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獻給天堂里的母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紀念母親百歲誕辰祭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爾基說:“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于母親”。</p><p class="ql-block"> 這一天,大家齊集西京陵園,紀念我的母親百歲誕辰。母親故去己有十多年了,但大家依然經常提起她,懷念她,嘮叨起那些刻骨銘心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日本鬼子來時,母親才十多歲,她的老家幾間土房被鬼子一把火燒了,剩下一片瓦礫。外公外婆父帶著她逃到山上,母親小小年紀親歷“火光沖天”和日本鬼子燒殺搶掠的血腥殘暴場面。</p><p class="ql-block">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父親在外,家中七個孩子,獨母親一人操持。生產隊分的糧食,少的可憐,到處是面黃肌瘦的人。母親上山挖蕨根,下地找野菜,把米糠碾成粉,與野菜揉合熬成粥,想盡了各種填飽肚子的辦法。但凡食物,母親總是首先想到子女。</p><p class="ql-block"> “悠悠蒼天,父母何嘗”?某夜,月黑風高,母親以幾件舊衣,趕三十多里小路,去北鄉翁界村,典換紅蘿卜充饑。途中遇管治攔截,奪路逃竄;</p><p class="ql-block"> 刺骨的寒風呼嘯著穿過山川田野,一個半小腳女人,在如墨的黑夜里,挑著一擔蘿卜,跌跌撞撞,盲目前行;不辯道路,只認方向,幸而還家。這一夜,母親在起起伏伏的田埂小路上摔過多少跤,今天的我們已經無從知道了。但母親喜極而泣的神情卻依稀記得。那是母親最深沉的付出收獲一縷陽光而慶幸的眼淚。</p><p class="ql-block"> 當其時,母親除了下地干活,還給生產隊養一頭牛。此公牛健暴,別人都不敢領養,故工分亦高。母親不以為然,終致多次受到此牛攻擊。其實,母親膽小。而此刻膽大,真不知母親為何不愛惜自個性命? </p><p class="ql-block"> 某臘月,大雪紛下,天寒地凍。大人小孩,一年一雙布鞋,一年穿到頭,補來縫去,還是破如裂,鞋底穿。雪日歸來,小腳凍紅如蘿卜,子女們回家常鬧著要鞋。母親淚潸然,不語。納鞋底,縫麻線,縫縫補補,七八口的衣帽鞋襪,全是在油燈下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在母親含辛茹苦的操勞下,我們姐妹兄弟熬過了苦難的童年,至今仍能感受到親情的溫度,體驗到記憶深處母親的味道。我母親包括我父親這一輩,那一幕幕“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雨雪搏激流”的崢嶸歲月,飛揚的青春已經成為后輩永恒的記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如《詩經.凱風》里所言:“有子七人,母氏勞苦”,“棘心夭夭,母氏劬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今天的人看來,一個婦女帶七個孩子,養一頭牛,還要下地干活,回家還有一大堆的家務事等著她,這該如何應付得了?我母親是一個看似嬌小柔弱的婦女,越是艱難,越顯示出負重前行的能耐,勇于犧牲自我的堅毅。在子女心中,過往的奌點滴滴,不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淡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今,天下小康,天翻地覆 。過去的苦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苦難輝煌的精神財富,卻永遠不會過時。</p><p class="ql-block"> 母親十八歲嫁作人婦。詩云:“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且篤”。如今,子孫滿堂,正如所愿。</p><p class="ql-block"> 剛解放時,母親也才二十多歲,從容優雅。她們扭著秧歌,敲鑼打鼓,歡天喜地,迎接解放,參與土改。她們積極勞動,多交公糧,踴躍支持抗美援朝戰爭!</p><p class="ql-block"> 她們拖兒帶女,興高采烈地走進掃盲夜校,如同今天的人們學外語一般雀躍,展示著新中國婦女的青春和向上。</p><p class="ql-block"> 她們邁開小腳下田地,跟男人一樣,手拿鋤頭,肩挑土石,參加人山人海的興修水利工程和熱火朝天的農田基本建設高潮。</p><p class="ql-block"> 她們也年輕過,奮斗過,出采過。那一代的婦女,剛剛從小腳女人中走出來,掙脫身上的枷鎖,爆發出巨大的潛能。她們是飛出籠的小烏,是“遍地英雄下夕煙”中的“女勞模”,“鐵故娘”,是各條戰線上的“五朵金花”。她們是那個年代的“申紀蘭”式的女神。</p><p class="ql-block"> “聽毛主席話,跟共產黨走”!是她們這一代人堅定不移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青春與舜華同在,贊歌與時代共鳴。</p><p class="ql-block"> 她們是毛主席號召下,“婦女能頂半片天”的苐一代婦女!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婦女解放的一座豐碑!</p><p class="ql-block"> 紀念母親,更是為了向中國第一代站起來的婦女致敬。雖然,那一代人,像我母親一樣近百歲高齡,且大多己然作古。然而,歷史不會忘記,曾經有那么一代不愛紅裝、英姿颯爽的婦女倩影,活躍在新中國剛剛解放的舞臺,轟轟烈烈而又無怨無悔地奏響了屬于她們年代的青春之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母親姓虞,名荷英。人如其名,如“荷”之婷立,香遠益清;婉“英”之清揚,始終不渝。母親生于民國一十三年,卒于2009年,享年86歲。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她的那份執著,樸素,負重;那種寬厚,堅強,無我;都長久地感動著子女,激勵著后輩!她為后代塑造了“仁厚”,“勇敢”,“能干”的品質。我們家七個姐妹兄弟以及后輩,之所以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緊跟時代節奏,煥發生命的精彩,這里面都有母親的一份功勞。</p><p class="ql-block"> 人們常常感嘆于,子欲養而親不待。 正如詩經所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何極”。我們有理由向歷史致敬,向可愛的父母輩致敬。悠悠萱草意,盡在不言中。</p><p class="ql-block"> 正如當下一句網絡語言所說:“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p><p class="ql-block"> 謹以此文,代表兄弟姐妹和全體家族成員,獻給天堂里的母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13日于西京陵園前祭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05年春,父母親在義烏繡湖公園留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旺苍县|
莱阳市|
台北县|
西贡区|
滕州市|
石泉县|
花莲县|
乌兰察布市|
应用必备|
息烽县|
庆阳市|
寿光市|
铜陵市|
乐东|
永仁县|
阜南县|
九龙城区|
南乐县|
高雄县|
信阳市|
乌兰浩特市|
桑日县|
天长市|
谷城县|
黔南|
金湖县|
称多县|
新巴尔虎右旗|
收藏|
巢湖市|
潢川县|
西充县|
景谷|
大兴区|
漳州市|
连南|
老河口市|
平利县|
河津市|
鹤岗市|
宜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