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世界上有一個地方,人們在自然的懷抱里,靜享時光,慢生活,這就是澳洲。</p> <p>新南威爾士州。悉尼的氣候屬溫帶型,一年有四個季節,冬天不太冷, 一般氣溫在攝氏10度以上,夏天的氣溫可達到攝氏30度。 十二月至二月是夏季,日間陽光充沛,溫度約為攝氏26度;九月至十一月是春季,天朗氣清,到處充滿生機;三月至五月是秋季,是郊游的最佳時候;六月至八月是冬季,天氣間中十分寒冷,是滑雪的最佳季節。三月份悉尼的平均溫度在22攝氏度左右。 </p> <p>悉尼是歐洲首個澳洲殖民聚落以及充當罪犯的流放地,1788年由英國第一艦隊的船長阿瑟·菲利普於雪梨灣建立。悉尼環傑克遜港(包括悉尼港)而建,曾被稱為「海港城市」。它是澳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國際主要旅遊勝地,以海灘、歌劇院和港灣大橋等聞名。雪梨長期以來都是生活品質極高的世界都市,曾獲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GaWC)列為第一級世界都市。悉尼舉辦過多項重要國際體育賽事,包括1938年英聯邦運動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及2003年世界盃橄欖球賽。</p><p>主要機場為悉尼機場,主要港口為植物學灣。</p> <p>悉尼大洋洲最大的城市,有著極美的海景,長達250公里的海岸線,擁有了大大小小多達120多個沙灘,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都無法與之媲美。</p> <p>由藍山山脈的部分地區及附近地區組成的大藍山區于2000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藍山山脈(英語:Blue Mountains)位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悉尼以西104公里處,是該州的一處著名旅游勝地。藍山為由一系列高原和山脈的總稱,由于山上生長著不少桉樹,樹葉釋放的氣體聚集在山間,形成一層藍色的薄霧,藍山因此得名。三姐妹峰是藍山最熱門的景點之一。它們俯瞰著大地上散落的塔魯格族(Darug)、貢東古拉族(Gundungurra)、威拉德朱里族(Wiradjuri)和沃族(Dharwal)原住民村落。 根據一則原住民傳說,這些山峰原本是三位漂亮的姐妹,名字分別叫做 Meehni、Wimlah 和 Gunnedoo,后來她們被一位法力高強的部落長老變成了石頭。</p> <p>凱瑟琳山灣海灘全長約1.5公里,沙灘細膩,海水清澈,曾被評為澳洲百大驚艷海灘之一,游客不多,非常閑適。與一般的海灘不同的是,這里曾經還是一個煤礦區,當年運煤碼頭迄今還屹立在這里,殘舊、沒有生命的機械和永不停歇、洶涌濤濤的海浪形成了一直別樣沖突而壯麗美感。長長的棧道橫亙在壯闊的海面上,可以觀光也可以進行各種水上活動,在這里拍攝日出更是一絕,無數的攝影大片都是在這里產生的。</p> <p>紐卡斯爾紀念大橋,是紀念澳大利亞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紀念橋。在澳洲幾乎每個城市和鄉村都有紀念澳大利亞參戰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紀念碑。 </p><p>紐卡斯爾最精華的部分是一條長450米,位于海岸的峭壁邊,架空的步行道,建造目的是為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澳洲士兵。步行道連接了射擊觀景臺(Strzelecki Lookout)和酒吧海灘(Bar Beach),優越的位置和美麗的風景使紐卡斯爾回憶之旅成為紐卡斯爾的標志性景點之一,而步行道全程則長約4公里,走完約需1-1.5小時,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成群的海豚或遷徙的鯨魚。</p> <p>澳洲新南威爾士州Berrima貝里馬在悉尼往西南的南高地上,有很多歷史悠久的歷史小鎮,建于19世紀30年代的小鎮Berrima,就是其最令人心馳神往的訪古目的地。從悉尼出發,只需90分鐘車程就能到達。走進小鎮的一瞬間,你會感覺好像剛剛穿過之光之門,邁進19世紀初葉的舊流年。古典而雅致的喬治亞式建筑物、色調沉穩莊重的砂巖房屋安靜地錯落在小鎮里。Berrima 被認為是澳洲保存喬治亞風格建筑最完好的內陸小鎮,現在只有400左右居民的小鎮保留著許19世紀的老建筑,既有古色古香的鄉村客棧,也有與眾不同的咖啡店和有趣的商店。</p> <p>紐卡斯爾(Newcastle)是澳大利亞第七大城市和本州歷史第二悠久的城市,且是新南威爾士州第二大城市。全城圍繞著一個龐大的海港而建,紐卡斯爾是位于亨特河口,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在使用的港口之一,距離悉尼約2.5小時的車程。紐卡斯爾港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碼頭,煤炭出口占港口噸位吞吐總量的90%以上,每年處理超過1億公噸煤炭,大部分出口至中國和日本[1]。南郊有澳大利亞最大的濱海湖——麥覺理湖(Lake Macquarie),北部是以沖浪聞名的海港史蒂芬港(Port Stephen's),西部是具有百年歷史的產酒圣地-獵人谷(Hunter Valley)。</p> <p>獵人谷(又稱亨特谷) ,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一個地區,距悉尼北部約160千米。人口約590000,主要居住在紐卡斯爾和Macquarie湖的海岸城市中。</p><p>獵人谷是新南威爾士州最大的河谷,是澳洲著名的旅游圣地,也是澳洲最具歷史的葡萄產區獵人谷有超過120個酒莊,這里出產的一流葡萄酒在本地和國外都深受歡迎,其中包括爽口的獵人谷賽美蓉和醇美的獵人谷西拉酒。 一流的葡萄酒佐以上乘的美食和風格獨特的精品住宿環境,絕對是完美的短期休假選擇。</p> <p>庫靈蓋狩獵地國家公園(Ku-ring-gai Chase National Park)位于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悉尼(Sydney)北郊,距離悉尼市區約25公里車程,占地149.77平方公里。</p><p>庫靈蓋狩獵地國家公園是澳洲第二古老的國家公園,2006年7月12日被列入澳大利亞國家遺產名錄。庫靈蓋狩獵地國家公園以霍克斯伯里河(Hawkesbury River)南岸優美的景觀風景和巖石雕刻等原住民藝術而聞名,是旅行者以及本地人都非常喜歡的娛樂地點。庫靈蓋狩獵地國家公園的海岸線超過100公里,有大片的森林和野生動物,國家公園內生活著多達160多種鳥類和上百種植物,多條溪水和海灣環繞交錯,景色怡人。公園內遍布野餐,劃船和釣魚設施</p> <p>棕櫚海灘(Palm Beach)位于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悉尼(Sydney)北區,是一個海灘的名稱,也是一個悉尼的行政區域(Suburb,郵編2108),距離市區約45公里車程,在這個郵編區內容括著兩個著名的海灘(Barrenjoey Beach、Palm Beach)和兩個著名的岬角(Barrenjoey Head、Little Head),而棕櫚海灘那長達兩公里的金色沙灘正好就綿延在這兩個岬角之間。</p> <p>The Gap位于悉尼南部的半島,</p><p>毗鄰屈臣氏灣,面向塔斯曼海,</p><p>這是里“臭名昭著”的自殺地</p><p>也是探索者趨之若鶩的神秘樂園。 懸崖巨石,</p><p>這就是傳說中的“越迷人的越危險”? </p> <p>悉尼情人港</p> <p>悉尼Bouddi國家公園的沙巖 由石英、長石等碎屑成分占50%以上的沉積碎屑巖。砂巖是源區巖石經風化、剝蝕、搬運在盆地中堆積形成。巖石由碎屑和填隙物兩部分構成。砂巖是一種沉積巖,是由石粒經過水沖蝕沉淀于河床上,經千百年的堆積變得堅固而成。后因地球地殼運動,而形成的。</p> <p>堪培拉周邊的小鎮Bungendore淘寶,小鎮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Queanbeyan地區的一個小鎮,位于Queanbeyan-Palerang地區委員會。它位于喬治湖附近的國王高速公路,Molonglo河谷和澳大利亞首都直轄區的邊界。它近年來已成為一個主要的旅游中心,受到堪培拉游客的歡迎,其中一些還有遺產保護。</p> <p>悉尼490公里處的Urunga Boardwalk 是游泳、漫步、野餐、釣魚的好地方,那里的水太美了。</p> <p>格拉夫頓藍花楹節(Grafton Jacaranda Festival)是格拉夫頓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通常會從十月的某個周末開始,而在十一月的第一個周末結束,持續九天,屆時整個小鎮像被施了魔法,掛滿紫色花朵的樹枝層層疊疊,地上則鋪滿了一地的紫色花瓣,花香陣陣,風起時紫花飛舞,落英遍地,美不勝收。</p> <p>楊鎮以澳大利亞的櫻桃之都而聞名,每年都舉辦全國性的、隆重的的國家櫻桃節(National Cherry Festival)。 </p> <p>新南威爾士州Hawks Nest海灣。水質清澈,沙質細白,環境優美,是一個休閑放松的好地方,圣誕節假期也不擁擠,離家距離不遠,只有212公里,可以經常來玩。</p> <p>蛋糕巖,也稱為白巖,是一種砂巖巖層,位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班迪納附近的皇家國家公園,可通過皇家國家公園海岸步道到達。巖石是馬利海灘(Marley Beach)以北出現的眾多巖層之一,懸掛在海拔25米處。蛋糕巖以其風景優美的地理位置和受到叢林徒步旅行者和游客的歡迎而聞名,是攝影的誘人之處。 </p><p><br></p> <p>悉尼藍山。澳大利亞最美麗的小鎮之一悉尼藍山Leura 盧拉轉一圈,這個小鎮幾乎每年我們都來一次(去年無去),每次都有新鮮感。整個小鎮就是一個大花園,家家戶戶、大路、小路都是花草樹木,環境優靜、齊潔,居民熱情。</p> <p>阿勒達拉(Ulladulla)是位于新南威爾士州東部肖爾黑文地區(The City of Shoalhaven)的濱海小城,距離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悉尼(Sydney)約220公里車程,距離新南威爾士州第三大城市臥龍崗(Wollongong)約140公里車程,往西距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Canberra)約190公里車程。</p><p>阿勒達拉名稱來自于當地原住民語言,意為“安全港”,也有說法是原住民語言中模仿海豹叫聲的象聲詞。阿勒達拉有著豐富的原住民文化,鎮北的莫里莫科海灘(Mollymook Beach)是阿勒達拉最有名的海灘,適合沖浪、浮潛和釣魚,周邊有許多度假別墅和一座高檔高爾夫球場。</p> <p><br></p><p>巴特曼斯貝(Batemans Bay)是位于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南海岸地區(South Coast region)的濱海小城,地處悉尼盆地(Sydney Basin)的南部深處,往北距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悉尼(Sydney)約280公里車程,往西距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Canberra)約150公里車程,是距離堪培拉最近的海濱小鎮,使得巴特曼斯灣成為首都居民的熱門度假勝地。</p> <p>新南威爾士州達博。達博是一座活力與安寧并存、大城市感染力與絕美鄉村風景融為一體的魅力小鎮,而這種城市與鄉村文化的完美融合,正是“澳洲范兒”的精髓展示。</p> <p>悉尼植物灣Kurnell (克內爾),是庫克船長澳洲登陸地。庫克船長英國是英國皇家海軍軍官、航海家、探險家和制圖師,他曾經三度奉命出海前往太平洋,帶領船員成為首批登陸澳洲東岸和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也創下首次有歐洲船只環繞新西蘭航行的紀錄。庫克船長于1770年4月19日抵達澳洲大陸東南方海岸(今澳洲新南威爾士省一帶植物學灣),立下歐洲人首次抵達澳洲東岸的創舉。庫克有感當地景致與威爾士南部格拉摩根郡(Glamorganshire)相似,遂將之命名為新威爾士,后來又改為新南威爾士。</p> <p>Cronulla是悉尼南部的一個區,距離悉尼市中心約26公里,隸屬于Sutherland Shire當地政府管轄區。</p><p>Cronulla地處Botany Bay環繞的半島上,東臨Bate Bay,南接Port Hacking,西瀕Gunnamatta Bay,Woolooware區位于它的西面,西南面是Burraneer,沿著Captain Cook Drive往Cronulla東北面走便是東海岸Kurnell peninsula,這里是1770年詹姆斯·庫克船長第一個登陸點。</p> <p>諾拉角燈塔,位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p><p>中文名稱</p><p>諾拉角燈塔</p><p>外文名稱</p><p>Norah Head Lighthouse</p><p>地理位置</p><p>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位于CentralCoast 附近的Norah Head Lighthouse建于1903年,是新南威爾士州的海岸照明的控制權限轉移到聯邦政府前建起的最后一座燈塔,也是新州最后一座有人看管的燈塔,它已經被列為了新州的文化遺產之一。</p> <p>悉尼大學</p> <p>大教堂巖石(Cathedral Rocks)位于新南威爾士州東海岸的沿海小城凱馬(Kiama)。</p><p>大教堂巖石位于鎮中心以北約5公里的海岸,是一組高高矗立在海岸上的巖石,是巖石形成的海岸線的一部分,由數萬年來海水的不斷侵蝕而形成,因形如一幢雄偉的哥特式教堂而得名。相對于凱馬噴水洞(Kiama Blowhole)沒有那么出名,但其實也是非常漂亮的自然景觀,巖石體積并不大,但在日落時,西下的夕陽照耀和,映襯著湛藍的海水,美不勝收,常常吸引了大量攝影愛好者帶著各種專業設備來此拍照采風。</p> <p>邦博海岬(Bombo Headland)北面是大教堂巖石(Cathedral Rocks)、瓊斯海灘(Jones Beach )和米納姆拉河(Minnamurra River),而南側則是邦博海灘(Bombo Beach)和凱阿瑪鎮(Kiama)。千百萬年前,當火山爆發后玄武巖熔漿流入大海,遇海水后迅速冷卻與附近巖石的垂直面形成柱狀節理(五角或六角形),并排聳立在海邊。邦博海岬(Bombo Headland)有許多這樣的玄武巖群,是國際公認的六角形玄武林排列群。這些玄武巖群瀕臨大海,依山而立,蔚為壯觀。邦博海岬(Bombo Beach)還有一個廢棄的玄武巖釆石場,采石場在1927年被關閉。1979年它被澳洲地理學會提名為歷史遺產而受到保護,現在己經成為熱衷于旅游探險和攝影愛好者的好去處,是澳洲著名的海景景觀之一,當你漫步在邦博海岬(Bombo Headland),那些玄武巖排列的石墻及地上各種玄武巖石快,使你仿佛置身于在月球上漫步。</p><p><br></p> <p>八字池(Figure 8 Pool)位于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悉尼(Sydney)以南的皇家國家公園(Royal National Park)內,距離悉尼市區約50公里。八字湖得名于它獨特的形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它形似阿拉伯數字“8”的絕美外貌,和周邊湖泊集群形成了八字湖景區,成為了悉尼近郊最值得一去的獨特海景和很多攝影師的新寵。 要選剛好退潮的時候去,到達停車場步行二個小時左右。</p> <p>卡姆登(Camden)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悉尼麥克阿瑟地區的一個已撤銷的城鎮,地處悉尼都會區外緣,位于悉尼中心商業區西南65公里處,鄰近坎布爾敦。</p> <p>漢普登橋(英語:Hampden Bridge),1898年建成,是一條橫跨袋鼠河(英語:Kangaroo River (Shoalhaven))的懸索橋,位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袋鼠谷。大橋以時任新南威爾士總督的亨利·布蘭德,第二代漢普登子爵(英語:Henry Brand, 2nd Viscount Hampden)命名。</p><p>漢普登橋由愛爾蘭裔澳洲籍土木工程師歐內斯特·德巴勒(英語:Ernest de Burgh)設計,以取代原有的木橋。工程于1895年展開,至1898年5月19日正式通車,開通6日后舊橋被洪水沖毀。</p> <p>葡萄園</p> <p>新南威爾士州伍倫貢較為古老的一座燈塔竣工于1871年。</p> <p>新南威爾士州雪莉海灘 Shelly Beach。</p> <p>新南威爾士州中海岸長堤。Tuggerah Lake(塘鵝湖)。</p><p>新南威爾士州中央海岸塘鵝湖是塘鵝湖的一部分,間歇性開放的中波支配屏障入??冢挥诎拇罄麃喰履贤柺恐葜胁亢0兜貐^的中央海岸委員會地方政府區域內。該湖位于Wyong附近,位于悉尼以北約90公里處。</p> <p>來到The Entrance小鎮,一定不要錯過游覽Long Jetty(按字面翻譯長碼頭,其實是棧橋),這個棧橋建于1914年,距今已有100年的歷史了。后于1927,1928兩年的時間將橋擴建至350米長,最初是用于本地居民乘船至The Entrance的水路交通。這座長棧橋一直延伸到湖( Tuggerah Lake )的中央。</p> <p>Naru Beach(納魯沙灘),今天選擇的地方很好,水質一流,人少、無浪,最適合玩水。</p> <p>悉尼圣母主教座堂(英語:St Mary's Cathedral,或譯圣瑪麗座堂)是天主教悉尼總教區的主教座堂,1930年由教宗庇護十一世封為次級圣殿,敬奉澳大利亞的主保圣人永援圣母。這也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教堂,但不是最高的教堂。它位于悉尼市中心高樓林立的學院街,第一座圣母教堂奠基于1821年,1865年毀于大火。1869年臨時的木制教堂也被大火燒毀。此后新建19世紀哥特復興式教堂。直到2000年才建成的雙塔成為該市的地標。2008年7月19日,教宗本篤十六世訪問該堂。</p> <p>Sugarloaf 燈塔位于海豹巖村以東的一個引人注目的岬角上。這座燈塔于1875年完工,是殖民時期建筑師詹姆斯.巴尼特(James Bar 那天)設計的第一座燈塔,也是澳大利亞僅有的兩座帶外部樓梯的燈塔之一。它最初是用來引導船只沿著洛基號航行的。它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和新南威爾士洲遺產名錄。</p> <p>Hyams Beach 白沙灘</p><p>海厄姆海灘(Hyams Beach)是杰維斯海灣的一部分,據說這里有世界最白的沙灘,得到過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認證。這里有超白超細的白沙,配著藍藍的大海,帶上帳篷,沙灘椅在這享受一個悠閑假日吧!</p> <p>沃勒甘巴壩(Warragamba Dam)位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大分水嶺東部沃勒甘巴(Warragamba)河上,靠近悉尼市。工程主要是為悉尼市提供生活用水。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原壩137m,水庫總庫容為20.92億立方米,水電站裝機容量5萬kW。大壩于50年代建成,1987年將大壩加高5m,其總高度達到142m。Warragamba大壩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Wollondilly Shire的Warragamba大壩。它是一座混凝土重力壩,形成了布拉格蘭湖,這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悉尼市的主要供水水庫。大壩將霍克斯伯里-尼皮恩流域內的考克斯河,寇蒙河,納塔河,溫格卡里比河,臥龍迪利河和瓦拉甘巴河蓄積在河中。面積: 75 平方公里高度: 142 米。 落成: 1960 年 10 月 14 日。 所有者: WaterNSW。開始施工的時間: 1948 年。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1999 年 11 月 18 日。</p> <p>福斯特是位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中北海岸地區的沿海城市,位于悉尼中東北約308公里處的中海岸委員會LGA。它緊鄰其雙胞胎Tuncurry,這是兩個城鎮中較小的一個。福斯特以其令人驚嘆的水域和曼寧谷美景而聞名。 通常的本地發音名稱</p> <p>Tea Garden, 茶園是中海岸委員會當地政府區域的一個地方,位于中北海岸的南端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獵人地區的北端。 在2016年人口普查中,茶園的人口為2,884人,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該地區南端的茶園村。 </p> <p>Eden教堂</p> <p>納拉賓海灘全長3.65公里,由北部的納拉賓海灘和南部的克拉羅伊海灘(Collaroy Beach,又譯作科勒羅伊海灘)無縫連接組成,是悉尼第二長的海灘,北起自納拉賓岬角(Narrabeen Head),南止于克拉羅伊巖石泳池(Collaroy Rockpool)。納拉賓海灘宛如一條金色的彩帶,優美、勻稱地依附在悉尼北部海岸。</p> <p>北領地。北領地(Northern Territory)是澳大利亞境內一個直屬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領地,是澳大利亞的兩個內陸領地之一,位于澳大利亞大陸中北部,首府是達爾文。</p><p>澳大利亞北領地地廣人稀,占澳大利亞總面積約20%,領地人口略多于23萬人(2012年)。北部阿拉弗拉海沿岸曲折低平,東北部為巴克利高原,中西部為平原草地,南部為山地和沙漠地區,西南部多干涸鹽湖。北領地約五分之四面積位于熱帶內,跨越兩個明顯的氣候帶,普遍高溫。北領地是古代土著文化的發源地,北部阿納姆地為土著居民保留地。</p><p>北領地是以自然景觀和文化特色著稱的主要旅游勝地之一,以其著名的“紅土中心”及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巨石艾爾斯巖石而驕傲。經濟以畜牧業、礦業、旅游業和政府服務業為主。美國在澳大利亞北領地設有空軍基地。</p> <p>卡卡杜國家公園(Kakadu NationalPark)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國家公園,面積131.6萬公頃,位于澳大利亞北領地達爾文市以東220公里處,以郁郁蒼蒼的原始森林,各種珍奇的野生動物,以及保存有2萬年前的山崖洞穴的原始壁畫而聞名于世,是一處為現代人保存的一份豐厚的文化遺產和旅游勝地,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ǘ艑儆跓釒?,主要分為兩個季節,干季和濕季。公園按地形分為了五個區,海潮去,水澇平原區,低地區,陡坡和沉積巖孤峰區,高原區。</p> <p>達爾文,又譯達爾溫,是位于澳大利亞西北海岸的主要城市,北領地的首府,全國第16大城市,人口約15萬人,屬于熱帶氣候,經常受到雷暴和龍卷風的侵襲,最早有記錄的熱帶氣旋發生在1867年,1974年12月25日的強烈熱帶氣旋特雷西幾乎毀滅了整個城市。 達爾文也是唯一經歷過現代戰爭的澳大利亞城市。</p> <p>塔斯馬尼亞。塔斯馬尼亞島(Tasmania)也是塔斯馬尼亞州所在地,它是澳大利亞聯邦唯一的島州,在維多利亞州以南240公里處,中間隔著巴斯海峽,主要包括主島塔斯馬尼亞島以及布魯尼島、金島、弗林德斯島、麥夸里島和許多沿海小島,號稱“天然之州”,亦被譽為“蘋果之島”,亦有“假日之州”、“澳大利亞版的新西蘭”之稱,以秀麗風光和樸素人文為特色。</p> <p>霍巴特。霍巴特(英語:Hobart),是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首府和最大港口城市,位于塔斯馬尼亞島東南部德溫特河河口,面積約1700平方公里?;舭吞厥冀ㄓ?803年,是澳大利亞僅次于悉尼的第二個古老的城市。早在1642年,荷蘭人塔斯曼遠航南太平洋探險,首先發現了這個小島,并在西南東海岸巡回過,后來還曾有個航海家到過這個小島,但都沒有占領的意圖。直到1802年英國海軍上尉鮑溫在小島的東南角登陸,第二年宣布小島為英國殖民地。為了紀念當時的行政長官羅伯特·霍巴特,于1825年命名這個登陸的地方為霍巴特,于1855年又命名這個島為塔斯馬尼亞島。</p> <p>塔斯馬尼亞州最著名的自然景觀之一搖籃山(Cradle Mountain)擁有澳大利亞最深的湖泊:圣克萊爾湖(Lake St Clair)共同組成了搖籃山-圣克萊爾湖國家公園,搖籃山位于北部而圣克萊爾湖位于南部,兩處景點之間無公路直接相通,圣克萊爾湖可從南部入口進入,而靠近搖籃山的區域需要繞過整個國家公園從北部進入,兩處景點之間由著名的長達65公里的圣徒步道(Overland Track)相連,搖籃山和圣克萊爾湖分別是起點和終點,走完全程需要6天左右的時間,這條步行道每年都會吸引成百上千的徒步旅行者前來實現夢想,沿途徒步者將登上塔斯馬尼亞的最高峰以及周圍旖旎的山川樹叢。</p><p>搖籃山-圣克萊爾湖國家公園同時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之一的塔斯馬尼亞荒原(Tasmanian Wilderness)的一部分。</p> <p>罌粟</p> <p>堪培拉??芭嗬溆诟窭锓液哆?,是澳大利亞政府、國會及很多外國使館的所在地。由于四周森林環繞、綠意盎然,且鄰近自然秀麗的鄉村,令堪培拉成為優雅的現代化都市,更享有"天然首都"的美譽。</p> <p>維多利亞州。維多利亞州(英語:Victoria,縮寫為VIC),簡稱維州、維省,是澳大利亞東岸南部的州,是澳洲大陸六個州中幅員最小的州(僅237629平方公里),但人口卻為澳洲第二多(僅次于新南威爾斯州),人口密度因此為六州之首。維多利亞全州現劃分為79個地方政府區域,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南部菲利普港灣周邊地區。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為澳洲第二大城市,全州逾75%人口在此聚居,在澳洲聯邦成立之初曾是整個澳大拉西亞地區最大城市,并且是聯邦政府所在地(直到1927年遷都至新建完畢的坎培拉)。維多利亞州素有“花園之州”(The Garden State)的美譽,而當地人則以熱愛體育運動及文藝見稱,更是澳洲特有澳式足球的發源地。</p> <p>Bairnsdale拜恩斯代圣瑪麗天主教堂(St Marys Catholic Church)位于維多利亞州東南海岸的濱海小城拜恩斯代爾(Bairnsdale),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羅馬天主教堂,因高高矗立的塔樓、天花板和墻上的精美壁畫而知名。拜恩斯代爾及所屬的東吉普斯蘭地區(East Gippsland region)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后裔眾多,圣瑪麗天主教堂在當地是規模最大的教堂</p> <p>十二門徒石巖位於坎貝爾港國家公園內(Port Campbell National Park),是大洋路最著名的景點,是自然形成的石灰巖,由於海浪的侵蝕而形成的巖柱、拱門、峽谷等等。最初這些石頭被稱為「母豬和小豬」,但後來被更名為十二門徒石(聖經記載耶穌有十二個門徒),但別拘泥在12這個數字,許多已倒塌,目前存有七塊。</p> <p>菲利普島。菲利普島又稱企鵝島,是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南部西港海灣口的一座島嶼,島嶼的東側建有橋梁與大陸的圣雷莫(San Remo)相連,形狀酷似海豚。島上的菲利普島自然公園有企鵝生態保護區、丘吉爾島傳統農莊、考拉保育中心和新諾比司中心等景點。</p> <p>斯普利特角燈塔(Split Point Lighthouse)位於Aireys Inlet,於1891年建立,由於燈塔顏色的關係,也有小紅帽燈塔或白皇后之稱。</p> <p>大洋路紀念拱門(Memorial Arch at Eastern View)位于維多利亞州著名的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上,介于艾瑞斯因萊特(Aireys Inlet)和洛恩(Lorne)兩座小鎮之間。</p><p>雖然大洋路正式是從托爾坎(Torquay)就已經開始,但代表著大洋路開始的標志性建筑:“大洋路紀念拱門”卻位于艾瑞斯因萊特和洛恩兩座小鎮之間,從艾瑞斯因萊特向西五公里左右即可見到這座橫跨在路上的巨大仿木質拱門,以及紀念石碑和修建工人的雕像。幾乎所有自駕大洋路的游客,和旅游大巴都會在這里停留,拍照留念,也算是大洋路的一個必到的打卡景點。</p><p>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面對眾多傷殘士兵,維多利亞州退役服務聯盟(The Returned & Service League RSL)和當地其它社會組織積極為他們提供各種工作機會,大洋路修建工程就是其中之一,整個工程為3000退役士兵提供了工作機會,也正因如此,紀念拱門和工人雕像也表達了向這些為保衛祖國而做出犧牲的戰士們的崇高致敬。</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隆县|
五寨县|
盘山县|
遂宁市|
油尖旺区|
安福县|
清水河县|
桐乡市|
平武县|
同心县|
土默特左旗|
昌宁县|
观塘区|
神池县|
常熟市|
沂水县|
龙江县|
沽源县|
锦州市|
武夷山市|
莆田市|
周口市|
蒙山县|
汶川县|
施甸县|
榆林市|
宜川县|
山丹县|
张家界市|
霞浦县|
桃园县|
邮箱|
米易县|
资阳市|
三门峡市|
淄博市|
赣榆县|
右玉县|
石泉县|
淳安县|
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