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回顧自己這幾年的所思所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一個好家長?好家長的定義又是什么?我身邊有很多優秀的父母,優秀的孩子。我特別羨慕那些每天自律高效學習的家長,不僅因為養育孩子的需要,更是自我成長的需要。我在陪伴孩子們學習的過程中,也漸漸完成了自身不同階段的開悟。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家長也需要遵從人類需求的五個層次,首先是實現自我的需求,引導孩子完成他們不同階段的需求。 我們和孩子是不同的個體,清楚各自不同目標,能為我們解除很多困惑。<br><br>從養育孩子到教育孩子,家長需要掌握和學習的地方太多。隨著孩子的年齡變化,所需要的知識也會隨之而提升,只有不斷的通過學習,領悟,反思,實踐,才能更好的完成自我的蛻變,也能更好的幫助孩子的成長。<br><br>下面從四個方面說一下自己對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悟! <h3><b>一 讓自己成為一名熱愛學習的家長</b><br>作為一名家長,自我學習是輸入,教育孩子是輸出。我們自身的學習成長,能夠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閱讀、聽書,是最簡單的自我學習方式。我喜歡在閑暇時間看一些書籍,也喜歡在開車時聽書。我樂于跟教育理念相通的老師和家長交流,探討育兒的經驗。通過這樣簡單的學習方式,拓寬自己的認知,解答目前所遇見的困惑,思考人生中面臨的困境,逐步提升自己的思維層次。<br><br>雖然這些東西看不到,摸不著,但是在無形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br><br>我自身的學習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自我實現的需求;另一部分是解決孩子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問題:比如學業學習、健康、社交、青春期叛逆等。<br><br>學業學習是孩子的主旋律,也是我自己學習過程中非常關注的一部分。如何做到心中有乾坤,未來有規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畢竟我不是一個老師,應對孩子不同年級不同科目的學業我也深感不足,但是抱著有問題和孩子共同解決的心態,抓住學習的主要問題,享受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結果中反思與改變,會有很多的收獲。<br><br>前段時間通過考霸的學習,我特別認同學習一定要回歸課本,課本是學習的重要途徑,脫離課文,不重視基礎,不學會從基礎中遷移知識,最終會亂了陣腳。平時把基礎打扎實,給孩子留出更多的自由時間,孩子自信,家長也更加從容。明白了這個學習的道,也不會被各種各樣的培訓班所誤導。<br> <br>另外一個我特別關注孩子健康的問題。孩子一旦孩子生病,生活和學習的節奏就打亂了,父母也會焦慮。關注孩子生病的前因后果,重視給孩子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堅持運動、飲食調理、睡眠和休息、自己適當儲備的養生知識。只要自己能付出,孩子就有反饋。<br><br> 學習是給家長的井里源源不斷注入活水,滋潤了孩子,也灌溉了自己。 家長能夠保持一顆愛學習的心,抓住自我成長和孩子不同階段的需求,是一件讓人身心愉悅的事情。</h3> <h3><b>二 學習有效的溝通方式:做一個欣賞型父母</b></h3> <br> 無論是控制型的父母還是驕縱型的父母,通常都是被動反應,而不是積極主動。和善而堅定的父母尋求的是解決方案,能夠認識到必須先改變自己,在行動之前先觀察并思考,引領孩子,消除自己的內疚感,也會允許孩子犯錯,允許不完美,允許反復嘗試。這是《正面管教》這本書談到的一個觀點。<br><br>如何才能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經歷的種種事情?其實挺難的。因為我們的思維已經有一些固化,都會想當然認為,比如孩子同一個知識點一直錯,作業本老是落在學校,不按時起床,作業拖拖拉拉...... 很多時候,我們的眼里只有孩子的缺點,而是忽視了他們優秀的一面。不是我們沒有看到,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的期望永不知足。<br>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各個年齡段的心理特點和一些行為特征,再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有一個全面的心理預期。<br><br>比如孩子與好朋友因為一件小事情發生摩擦的時候,是全面肯定還是全面否定孩子內心的想法?或者是主觀揣測,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有一本書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其實我一直讀不懂這本書的底層邏輯,直到與青春期的女兒交鋒多次以后,我慢慢意識到這本書的底層邏輯是讓我們內心真正的接納孩子、尊重孩子,做一個有原則、有秩序感的父母。<br><br>接納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因為我們有思維的慣性,從0-6歲孩子完全依賴我們開始,我們主導了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從孩子7歲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變得不那么聽話,我們還是一貫的認為孩子的生活是需要我們的主導的:一天的作息安排、上什么樣的興趣班、周末從事什么的活動等等,都希望我們家長來決定。<br><br>當孩子與孩子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也會想當然的認為孩子對或者不對,我們不真正的俯下身跟孩子交談,他無法傾訴自己內心的想法,也無法了解他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問題。尊重孩子,平等的對話,無論對與錯,剖析自己是第一步。<br><br>我們成人有自己的價值觀,孩子傾訴以后,慢慢引導,給與一些合理的建議。比如好朋友之間的摩擦,雖然自己有理,但是行為和語言上反應過激了,他能夠正確認識到自己的不對,主動向好朋友道歉,我會特別鼓勵這樣的行為。<br><br>帶著和善而堅定的心態,欣賞孩子進步的一面,讓他超越自己,做得更好。 <h3><b>三 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的重中之重</b></h3><h3><br>好的學習習慣是很多能力的匯集,它們需要引導、示范,通過不斷地練習、試錯,讓孩子積累更多有效的經驗,來獲得這些的能力。一蹴而就或者包辦代替,對孩子自我成長沒有什么幫助。試錯、反省、再實踐,有時候慢反而快。<br><br><b>1.遇到問題獨立去解決的習慣</b>:<br>有一次孩子用枚舉法做數學題,漏了幾組數據。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時,我明白孩子不愿意多寫字的心理,其二時對于枚舉法有序分類還沒有完全掌握。這時候我會鼓勵他先說一說自己解題的思路,然后再一起翻看數學書中的例題,比對自己解答的過程與課本不一樣的地方,讓他自己找答案,重新嘗試,允許他再次犯錯。<br>通過示范,讓孩子慢慢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直依靠父母的幫助。<br><br><b>2.認真書寫作業的習慣</b>:<br>兒子一直以來非常好動,做作業的習慣也是很毛躁。提筆即是練字,是舒老師對孩子們的要求,也是我們家里經常提到的一句話。孩子經常會偷懶,會馬虎。在作業的過程中,我會細心觀察孩子作業的情況,及時表揚他寫得認真的地方:這個字寫得真好,你是怎么做到的呀?這種情況下,他也會留心觀察自己的書寫,會寫得更加認真一些。<br><br><b>3.做事情要堅持的習慣</b>:<br>堅持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一開始需要家長的堅持加一些外部的工具。<br>比如孩子堅持閱讀英語原版書籍,如果沒有一項工具,很難讓孩子堅持閱讀500多天。21天,100天,365天,每一個階段設立一個階段目標,完成后及時獎勵和反饋。同時利用一些社群、打卡程序、獎勵機制,幫助孩子堅持下去。<br>運動對于每一個孩子都是利大于弊,但是堅持每天運動又是很難。我的經驗是不要太貪心,堅持一項運動,每天10分鐘,無論跳繩、跑步、仰臥起坐,都是可以的,同時給孩子找一些同伴,一起運動,更容易堅持下去。<br>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厚積才能薄發。找準一項目標,從堅持7天開始,慢慢養成堅持的習慣,對于孩子而言,堅持的力量會讓他更有毅力和自信。<br><br><b>4.自我安排學習計劃的能力</b>:<br>孩子寫作業拖拉,慢,沒有主動性,一直是老大難的問題。在沒有學習<b>《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b>這本書的時候,我基本采用威逼利誘的方式,希望孩子自我覺醒,能夠快速的寫完作業。這本書籍讓我有了新的認知:專注力在不同年齡時不同的特點;時間管理需要借助一些實用的工具。<br><br>不同年齡的孩子專注力的時間各不相同,比如小學低年級孩子的專注力在15-20分鐘左右。我了解到這些信息之后,跟孩子進行了一個溝通,讓孩子知道自己無論在課堂還是平時做作業,超過20分鐘坐不住不是他自身的問題,而是年齡的問題,讓他不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內疚。我會主動的與老師保持溝通,了解孩子上課的專注情況,也會讓孩子自己評估上課的有效時間。比如我得知他上數學課經常出神,做小動作,我就讓孩子自己留意大概幾分鐘以后出神了,如果15分鐘,我首先肯定他這個專注時間是符合他的年齡,鼓勵他下節課能夠再多堅持5分鐘。如果孩子做到了,就給與積極的肯定。現在孩子上課的專注力也進步了不少,對自己也越來越有信心。<br><br>每次寫作業之前都讓孩子簡單列一列清單,然后預估一下時間,結束以后進行簡單的復盤。自己為什么可以完成目標?沒有完成目標,是否要改計劃,改一下寫作業的習慣。量化的數據可以看到事情進行過程中的問題,而不會一味的指責孩子。<br><b>孩子的行為會有反反復復的變化,并不意味著孩子不想改變,有時候可能是曲折進步著。我們用一雙睿智的雙眼,及時發現孩子的進步,給與正面反饋。</b></h3> <h3><b>四 培養孩子的感恩力</b><br>家國天下,我們培養的孩子是一個家的希望,也是國家的希望。雖然這句話很空泛,但是疫情讓我們知道了,沒有國,哪有家。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是一項長久的教育規劃。<br>先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洗碗、做菜、洗衣服、疊被子、折衣服、扔垃圾、買菜、搬東西...... 家務活不僅可以積累孩子的生活經驗,同時可以培養他的責任感和自信心。<br>我們還可以帶孩子一起做一些公益活動,做公益事業不是完成任務,而是一種善文化的傳播。能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把這份責任和擔當傳承給孩子,滋養他們的心靈。<br></h3> <h3><b>成為更優秀的自己,才能有更優秀的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道路是一個全新未知的世界。陪伴是一種幸福,也是一個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什么是好家長?一個自我心靈愉悅,內心豐盈,家庭幸福,走在自我實現道理上的人,孩子也會慢慢因我們而改變!</b><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安县|
荣昌县|
呼和浩特市|
平凉市|
平昌县|
丹阳市|
民乐县|
伊春市|
会昌县|
化州市|
新晃|
绥滨县|
汶上县|
武鸣县|
共和县|
西盟|
探索|
北辰区|
淮安市|
颍上县|
上栗县|
新乡市|
十堰市|
安乡县|
芦溪县|
扶余县|
浦东新区|
日照市|
丰镇市|
文安县|
贵德县|
洪江市|
苏尼特左旗|
滨海县|
普兰县|
大邑县|
南召县|
克东县|
隆化县|
聂拉木县|
且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