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邵哥一生命運(yùn)坎坷,生于“后程村”成長于“謝家寨”。年僅七歲時,經(jīng)歷了藍(lán)田縣第三期社會主義教育運(yùn)動,簡稱“社教”緊隨全國暴發(fā)了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養(yǎng)父以敵偽人員及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dāng)權(quán)派被打倒在地,緒后被關(guān)進(jìn)“牛棚”改造。邵哥上學(xué)到初中二年級時,慈母以多種并發(fā)癥臥病在床,為待親孝母,只得辭學(xué)回家。</p><p class="ql-block">但是,此人天性愛好舞墨弄棒,由于上有雙親,下有妻子和兒女,迫破終結(jié)了文學(xué)之路,時隔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五個兒女皆成家立業(yè),本人肩膀上的擔(dān)子被卸載。2016年正月一次偶然的機(jī)會,把原來的老笨蛋手機(jī)被女兒更換為智能手機(jī),外孫又給下載了“微信”這個什物,一玩便廢寢忘食日夜顛倒愛不釋手!竟然勾勒回丟棄了近四十年的文學(xué)夢,被藍(lán)田縣文友親切的稱為東川老頑童!</p><p class="ql-block">友友們,看了邵哥的牛糞文章,千萬別忘了說幾句大實(shí)話或劃拉幾筆留墨遺香。當(dāng)然,邵哥的文章都是一氣呵成,從未審核過第二次,文中難免有瑕疵或錯別字。所以,接受大家的批評與斧正!</p><p class="ql-block">題記。2020年11月23日晚。</p> <p class="ql-block">【邵哥的童年軼事】</p><p class="ql-block"> 文丨邵可浪</p><p class="ql-block">部分圖片丨源于網(wǎng)絡(luò)</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我的童年生活在藥鋪大院,實(shí)際上是一個長蟲洞式的庭院,通前至后總共五進(jìn)子。院內(nèi)居住著六戶人家,大院內(nèi)生活著三個年齡相仿的小男孩:二伯邵忠堂的三兒子邵尊安,三伯邵祿堂的兒子邵尊昌,尊安和尊昌都屬狗,尊安生月大于尊昌,我屬豬小他們二位一歲。</p><p class="ql-block">我被抱到邵家后,父母給我更名為邵尊端。根據(jù)奶奶生前囑咐的遺愿:第一,我到邵家后必須更名換姓,隨邵氏族譜同輩叫之。第二:對親生母親必須改稱“姑姑”。第二條做到了,第一條因先叫可浪已經(jīng)出了名,最終還是沒有改正過來。其實(shí),祖母生前定的這些條規(guī),大可不必。根據(jù)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使我深切地體會到:養(yǎng)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這一觀點(diǎn),得到了古人與今人的一致認(rèn)可,事實(shí)證明確實(shí)如此!</p><p class="ql-block">在回到我們仨兄弟的話題,人常說豬狗不合,但通過我們仨兄弟的成長史來證明,這句話是站不住腳步的。我們仨人從小心彼此之間心心相印相惜,日日形影不離,雖然偶爾打打鬧鬧分分合合,但暫短過后,就很快和好如初不離不棄。</p><p class="ql-block">我們?nèi)私?jīng)常結(jié)伴去東溝,西溝,西嶺,東嶺,王凹,貓老鼠溝,北雷溝拾柴火,燒蜂窩掏田鼠窩,逮螞蚱打鳥兒,偷偷摸摸摘桃卸杏,鉆進(jìn)生產(chǎn)隊的碗豆地里偷豆角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p><p class="ql-block">去東溝的次數(shù)最多,因為東溝坡大溝深,溝內(nèi)羽園雜木林立,景色宜人。我們身上不離的什物是火柴與自制的彈弓,引荒放火燒麻子蜂窩,有時用自制的彈弓打扎根長在陡巖上邊的野酸棗,以此來證明誰的把頭準(zhǔn)。</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們仨人鉆進(jìn)了“大東溝”打翻了兩只麻雀,逮住后玩了個半死,興止意盡后用軟紅泥將麻雀連毛包好,生起大火燒烤,初烤時先燒著了麻雀的羽毛,只見一股黑煙飄然升起,帶著一股刺鼻十分難聞的味道,由于年幼無知,也不在乎這些,大腦有一股強(qiáng)烈刺激的欲望和新鮮感。內(nèi)心只有一強(qiáng)烈的愿望,就是趕快把麻雀烤熟盡快享用。</p><p class="ql-block">隨著不斷加柴升溫,一股帶著烤灼的肉香味順風(fēng)吹入了我們的五肺六腑,嗅覺告訴我們可以食用了。我與兄長尊昌交換了一下眼神,不約而同用提前準(zhǔn)備好的小木棒從火中挾起烤熟的麻雀肉,停放在一顆干凈的板石上。堂兄尊安天性膽小,竟然不敢下口食用,我和尊昌兄正準(zhǔn)備分享美食時,說來也夠倒霉的,正好被進(jìn)東溝拾柴回家的大伯看見了,大伯從肩膀上放下那一梱柴火,只見他滿頭大汗,喘著粗氣大聲吼道:“把你三個小崽娃子,看伯打不死你三個小碎慫!一天不務(wù)正業(yè),凈干些傷天害理歪門邪道之事。”,嚇的我們仨人趕忙扔掉手中已烤熟的麻雀肉,五步并三步一溜煙跑的不見人影兒了。</p><p class="ql-block">話說大伯邵緒堂為人性格直爽而暴躁,大有梁山泊拼命三郎石秀之氣魄。大伯常常愛為他人報打不平,他從小重武輕文,青年時參加守村衛(wèi)家的硬斗團(tuán),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一身硬功非常了得,一般情況之下,兩三個人近不得他身。仗義護(hù)群是大伯最為明鮮的個性特征。曾記得大伯年近七十高齡時,給生產(chǎn)隊看護(hù)東溝洋槐林,有一次天剛下過大雨,放睛后路面還十分泥濘,前程村有一位年青人在前程(東溝)水庫上工,不走正道大路,竟然踩踏著麥田插斜。</p><p class="ql-block">被大伯迎頭攔住責(zé)問,這位年青人并未認(rèn)識到自己的錯誤,竟然欺負(fù)大伯年老體弱,出言不遜蠻橫無理。惹的老人一時性,不由分說上前用右手提起這小伙子褲腿筒子,用左手直接掐住上衣領(lǐng)口,倒吸了一口丹田神氣,一個猛子將這個青年人拋于東河深渠之內(nèi),疼的小伙哇哇哇直叫,大伯又來了個縱身飛躍而下,用腳直踩在小伙的后背,當(dāng)時把這位年輕人嚇的屁顛亂抖,求饒回話像老牛嚼炒豆一樣,這話暫且放下。</p><p class="ql-block">在說我們兄弟三人從小就十分佩服大伯的威嚴(yán)與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頭和勇氣,大家既怕他又十分愛戴他。大伯平時對我們仨兄弟關(guān)愛有嘉,每到冬月農(nóng)閑時,我們總是生磨硬泡的糾纏著大伯,懇求他講一講他年輕時的故事。大伯是個陽性子又愛面子的人,同時也愛享受被我們?nèi)死p綿顧意的感覺。每到這時,大伯自然就流露出了沾沾自喜眉飛色舞之態(tài),總是捊捊他那并不太長黑白相間的胡須,便天南地北,通吃似的夸夸奇談的樂乎于享受其中。常讓我們?nèi)齻€對世事半睡半醒的孩童聽得如癡如醉,我們扭著小腦袋好奇的問這問那,大伯這時像個大小孩,完完全全與我們?nèi)苋肓艘粋€整體。</p><p class="ql-block">我們?nèi)值苤校瑪?shù)我提出的問題多事多,一件事情我往往要打破沙鍋問到底。有時把大伯問急猴了,大伯?dāng)Q住我的耳朵滿懷愛意地說,“三個孩子內(nèi)就你小子的屄事最多!總要把一件事情打破砂鍋問到底!”請繼續(xù)閱讀第二節(jié)。</p> <p class="ql-block">【邵哥的童年軼事】</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接上文,話說大伯回到家后,把我們仨個在東溝架火燒烤麻雀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各自的父母。記得那天吃飯回家,我們?nèi)硕际艿搅烁改傅奶幜P,我被母親接在板凳上打了屁股蛋蛋,直到哭哭啼啼地給父母做了保證,母親才讓我端上碗吃了午飯。</p><p class="ql-block">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有過做傻事與萌動的過往,我們兄弟仨人與同村里的孩子打架斗毆乃屬家常便飯。最愛惹事生非的一般是我與小堂兄邵尊昌,堂兄邵尊安從小為人老實(shí)膽小,一般不會主動去招事惹非。</p><p class="ql-block">每次于村里孩子發(fā)生沖突時,他的任務(wù)主要負(fù)責(zé)背行禮照看攤子。堂兄尊昌小時候身強(qiáng)體壯,頭大膀圓腰寬,臉蛋總是紅紅潤潤身體又胖胖乎乎,村中長輩們見了十分疼愛他,送了個外號叫“美勞”,他天生一幅大圓蛋蛋臉兒,身體渾圓壯實(shí),氣沉力大,一人出馬三人也難敵他。我天生體弱瘦小,但手腳十分麻利,鬼點(diǎn)子較多,每次打架下手較黑,村里的孩子對我從內(nèi)心都十分懼怕。</p><p class="ql-block">孩童時,由于生活條件差,營養(yǎng)跟不上,加上自己體質(zhì)本身虛弱,我在三兄弟中長像算是最丑的一個,天生沙眼嚴(yán)重,水眼泡泡整天紅腫著眼窩,臉膛也經(jīng)常性浮腫。</p><p class="ql-block">同院居住的聶敏大嫂常常戲稱我為“水眼泡泡眼”“豬尿泡泡臉”。并且替我耽憂忡忡地說:“兄弟啊!您今后咋訂得上個媳婦呀?看誰姑娘能瞧得上我兄弟!”每次和村里孩子打架斗毆,細(xì)節(jié)與因素一般皆因我而起,大嫂便經(jīng)常對村里人說:“別看我浪娃人模樣長的不咋屌樣,肚子里的鬼點(diǎn)子最多,花花腸子把一般人都能繞糊涂”。</p><p class="ql-block">再說每次和村中同齡孩子吵架,吃了虧挨了我們打的孩子,有些家長看在大人的臉面上,也就不找我們來了。有的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吃了虧受了委屈,氣上下不來,引著孩子找上門是常有的事情。每逢見這種情況,父輩就把我們仨人叫到一塊,逐個嚴(yán)加考問,我們?nèi)诵闹敲鳎螒{父輩怎么追問責(zé)罵,就是裝聾做啞不吱聲。最后通過挨了打的孩子指正,一般都會核對到我的身上,父親到還罷了,很少動手打我,父親一生非常疼愛孩子,包括疼愛別人家的孩子。母親就不一樣了,每次我犯了錯輕則用手打,重則用木板拍打。</p><p class="ql-block">有的時候母親命令我把褲子抹到膝蓋以下拍打,我小時性子又硬又犟,被母親拍打時,就是緊咬牙關(guān)一聲不吭,這樣以來,讓母親心里的火氣更大,打的節(jié)奏愈加猛烈。</p><p class="ql-block">往往總是父親心疼兒子,實(shí)在看不下去了,婉言相勸阻擋母親,母親總是嚴(yán)厲的批評父親說:“孩子都是你給嬌慣壞了,我打娃教育娃保心疼,難道我就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嗎?你可以去鄰家串門聊天回避一下,回回就教育孩子你來護(hù)短你娃,你總是當(dāng)好人,讓我當(dāng)壞人!”。為此父母經(jīng)常爭論吵架,最后都是父親主動讓了步。給母親說些入耳動聽的軟話,直到母親臉上有了燦爛的笑容為止。</p><p class="ql-block">有的時候母親打我,若父親不在家,同院中那兩位玩伴哥哥就會去搬救兵,不是西鄰的聶敏大嫂就廈房的三媽或廳房居住的二媽,每次挨揍都能夠化險為夷。</p><p class="ql-block">話說2017年居住在西安市的大姐因寂寞孤清,讓兒媳開車送自己到縣城三姐暫居,我得消息后專程看望了她兩次,我和姐姐最愛聊的還是已故去的養(yǎng)父養(yǎng)母。雖然過了幾十年,大姐回憶起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管教,她的腦海記憶非常清晰和深刻。</p><p class="ql-block">她回憶往事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姐姐小時候沒挨過咱大一次打,姐把咱媽的打挨美了!針線活做不好被打,學(xué)紡線學(xué)不會紡不好被打。姐小時候性子又烈又犟,姐有一回還把咱媽氣的跑到學(xué)校找后程咱爸告狀去了!”。</p><p class="ql-block">說著說著大姐情緒激動起來了,竟然雙目流淚哽咽不止,十分懺悔的對我說:“現(xiàn)在回想來,姐一點(diǎn)都不怨恨咱媽,到是蠻怨恨我自己太小不懂事常惹咱媽生氣。想想咱媽媽的命夠苦的,十二歲就來到咱們家,沒過上一天好日子。又含辛茹苦把咱姐弟倆撫養(yǎng)成人,又給姐把大女兒小玲管到六周歲,管了小玲又管巧玲,最后還給姐把燕燕照管了近三個年頭,現(xiàn)在姐的條件好了,想好好報答咱大咱媽,可咱父母都不在了。”大姐越說情緒越激動,順手拉了一條毛巾悟住臉哭了起來。</p><p class="ql-block">我本來就性子急躁淚點(diǎn)多,見大姐一哭,搞的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雙目涌出的淚水不停的滴落在我的前胸衣襟之上。</p><p class="ql-block">長話短敘,話說父親一生中最大的業(yè)余愛好,最愛玩撲克牌,每逢秋季陰雨天與閑冬時,父親就聯(lián)絡(luò)村里一伙人打牌,白天打一天,晚上熬夜打通宵是經(jīng)常有的事。撲克牌的來源主要是大姐夫劉虎賢給父親提供,姐夫從部隊轉(zhuǎn)業(yè)被按排到西安新華印刷廠,時間不長又被組織調(diào)到陜西省印刷廠工作。</p><p class="ql-block">養(yǎng)父第二大愛好是非常疼愛小孩子,他愛小孩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人,村里的小孩見了父親都十分喜愛。同院居住的大哥邵尊乾家的小女兒邵亞利,小時候人長的又胖又園,十分惹人喜愛。我和小堂兄尊安,尊昌兄弟仨,最愛逗惹著她玩耍,每次把孩子惹的哇哇啼哭,當(dāng)大嫂聽到女兒的哭叫聲,等人走出來時,我們?nèi)嗽玳_溜的找尋不到人的蹤影了。</p><p class="ql-block">父親對她更是疼愛有加,親切稱小孫女亞利為“胖轱轆”,亞利也非常喜歡父親,老遠(yuǎn)瞧見就喊爺爺,就像星星盼月亮一般,非常親近和喜歡父親。每次父親見了亞利先抱入懷中親吻一番,然后讓其站立在自己右手掌上,舉起孩子一直從上房走到前房大門口,然后轉(zhuǎn)身又從前門口舉回上伙房。習(xí)慣成自然,亞利臉無懼色站在父親手掌之上紋絲不動,反對著我們做著鬼臉咯咯發(fā)笑。我們?nèi)值芨械椒浅i_心好玩,跟在父親身后,拍手跳躍叫好。</p><p class="ql-block">總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父輩的生活十分限難清貧,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又深又濃。藥鋪大院共住了六戶人家,能做到相互諒解和包容,很少發(fā)生事端和爭爭吵吵,如今仔細(xì)想來,實(shí)為難能可貴。</p><p class="ql-block">我的記憶鐫刻在六十年代初,走出藥鋪大院向西有條通往西鹼的水渠,北至邵向岐現(xiàn)居的民房。在一九六六年前邵向岐居住的院落中擁擠著四戶人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都搬了家,走出了老街道,在向陽的地方建造了新房。</p><p class="ql-block">再說這條便渠通過邵孔民和邵群祿兩家相間的山墻外,然后調(diào)頭向西匯流到西渠。解放前后在現(xiàn)群祿家門前有個大澇池,邵群祿家的住宅就建在原大澇池的北邊塄子上,在舊社會這塊地權(quán)歸屬藥鋪大院所有。</p><p class="ql-block">順渠向南直至邵群祿家門前渠西邊,渠堰上分布著三棵老柿子樹,最北邊一棵為火冠樹,中間一棵為社火樹,最南端渠的堰子上長著一棵板板柿子樹。三棵樹的腰粗身長,要數(shù)長在中間那棵社火樹最為粗壯了,身型不算太過撥高,但樹的分枝粗壯而濃密,為三棵柿子樹之冠。</p><p class="ql-block">每年秋季摘卸柿果,最難摘的就數(shù)長在中間的這棵社火樹了。經(jīng)濟(jì)效益最好也數(shù)這棵柿子樹。</p><p class="ql-block">父親是周邊村民公認(rèn)有本事的大能人,自新中國成立后擔(dān)任農(nóng)村基層干部從沒離身。不但人有文化,還有一手好寫,為人十分精明專干。全村的婚喪嫁娶,父親都擔(dān)任著主管及看客等要職,是非常受村民推崇和敬重的人。</p><p class="ql-block">每年到了摘柿果季節(jié),由于這棵社火樹的樹身上的枝干,長的太過狂野,父親先用繩子把樹上的分枝全部絞網(wǎng)在一起,這樣以來就保證了人身安全,第二人在上面操作行走穿梭自如。也使較率明顯大幅度提高。</p><p class="ql-block">一件在別人眼里著似很難做的事,在父親做來就變的容易多了。每逢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好年月,那棵社火樹上的柿子產(chǎn)量就超過了千斤。從社火樹上摘下來的柿子,由于樹齡十分古老,樹上的柿果味甜汁飽,父親出售時總是比市場價格便宜許多,摘下來的柿果,年年在本村就消售完了。</p><p class="ql-block">摘下來的火冠與板板柿子,父親心靈手巧,每年都在我家廈子房上搭建一個架子棚棚,然后將摘下來的柿果放在上面。有一部分由母親加班熬夜加工成柿疙瘩,吊掛在上房和廈房的屋檐前。(檐前的椽面釘著土釘)每年到了秋冬季節(jié),串門子的鄉(xiāng)親走進(jìn)藥鋪院子內(nèi),首先映在人們眼簾的是,各家吊掛在房屋椽檐頭頭上那整整齊齊一排排鮮紅耀眼的柿疙瘩,就像一道光鮮亮麗的風(fēng)景線,十分養(yǎng)眼潤目美觀好看。</p><p class="ql-block">這些吊掛的柿疙瘩經(jīng)過大約一月左右風(fēng)吹日曬淋浴陽光之后,母親才從房檐子的椽抹眼卸下來入筐,給柿果上面鋪蓋上一層柿皮子,放在房上叫上霉子吃霜。</p><p class="ql-block">直等到吃霜生了霉子以后,才從房上取下來,以供漫長冬季食用和招待賓客或饋贈親友。</p><p class="ql-block">話說我的母親自十二歲以童養(yǎng)媳的身份被賣入邵府,便被祖母訓(xùn)導(dǎo)和調(diào)教,年齡尚幼的她,便承擔(dān)起一個成年女人所承受的一切日常家務(wù)與手工女針織雜活。祖母年青守寡,村中父老鄉(xiāng)親們親昵的稱她為“新婆”,她的心胸與才干勝過須眉男子漢,常常被周邊村落的人邀去說事了非,周圍各村皆聞其賢能之名。</p><p class="ql-block">本村及鄰村誰家婆媳鬧糾紛與矛盾,年青人感情不合鬧小情緒等,一經(jīng)奶奶出面調(diào)解說合,便都煙消云散重歸于好,本來一個四分五裂的家庭,通過奶奶從中調(diào)解說舍努力,轉(zhuǎn)變成了一個和睦相處團(tuán)結(jié)和諧的五好家庭。</p><p class="ql-block">奶奶所做出的這些功德在當(dāng)時都成了茶余飯后人們聊天的主要話題,這些故事父母及門中長輩生前多次給我講述,這些講述故事的人,已故去的老前輩們有:李苗娃(前頭婆)邵春堂、邵友三邵友望,盲人哥哥邵友科等。</p><p class="ql-block">通過眾人口中多次講述得知,母親在奶奶的親身感召下,青少年時代的母親不但能吃苦持家,并完全繼承了奶奶的品德和作風(fēng)。</p><p class="ql-block">母親不但日常茶飯做的在村中十分出色而有名氣,而且針線活手藝也非常出名,還經(jīng)常幫本族門中及村里婦女解決在縫衣織布中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只要她人親臨現(xiàn)場,在難的問題,她都有解決處理的巧妙方法。未完待續(xù),請明天閱讀第三章節(jié)。</p> <p class="ql-block">【邵哥的童年軼事】</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有一件真實(shí)發(fā)生過的故事,母親生前不至一次給我講述過,至今的記憶都深深雕刻在我的腦海之中怎么也揮之不去。</p><p class="ql-block">那還是母親初到邵家,雖然經(jīng)過了“五四運(yùn)動”大力倡導(dǎo)解放女權(quán),并要求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緊跟其后,孫中山領(lǐng)導(dǎo)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提倡“三民主義”,但在邊遠(yuǎn)的農(nóng)村,人們受幾千會封建傳統(tǒng)思想的嚴(yán)重束縛,風(fēng)建殘余思想根深締固,仍然存在著許許多多愚味無知的陋俗惡習(xí)。</p><p class="ql-block">比如讓女人包腳纏足之陋習(xí),這其實(shí)是赤裸棵地對廣大婦女身心進(jìn)行愚味無知的摧殘。母親被賣到邵家時,第一道功課就是奶奶強(qiáng)行給母親與自己的親生女兒“生母”纏腳,本來一雙好好的大腳丫子,要用粗布特制的細(xì)條布帶強(qiáng)纏硬勒,使好好的一雙大腳變形萎縮,其疼痛成度不亞于給罪犯上老虎凳。</p><p class="ql-block">按當(dāng)時給女孩子包裹腳的合適年齡來說,十二歲的母親年齡已定偏大了。況且給女孩子纏腳不是一日之功可成,耗費(fèi)日月很漫長,天天裹日日放,次次都要加大力度,使本處在幼齡期正在生長發(fā)育的骨頭收縮變形。</p><p class="ql-block">聽養(yǎng)母生前學(xué)說,每次奶奶給母親纏腳時,母親疼得渾身冒汗,滿頭豆大的汗珠直流,眼窩里的淚水奔涌而出。這正所謂“小腳一雙,淚水一缸。”,歷史上那些名儒們還美其名曰“三寸金蓮”,這些封建殘留腐朽的東西,終于被今天的共產(chǎn)黨人砸的稀巴爛。以此看來,今天的婦女有多么地幸福,這也與社會文明的大飛躍和進(jìn)步有關(guān)。</p><p class="ql-block">話說有一日,正當(dāng)奶奶給母親纏腳時,母親的疼痛哭叫聲引來一位賢達(dá)明理之人,他是就是名聞東川乃至藍(lán)田縣的曾祖父邵熙玲老先生。先生從小天性聰慧,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xué)富五車!對于散文,詩詞,繪圖樣樣精通,還有一手絕技在身,那就手工雕塑山水人物。東川邵家和西塬牛家(牛兆濂)牛才子屬世交,七祖爺邵熙玲生前曾受邀為名儒牛才子塑像。</p><p class="ql-block">只見他手拄黑膝雕龍文明拐仗,對奶奶斷然大喊一聲:“快住手!奶奶睜眼揚(yáng)臉觀之,見來者竟是自己最敬重的七先人。急忙語氣溫和地說:“四大匆匆趕來,有什么話請講。”,老七爺面帶怒色說道:“侄媳婦,現(xiàn)今都到了中華民國,這些早該廢除的東西為什么你還在干,國父中山先生一再告誡我們,國民自由平等男女平等,侄媳婦聰明睿智的一個人,怎么思想如此愚蠢至極不開竅昵!快快給我解開孫媳婦和我孫女腳中裹帶,以此為例為戒,今后在不允許這種事在我邵氏家族中再有發(fā)生!”,祖母平生對老七爺?shù)臑槿颂幨录叭似窂膬?nèi)心敬服,自離祖父后,老七爺對奶奶年青青就早早守寡,一個女人撫養(yǎng)三個兒女又苦心經(jīng)營著門前軍地十二畝耕地,平時辛勤操勞極為同情與呵護(hù)。</p><p class="ql-block">孩童時我聽父輩們多次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祖母雖然為人十分精明能干,但一個婦道人家又沒有了祖父,托兒帶女難免有一些生活細(xì)節(jié)上被人欺負(fù)踏砸。</p><p class="ql-block">祖母苦心經(jīng)營著門前軍地十二畝良田,由于長期耕種與收獲都靠喜娃爺(舅姥爺)和老槽頭,祖母除了秋麥兩忙送水送早點(diǎn)外,一般情況不太長去田地。去了一般也不太仔細(xì)盤查和左右相鄰地畔,界石是否栽在地畔的正中間。起初喜娃爺和老槽頭回家?guī)状螌ψ婺竾Z叨門前地畔被鄰家攆進(jìn)來了很多,奶奶顧及人情臉面,先前并沒十分把這件小事放在心上。后來這戶人家得寸進(jìn)尺,竟然朝我家耕地里攆進(jìn)來了兩米有余,奶奶實(shí)在忍無可忍,就對老七爺談了這件事。老七爺叫上村中官人及兩家當(dāng)事人,攜帶尺子竹桿當(dāng)眾丈量兩家地畝總數(shù)。</p><p class="ql-block">在說那日村里圍觀的鄉(xiāng)親們很多,經(jīng)中人把兩家地畝丈量后,結(jié)果那家人整整朝我家地畔攆進(jìn)來了兩米多寬。老七爺邵熙玲一時火氣攻心勃然大怒,執(zhí)鞭就打那家兄弟兩人,大罵道:“瞎了了眼的狗奴才,欺負(fù)我家侄兒已做故人,她娘們?nèi)跣o力,今天不給爾等顏色看看,你兩個小子不知馬王爺長了幾只眼!”,后在眾人極力勸阻下,老七爺才平復(fù)了心中的火氣。</p><p class="ql-block">那弟兄二人自知理虧,更懼怕于老七爺自身的威力,便長跪在老七爺面前磕頭叩首說:“七爺息怒,都怪小人一時貪心,你老說此事咋處理,孫子一切聽從爺爺指教就是,決不反駁于先生爺。”,最后經(jīng)過村里官人從中調(diào)解,兄弟二甘心情愿拿出五斗小麥做為賠償。</p><p class="ql-block">聽父親生前說,那弟兄二人把小麥送到我家后,千說萬說奶奶就是一粒不收,兄弟二人千恩萬謝把糧食推回家去了。奶奶的寬宏大量深深的感化了那兄弟二人,從此以后,兩家沒有再發(fā)生侵占界畔的事,發(fā)生矛盾的地畔兩家相互禮讓,兩家界畔中間閑置的土地寬度都能過車行人了。</p><p class="ql-block">通過這件小事,祖母的寬大胸懷,得到了老七爺與鄉(xiāng)親們的高度認(rèn)可和好評。</p><p class="ql-block">話說奶奶看到老七爺為裹腳之事動了肝火,奶奶趕緊笑著說:“先人先別動肝火,侄媳一切聽從四大的分咐就是。奶奶起身忙給老七爺端了條板凳,讓老七爺坐下。又轉(zhuǎn)身回屋去沏了一壺?zé)岵瑁o老七爺賠了自己的不事。說了些入耳好聽的話兒,又親手解了纏在兩個母親腳上的繃帶。</p><p class="ql-block">老七爺高興的笑著說:“感謝侄媳婦是個深明大理之人,能給你大這個薄面,大替孫媳婦和孫女一并謝了”,老七爺又把兩位母親叫到自己身邊語重心長的說:“孩子,今天能從折磨中把你二人解放出來,最要感謝的人是你們的婆婆與母親,她的一生真不容易啊!快去!給你們共同偉大的母親磕三個頭吧!”,養(yǎng)母和生母聽了老七爺?shù)脑挘泵ζ鹕锨半p雙跪拜在了奶奶的面前,不約而同地喊道:“媽媽!”,倆人突然之間控制不住各自的感情,放聲大哭了起來,奶奶看著跪在自已面前倆個哭的淚如雨下孩子,離了爺爺早早守寡的奶奶,一時勾勒起了心酸往事,從衣襟內(nèi)抽出了手帕,捂住臉哭泣了起來。養(yǎng)母生母見奶奶慟了悲情,趕忙從地上站起來上前抱住奶奶,母女(婆媳)三人抱頭痛哭不已。</p><p class="ql-block">老七爺見此狀況,想起了早早故去的侄兒,看著的奶奶,老七爺不由雙目泛紅。他心里清楚奶奶有太多的委屈,讓她們母女釋放一下情感也好,心想,自己此時不趕緊溜之大吉,還待何時!敬請閱續(xù)下節(jié)!</p> <p class="ql-block">【邵哥的童年軼事】</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所以,養(yǎng)母與生母后來能有一雙行走方便的大腳丫,實(shí)則感謝七老爺邵熙玲開明的新民主主義思想,同時,還得給祖母明白賢惠的品德點(diǎn)贊!</p><p class="ql-block">在我的腦海記憶中,母親的吃苦勤勞,超越了一個正常人的極限。母親每天晚上休息基本都在一二點(diǎn)左右,母親能夠睡足一個好覺,對她來說是一種奢求!每天不等天明就早早起床了,在那個年代,家家戶戶照明都點(diǎn)的煤油燈。母親每天晚上都在紡線,我天性好動貪玩又愛看小人書,白天總是無極限的蹦 噠,每到晚上,母親第一件事,先要哄我早早入睡,我又不想早睡。那個年代上學(xué)書本鄉(xiāng)而簡單,上小學(xué)全程就兩三本書,語文和算術(shù)是主要課本。</p><p class="ql-block">所以,我整天總是操心看小人書,由于白天活動量太大,經(jīng)不住母親摟搖拍哄,便呼呼入睡進(jìn)入夢鄉(xiāng)了,等我睡實(shí)之后,母親才能夠靜下心兒去紡線。</p><p class="ql-block">每當(dāng)我沉睡到半夜三更尿憋醒來時,看著母親還在右手搖著紡車,左手牽著棉花捻子,紡線車輪子的轉(zhuǎn)動聲吱吱咯咯。我雖然年齡幼小,但也懂得心疼母親,揉著迷迷糊糊睡眼惺忪的眼窩說:“媽!快睡吧,明天晚上再紡吧!”,母親總是微笑著安慰我說:“乖兒子你睡吧!媽再紡一會兒就睡,等到我第二次我醒來小便時,看到母親仍然在紡戲,只見她紡紡?fù)M#易屑?xì)以瞧,母親上下眼皮打架兒昵;她實(shí)在太疲勞了,需要趕快休息,我過去從母親手里奪了棉花捻子,把紡線車給母親端下炕。強(qiáng)逼母親收拾停止紡線。</p><p class="ql-block">尤其到了秋冬季節(jié),每天不等東方發(fā)白,火炕上早已看不見母親的身影兒了,我知道母親和往常一樣,每天不等天明,就起床就用胳膊挎著祖上傳下來的那只竹編大老籠,拿著掃帚就出門去掃樹上被晚風(fēng)吹落下來的枯枝落葉了。</p><p class="ql-block">母親的實(shí)際睡眠時間,滿打滿算不足五個小時。她總是操心門前水渠塄子上,那三棵大柿子樹上的落葉,擔(dān)心鄰居們,誰比自己起床早,把自家樹上的落葉掃去了。</p><p class="ql-block">母親雖然長年紡線織布,可是自己身上很少穿過自己親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勞動成果,總是穿著縫了又縫補(bǔ)了又補(bǔ)的舊衣服。母親平時穿衣雖然破舊,但母親是個非常愛干凈講究衛(wèi)生的人,不但把自身穿的衣服洗的干干凈凈,我和父親的衣服不等臟氣上身,就被母親從身上換洗下來,洗滌的干干凈凈,疊的平平整整,隨時供于我和父親更換臟衣。</p><p class="ql-block">那個年代,人們都住的土木結(jié)構(gòu)的柴房。母親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掃的十分潔凈,家里的案板及所有的日用家俱包括倒黑白面的瓦罐罐等,統(tǒng)統(tǒng)讓母親擦抹的油光發(fā)明,竟然能瞅見人的影子。母親愛好干凈并且做飯的手藝也非常好,那個年代母親在全村是有口皆碑的,母親的品德及個人能力常常被街房鄰居所贊頌。</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初,人們?nèi)粘I钇毡榍遑毰c艱難,吃上一頓純白面或白面饃都是一種奢想,父母為了我能夠健康茁壯成長,她和父親省吃儉用,每隔幾日給我一個人下一碗面,過一段時間,給我專門烙一個直徑有老碗口大小的鍋盔饃。那時自己年齡幼小不懂心疼自己的父母,更不知道給父母爭氣。看見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吃什么,自己就嚷嚷著問父母要吃。父母滿足不了我的要求時,就大鬧情緒和父母扯皮撕筋。</p><p class="ql-block">有一件事在我腦海之中記憶很深,餅干在那個年代十分稀罕,我看見別的小孩子吃,就哭鬧著問父要吃,當(dāng)時家境貧寒得沒有閑錢,母親見我糾纏不休,就想盡辦法滿是我奢求。用白面發(fā)酵后烙成餅干狀,自己幼小不懂父母為滿足我的奢求,所受了的艱難和心酸。竟然把母親給我精心烙的餅干,裝在兜兜里一邊吃一邊在滿村炫耀,引來許多玩伴回家糾纏自己的父母。</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回想比事,深感內(nèi)疚和羞愧自己小時候的稚嫩無知。</p><p class="ql-block">還有一次,那是在即將搭鐮割麥的前幾天。母親在小鐵鍋烙饃,從合面到揉面到開始烙饃,我上到火炕爬在背坎。目不轉(zhuǎn)晴用急切的心情看著母親烙饃。對于一個三四歲大的孩子來說,長期生活在半饑半飽的生活狀態(tài)下,飯食里長期少油,一個白面鍋盔饃對于一個長期饑餓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奢侈更是極大的誘惑。</p><p class="ql-block">母親烙饃那股串香味,從鍋蓋的縫隙中飄流而出。加上腹中饑餓,我被那股香味饞的肚里咕咕直叫,口水不知何時,竟然悄無聲息地流到了胸前衣襟上了。</p><p class="ql-block">母親瞅見了我迫不極待的表情,心生憐念雙目濕潤的安慰我說:“我娃別朝急,快熟了。”,我強(qiáng)忍饑餓與口讒,期盼著饃早早出鍋,終于期盼到饃熟出鍋了,母親用雙手試探著從鍋里提出放到案板上,母親看到我猴急的樣,先切了一角寄給了我。我接到手后,也不顧熱饃才出鍋溫度尚高,便吸吸喝喝就吃開了。</p><p class="ql-block">由于平時很少能吃到細(xì)糧加上腹中十分饑餓,一片鍋盔對我來說,就好像一片久旱無雨的干枯的禾苗喜逢甘霖。一角饃瞬間被消化進(jìn)肚了,母親趕緊又給我寄了一片鍋盔饃,狼吞虎咽時,無意間抬起頭瞅了一眼站在我對面的母親,只見母親用慈祥疼愛的目光,全神慣注地看著我大口大口地咥饃。母親心疼的淚水已從眼窩流到了粗布衫子的前襟上了。</p><p class="ql-block">自己那時年幼無知,只顧自己饑餓饞食,未曾想到父母忍饑挨餓。至今回想此事,常常悔恨自己不已。在我的腦海深深的鐫刻著父母與日月同輝的高大形象,母親的偉大,像烙印一樣永遠(yuǎn)刻鐫在我的大腦深處徐徐生輝。</p><p class="ql-block">我的母親是個經(jīng)常挨受饑餓從未吃過飽飯的母親,把自己一生的心血毫無保留的奉獻(xiàn)給了家庭和兒女。這個世界對母親來說,是個苦難極其深重的世界。臨到母親告別這個世界的那一刻,這個世界的陽光,水土及大自然和一切美好賜予,也從未很大大方方的滋潤和溫暖過她。</p><p class="ql-block">她的一生,老天爺毫無人性地讓母親承受了太多太多的災(zāi)難與苦累,從未賜予給她享受幸福的機(jī)會。在母親的心里,全裝的是家庭與自己的兒女。唯獨(dú)沒有她自己,她的人生沒有宏偉的理想和信仰,心里只存放著一個理念,就是一心經(jīng)營好家庭把兒女養(yǎng)大成人,在母親心里認(rèn)為,這就是自己最大驕傲與榮光。</p><p class="ql-block">母親雖然沒有文化,但受邵家書香門風(fēng)之薰陶以及祖母的言傳身教,母親吃苦勤勞,大腦聰慧,很快領(lǐng)悟和繼承了邵家文學(xué)耕讀之衣缽。母親大腦里蓄存了很多故事,情趣來了講的非常動聽形象,我很崇拜自己的母親,直至今天我都認(rèn)為她是這個世界上講故事最好聽的人。</p><p class="ql-block">每逢雨天或冬月閑季,我與村中及同院的玩伴們就圍坐在上房的土火炕上,聆聽母親講故事給我們聽。</p><p class="ql-block">母親經(jīng)常給我講織女與牛郎的愛情故事,每年夏季三伏天,夜晚坐在院子里承涼迎著微風(fēng)吹拂,我嬌坐在母親懷中,在母親的身邊還圍坐著我那兩個小堂兄,尊安和尊昌。</p><p class="ql-block">人數(shù)最多的時候,有同院中的伯伯和媽媽,大大和娘娘,還有尊乾哥兩口子和他幾個兒女。每遇這種情況,于母親同輩妯娌中三媽是個最愛熱鬧的人。故事的開頭都由三媽鼓動,一般這種環(huán)境下,三媽就喊母親說:“竹娃,快把你肚里保存的那些故事,講給孩子們聽聽,讓他們也長些見識。”,在加上其他長輩和我們這群孩子起哄,母親推辭不過就開講了。</p><p class="ql-block">尤其在夏秋之夜,母親最愛講織女與牛郎的愛情故事,母親一邊講一邊用手指著天空上的銀河系,比劃那邊是牛郎星,那一邊是織女星。她說那三顆星并聯(lián)平行線的就是牛郎與他的一雙兒女,那邊河對岸像梭子的就是織女星。敬請繼續(xù)閱讀下片(五)。</p> <p class="ql-block">【邵哥的童年軼事】</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七日牛郎都要肩挑著一雙兒女從人間上天去與織女相會,年年如此,風(fēng)雨無阻,她們也只能站在銀河兩岸,遙遙相望對方。牛郎肩挑的那一雙兒女撕心裂肺的哭叫聲響徹天空,站在對岸的織女更是痛不欲生,聽到一雙兒又哭又叫喊著娘親的聲音,像萬箭穿心幾欲昏絕。這種傷痛欲絕相隔兩岸的狀況,恰好被天上路過的一群神鵲看在了眼里,此情此景深深的感動了這群神鵲。鵲王發(fā)出號令,每年七月七日約定這一天神鵲們聚集在一起,為這對苦命的患難夫妻搭建一座鵲橋,專供織女與牛郎見面團(tuán)圓提供方便。</p><p class="ql-block">眾神鵲們的愛心換來了牛郎織女和兒女們一年一度的團(tuán)聚。母親又告訴我們造成牛郎和織女不能長期生活在一起的罪愧禍?zhǔn)资翘焐系耐跄改锬铩?椗峭跄改锬锷磉呑钚〉囊粋€女兒,排行老七,人們稱她為七仙女。七仙女是眾姊妹中長的最漂亮的一個,聰明賢惠善良。長期在天上被禁固寂寞的生活,使正值青春萌動期少女對凡間產(chǎn)生了無盡的依戀。</p><p class="ql-block">有一日七仙女與眾姐姐游歷天庭,突然烏云密布暴雨交加,織女好動又好奇,手搭涼棚瞧望凡間,看見大雨中一布衣書生被大雨淋透全身,加上道路泥濘行走十分艱難。織女仔細(xì)用目觀瞧,遠(yuǎn)遠(yuǎn)望見此書生目清眉秀,長得一表人才。眾姐妹看織女這般癡迷呆訥的模樣,取笑道:“阿妹莫不是看上那位書生,神情如此上心,道不如姐姐們送你個人情,成全了妹妹這段姻緣罷了。”,眾姐妹的話正中織女下懷,剎那間臉紅到了耳根,沖著眾姐姐嬌嗔道:“你等太壞了,凈拿小妹尋開心,天庭有規(guī),想也白想,誰叫咱們是玉皇大帝和天母的女兒呢?”,眾姐姐聽了妹妹此話,明白了妹妹內(nèi)心所屬。眾仙女說:“小妹果真有意,姐姐們愿意成全于你,為了自己所愛之人,母親知道了,只不過責(zé)罵一頓罷了!”,說著眾姐姐用衣袖替織女擋住風(fēng)雨雷電,不用分說將織女從天庭推下凡間,成全了一對天地之合。</p><p class="ql-block">長話短敘,眾天女回天宮拜見母親,母親清點(diǎn)人數(shù)見少了自己的幺女,問及原由,眾仙見隱瞞不過母親,便如實(shí)說了。</p><p class="ql-block">王母得得知自己的愛女私自下凡與凡夫董永私結(jié)良緣,不由怒從心起,鳳顏震怒,奏請玉帝后,親自率領(lǐng)天兵天將七仙之從凡間抓回天庭。把這對情投意合的美好婚姻活活給折散了,最令人可憐與同情的還有她們所生的一雙兒女們。</p><p class="ql-block">由于受母親故事的影響,我從小就十分憎恨王母娘娘!在我心里她就是一個窮神惡煞。從小我就非常喜歡閱讀書籍,最喜歡閱讀中國四大名著。每次閱讀《西游記》連環(huán)畫時,只要看到那一頁有玉母娘娘的畫像,我手握一根母親納鞋底用的鋼針,對著王母的畫像大喊:“扎死你!刺死你!戳死你個老巫婆!”</p><p class="ql-block">父親是個有文化的人,每遇到我情緒失控發(fā)飆時,總是耐心給我解釋說:"傻兒子,你媽給你講的那些故事都是人為的傳說,天上那有什么神仙玉帝和王母娘娘,那些都是文人編造虛構(gòu)編造出來的產(chǎn)物。”,每次聽到父親對我說這種話,我內(nèi)心十分反感父親,內(nèi)心抵觸情緒很大,堅信母親的講過的每一個故事及每一句話。幼小的心靈深深雕刻著母親說過的話,深信天上有玉帝和王母娘娘,太白金星,二郎神與孫悟空這些神一般的人物存在。</p><p class="ql-block">從小倍受嬌慣,秉性皮玩倔犟,自己崇拜追從的事和人,誰要逆轉(zhuǎn)我的思想與觀點(diǎn)是很難的,父親知道我的任性,有時只有他自己做出妥協(xié)讓步才能收場。</p><p class="ql-block">這次和父親爭論的臉紅耳赤,父親也不肯服輸讓步,父親笑著說:“你現(xiàn)在還小,受你媽的影響太大,一時跟你講不明白,等你長大就明白了。”,我見父親了仍然在堅持自己的觀點(diǎn),便嘟嘟嘟囔囔地喊著要去廳房尋二媽問個明白。父親笑笑說:“廳房你二媽和你媽一樣,斗大的字不認(rèn)識一個,把你能從谷子地里引到糜子地里去。”,我聽了父親的話更加來氣,也不理睬父親,飛快的跑到廳房,找到了二媽做公正鑒定。二媽聽完了我訴說的前因后果,明白了我前來找她的目的和用意。</p><p class="ql-block">二媽天生慈祥善良,遇大小事能忍能息,看到我委屈又猴急急的樣子,二媽滿臉堆笑哄著我說:”你大那是老糊涂了,天上本來就居住著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如來佛和太白金星及二郎神等全都聽玉帝和王母娘娘旨令,你大老糊涂了,是他錯了。”,聽二媽肯定我是正確的,是父親錯了。小孩子的好勝心與虛榮心立馬膨漲起來了,我非常興奮地又蹦又跳地向上房跑去,一邊跑一邊喊:“是我大錯了,天上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跑到上房對父親說:“大!你輸了,廳房二媽證明天上有玉帝,王母娘娘和神仙!”,父親無可奈何地笑著說:“好!好!好!我兒是對的,是大錯了。你二媽放個屁都是香的,你都信!”,母親這時又站出來幫著我說話,年幼無知的我高興地拍著雙手左跳右蹦,連聲喊道:“我贏了!我大輸了!”,父親十分無奈的連說了兩句:“三人成虎,三人成虎。”,當(dāng)時自己年幼,不知父親說的三人成虎是什么意思,后求年齡漸長通過閱讀,才知道這是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的一個真實(shí)故事,話說車水馬龍的大街上光天化日之下并無老虎,可是睜著明眼說瞎話的人越來越多,連起初堅持不信的一國之君,因為說的人多了,竟也相信大街上真的有老虎。我與父親的這場爭辯,反而讓沒理的把有理的說的到?jīng)]有理了!</p><p class="ql-block">如今齡過耳順之年,兒時的趣事常常在大腦涌現(xiàn),總是讓人心曠神怡感慨不已。此文為練筆之文,由于時間與工作的原因,把第五章節(jié)(本篇)暫定格為尾聲!由于時間倉促,難免文中有病句或錯別字,還望廣大讀者見諒!</p> <p>邵可朗(清風(fēng)),藍(lán)田玉山人氏。陜西《作家搖籃》雜志簽約作家。糧農(nóng)身份,現(xiàn)四處打工覓食養(yǎng)身。</p><p><br></p><p>曾在“陜西作家搖籃”,“陜西第一資訊”,“今日頭條”,“藍(lán)田作家”,“滋水美文”,“漆水文學(xué)”等公眾平臺發(fā)表文章數(shù)篇。</p> <p>邵哥給大家敬禮!??????</p> <p>兄弟三人捕魚蝦。</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丰县|
昔阳县|
瓦房店市|
五家渠市|
老河口市|
沂源县|
乌兰县|
阳谷县|
南涧|
太原市|
双江|
札达县|
灵石县|
青铜峡市|
芦溪县|
新乡县|
邵东县|
鹿邑县|
公安县|
郑州市|
文成县|
长子县|
尼勒克县|
新巴尔虎左旗|
博乐市|
永昌县|
衡山县|
磴口县|
台南市|
大姚县|
红安县|
昆山市|
张家川|
浏阳市|
乌兰察布市|
祁阳县|
抚宁县|
壤塘县|
浮梁县|
宣化县|
河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