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0月29日—31日行程:土城古鎮—太平古鎮—雙沙鎮—石壩彝族鄉—水田鎮—扎西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b>土城古鎮</b>,位于遵義習水縣城西26公里處。土城是因航運業而興起的古鎮,歷史久遠。建鎮時期要追溯到漢武帝,距今約有2100多年了。土城因為水陸交通方便,所以從古至今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它的成名,主要是因80多年前發生的紅軍與國民黨軍的土城之戰(青杠坡戰斗)以及一渡赤水的歷史事件。</p><p><br></p> <p> 清晨,我們進入到土城古鎮,用了大半天的時間參觀考察了土城紅軍渡(渾溪口渡口)、紅軍四渡赤水紀念館、土城會議舊址、女紅軍街、女紅軍紀念館等,也順便領略了土城古鎮的風貌和人文。</p> <p>▲ 今日土城古鎮</p> <p>▲ 土城古鎮牌坊</p> <p>▲ 古鎮茶館</p> <p>▲ 古鎮的喝茶者</p> <p>▲ 古鎮主街</p> <p>▲ 四渡赤水紀念館</p> <p>▲ 紀念館前廳雕塑群</p> <p>▲ 土城毛澤東/周恩來住居</p> <p>▲ 土城朱德住居</p> <p>▲ 紅軍總參謀部駐址/陳云、劉伯承、葉劍英住過的地方(惠民宮)。</p> <p>▲ 惠民宮是老百姓搭戲臺唱戲的地方</p> <p>▲ 紅軍駐地房屋</p> <p>▲ 紅軍駐地房屋</p> <p>▲ 女紅軍紀念館廣場</p> <p>▲ 一渡赤水 紅三軍團指揮部駐址/女紅軍紀念館</p> <p>▲ 女紅軍紀念館內大屏幕</p> <p>▲ 女紅軍肖像</p> <p>▲ 女紅軍肖像</p> <p>▲ 女紅軍紀念館展館樓</p> <p>▲ 學校組織學生到紅軍長征遺址進行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p> <p><br></p><p><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女紅軍街</b></p><p> 土城古鎮的這條街,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唯一的女紅軍街。1935年跟隨紅軍長征的30位女紅軍到達土城古鎮后,就集中借宿在這條街的民居家中。后被稱為“女紅軍街”。這在紅軍長征的歷史中也是絕無僅有的。</p> <p>▲ 女紅軍街門</p> <p>▲ 女紅軍街門</p> <p>▲ 女紅軍街里</p> <p>▲ 康克清/賀子珍/廖似光/錢希均舊居</p> <p>▲ 鄧穎超舊居/李伯釗舊居</p> <p> 女紅軍街沿街兩邊的木板房,基本住滿了女紅軍。這里就不一一列舉。</p> <p>▲ 船幫大樓--土城船業工會舊址</p> <p>▲ 土城鹽號舊址</p> <p> 紅軍在土城期間,組織群眾、開展宣傳等一系列革命活動。進行了開倉分鹽,貧苦百姓們興高采烈地來到鹽號領鹽。從此,紅軍歌謠、紅軍故事、紅軍精神在赤水河畔廣為流傳。為赤水河鹽文化增添了濃濃的一筆。</p> <p>▲ 紅軍歌謠</p> <p> 青杠坡戰斗進入白熱化,1月28日晚,政治局和軍委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撤出青杠坡,改變北上行軍路線,放棄北渡長江與四方面軍會師的計劃,避開強敵。這就是<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土城緊急會議”</b> 。</p><p> 紅軍主動撤出青杠坡戰斗后,于29日拂曉前,除以少數部隊阻擊敵人,主力分左中右三路從猿猴場(今元厚鎮)、土城場(今土城鎮)向西渡過赤水河,向古藺、敘永地區前進,在古藺、敘永擇機再北渡長江。這一軍事行動,就是一渡赤水。從此,拉開了四渡赤水的大幕。</p><p> 川軍立即以8個旅分路追截紅軍,以4個旅沿長江兩岸布防;薛岳兵團和黔軍也從貴州分路向川南追擊;滇軍3個旅正向畢節、鎮雄急進,企圖截擊紅軍。</p><p> </p> <p>▲ 土城緊急會議會址(館內圖片)</p> <p>▲ 中央紅軍一渡赤水示意圖</p> <p>▲ 中央紅軍一渡赤水前的敵我態勢圖</p> <p>▲ 一渡赤水--土城渾溪口渡口(館內圖片)</p><p> 1935年1月29日,紅五軍團、紅三軍團直屬隊及紅四師在此渡過赤水河。</p> <p>▲ 一渡赤水-- 土城蔡家沱渡口(館內圖片)</p><p> 1935年1月29日,軍委縱隊、軍委干部團和紅五師,在此渡過赤水河。</p> <p>▲ 一渡赤水--猿猴場渡口(今元厚鎮渡口 館內圖片)</p> <p>▲ 土城渡口紀念碑(渾溪口渡口)</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一渡赤水紅軍長征足跡】</b><span style="font-size: 18px;">軍委縱隊、紅三、紅五軍團,從土城場(今土城鎮)/猿猴場(今元厚鎮)一渡赤水后向南→古藺麻柳灘村→石屏村→魚化村→觀文鎮→雙沙鎮→馬蹄灘→海螺堡→石壩彝族鄉(</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石廂子會議</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水潦寨→水田寨(</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水田會議</b><span style="font-size: 18px;">)→莊子上(</span><b style="font-size: 18px;">莊子上會議</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河灘→院子→威信扎西(</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扎西會議</b><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白沙(</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白沙會議</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太平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紅一、紅九軍團一渡赤水后西進路線→敘永→扎西(今威信縣)集結→回師向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1935年2月上旬,紅軍進至川南的敘永、古藺地區,尋機北渡長江。中革軍委電令紅四方面軍南下以吸引川敵,協助主力紅軍北渡長江。此時,張國燾借口嘉陵江“江闊水深,有重兵防守”,不僅不執行中央南下命令,反而北攻陜南。致使川軍無后顧之憂,得以集中全力堵截主力紅軍北進。</p><p> 此時,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鑒于敵人已經加強了長江沿岸防御,并以優勢兵力分路向我進逼,乃于2月7日決定暫緩執行北渡長江的計劃,改取“以川滇黔邊境為發展地區,以戰斗的勝利來打開局面,并爭取由黔西向東的有利發展”的方針;并命令各軍團迅速脫離四川追敵,改向川滇邊的扎西地區(今云南威信縣)集結。</p> <p> 紅軍決定西進向黔滇接壤處轉移。一路經石屏→魚化→雙沙→石廂子→水田寨→石坎子莊子上,最后到了扎西鎮(威信縣)休整。</p><p> 在西進過程中,中央召開了一系列會議,無論次數和密度,是紅軍長征中少有的。從“<b>土城緊急會議”</b>決定一渡赤水后,在石廂子(現稱石壩)瑤族鄉召開了“<b>石廂子會議</b>”(另說是“雞鳴三省會議”),在云南威信水田寨召開了“<b>水田會議</b>”,在石坎莊子上召開了“<b>莊子上會議</b>”,到達扎西后又召開了“<b>扎西會議</b>”,離開扎西后在雙沙鎮白沙村召開了“<b>白沙會議</b>”。</p> <p> 我們繼續沿著紅軍長征的足跡前行。由于從土城古鎮向南向西,是從太平古鎮和紅軍二/四渡赤水渡口的西側擦過,所以決定向參觀考察太平古鎮和二/四渡赤水渡口,然后向南向西行進。這樣可以不走重復的路線,節省時間。</p><p> 這里還是按照四渡赤水的順序敘述。</p> <p>▲ 土城古鎮—太平古鎮—石壩鄉行程圖</p> <p> 驅車前往太平古鎮,參觀了太平渡口,即紅軍二/四渡赤水渡口、太平鎮紅軍駐地、紅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以及中共中央、中革軍委領導人住所舊址。</p> <p> 當年紅軍從元厚、土城一帶渡過赤水河后,一路翻山越嶺向南行軍,從麻柳灘村南過古藺河,走車田壩過石屏村,到達魚化的苗寨坪和廠頭的山崗頂上駐扎。 </p><p> 我們是從土城古鎮到太平鎮參觀考察后,再向南沿古習路X013—接石魚路—過車田壩—水車壩—在309省道左轉向東到達魚化鄉(現剛已并入龍山鎮)。駛入街道緩緩行進,正遇一中年婦女,便詢問關于紅軍長征遺址遺的地點。她說她知道,她家先生就在鄉里做事,更清楚此事。遂讓我把車停在她的店鋪門口,讓我進去稍坐。說明來意后,這位扶先生說你們自己是找不到的,還是我帶你們去吧。</p><p> 在扶先生帶領下,順利找到了當年紅軍駐扎地。由于連日下雨,山路坡陡,路面是碎沙石,擔心車輪打滑,只能徒步上山。到了山崗上,只見有一塊平坦的地面,一半種了莊稼,還有一棟半塌的木板房,這就是毛主席居住過的房子,其它就沒有什么了。(見圖)</p> <p>▲ 一渡赤水后,魚化山頭上毛澤東住地舊址</p> <p>▲ 毛澤東住地舊址門口</p> <p>▲ 毛澤東住地舊址 碑刻</p> <p> 看到這番情景,就詢問扶先生,這所房子馬上就要倒塌,鄉里為什么不進行修繕?扶先生說,現在沒有專項資金進行維護。前幾年申請下來一筆維修款,保護維修了另一個比較集中的紅軍遺址,而且是我負責的。一會兒我們就去那里參觀。</p><p> 另問,為什么這里只有毛主席自己居住,其他領導人在哪?說是在對面的山崗上。</p><p> 隨后,我們下山到主路的路邊,扶先生在草叢中撩開亂草,一塊石碑露了出來,上刻“<b>魚化紅軍村</b>”。從這塊石碑可以看出,紅軍長征,這里是比較重要的途經點。</p><p><br></p> <p>▲ 魚化紅軍村 碑刻</p> <p> 我們驅車到對面的山崗考察,山路同樣是碎沙石路面,坡陡濕滑,只能步行上山。還好山不高,但也須要出一身汗。山上的土路由于下雨特別泥濘,我們深一腳淺一腳,找到了紅軍法庭遺舊址、軍事裁判處舊址,朱德、周恩來、劉少奇、劉伯承、陳云等住地舊址,總司令部駐地舊址。這里的情景也是慘不忍睹。</p> <p>▲ 周恩來住地/朱德住地/劉少奇駐地舊址</p> <p>▲ 劉伯承/陳云行居舊址 窗子已更換成玻璃窗</p> <p>▲ 總司令部/軍事裁判處住地舊址</p> <p>▲ 一渡赤水后,紅軍在魚化山里的住地遺址</p> <p>▲ 一渡赤水后,紅軍在魚化山里的住地遺址</p> <p>▲ 一渡赤水后,紅軍在魚化山里的住地遺址</p> <p> 從這座山崗上下來,扶先生帶我們到修繕過的紅軍長征遺址參觀,還要向東走幾公里路,到苗寨坪處。到達后看到,這里是紅一/五軍團司令部駐地遺址,經過修繕比較整潔。</p> <p>▲ 一渡赤水后,紅一/五軍團司令部駐地舊址</p> <p>▲ 紅一/五軍團司令部駐地舊址</p> <p>▲ 林彪/聶榮臻和董振堂/李卓然行居舊址</p> <p> 從魚化紅軍村參觀考察完,紅軍遺址的現狀令人揪心。如果再不及時進行搶救性修繕,要不了幾年,這些遺址將成為瓦礫或草木堆。離別前與扶先生合影,以記住扶先生的熱情和熱心。然后告別離開,沿S309省道向西行進。繞道古藺縣外圍到雙沙鎮。</p><p><br></p> <p>▲ 與扶先生合影</p> <p> 進入雙沙鎮前到達當地的一處紅色景點--紅軍洞。</p><p> 據說,1935年2月,紅軍進駐這個當時還叫“白沙場”的山間村鎮時,一個連隊就駐扎在這里。此后,無名洞穴就有了名字--“紅軍洞”。這里是喀斯特地貌,洞口呈喇叭形,外寬里窄,而且特別深。我們只向里走了20多米就退出來了。這個洞居高臨下,可以俯瞰整個雙沙鎮。所以,紅軍連隊駐扎在巖洞,實際是有擔負警戒任務。</p><p> 雙沙鎮是由白沙村和紅沙村組成,所以稱“雙沙”。紅軍長征一渡赤水后向扎西集結時路過白沙,從扎西回師向東準備二渡赤水時又路過雙沙。而且這次路過,在這里召開了白沙會議,作出了二渡赤水的決定。</p><p> 我們在這里考察參觀了白沙會議會址,紅軍總司令部駐地舊址,中央領導行居舊址等一批紅色遺址。為了不打亂歷史發展的順序,只好從扎西回師東進過程中再敘述。</p> <p>▲ 紅軍洞</p> <p>▲ 紅軍洞</p> <p> 離開雙沙鎮,沿G321國道向北向西→麻城鎮→過廈蓉高速→折向西南→石壩彝族鄉(石廂子)。</p> <p> 1935年2月3日(農歷甲戌年臘月三十),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所在的軍委縱隊從風水橋出發,經摩尼到達石廂子,這一天,紅軍走了七十里路。</p><p> 到達石廂子后,紅軍立即開展廣泛宣傳“打土豪、分田地!”、“紅軍與窮苦大眾是一家!”等政策;并書寫標語在各街沿、巷口進行張貼。紅軍還挨家挨戶地上門,叫百姓不要怕不要跑,照常開門做生意。由于紅軍的宣傳動員和嚴明紀肄,很快安定了石廂子百姓的情緒。</p><p> 紅軍沒收到土豪們的物品后,立即組織群眾召開大會,分發給各族百姓。長年辛苦而不得溫飽的干人(窮人)分得糧食、衣物、豬肉后,與紅軍一道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過上一個開心年!后來,群眾中流傳著這樣的民謠:“豪紳欠我們糧錢,打開糧倉往外掀;窮人分得糧和肉,回家過個鬧熱年!”這是紅軍長征途中度過的唯一的春節。</p><p> </p> <p> 石廂子四面環山,古木參天,怪石嶙峋,地勢險要。幾塊形似箱子的巨石矗立場頭,故名為“石廂子”。</p> <p>▲ 幾塊像箱子的巨石,石廂子由此而得名。</p> <p><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石廂子會議</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雞鳴三省會議)</b></p><p> 1935年2月4日至5日,中央決定在敘永縣彝鄉石廂子召開政治局會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等參加會議。會議研究決定了三件重大事情:一是根據遵義會議精神,中央政治局常委進行了分工。張聞天在黨內負總責,保證了毛澤東同志的軍事指揮。二是討論和研究了中央紅軍的行動方針,部署紅軍作戰略轉移,從而擺脫敵人重兵的圍追堵截。三是討論和研究了中央蘇區今后的行動方針等問題,為中央蘇區以后的斗爭指明了方向。</p><p> 石廂子會議是遵義會議的延續,具有承前啟后的歷史性作用,歷史意義非同凡響。</p> <p>▲ 石廂子會議會址 紀念碑刻</p> <p>▲ 石廂子會議會址</p><p> 石廂子會議是在萬壽宮召開的。現在的萬壽宮外觀看就是一家住戶,門鎖著進不去。如果不掛牌子,很難令人相信紅軍曾經在這里開過一次重要會議。</p> <p>▲ 石廂子會議房間(網絡圖)</p> <p>▲ 紅軍長征過石廂子舊址</p> <p>▲ 毛澤東住地/寢室舊址</p> <p>▲ 張聞天/王稼祥駐地舊址</p> <p>▲ 中央紅軍駐扎石廂子電臺舊址</p> <p>▲ “雞鳴三省”會議陳列館</p> <p>▲ “雞鳴三省”會議陳列館</p> <p>▲ 紅軍長征廣場火炬</p><p> 底座上刻“1935.2.3—5.” 說明紅軍長征到達和離開石廂子的時間。</p> <p>▲ 石廂子主街兩側的紅軍遺址圖</p> <p> 中央政治局在2月4晚至5日清晨召開了石廂子會議,2月5日上午10時,紅軍由石廂子出發,向云南水田寨方向前進。</p><p> 石廂子至水田寨22公里多路程,軍委縱隊當天趕到水田寨,就在花房子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p> <p>▲ 石壩彝族鄉--扎西鎮 行程路線圖</p> <p>▲ 紅軍從這里進入云南 進入水田鎮的地界,就進入了云南。</p> <p> 進入云南不遠,就看到了水田寨烈士陵園。為紀念在水田寨犧牲的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領導人龍厚生、曾春鑒、李青云、董玉清、劉少成等革命烈士而建的陵園。</p> <p>▲ 水田寨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駐地遺址</p> <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水田寨花房子會議</b></p><p> 1935年2月5日,在水田寨花房子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張聞天、周恩來、毛澤東、博古、陳云五位常委。會議解決以下問題:</p><p> 1. 常委進行分工,由張聞天接替博古負總的責任;毛澤東為周恩來軍事上的幫助者;博古任總政治部代理主任。</p><p> 2. 研究了中央紅軍目前的戰略行動方針及中央蘇區、閩浙贛蘇區的戰略方針等重大問題。</p><p> 這是在當時條件下黨的集體意志作出的選擇,保證了毛澤東的軍事指揮,這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p><p> 博古交權,標志著王明“左”傾錯誤路線在黨內長達四年之久統治的終結。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徹底改變了黨和紅軍的前途命運,是中共黨史上一個重大的歷史轉折。</p><p> 水田寨花房子,因中央政治局的一次會議也被人們記住,更因為一個歷史事件“博洛交權”而載入史冊。</p><p> <b style="font-size: 20px;">[注]</b>水田寨花房子(又稱花屋子),位于云貴川三省交界處,素有“雞鳴三省”之稱的云南威信縣水田鎮水田村樓上社,該舊址原是一鄭姓鄉紳住宅,始建于清末。因其房屋門、窗、板壁上雕刻有花草蟲鳥圖案,為當地稀有,故名“花房子”。</p> <p>▲ 水田會議會址全景</p> <p>▲ 水田會議會址 雨中參觀</p> <p>▲ 水田寨中央紅軍總部駐地舊址</p> <p>▲ 紅軍總部駐地舊址紀念碑刻</p> <p>▲ 水田寨 周恩來/朱德長征路居舊址</p> <p>▲ 雞鳴三省標志 位于水田會議會址上面120米的山崗上。</p> <p> 參觀完畢,我們繼續向大河灘莊子上村的“莊子上會議”會址行進。行車里程約37㎞。一路在山中行進,路寬僅容一輛車行進,只要對面來車,就會進退兩難。為了抄近路,只好走爛路。但爛路難行,委屈了車子,快顛散架了。到了大河灘莊子上村,正遇兩輛大巴車停在那兒,是云南但不知何地組織來進行紅色教育的團隊。上到會議會址,看到這個團隊成員穿著紅軍服裝擁擠在院落里外。我們只好等他們離開再參觀。</p> <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莊子上會議</b></p><p> 1935年2月6日到2月8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在這里召開了為期3天的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張聞天、周恩來、毛澤東、博古、陳云、王稼祥、朱德、劉少奇、鄧發、凱豐、鄧小平等11人,會議由張聞天主持。會議作出如下決定:</p><p> 一、審查通過了由張聞天受遵義會議委托起草的《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p><p> 二、中央紅軍暫緩執行北渡長江計劃,以川滇黔邊境為發展地區,以戰斗的勝利來開展局面。</p><p> 三、重新確立實事求是、敵變我變和機動靈活的運動戰方針,爭取戰爭的主動,立即脫離川敵,向滇境鎮雄集中,并進行與滇敵作戰的準備,爭取在該地域的休息和縮編。</p><p> 四、張聞天、毛澤東、陳云等赴各軍團和中央縱隊傳達貫徹會議精神,并規定傳達范圍和注意事項等。</p><p> 決議的討論通過和貫徹傳達,為中央紅軍與全國各地紅軍突圍轉移、粉碎“圍剿”,取得長征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和戰略基礎。</p><p><br></p> <p>▲ 莊子上會議會址</p> <p>▲ 莊子上會議會址</p> <p>▲ 莊子上會議會址--政治局會議室</p> <p>▲ 莊子上政治局會議室</p> <p>▲ 莊子上會議會址院落</p> <p>▲ 莊子上會議會址院落外墻</p> <p>▲ 在“莊子上會議”會址留影紀念</p> <p>▲ 莊子上會議舊址紀念碑刻</p> <p> 離開石坎子莊子上,向扎西鎮前進,路程約20㎞左右。到達扎西鎮已是下午5點多,雨還在下。第二天開始考察參觀。</p> <p>▲ 扎西紅軍烈士陵園</p> <p>▲ 扎西紅軍烈士紀念碑</p> <p>▲ 扎西會議紀念館</p> <p>▲ 扎西老街</p> <p><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扎西會議</b></p><p> 1935年2月9日,中央在扎西鎮東北角的江西廟內戲樓上,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注:水田花房子會議、莊子上會議都是扎西會議的組成部分,統稱為“扎西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陳云、博古、王稼祥、劉少奇、鄧發、凱豐等。會議由張聞天主持,會議通過了遵義會議決議,決定恢復白區工作,總結了土城戰役的失利原因,重新整編紅軍并確定了回師遵義的戰略方針。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件,保存至今的有《遵義會議決議》《決議大綱》《中央書記處致項英轉中央分局電》《中共中央給中央分局的指示》《軍委關于我軍向川滇黔邊發展的指示》《關于各軍團縮編的命令》《為創造云貴川邊蘇區而斗爭》等。</p><p> 扎西會議是長征中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實際上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最后完成。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分工和遵義會議決議的正式成文,都是這次會議最后完成的。這次會議為實現長征中的戰略轉變,進行了切實的指導和部署。同時開啟了張聞天與毛澤東的相互配合,領導全黨全軍的新格局。</p> <p>▲ 扎西會議會址大門</p> <p>▲ 扎西會議會址</p> <p><b style="font-size: 20px;">扎西整編</b></p><p> 為提高部隊戰斗力、便于調動隊伍,扎西會議決定再次對紅軍隊伍實行精簡縮編。縮編后架構為:</p><p> 中央縱隊:下轄三個縱隊、干部團;</p><p> 四個軍團:原建制30個團,縮編為16個團(如果加干部團17個團)。</p> <p>▲ 中央紅軍扎西整編后序列表</p> <p>(待續)</p> <p><b>跋山涉水</b> 拍攝于2020.10.29.-11.01.</p><p> 編寫于2020.11.22.-28.</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川市|
许昌市|
贺兰县|
勃利县|
专栏|
三台县|
普兰店市|
英吉沙县|
横山县|
隆回县|
闻喜县|
德阳市|
财经|
达拉特旗|
衡阳市|
新泰市|
独山县|
吉木乃县|
象山县|
班戈县|
天峨县|
合川市|
汶川县|
奉节县|
温宿县|
鄂伦春自治旗|
华容县|
东平县|
平阳县|
神池县|
安西县|
乌什县|
邵阳县|
常山县|
莲花县|
辉县市|
桂东县|
鄄城县|
昔阳县|
东乌|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