么啦?是你老爸和網(wǎng)友約會了,還是——</p><p>女兒 :他有初戀情人。</p><p>母親 :哦,我知道,那就是我啊。</p><p>女兒 :不是你,是別人。</p><p>母親 :別人?</p><p>女兒 :也是你們八一級的老同學,是一個叫劉清香的人。</p><p>父親 :亂了,亂了,全亂了。</p><p>母親 :啊,叫劉清香的女同學?是不是法理班那個很妖艷的女同學?你往哪里逃?快給我老實交代,為什么瞞我?你們還有沒有來往?</p><p>父親 :……</p><p>母、女 :坦白從嚴,抗拒從重。只重口供,不重旁證。</p><p>父親 :今天,我才知道,被人誣陷的感覺很絕望。</p><p>女兒 :老爸,出來混是要還的,你不承認也沒用,我有證人,就是和我一起入學的同學。</p><p>父親 :那就讓證人說話。</p><p>女兒 :小劉,小劉,該你出庭作證了。</p><p>小劉 :(上)伯父、伯母,我是你們女兒的大學同學,說起來也是你們的校友。</p><p>女兒 :他父母也是八一級的學生。</p><p>父、母 :哦,華政八一級的同學?</p><p>小劉 :是的,伯父手里的瓷片就是我母親交給我的,是她當年同學送的信物。</p><p>父親 :這是你母親的?</p><p>小劉 :是啊,她說,當瓷片拼和起來的時候,就是同學相聚的時候。她要我去找留校任教的教授援助,尋找手里有瓷片的老同學,約會三十年以后。</p><p>母親 :啊,找上門來了。</p><p>女兒 :老媽,這哪里是現(xiàn)實的事情,老爸根本就是在演電視劇啊。</p><p>父親 :(從桌子里拿出另外一篇瓷片)這是我一直收藏在身邊的瓷片,和你的正好拼合起來。</p><p>小劉 :對頭,暗號接上。</p><p>女兒 :老媽,我沒說錯吧。</p><p>母親 :今天,我才知道,所謂的真相往往不是真的。</p><p>父親 :被告人在法庭上還有最后陳述權(quán),你們難道就不許我辯護嗎?</p><p>女兒 :好吧,允許你為自己辯護。</p><p>父親 :當年,大學畢業(yè)的時候,我們同寢室的人都非常不舍,有人提出在瓷片上畫上一幅畫,然后把瓷片砸碎,每個同學保存一份。等到我們老了,頭發(fā)白了,睡意昏沉,老態(tài)龍鐘,再帶著瓷片,在過去的校園里相會,追憶我們的青春,追憶我們的情誼,追憶我們再也回不去的歲月。</p><p>女兒 :哦,是這樣的?</p><p>父親 :是啊,我一直珍藏著這片瓷片,等待著老同學,等待著當年的伙伴和一起廝混、一起逃課,一起在綠房子里吃排骨面的老同學出現(xiàn)。</p><p>母親: 原來是這樣啊。</p><p>父親 :親愛的,你和你的老同學在分別的時候,難道就沒有這樣的約定?</p><p>母親 :有,我們女同學也有這樣的約定,那四年里,我們這些還不懂事的孩子曾經(jīng)吵過,曾經(jīng)不理睬和互相討厭過。但是就在分別的聚餐時,我們才知道那是人生最珍貴和最單純的情誼。我們女生哭了,男生也哭了。我們知道,從此以后,再也沒有那樣的情誼了再也沒有那樣的時光了,就算我們再想念,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p> <p>父親: 我很想念他們,想念我們的老同學。</p><p>母親: 想念在華政的每一天,每一年。雖然,華政六樓女生宿舍廁所真的很臭,夏天的時候,我不得不頂著花露水瓶上廁所,但是現(xiàn)在,連那樣的氣味也讓人想念。</p><p>小劉 :他們來了。</p><p>[群眾演員上。</p><p>父親: 啊,真的是你們?</p><p>母親: 賴莉、黃淑彬、陳明添、王翔、魏旋君、董輝、金曉燕,我的老同學們,你們都來了。</p><p>劉清香 :我要聲明,我不是法理班那個妖艷的女同學,我根本就不是女同學。</p><p>小劉 :(領出路人甲)這是我的父親,瓷片是他給我母親,我母親傳給我的。</p><p>父親: 你,我的上鋪。</p><p>路人甲: 你,我的下鋪。</p><p>[畫外音:三十年過去了,我們變了,我們也沒有變。在華政這個地方,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同學!我的同學們,為了我們的青春和友誼,擁抱吧!</p><p>[臺上,同學們互相擁抱,深情的音樂響起。</p><p>[劇終。 </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平县|
汾阳市|
凤庆县|
吴堡县|
灵武市|
岳池县|
枞阳县|
磐石市|
二连浩特市|
惠来县|
和林格尔县|
尉犁县|
鄯善县|
石首市|
右玉县|
独山县|
民乐县|
苍梧县|
巢湖市|
兴安盟|
区。|
黑龙江省|
察哈|
公安县|
天津市|
淮南市|
乐亭县|
德清县|
祁阳县|
永兴县|
金溪县|
武城县|
平南县|
萍乡市|
内江市|
青海省|
小金县|
库车县|
荃湾区|
同仁县|
临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