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植物園里百花開,</p><p>奇樹異草遍地栽。</p><p>千年鐵樹開了花,</p><p>親眼目睹沒白來。</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如果說云南是“動植物王國”,那么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就是植物王國鳳冠霞帔上最璀璨的綠寶石。</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純美多姿的熱帶植物及自然風光,周圍萬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森林精氣將植物園塑造成純天然氧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年均溫21.5℃,使這里成為理想的避寒勝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長達半年的霧涼季里,乳汁般的薄霧讓人感覺置身天堂。</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森林—石林復合的奇觀,使人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嘆為觀止。</span></p> <p>壯觀的王蓮池</p> <p>羅梭江穿境而過,如玉帶、如彩綢。</p> <p>昆曼國際大通道將植物園納入了大湄公河次區域黃金旅游圈;</p> <p>貝葉文化博大精深、“香發公主”傳說亦幻亦真……給人一種返璞歸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輕松與愉快,充分感受邊陲“世外桃源”的情趣。</p> <p>版納植物園正在研究的重大項目有 973 項目、國家產業化項目、自然科學基金和科學院、云南省重大項目 20 項。</p> <p>四十多年的科學研究, 完成科研項目 600 余項,取得國家級、省部級成果 88 項、其它成果 270 余項,發表學術論文 1800 余篇,申請專利 24 項,授權專利 8 項,主編出版專著 45 余部。</p> <p>版納植物園 與 50 多個國家(地區、國際組織)有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其國際影響不斷擴大。</p> <p>現已成為“國家知識創新基地”、“全國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教基地”、全國“ AAAAA級旅游景區(點)”、“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p> <p>每年近 50 萬人來園旅游并接受科普教育,為地方帶來數億元的經濟收入。</p> <p>植物園好大啊!只能乘電瓶車走馬觀花??。要認真看看,可能要一周吧。</p> <p>美食</p><p>園內擁有裝修豪華的宴會餐廳 2 個、雅座 3 間、民族風味餐廳一個,能同時接待 300 多人就餐。可為賓客提供滇菜、川菜、粵菜等色香味具全的佳肴及傣族特色系列菜。</p> <p>交通</p><p>在景洪客運站乘坐到勐侖、勐臘的車,到勐侖下車,票價12元,行程1小時30分左右。從昆明、思茅出發可以乘坐開往勐臘方向的車到小勐侖鎮下車。從勐侖客運站步行到吊橋需10分鐘,買票后過吊橋需20分鐘才到景區。</p> <p>門票價格</p><p>成人票 門市價80元 同程價 70元</p> <p>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系我國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教授領導下于1959年創建,位于101°25′E,21°41′N,海拔570m,年平均氣溫21.4℃。在云南省省會昆明市設有分部。 </p><p> </p><p><br></p><p><br></p> <p>1970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云南省熱帶植物研究所”。1978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中國科學院云南熱帶植物研究所”。</p> <p>1987年1月“中國科學院云南熱帶植物研究所”的植物群落室與昆明分院生態室合并成立“中國科學院昆明生態研究所”,其余部分成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轄的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p> <p>1987年1月“中國科學院云南熱帶植物研究所”的植物群落室與昆明分院生態室合并成立“中國科學院昆明生態研究所”,其余部分成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轄的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p> <p>1996年9月經中編辦批準,昆明植物研究所所轄的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與昆明生態研究所合并為中國科學院的獨立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沿用現名。</p> <p>1998年底首批成為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之一。</p> <p>2011年7月榮膺國家5A級旅游景區。2013年6月成為中國植物園聯盟理事長單位。 </p> <p>版納植物園是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和國內外知名的風景名勝區。</p> <p>版納植物園占地面積約1125hm2,收集活植物13000多種,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保存有一片面積約250hm2的原始熱帶雨林。</p> <p>版納植物園是我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也是世界上戶外保存植物種數和向公眾展示的植物類群數最多的植物園。 </p> <p>版納植物園立足中國熱帶,面向我國西南地區和東南亞國家,開展以森林生態學、資源植物學和保護生物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p> <p>截至2016年底,版納植物園共有在職職工382人(含項目聘用人員3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09人,包括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38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68人、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人員86人。 </p> <p>版納植物園現設有生態學專業一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植物學專業二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并設有生物學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共有在學研究生266人,其中博士生95人(含留學生12人)、碩士生171人(含留學生13人),在站博士后共計15人(含外籍9人),其中與工作站聯合招收1人。 </p> <p>版納植物園下設2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熱帶森林生態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熱帶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綜合保護中心、公共技術服務中心、27個研究組等研究部門;建有標本與種質保存中心、3個野外臺站(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研究站、中國科學院哀牢山森林生態系統研究站、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元江干熱河谷生態站)、園林園藝部、科普旅游部等支撐系統及業務部門。 </p> <p>版納植物園經過50多年的艱苦創業和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別是國家知識創新工程的啟動,版納植物園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熱帶植物科學研究基地、熱帶植物種質資源保存庫和科學知識傳播中心。</p> <p>在熱帶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科技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有一席之地,培養和成長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隊伍,為我國熱區尤其是西雙版納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平衡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p> <p>蔡希陶(1911年-1981年),出生于浙江東陽,上海華東大學畢業。歷任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兼任云南省科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副院長。蔡希陶在西雙版納的葫蘆島籌建了中國第一個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云南熱帶植物研究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熱帶植物研究基地。</p> <p>1930年進入北京靜生生物調查所。1932年1月5日,蔡希陶進入云南考察,采集植物標本上萬種。1938年在黑龍潭創辦了中省第一個生物研究所-云南農林植物研究所(即現在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p> <p>經過研究,蔡希陶確定了在中國北緯21°-23°之間的廣闊土地上適宜栽培生產橡膠的論斷,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橡膠工業。</p> <p>此外,他還參加了云南香料植物樟油、桉樹油、香葉天竺油的開發。</p> <p>1958年,蔡希陶在西雙版納的葫蘆島籌建了中國第一個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云南熱帶植物研究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熱帶植物研究基地。</p> <p>1958年,蔡希陶在西雙版納的葫蘆島籌建了中國第一個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云南熱帶植物研究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熱帶植物研究基地。</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981年3月9日,蔡希陶因患腦溢血,不幸在昆明逝世,享年70歲。</span></p> <p>千年鐵樹王</p> <p>沒見過這么高大的鐵樹</p> <p>望天樹</p> <p>1911年3月12日,蔡希陶出生在浙江省東陽市的一個小鎮上。從小他就熱愛大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東西。</p> <p>1928年,通過姐夫陳望道的介紹,他從上海來到了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工作。在這里,他與植物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對綠色世界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從此拉開了帷幕。</p> <p>1932年,一個寒氣襲人的早晨,蔡希陶受所長胡先骕先生重托,告別了古老的京城,只身闖入了云南這塊蠻荒之地。</p> <p>渡過金沙江,踏著越來越深的秋草,他的采集工作一步步深入到了彝族聚居的涼山邊緣地帶。他以過人的膽識,懾服了黑彝頭人,得到了在大涼山地區活動的許可。</p> <p>眼前是一片莽莽蒼蒼的大山,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使得蔡希陶興奮不已,他陶醉了,他不知疲倦和艱苦,甚至生命的危險,在叢林中采集著一份又一份植物標本。</p> <p>從1932年到1937年,他跑遍了云南的三迤(注:清代云南的迤東、迤西、迤南之道,合稱"三迤")。采集植物標本12000余號,共120000余份,第一次向世人揭開了云南植物王國的面紗。</p> <p>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平的各大機關紛紛南遷。靜生生物調查所在昆明成立了工作站。蔡希陶臨危受命,帶著家人和他的植物學,再次踏上了云南這塊紅土地。</p> <p>在當時云南省教育廳廳長龔自知的關心和支持下,北郊黑龍潭的一幢廟宇成為了工作站的站址。</p> <p>在這里,他不僅安置了一批又一批來昆明逃難的科學家,而且克服了重重困難,建立了一個幾十平方米的展覽室和圖書館,還有冒死收集來的幾萬號標本,都統統向來昆明的科學家和學生們開放。</p> <p>黑龍潭的那尊破廟,一時成了舊中國植物分類學研究的活動中心。</p> <p>1938年,蔡希陶在黑龍潭創辦了云南農林植物研究所。任副所長的他在戰亂時期挑起這樣的擔子,實在是艱難。</p> <p>為了養家糊口,他開辦過農場,當過鸚鵡店老板;為了農林研究所的生存,他絞盡腦汁,跑遍過昆明大街小巷,收集茶花與美國的科研機構交易,用900美元,擴大了100畝科研基地。</p> <p>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在困境中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研究工作,為了云南的煙草事業,從美國引進了大金元著名品種,進行引種栽培試驗獲得成功。大金元轟動了昆明。</p> <p>今天,煙草已成為云南經濟的重要支柱。</p> <p>1950年云南農林植物研究所歸入了中國科學院屬下,"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昆明工作站"正式成立,他被任命為工作站主任。</p> <p>1951年8月初,召開了橡膠會議。這時,昔日的好友,當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曾推薦蔡希陶任北京動物園的主任,但為了共和國的橡膠,他放棄了回京的機會,繼續留在了云南這塊紅土地上。</p> <p>為了找到三葉橡膠和宜林地,不惑之年的蔡希陶再次請纓出征。</p> <p>他和同事在邊境地區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走遍了滇西南等地的山山水水,大小壩子,終于找到了橡膠樹和宜林地的線索。</p> <p>這次考察證明了:在中國北緯21℃--23℃之間的廣闊土地上,是適宜橡膠栽培生長的地區,從而結束了中國無橡膠宜林地的歷史。</p> <p>1956年,蔡希陶已是功成名就,但對綠色世界的眷戀之情卻絲毫未減。</p> <p>為了圓這個綠色的夢,他帶著一群剛剛從大學、中學畢業的年輕人,奔向了綠海茫茫的西雙版納。</p> <p>1958年12月,以他為首的開拓者們乘坐獨木舟橫渡羅梭江,進駐林海莽原的葫蘆島,"十八把大砍刀"劈出了綠色的家園。</p> <p>1959年元旦那天,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宣告成立,蔡希陶為第一任園主任。</p> <p>文革磨難</p><p>在西雙版納綠色的土地上,蔡希陶與同事發現了難以數計的于人類生產、生活有用的植物,引進了許許多多外國的植物加以馴化,在植物分類、植物資源學的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p> <p>為了尋找南藥血竭資源植物,為了抗癌植物美登木的發掘利用,處處充滿險惡的深山密林也未能使他這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卻步,他以豐富的植物學知識在綠色的大地上寫下了一篇充滿恢宏氣勢的"大地論文"……。</p> <p>為了完成這篇"大地論文",文革期間飛來的橫禍,"海瑞罷官"事件的株連,牛棚、批斗,勞動改造沒有使他折腰;疾病的纏身,愛人的病逝,也沒有使他倒下。</p> <p>1981年3月9日這一天,蔡希陶卻被病魔奪去了生命。他五十年充滿傳奇色彩的綠海生涯結束了。</p> <p>精神永存</p><p>青山在呼喚,在葫蘆島,他的大部分骨灰掩埋在他親手栽下的龍血樹下,他離不開這片綠色的土地,他對這片土地有著深深的摯愛和眷戀之情。</p> <p>歲月流逝,滄桑巨變,昔日荒涼的葫蘆島已是繁花似錦、碩果累累,900公頃的園地上,20多個獨具科學內涵的植物專類園區,近5000種來自世界熱帶地區的植物,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猶如一顆鑲嵌在植物王國皇冠上的綠寶石,綠得閃閃發光、熠熠生輝。</p> <p>蔡希陶的<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主要著作有《四十頭牛的悲劇》、《系統植物分類》、《中國植物志》、《植物資源學》、《油瓜落果原因的研究》、《十年來的中國科學-生物學Ⅱ》等。譯作有《系統植物分類》。</span></p> <p>曼陀羅(學名:Datura stramonium Linn.)又叫曼荼羅、滿達、曼扎、曼達、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楓茄花、萬桃花、鬧羊花、大喇叭花、山茄子。草本或半灌木狀,高0.5~1.5米,全體近于平滑或在幼嫩部分被短柔毛。莖粗壯,圓柱狀,淡綠色或帶紫色,下部木質化。葉廣卵形。花單生于枝叉間或葉腋,直立,有短梗;花萼筒狀。蒴果直立生,卵狀表面生有堅硬針刺或有時無刺而近平滑,成熟后淡黃色,規則4瓣裂。種子卵圓形,稍扁黑色。花期6~10月,果期7~11月。</p> <p>曼陀羅<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常生于荒地、旱地、宅旁、向陽山坡、林緣、草地。喜溫暖、向陽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具有藥用或觀賞而栽培。</span></p> <p>綠色開花植物一般都應該對室內空氣是有好的影響的,但是,曼陀羅卻是個意外。</p> <p>曼陀羅的觀賞性很強,也可以凈化空氣,但在家中種植曼陀羅還是比較少的,因為曼陀羅不但是劇毒植物,而且花香有致幻的效果,我國三國時著名的醫學家華佗發明的麻沸散的主要有效成分就是曼陀羅。所以種植在室內不合適。即使是種植在室外也要注意。</p> <p>曼陀羅花中毒為誤食曼陀羅種子、果實、葉、花所致,其主要成分為山莨菪堿、阿托品及東莨菪堿等。上述成分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阻斷M-膽堿反應系統,對抗和麻痹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其實就是神經性中毒。</p> <p>一般食后0.5-2小時出現癥狀,先為口、咽發干、吞咽困難、聲嘶、脈快、瞳孔散大,皮膚乾燥潮紅、發燒等。</p><p>2.食后2-6小時可出現譫忘、幻覺、躁動、抽搐、意識障礙等精神癥狀。</p><p>3.嚴重者常于12—24小時出現昏睡,呼吸淺慢、血壓下降以至發生休克、昏迷和呼吸麻痹等危重征象。</p><p>4.嚴重可至死亡</p> <p>有毒部位</p><p>全株有毒,曼陀羅一向是觀賞性與毒性成正比,可謂是致命的誘惑。家庭種植需謹慎啊!</p> <p>曼陀羅中毒的解救方法多重,《動物毒物學》記載曼陀羅中毒后,應立刻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或1%~6%的鞣酸洗胃,然后內服氧化鎂、木炭末或通用解毒劑(活性炭2份、氧化鎂1份、鞣酸1份),也可用鹽類瀉劑灌服,同時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以促進毒物的排出。呼吸抑制者應及時給予興奮劑(如尼可剎米、洛貝林等);《中藥大辭典》記載:中藥解毒可用甘草30克、綠豆60克煎湯頻服或用綠豆120克、金銀花60克、連翹30克、甘草15克煎水服;亦可用防風、桂枝煎湯服。</p> <p>藥用價值</p><p>曼陀羅花不僅可用于麻醉,而且還可用于治療疾病。其葉、花、籽均可入藥,味辛性溫,有大毒。花能去風濕,止喘定痛,可治驚癇和寒哮,煎湯洗治諸風頑痹及寒濕腳氣。花瓣的鎮痛作用尤佳,可治神經痛等。</p><p><br></p> <p>葉和籽可用于鎮咳鎮痛。</p> <p>觀賞價值</p><p>如果不考慮曼陀羅的毒性的話,其實曼陀羅也是家居風格搭配的好選擇,因為曼陀羅一來有香味,二來曼陀羅艷麗妖嬈,給人就是高貴華麗、品味特殊、有特質的裝飾。而且還帶著神秘、圣潔、浪漫的氣質。</p> <p>所以,曼陀羅適合英式或是法式的家居風格;此外也適合中國古典式的裝修,尤其是適合具有田園風味的家居風格。</p> <p>但是,種植花卉除了為了體現主人的品味外,更重要的是對家居環境以及家人健康的影響,曼陀羅畢竟是劇毒之物,可致癌致幻。</p> <p>所以,曼陀羅并不適合用于家居裝飾中,不過可以種植在庭院中,只是要提防小孩路人勿要誤食或近聞其香,以免中毒。</p> <p>經濟價值</p><p>某些品種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從而帶來市場。另外種子油可制肥皂和摻合油漆。</p> <p>曼陀羅花語</p><p>無間的愛和復仇! 代表不可預知的死亡和愛</p> <p>曼陀羅花色花語</p><p>紫色曼陀羅——恐怖。 </p> <p>藍色曼陀羅——詐情,騙愛。 </p> <p>紅色曼陀羅——曼珠沙華,又稱彼岸花。一般認為是生長在三途河邊的接引之花。花香傳說有魔力,能喚起生前的記憶。 </p> <p>粉色曼陀羅——適意。 </p> <p>綠色曼陀羅—生生不息的希望。</p> <p>黑色曼陀羅——不可預知的黑暗、死亡和顛沛流離的愛。凡間的無愛與無仇,被傷害的堅韌創痍的心靈,生的不歸之路。 </p> <p>金色曼陀羅——敬愛,天生的幸運兒,有著不止息的幸福。 </p> <p>白色曼陀羅——情花,如用酒吞服,會使人發笑,有麻醉作用。</p> <p>白色曼陀羅是天上開的花,白色而柔軟,見此花者,惡自去除。</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阳市|
安乡县|
乌鲁木齐县|
晋宁县|
常德市|
海宁市|
乌兰察布市|
瓦房店市|
大姚县|
东乌珠穆沁旗|
华池县|
九江县|
巴里|
荔波县|
岢岚县|
鹤壁市|
八宿县|
文化|
翁牛特旗|
广宁县|
瓮安县|
美姑县|
宝鸡市|
博乐市|
天祝|
尚义县|
鄂托克前旗|
三明市|
仙游县|
襄樊市|
宜阳县|
开封县|
龙南县|
莲花县|
长治市|
阜新市|
安国市|
南靖县|
嫩江县|
同德县|
江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