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太行山,素以雄,奇,險,幽,靈而聞名四方。自然和人文景觀精彩紛呈,吸引無數攝影愛好者,美學藝術家,旅游達人紛至沓來,并一致贊不絕口,意猶未盡。</p> <p>在我小時候知道有個大山叫“太行山”,唱著《我們在太行山上》走進對它想像的懷抱。我并不知道它的風景如畫,也不知道這里有壯觀的“曬秋”,從課本和看的課外讀物上,心中扎下的深深烙印是:太行的堅強,太行的骨氣,太行的悲壯!是屹立在中華大地的神山!</p> <p>之前,我看了不少關于太行山的有關歷史,人文的資料,也向朋友咨詢行程典故,心中對太行山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動。太行山是凝固在中華大地千古難眠的夢,承載的是宇宙天穹間造化的魂魄,孕育著中華文明古國古往今來偉大壯麗的史詩!</p> <p>女媧曾在這里練石補過天,拯救過天塌地陷人間百姓,千古傳為佳話。所以,人們又稱太行山叫“女媧山”。</p> <p>玉帝和玉母 在此靜靜俯視著人間興盛衰敗,掌管著人世的吉兇禍福,因而人們又叫你“王母山”。</p> <p>神猴孫悟空以為來到太行山已飛出天外,上天的一切清規戒律都奈何不了他。孫猴子那一顆向往自由的心,曾在此有過片刻的悠閑安寧,于是,人們又把太行神話為“五行山”。</p> <p>以上故事,絕非我的創意,完全看資料介紹所用。但太行山古老美麗的傳說讓我心生陣陣漣漪,浮想聯翩。這是上天保佑太行土地上的人們代代生息,歲歲安然!</p> <p>曹操在太行山寫下《苦行寒》詩篇,正是他統一天下過程中坎坷兇險,艱難悲壯歷史的寫照;李白懷揣報國的夢想周游天下,在雪天的太行山寫下著名的《行路難》,表明他面對眼前的絕路,雄心依然,報國志向未改的胸襟。</p> <p>綿綿八百里巍巍太行山,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用生生不息的頑強生命力,支撐著的是風骨和傲氣!無數民族英雄和烈士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時代凱歌!</p> <p>河南省太行山,是民族英雄岳飛的家鄉,母親鼓勵他報效國家,從軍之前,母親在他背上刻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岳飛不忘母訓,那四個字成了他終生尊奉的信條?!皦阎攫嚥秃斎?,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厥?!?lt;/p> <p>這是太行山區“葦水村”的全景圖。這個村山民都姓“岳”,據介紹,岳姓村民系岳飛后裔三子岳霖的后裔,明代洪武四年奉旨大遷移時遷居此地。是否完全確實沒有考證,但走近這個村子,那種靈秀,古樸,有股儒雅的風尚讓我難以忘懷。時光茬苒,歲月的痕跡逐漸遠去,但懷念的風土人情,最本真的生態氣息,老祖宗留下的傳統美德,生活在這里的淳樸善良的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張圖片是此行太行用老朋友小飛機航拍。</p> <p>這是我此行太行之旅,在去河北省涉縣拍曬秋時在汽車上拍下的圖片。這是當年赫赫有名的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所在地——涉縣赤岸村。從1937年10月——1944年10月,以根據地一二九師 為主力部隊對日偽軍作戰 共19777次,擊斃日偽軍十二萬余人。八路軍百團大戰日軍的娘子關……。抗日戰爭時期,太行人以血肉之驅,頑強抵抗,愣是把日本侵略者堵在了太行山下,倭寇愣是沒過了黃河沒進入陜西的岸邊??谷盏姆榛鹑紵谔猩缴希?lt;/p> <p>小時候,我演唱過迄今都不能忘卻的一首歌《歌唱二小放牛郎》?!芭哼€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是太行山下一個真實的故事,1942年10月25日,13歲的王二小為了保護八路軍機關和村里百姓,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此時,我在心里默唱著這首歌,眼角似乎有些濕潤。</p> <p>臨來太行山之前,電視正在重播電視劇《太行山上》,我每天都在看,也許就要去太行山,內心的那種激情沖擊透徹肺腑。此時,我久久凝視窗外太行大地,我不知道王二小犧牲的具體位置;當年烽煙四起,戰火紛飛,英雄的太行人民和八路軍浴血奮戰的景象也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p> <p>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曾經紅旗飄飛處,戰火烽煙里,血染大山中,今天都已經顯得江山千里如畫,風景這邊獨好!</p> <p>雄偉壯觀的太行山,西接黃土高原,東連華北大平原,從北向南綿延近千里,像一條巨龍臥伏在華北大地上,用寬厚的脊梁挑起中華民族的歷史己任。</p> <p>從遠古走來,走過荒涼,走過悲壯,走過歲月的滄桑。如今,它又走進這個蓬勃繁盛的時代,走向太行山更加燦爛輝煌的未來!</p> <p>太行山掛壁公路,是我此行心心念念想去拍攝的地方。太行山地勢險要,當地山民祖輩隱居大山中,與世幾乎隔絕的他們過著貧窮的生活。骨子里生就硬氣,骨氣的太行人,不向命運低頭,不服輸,沒有路,自己開鑿!</p> <p>這是地處太行山的山西平順縣的井底村。它的周圍被大山環繞,整個村子就像窩在一口井的底部。井底村獨特的地理環境,沒有通往外界的道路。</p> <p>車在崎嶇山路行駛,遠遠望見井底掛壁公路,一種驚嘆感動悠然而生。</p> <p>井底村的村民們不甘心被困“井底”,合全村之力,800多個村民耗時14年,在太行山的半山腰鑿出了一條通往外界的希望之路!</p> <p>我們在掛壁公路的進口下車,徒步穿越這條讓我們震撼的隧道。</p> <p>井底村的掛壁公路,距離山頂和谷底都有100米的距離,相當于城市30多層樓的高度。</p> <p>那14年,掛壁公路的修建,沒有國家的投資,沒有設計藍圖,沒有施工機械,憑的是井底村人的智慧,勤勞,勇敢!他們用最原始的辦法修建而成了這條掛在懸崖峭壁上的公路,不僅解決當地百姓的交通,更創造了世界公路史的奇跡。</p> <p>這條掛壁公路,全長近1500米,有35個窗口,目光所及之處,壁立千仞。</p> <p>我邊走邊看邊拍,也想像當年他們是怎樣一個開鑿場面?走到有些可以跨出一步的窗口,看看下面的懸崖峭壁,說實在的,有點膽戰心驚,腿肚子發軟,但看到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天地。</p> <p>這是井底掛壁公路對面山上一尊“睡佛”,真的很像很像。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意念之中?當年井底村的村民也一定看到這尊大佛,它是躺在山頂,卻是仰望蒼天,仿佛蒼穹之光時時刻刻保佑著井底村的一方平安。</p> <p>這是洞里的一尊“立佛”,是我觀察發現的,不知是村民開鑿刻畫的還是自然形成的,在我看來這是天意。立佛和對面的睡佛都是平安的象征,讓人震撼之余又感心境開闊。</p> <p>這是聞名遐邇的紅旗渠。從小學課本上就熟知的紅旗渠,跨過半個世紀,我才與它握手致敬!這條被稱之為“人工長河”,“中國水長城”的工程,就連當年國務院周恩來總理來紅旗渠參觀后感嘆說: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另一個就是林縣的紅旗渠。</p> <p>此行太行山,我們沒有走常規的紅旗渠參觀路線,而是轉山翻嶺追尋紅旗渠的源頭。這是山西省長治市的漳河,紅旗渠的源頭水就是從這里來的。</p> <p>紅旗渠的故事全國人民都是耳聞能詳,一路走來,眼前仿佛再現當年感人景象。全縣五十萬人口,有三十多萬人上山修過渠,劈山造渠不休不止, 昂揚的斗志,頑強的決心,建成長1500公里的幸福渠,至今令我們肅然起敬?!@是紅旗渠中段的“九連環”引水渠,是他們智慧研究的劈山引水的創舉。</p> <p>左邊是紅旗渠,右邊是漳水河,讓“渠水不犯河水”,解決總干渠與濁水交叉矛盾的創舉。</p> <p>劈開太行山,漳水穿山來。</p> <p>落日余暉下的紅旗渠和漳水河,那么的委婉靜謐。</p> <p>你能相信這是紅旗渠的源頭嗎?從這些管道引出漳河水,從山西開始進入河南的紅旗渠。緩緩流動的河水,靜靜的述說著幾十載的風霜雨雪,在無聲的流淌中,在晝夜兼程中延續使命。</p> <p>這是紅旗渠第一個進水渠道。雖然在我們的眼里,它沒有那么宏偉壯觀,但它在我們心里是撐起一片天地的錚錚鐵漢!</p> <p>這是林縣境內的紅旗渠,是紅旗渠的末端。</p> <p>六十年過去了,紅旗渠用一往情深濡染了萬物,讓一種精神在濕潤的土地上滋長出一道舉世矚目的風景!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人類命運靠人民自己掌握。自立更生,艱苦創業永遠不過時,奉獻精神永遠不能丟。我以一個時代勞動者的姿態,向紅旗渠精神致敬!</p> <p>沒有路,開山鑿路;沒有水,劈山建渠;沒有田,層層挖山!</p> <p>群山連綿,逶迤起伏,座座山梁,梯田層層,這是太行山區人與自然抗爭的美輪美奐的大地杰作。</p> <p>太行山大峽谷,高山低谷,連綿不絕,田地稀少,十年九旱的惡劣環境祖輩過著難以溫飽的貧窮日子。是他們,太行山的人民,在漫長的歲月里,用最簡單的勞動工具和最超人的頑強意志,戰天斗地,改造山河,在太行山的脊梁上篆刻出最為旖旎的壯觀畫卷。</p> <p>小小的村落,就夾雜在兩山梯田之間。這里是觀云海的絕佳之地。</p> <p>太行山脈狹長幽深,孕育了許多奇特的生存景觀。在太行山腹地,隱秘著一處世外桃源,這里的民居建在懸崖之上,瀑布之邊。這個奇特的地理環境僅存于山西平順縣的虹霓村。</p> <p>虹霓村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風景也十分美麗,可拍的人文素材很多,此行我們在虹霓村來去匆匆,如有機會我想在那里住上一夜,讓自己放松心情,夜晚,枕著虹霓村瀑布的轟鳴聲入睡。</p> <p>河南省新鄉市輝縣郭亮村的傳奇 ,在人世間廣為流傳,以開鑿在絕壁懸崖上的掛壁公路而聞名于世。</p> <p>郭亮村私家車和旅游車不能入內,坐著管理中心的大巴,沿著彎彎曲曲的盤山路來到掛壁公路的入口 ,下車后步行通過掛壁公路到達郭亮村。</p> <p>初次來到郭亮村,當我站在掛壁公路的進口,我的心真的為之一顫,一種興奮不已的感覺翻滾涌動,郭亮村已不是一個傳奇故事,而是真實的歷史再現。</p> <p>古代“愚公移山”的故事耳熟能詳,祖祖輩輩挖山不止讓兒時的我不可思議。而郭亮村,現代版的“愚公移山”已成事實,讓我仰慕敬佩。</p> <p>當年,這個在懸崖上的原始村落,僅僅靠著一道有720個臺階的“天梯”通往外界。為了能有一條與外面相通的路,13個郭亮村的漢子硬是以自身的人力,用鐵錘,鐵纖一點點鑿出一條長近1300米的“掛壁公路”,向世人重現了“愚公移山”的不朽精神。</p> <p>1972年——1977年,五年時間,郭亮人一寸一寸鑿開了通往山外世界的大門!</p> <p>掛壁公路寬6米,高4米。34個透亮天窗的輪廓線十分優美,與絕壁長廊渾然天成。</p> <p>靜靜的拍攝,默默的前行,思緒隨著鏡頭所及之處飛揚。歷史的滄桑與繁華都如過眼云煙,只有眼前這一切景象讓我心生敬畏。</p> <p>我一邊走一邊摩挲著兩邊的巖石,粗壯堅硬的肌理還留有當年郭亮人開山修路的纖印,向來往游人訴說遠古的故事。</p> <p>我從窗口探頭向外張望,只見頭上壁立千仞,腳下萬丈深淵。</p> <p>掛壁公路串起洞里洞外一處處高山美景 ,讓我目不暇接,欲罷不能。</p> <p>這個“一線天”天然生成,仰視觀賞,讓我有一種敬畏的心緒。</p> <p>掛壁公路里的洞口據說作用很大,當年開鑿時可以把鑿下來的石塊從窗口拋到山下,現在可以采光,聰明智慧的郭亮人!今天,我用這個石窗作相框,裝進郭亮村秀麗多姿的魅影。</p> <p>在這條時空隧道里,似乎我們的一雙眼睛都覺得不夠用了,1300米的掛壁公路里,有那么多的神奇瑰麗,想用手中的鏡頭把它們都拍回去。這是我們團里的影友,來自廈門的董老師夫婦,他們拍攝的背影真的讓我迷戀。</p> <p>電影《舉起手來》,拍攝外景地就是在郭亮村的掛壁公路,影片中郭達趕著毛驢車走過一條懸崖峭壁的公路,看的時候感到心驚膽戰。如今,我也坦然走過這條世界最險的公路,滿滿都是自豪?!胂氩粚ρ剑_的電影,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那時還沒有掛壁公路呀???????</p> <p>穿過那條恍如隔世的時光隧道,我們來到久負盛名的郭亮村。這塊長在懸崖峭壁上的石柱,被后人刻上“郭亮村”三個醒目紅字,過路人都在此留影紀念,這是對郭亮村的致敬!</p> <p>走進郭亮村,心里覺得很愜意。兩邊是高聳入云的太行山懸崖峭壁,中間一條筆直的石頭鋪就的馬路延伸整個村子。馬路兩邊都是近幾年修建的店鋪和農家客棧,給人第一印象干凈,整潔。</p> <p>有人說郭亮村現在商業氣息太濃,也有人指責郭亮人丟了老傳統。但我并非這么認為。老一輩郭亮人當年的奮斗為的就是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讓子孫后代過上好日子,這是他們艱苦奮斗的初衷,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我想,我們到此游覽參觀,是尋找過往的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重拾那種催人奮發的精神。</p> <p>我看到的是一個文明的郭亮村,一個美麗整潔的郭亮村。這里有浩然的太行風光,有優雅的山鄉風韻,有古樸的民情習俗。引來無數攝影人,畫家,美院的師生以及許多游客來這里居住,休閑養性,教學研討。那么提供吃住行就是郭亮村發展旅游業的一個方向。</p><p><br></p> <p>而且,郭亮人沒有破壞自己古村落的面貌。那一片老房完好保存遠處。</p> <p>郭亮村看上去現在家家生活都很好,家門口都停有一輛小車,小貨車居多,因為游客自駕車不能開進來,客家就用自己的車接送住在他家游客的行李。據說已有四十多部電影電視劇在郭亮村拍攝,大部分村民都當過群眾演員,劇組在村民家食宿,對于村民來說是筆可觀的收入。</p> <p>日落之前,我們沿著村里的山路走到“三號”觀景臺,這是看掛壁公路全貌的最佳位置。</p> <p>白天穿過郭亮洞,漫步洞里,并沒有感覺緊張。此時,我看著對面的郭亮村掛壁公路,感慨萬千,自言自語的說:我真的是從那里走來的嗎???</p> <p>可以稱之為世界上最奇險的公路,郭亮人的壯舉萬古流芳。</p> <p>等待日落的時候,我一個人繼續向前走了好長一段路,想尋找一個更佳的角度看這條舉世無雙的掛壁公路。但一路溝壑縱橫,叢林密集,視線都不夠開闊,都不如三號觀景臺舒展。站在高坡上,拍到這張俯視的盤山公路,似乎有點航拍的氣勢。那一輛輛中巴車環繞其中,接送上,下山的游客。</p> <p>仔細看,那一輛小車??在郭亮洞好像俯沖而下,視覺上看著好是驚險。其實不然,洞內寬四米的路面足以安全行駛。</p> <p>湛藍的天空上,一輪彎月已在郭亮村徐徐升起。</p> <p>落日余暉下,懸崖峭壁上的石塊美麗極了。那一條條紋理像是天公派的仙女,用千萬根五彩絲帶巧手織成。這個郭亮村,在我的眼里,更像是一個神仙隱居的世外桃源。</p> <p>老師告訴我們,要在這里等候拍攝日落后的“金光穿洞”,我當時聽了有點“發暈”,自己傻傻的想:郭亮洞這么長,洞里沒有天窗呀,西邊的陽光從哪里射進洞里呢?后來,我才恍然大悟,金光,不是日光,而是燈光。??????我真的是笨到家了。</p> <p>我在寒風凜冽的山頭上,一直等到郭亮洞里燈光亮起。殷紅的燈光從掛壁公路的石縫里,石窗里折射出來,懸崖峭壁也染上亮亮的色彩。原本有點暗了的峽谷在光影的作用下如同華燈初上的石窟宮殿,霎時,冰冷的峽谷變得柔情而溫馨。郭亮洞里那一串明亮的燈光,仿佛串起的是一個個光彩奪目的故事,從遠古向我們走來,穿過時空的隧道,把一段千古絕唱的歷史定格在這神秘的峽谷里。</p> <p>太行之夜的星空,我真的不想錯過。盡管這不是拍攝星空最佳的季節,我也沒有找到觀星拍攝的最好位置,但半夜三更,我和我的老朋友還是義無反顧,登上居住農家客棧的玻璃曬臺,免為其難的拍個“郭亮星夜”。</p> <p>善解人意,熱情細微的客棧老板,不知我們半夜三更在樓頂看什么風景,也怕我們安全問題,特意來看看我們,并將有污染光的燈關掉。我拿出以往拍的星軌圖片給他看,他也對“星星還能拍出一圈一圈”的饒有興趣?!且坏篮盟屏餍莿澾^的軌跡,其實是飛機飛過天空的痕跡。從鄭州起飛的航班一架接一架,飛過太行山脈中原大地。</p> <p>用100張慢門堆棧,總算拍成功一張太行山“歷史的天空”。地球在轉動,星星在移動,星轉斗移,無論是天上還是人間,不變的永遠都是前行的軌跡!</p> <p>天亮了,郭亮村一片寂靜。我們來到村里老村落轉轉拍拍,一種留戀的感覺甚是強烈。</p> <p>和煦的晨光照進這個農家小院,一幅如詩如畫的場景映入眼簾:石房,石凳,石路,老人,柿子樹……,不知怎么這個時候想起電影《舉起手來》,好像找到“河南老家”的感覺。??????</p> <p>十分遺憾,由于時間關系,也是初次來這里地形的不熟悉,竟然沒能去看看那條有720個臺階的天梯,我一定再去郭亮村,補上這一缺憾。</p> <p>天梯和郭亮洞相距咫尺,含義卻是天壤之別。天梯代表過去的貧窮和苦難,郭亮洞代表現代人的智慧和文明。</p> <p>離開郭亮村,還需步行回到進口,這是我求之不得的開心事。每一個人每一次經過這個郭亮洞心靈都是一次震撼。一個純手工打造的絕壁長廊,在全球18條最奇特的公路里排名第三,被世界譽為“掛壁公路”。</p> <p>回頭再走郭亮同,我看的更加仔細,心里的感覺更為美好。</p> <p>在我眼里這個山體,粗獷而冷峻,有一種剛正不阿的質樸美。</p> <p>它的委婉曲線,似一幅凝重的畫;它艷麗多彩的山體,似一首深邃的的詩;它狹長的石路,延伸出一個時代的故事!</p> <p>在太行山這塊熱土上,革命前輩浴血奮戰,流血犧牲,為老百姓打下一個當家做主人的和平天下;又一代人在一窮二白的貧瘠之地,用自己的勤勞智慧開創共和國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造福人類,造福于子孫后代。我們作為“后來的乘涼人”在時代的步伐中,又該有怎樣的作為呢?</p> <p>走出郭亮洞,看到這一個畫面讓我難抑心動之情。我急忙按下鏡頭,把這個畫面收藏在記憶卡里。我想此時站在那里的一排攝影人或游客,他們的心情亦和我一樣。郭亮村不僅僅是一個風景宜人休閑養眼的世外桃源,更是一個蕩滌心靈催人奮進的人生課堂。我想,明年我會帶著我的家人,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個不同尋常的氛圍。</p> <p>我們的車隊,行駛在懸崖峭壁邊彎彎曲曲的山路上,也許從天上看,我們就是行走在“太行天路”上。</p> <p>一個險要的山口,山的那邊立著這樣一塊巨石,我無法形容它象形何物,但心里頓覺人間的美好。面對群山萬壑 ,行走山路也不敢大呼小叫,好像側耳聆聽億萬年的寂靜之樂聲,那聳立的山石也仿佛是一種固體的語言,不需要用聲音去交流,而需要心靈的仰視!</p> <p>太行九日,我們每天迎著朝陽,奔波在太行山的群山萬壑之中。領隊清秋老師不乏女性的優雅,她車里的這個可愛的小玩偶給我帶來一股清流。有時,我們需要放慢行色匆匆的步履,花點時間去獨處,去思考,去感受,去欣賞,這大概才是去“詩和遠方”的初衷。</p> <p>在南太行山絢麗落日余暉的目送下,我結束了太行山的“精神之旅?!鼻f年來,太行山以豪邁的氣勢,屹立在華北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在這塊土地上,有太行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頑強戰斗,英勇赴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有老一輩改天換地,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積淀和延續。正是太行山的這種風骨,這種精神,吸引著海內外游客,感染著我們的后人,成為太行山閃光的,長久不衰的視覺內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杨浦区|
常山县|
正定县|
温宿县|
金昌市|
策勒县|
读书|
鄂伦春自治旗|
沈阳市|
延庆县|
垣曲县|
涞源县|
杭锦后旗|
霞浦县|
九江市|
大丰市|
连城县|
万年县|
漳浦县|
霞浦县|
文安县|
屏东市|
都兰县|
永靖县|
泾阳县|
巫山县|
太和县|
威海市|
百色市|
荥阳市|
绥中县|
唐海县|
措勤县|
淮北市|
昌平区|
云龙县|
平舆县|
依兰县|
博乐市|
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