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時代回到了頌揚英雄回憶英雄的常態。能夠稱之為英雄的,必然是在歷史、社會、人民或某個具體弱勢群體和個人需要的時候,敢于挺身而出擔綱道義的人或群體,或是長期承擔著某種繁重危險工作而從不計較永遠堅韌不拔的人或群體。由此,我想起了一個已經消失了幾十年的特殊群體,江河上的木帆船和駕駛它們的船民們。因為他們很古老,很平凡,很低微,但是很優秀。今天就談談木帆船吧!</p> <p>木帆船,是極古老的交通工具,沒人不知道它。今天的兒童沒見過帆船,但他們最初的圖畫書和畫紙上,必然有帆船。現在大江上已經看不到帆船了,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只剩下帆船文化,如古老的刻舟求劍,破釜沉舟等成語,一帆風順,揚帆萬里等吉祥語,還有“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等優美詩句。這種不燒油,不燒煤,不用電,不用氣,不污染,甚至不算GDP,只靠天上的風,地上的水,加上人力和智慧就能負重遠行的交通工具,如今真的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了,僅存的只有體育賽事中的帆船項目。木帆船為什么不能生存下去?它真的就那么的落后嗎?</p> <p>木帆船曾經是湖北,當然也是全國交通運輸的絕對主力。1949年中期武漢解放,成立的管交通的政府部門就是一個航運局,因為汽車馬車等陸地運輸少得可以忽略不計,航運局設一科室管理即可。航運局除直接掌控水上比較現代一點的船舶外,另專設民船管理局,管理江河上大小木帆船。大約三四年后,才出現省交通局(廳),航運局降格,民管局升格。廣泛存在于湖北民間的亦農亦漁,亦農亦運的小型木船不計,專業從事運輸的木帆船數量是一個驚人數據。具體多少,我猜約有二十萬艘左右,只少不多。因為我曾經翻閱過鄂航企業檔案(老航運局歷史檔案),被一個數據驚到了,就是大約1953或54年的統計,有木帆船十多萬艘,十五六萬?記不清了,在解放初期或者建國前夕社會仍然混亂動蕩的時候,統計工作只可能遺漏不可能全面。那個數據下面有一行小字注明,此數據比上次統計少了很多,可能是部分船舶調往參加解放海南島戰役去了。這是可信的。上次的調查應該在1949至1950年航運局成立期間,而那些調走的較大的木帆船再沒回到湖北。就是說,湖北武漢有許多大一點的木帆船參加了解放海南島戰役并留在了當地。誰叫當時打海南島的將軍是湖北人呢!</p> <p>湖北航運的那些故事,你還真別不信,都是有案可查的。你們誰見過當年的省級檔案?那個時代還是按戰爭狀態下的組織管理模式,干部任命不是組織部,而是上一級的最高首長,湖北省航運局黨政一把手是誰任命的?是當時的省長李先念,后來是王任重。那泛黃的紙張不講究,不是紅頭文件紙,重點是紙張下面那個通紅碩大的毛筆體印章落款,這種方式在中國是千年來的習慣。現在想來,那些文件極為寶貴,愿企業保管好,都是文物了!</p> <p>小小的木帆船,不僅能運來一座城市,能參加重大戰役,還能參加現代重大工程建設。武漢于1955年至1957年的長江大橋建設工程,木帆船也深度參加了許多任務,有圖為證。</p> <p>那個時代武漢人過江,主要靠“劃渡”,后來就就是“輪渡”了。我初到武漢時,還有少量的木劃渡江。長江大橋建設者們的日常通勤,物資輸送,離不開木帆船。</p> <p>當年武漢長江大橋建設工地</p> <p>解放戰爭中除三大戰役之外,還有一個堪比三大戰役的大戰——渡江戰役。也就是百萬雄師過大江。是誰把百萬雄師渡過江的?木帆船!還有數十萬船民。</p> <p>渡江戰役中船民們也付出了巨大犧牲,他們在掌舵駕帆和劃船時是不能隱蔽的,他們必須觀察水情風向還要躲避炮彈,他們與淮海戰役中那些推著小車送軍糧的農民是一樣的,但有人記得推小車的農民,卻沒人記錄過這些船民。還有那么多遠征海南島的湖北船民們,他們后來如何,他們留在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了嗎?后來回來了嗎?</p> <p>運送解放軍的船家姑娘。</p> <p>武漢在中國近代有許多故事,圖片是清末的漢陽鋼鐵廠,人物是張之洞。這個位于龜山腳下漢江之濱亞洲最大鋼鐵聯合企業,還有之后的漢陽兵工廠,都曾經是威震八方的存在,中國最初的鐵路建設當然還有兵器工業依賴于這個廠。這些洋務運動成果后來去哪里了?去四川重慶和湘西了。中國最早的“西部大開發”源于武漢。那是1938年。</p> <p>古代匈奴人有一個西遷逃亡記,猶太人有一個“出埃及記”,近代中國有一個“出武漢記”,說的就是抗日戰爭時期武漢大遷徙。這個被遺忘了的大事件,相信將來會有人大書特書的,因為它也是規模宏大的民生大事件。當年的“焦土抗戰”就是從武漢開始的,是蔣介石離開武漢之后下達的命令,所以武漢很慘。后來長沙,常德等等也很慘。因為在國軍撤離時,有了“不留一件可用之物”的命令。不說各種工廠,連板車、黃包車都沒有留下一個。是誰有如此神力搬走一座城?現在人們只知道是民生公司,其實,民生公司那幾條船有這個實力嗎?只能是木帆船!</p> <p>民生公司的輪船只能運到宜昌,走三峽航道主要靠木帆船,一個大城的工廠機關學校軍隊市民要遷走,也有一個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區分,民生公司按戰時要求統管了武漢所有“洋船”,武漢許多私企老板的船公司把船全部交給民生公司統一調配,大大加強了運輸能力。而廣大下層商販小廠和市民只可能靠木帆船撤退。這是用腳趾頭想想都成立的邏輯。</p> <p>那些終年辛苦的船工搬運工和纖夫們,在那個震驚中外的“出武漢記”偉大事件里,沒人記錄過,默默無聞。</p> <p>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p> <p>當武漢成為一座空城廢城之后,只要還有一點機會,她必然會復活的。這就是“九頭鳥”的來歷。那個時代沒有鋼筋水泥,但有著源源不斷的木材和竹子,周邊大山和來自三湘四水的建材順流而下,立即可以讓城市重新立起來,人們定居下來,并且快速滿血復活!武漢應該感謝那些冒著生命危險長期在險惡江水里放排的人們。他們也是船民。</p> <p>還應該感謝武漢人自己,無論什么大事件大災難,總是有那么一些無處可去的升斗小民堅守在這塊土地上,維持這座城市的煙火,一有機會就讓她重生!所以,武漢以及長江岸邊的所有城市,永遠不會成為“樓蘭”!</p> <p>這個不死鳥的底氣,來自于水,以及水上的船,還有船上的人!千百年來靠水為生的水上人家,是一個龐大族群,他們上船就是船民,上岸就是居民,那么,他們都是什么樣的人?我沒有交過民船上的朋友,雖然70年代曾經與他們在同一條大河里跑船,在有些鄉碼頭還時常被多條民船圍住,過駁轉載。但我的同事里有民船出生的朋友,我知道他們都是有民船社民船小組等各種集體組織的,在舊社會也不可能靠單打獨斗生存。我知道他們都是很成熟很勇敢很冷靜的人,他們必須隨時上觀天象下看水情,否則就會有性命之憂。我還知道他們都是低調而謹慎的,很難聽到他們高聲說話,即使在岸上,他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是習慣性輕舉輕放,身體重心在后,類似于太極步伐。他們的孩子都是系著繩子長大的,掉進江里了,就讓他喝幾口江水,再拉回船上來。他們處于社會的最底層,遠離廟堂,文化很低,經常被人們忽視,但他們自古以來就擔任著社會血管的作用,現在,他們幾乎完全消失了。</p> <p>走南闖北的船民們,會在母港或必去的港口建立自己的家。武漢是眾多木帆船必須去的地方,在這里搭建一個簡易窩棚是必要的。解放初期,武漢戶口很簡單,只要你有一個窩棚,或一個茅草屋,你就是正式的武漢居民。相信大武漢留住了大量船民和排民。</p><p>圖片是過去的武昌老城江邊。</p> <p>這是解放初期政府為船民補習文化的圖片。那個時代有一個全民脫盲補習文化的運動。我知道的船民,女人都漂亮,至少不會丑,男人則各種各樣,至少手腳都靈活。</p> <p>今天的大江上,已看不到昔日的喧鬧和繁忙,船只越做越大,數量越來越少,運輸效率越來越高,船舶離人們的生活和視野越來越遠。木帆船早在40多年前就消失了,當年我們的鉄駁客輪也在20多年前消失了,武漢兩江四岸依賴民船運輸的各種工廠車間作坊全消失了,時代已經脫胎換骨!如果說過去還可能享受一點“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境,”將船買酒白云邊”的隨意,那么現在是徹底告別了。浩瀚大江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人們失去了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很多機會,真的若有所失。當然,現代運輸方式的巨大進步解放了眾多在水上艱難討生活的人們,他們徹底脫離了危險繁重而且局促的環境,我為他們高興。</p> <p>經過國家多年的勵精圖治,曾經經常侵擾湖北和武漢的洪水漬澇,經過今年的特大考驗,相信今后不會再有了。離不開木帆船的武漢人,會忘記曾經的苦難和那些故事,包括船民們的后代們。</p><p>圖片是1931年漢口街道發水場面。</p> <p>木帆船工廠。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木帆船制造工藝和技術,保證了我們族群的生息和繁衍,極其簡單的原材料確保了它有極強生命力,愿這個運輸方式和工具能保存下去,那怕作為文化遺產或非物質文化遺產去愛護和保留,也是功德無量的好事。</p> <p>俄羅斯的莫斯科河上,有一個海盜船巨型城雕,俄羅斯人不忘祖先。武漢這座以碼頭文化著稱的靠木帆船養大的城市,難道不該做點什么以示感謝和紀念?</p> <p>最后講一個真實的關于木帆船的故事吧。那一年我的船在江西湖口滿載了一船型砂,是可直接用于翻砂模型車間使用的砂。我第一次看到大自然造物的另一種神奇,那沉甸甸黃燦燦細如塵土大小一致且精瑩剔透的砂粒,顆顆都是工藝品,看到了就令人驚訝和感動,而且漫山遍野全都是,沒有土壤沒有石塊沒有沙礫的世界里,純潔如洗。風吹不動它,水流不動它,看到這純之又純的砂山,你會情不自禁地躺到它身上,打幾個滾,心會變得干凈。</p><p>當船隊在長江上逆水而行來到湖北巴河或蘭溪一帶時,江面上有兩條邦在一起的木帆船向我們求援,兩條木船一條改裝成機駁,一條還是原裝的帆船,邦在一起相當于一艘40—50噸級機帆船。這類船一般是縣級或鄉鎮級船舶,因馬力小,在那個急灘上被困住了,時間久了就十分危險。我們的船長心好,緩緩上前掛住木船,一起上行沖出險段。這一段共同航行時間約二十分鐘。故事就在這二十分鐘里發生。</p> <p>這是一個凄苦的關于愛情的故事。那天,約十來分鐘后,我的駁船上來了三位客人,是木帆船上的兩男一女,穿戴整齊,他們是正式拜謝了拖輪船長后從駕駛室下來的,順便想參觀一下我們的駁船。我們老大接待了他們,我從舵房出來算是禮節性照個面,沒想到一下就被驚住了。那女孩太漂亮了,個子不高,靦腆而自信,愉悅而內斂,渾身散發著青春的氣息。她也注意到我,我們對視了漫長的幾秒鐘,就被她爸爸拉著去參觀房間了。他們在參觀中不停地“嘖嘖”稱贊,我們那簡陋窄小的船員房間盡是毛病,但在他們眼里竟是豪宅般存在。女孩太美了,真的,那是一種清純的美,精致的美,善良的美,無可挑剔的美,沒詞了!武漢曾經出現過名人“神仙姐姐”,那么這個女孩就應該是“神仙妹妹”,她們的美是同等級別的,幾乎就不可能來自人間,是純大自然的尤物。</p><p>客人們出門時,女孩蹣跚著落在后面,她在抬腿跨出大門那一刻,轉頭看了我一眼,那一眼包含太多的內容,太多太多!雖然當年的我還是個傻傻的懵懂少年,二十出頭的人,也讀懂了她那無言的眼神。但我不知道該做什么,我什么都沒做!直到拖輪水手解開了木船連接纜,我才感到若有所失。</p><p>離開了,飄走了,再也找不到了!今天,當人們都在為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痛惜甚至流淚時,我想對牧羊人說,小兄弟,你其實是幸運的,她來過,她也曾經來過,養蜂女給你留下一首醉人的歌,船家女給我留下一個深情的眼神,你還有一塊牧場可以等待,我只能看著日夜奔流不息的大江滾滾東去!</p><p>我想寫詩,我一定要寫:江水湯湯,在水一方,窈窕淑女,窈窕淑女,窈窕淑女……</p><p>寫詩是需要天份的,寫不出來,那就用文字吧。于是,就有了這篇“啊,木帆船!”,遙寄那穿越時空的情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兴县|
中西区|
阿拉善盟|
德安县|
遵义市|
汉沽区|
连云港市|
长乐市|
马尔康县|
普陀区|
文山县|
新竹市|
荃湾区|
志丹县|
高雄市|
通江县|
德庆县|
南木林县|
平阳县|
宝清县|
宁国市|
龙游县|
安达市|
阿图什市|
平安县|
牟定县|
荥经县|
公安县|
肇东市|
合水县|
陆丰市|
嘉善县|
叶城县|
卢湾区|
鄯善县|
清远市|
阿荣旗|
兴海县|
松江区|
武隆县|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