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庚子冬十一月二十二日恰逢小雪,老祖宗早在千百年前就告訴我們時令節氣,頭一天果真是瑞雪紛飛。座標天鎮,西洋河水透徹而明亮,河上的蘆花頑皮地晃動著穗子,招搖而溫暖。天鎮的高樓大廈倒映在河水中,一方百姓一方水土冬安吉祥!</p> <p>水磨口村,歷史上曾叫鎮口堡,屬于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谷前堡鎮管轄,位于天鎮縣西北部的長城腳下,離縣城12公里。?全村有800多戶將近3000多人,至今全村仍保留完整的明清建筑,最老的建筑已經有600年歷史。</p><p>?</p><p><br></p><p><br></p> <p>村中古舊的房屋青草荒荒,褪去了鮮艷的衣裳滄桑畢顯,誰曾在這里門扇輕叩,曉窗獨望?</p> <p>水磨口分銷店,當年村里的供銷社么?</p> <p>我們在村中的大福廟偶遇淳樸的村民攀談幾句后,他主動開著農用車去新村給我們找鑰匙。</p> <p>他的小孫女和我們一起等他爺爺。毛茸茸的頭發陽光下閃著亮光纖毫畢現。稚氣的小臉稍許羞澀,可愛的孩子!</p> <p>大福廟所在地原為村中娘娘廟,龍王廟,三觀廟。2016年青年藝術家張明宏尋根長城來到水磨口村,偶然發現龍王廟的明代壁畫,造型嚴謹畫工一流。與當地張趙兩位居士和村民合心發愿修繕,將三廟合并稱為大福廟。張明宏自募資金人員將娘娘廟三觀廟璧畫重繪,做為條件村里完整保存保護龍王廟明代古壁畫。因為青年畫家張明宏的到來,當地村民和政府也開始重視和保護文物古跡,水磨口村也被評為中國傳統古村落。</p> <p>萬道祥光大福廟,千條瑞氣水磨口。</p> <p>這就是趙加信老居士。八十三歲的老人干凈利索,身手敏捷。時間只蒼老了他的容顏,這身體仿佛還是十八歲的小伙子。</p> <p>老人侃侃而談詳細向我們介紹著大福廟的由來,壁畫的歷史。</p> <p>幾百年的時光凝聚著一代代村民美好的期望。</p> <p>老人自詡是粘了廟宇的神光添了福壽安康。</p> <p>給我們找鑰匙的村民和趙加信老人,謝謝了,有幸相遇!</p> <p>村中老屋的雕花門廊</p> <p>精美的屋脊</p> <p>檐頭的龍首,當地村民講這是有錢人家的建式。只是不懂了,在明清龍不也是帝王的專利么,民宅上怎么也有?</p> <p>觀音廟門頭的梅花形窗欞也是少見。</p> <p>這戶人家的門頭有些西洋建筑式樣。</p> <p>這是葉世魁家的門戶。據當地人講清末民國初年,葉世魁是大同張家口一帶有名的神醫。門頭上的題字濟世活佛,最后佛字不確定。當年葉神醫給天鎮縣長趙為治好病后,縣長親賜留念。一個世紀過去了,葉家后人還在懸壺濟世么?門戶深鎖不得知?</p> <p>遠眺鎮口堡外的古長城,在冬天的寒風暖陽中,堅硬而剛強。幾個世紀的癡守,倘無人放話,他即使斷臂殘軀依舊固守承諾護佑家國安寧!</p> <p>春來這些枯枝會萌發新綠,冬至長城安眠,留個約定吧。待來年春花燦爛春綠盎然再來看你!</p> <p>喜歡這張照片,陽光下渺小的我們站立在古堡墻下,希望在歲月的長河中留下沙礫般的影像??????</p> <p>白羊口村,在明代又稱鎮寧堡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筑,萬歷十五年(1587年)磚筑。周2里57步、高3.5丈,堡、角樓共6,門1座。</p> <p>白羊口村外的烽火臺棱角分明,陽光里此刻當下我們在這里。</p> <p>鎮寧堡內并沒有太多遺跡。堡內的龍王廟</p> <p>白羊口村外的古長城陽光下閃亮著,千百萬忠魂護佑著家國安寧,向他們致敬!消彌在塵埃中的每一個生命都不容忘記??????</p> <p>永嘉堡</p><p>在今山西天鎮縣東北三十八里永嘉堡村。《方輿紀要》卷44:“嘉靖三十七年設,萬歷二年增修,周二里有奇。堡設在邊內,與宣鎮李信屯相犄角,地廣人稀。嘉靖二十八年, 寇由此犯。”</p><p><br></p><p>明嘉靖中筑,即今山西省天鎮縣東北永嘉堡。時與宣鎮李信屯相犄角,為重要的軍事據點。</p> <p>正是陽光充沛時來到永嘉堡村,永嘉取意永遠美好。</p> <p>特意拍下這張圖片,冬初,村里勤勞的農人已經規整好土地,心下蘊藏著希望,期待來春!</p> <p>我們繞堡一周,追尋著古堡的遺跡。歲月蒼蒼,自有祥寧!</p> <p>這個堡墻上的門洞頗讓人不解。仔細看才明白,不過是古堡墻坍塌自然風化形成而已,并非人為。</p> <p>我們在古墻上攀爬尋找當年的豐華正茂。歷史和現實同樣期盼美好!陽光下我們如此簡單而快樂,感恩陪伴,一路有你??????</p> <p>還是小時候不管臟凈趴在野外淘氣。午后陽光恰好,與晴空嫂子就這樣變成了孩童??????</p> <p>這是回程偶遇的一段城墻,頗讓人驚喜。 李信屯村的來歷:據村民們說建堡當年, 有一位為抵抗敵寇入侵而戰死在當地的姓李將軍,取其姓,在“新屯”前加了個“李”字,取名為“李新屯”。 明嘉靖十九年,屯人白梃抗擊蒙古軍隊入侵有功,被宣府鎮授予“信屯梃手”稱號,當地人將李新屯改為李信屯。清同治二年,村中黃大元,在參加殿試中被欽點為頭名武狀元,封皇宮頭等侍衛之職,成為懷安歷史上有名人物。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時任廣東總兵的黃大元,鎮守三江口以身殉職。朝廷下旨在其故里建狀元府,遺體運回故里厚葬。時至今日,李信屯村作為清代武狀元的故鄉在當地頗為有名,黃大元的故事及其留下的“狀元府”遺跡也被人們廣為流傳。</p><p> </p><p><br></p> <p>狀元府外景。趕的不巧,今天的住戶出外了,沒能進到狀元府里仔細參觀。</p> <p>庚子冬初雪探訪山西古堡終是圓滿。從一個長城的門外漢到現在終于知道馬面,角臺,火路墩,女兒墻…一點點向大家學習并收獲。喜歡在蒼茫的天地間伴隨著長城古老綿延殘缺破敗的身體一步步行走。歷史的重任褪去,生逢盛世,終于不再血雨腥風,金戈鐵馬。古長城美成了風景,晴天碧日雨雪風霜,他與天地契合,與自然觸為一體。他年往月,古長城必將化為塵埃,有幸遇見,感恩陪伴????</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鲁特旗|
兴化市|
青海省|
屯门区|
安康市|
喀喇沁旗|
紫金县|
藁城市|
尼木县|
武冈市|
清徐县|
随州市|
汶川县|
弥渡县|
蒲江县|
绩溪县|
屏东市|
盐城市|
海安县|
大田县|
太仆寺旗|
揭阳市|
昭平县|
丹寨县|
叶城县|
临颍县|
阳城县|
沙湾县|
柳林县|
阿瓦提县|
镇雄县|
乐业县|
郯城县|
连城县|
灵璧县|
即墨市|
云梦县|
大厂|
三门县|
乌兰察布市|
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