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知乎里有個問題:怎樣能很快看清一個人?</p><p><br></p><p><br></p><p>有個回答點(diǎn)贊很高:“生活細(xì)微之處,皆是人情真相。”</p><p><br></p><p>的確。老話里也常常提到:細(xì)節(jié)見人品,小事見人心。</p><p><br></p><p>在這個社交網(wǎng)絡(luò)占據(jù)大部分生活的時代,一個人如何回復(fù)你的微信,往往就是他對待這段關(guān)系最真實(shí)的態(tài)度。</p><p><br></p><p>一言一行里藏著的,若不是真心,便是假意。</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01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經(jīng)常不回復(fù)的人,不必等待 </b></p><p><br></p><p>木心先生說:“你問人問題,他答非所問,便已是答了,毋需再問。”</p><p><br></p><p>同樣的道理。你給人發(fā)消息,他常常不回,便已是表明態(tài)度了,不必苦苦等待,更不要再去打擾。</p><p><br></p><p>裝睡的人叫不醒,一個人時常在你面前裝睡,不過是不愿意面對你罷了。</p><p><br></p><p>電視劇《我是余歡水》的開頭,有一幕劇情引發(fā)熱議。</p><p><br></p><p>多年前,余歡水借給好哥們呂夫蒙13萬元,幾年過去了一直沒收到還款。</p><p><br></p><p>如今為了討妻子開心,余歡水決定買輛車,可手頭的錢卻不夠,于是他便去找呂夫蒙,希望能要回自己的錢。</p><p><br></p><p>呂夫蒙最開始滿口答應(yīng)還錢,但之后再找他時,他要么推脫說自己在國外,要么不接電話,甚至微信也不回。</p><p><br></p> <p>而且從兩人的對話中可以得知,余歡水一直掏心掏肺對待呂夫蒙,但呂夫蒙似乎從來都是敷衍。</p><p><br></p><p>最終,謊言被拆穿,余歡水特別不解昔日好友為何如此對待自己。</p><p><br></p><p>呂夫蒙眼看裝不下去了,便回應(yīng)道:“我就是要騙你,就是要撒謊,就是讓你不好過!”</p><p><br></p><p>俗話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p><p><br></p><p>一件小事足以暴露一個人最真實(shí)的面貌,一條微信消息亦能驗證一個人的真心。</p><p><br></p><p>即便不是催著還錢,這樣對你連基本的尊重都難以做到的人,就算是普通的問候,也許都收不到一句回復(fù)。</p><p><br></p><p>人與人相交,就怕熱情后的冷漠,更怕滿腔熱忱后的毫不在意。</p><p><br></p><p>已讀不回就是另一種方式的拒絕,從不主動就是沒有言明的遠(yuǎn)離。</p><p><br></p><p>網(wǎng)上有人總結(jié)成年人的社交狀態(tài),雖然比較毒,但卻很真實(shí):</p><p><br></p><p><b>“一次兩次不回我微信,我當(dāng)你在忙,第三次不回,我可以理解你不在,第四次第五次,我只能當(dāng)作你死了。”</b></p><p><br></p><p>一段感情,始于微信的添加,終于微信的不回應(yīng)。</p><p><br></p><p>就像作家肖瑩說的那樣:“我們都是成年人了,你不用對我撒謊、婉轉(zhuǎn),顧左右而言他,我并不生氣你的拒絕,我只是生氣你在浪費(fèi)我的時間。”</p><p><br></p><p><b>以心換心,將心比心,若是換來的只是虛情假意,就算了吧。</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02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習(xí)慣性抬杠的人,無需爭辯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span></p><p><br></p><p>曾經(jīng)看過一個統(tǒng)計:你最怕和什么樣的人交談? 幾千人參與投票,最終得票數(shù)最高的是:愛抬杠的人。 </p><p><br></p><p><b>和愛抬杠的人聊天,常常會覺得身心俱疲,因為每一場討論最后都是無謂的爭辯,耗費(fèi)自己的時間,也傷心神。</b> </p><p><br></p><p>疫情初期在家的時候,和老同學(xué)們建了個微信群,大家的本意是一起聊聊天,緩解下焦慮的情緒。 可沒想到的是,有位同學(xué)沒完沒了抬杠,讓群里一度陷入尷尬的氣氛。 </p><p><br></p><p>有人曬丈夫做的菜,分享平淡日子的小幸福,他看到了就說:“這菜的色澤不好,擺盤一點(diǎn)都不講究,看著味道都不怎么樣。” </p><p><br></p><p>有人好意分享關(guān)于疫情的新聞,他控訴人家販賣焦慮; </p><p><br></p><p>有人將疫情期間的感人視頻發(fā)在群里,配了文字“春天總會到來”,他冷嘲熱諷人家盲目樂觀; </p><p><br></p><p>有人討論健身的方法,他說:“你們又不是專業(yè)的,健身還是要找專業(yè)的教練指導(dǎo)。” </p> <p>每天看著他源源不斷的“杠精語錄”,不禁想起一句話: 內(nèi)心通透的人,看什么都順眼,生活不如意的人,才習(xí)慣性抬杠。 </p><p><br></p><p>人與人的差距,不止是認(rèn)知層次的不同,還有處世方式的不對等。 對于某些人而言,抬杠不一定是因為不認(rèn)同某個觀點(diǎn),而是只想贏得一時口舌之快。 </p><p><br></p><p>人到中年,諸多瑣事纏身,將精力用在這類人上實(shí)屬不值得,辯贏了沒什么結(jié)果,爭輸了還落得個壞心情。 </p><p><br></p><p>林肯曾經(jīng)說過:任何決心有所成就的人,決不肯在私人爭辯中耗費(fèi)時間。 爭辯的結(jié)果,包括發(fā)脾氣,失去自制,其后果是難以讓人承擔(dān)得起的。 與其跟狗爭辯,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讓它先走。否則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傷疤。</p><p><br></p><p><b>所以,若聊天時遇到杠精,就及時終結(jié)話題,實(shí)在躲不開,拉黑也是一種好的選擇。</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03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有言卻無信的人,別再深交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span></p><p><br></p><p>近些年,遇見的人越多,越覺得交朋友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如何,而是靠譜。 衡量一個人靠不靠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做到守信。 </p><p><br></p><p>前段時間,知乎上有位網(wǎng)友吐槽自己莫名其妙被前公司辭退了,當(dāng)她說起平時在公司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很多人都留言說:“人還是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p><p><br></p><p>幾個月前,她的同事曉晴突發(fā)高燒不得不請假,但是手頭有個文件需要晚一點(diǎn)送去給客戶。 曉晴在醫(yī)院一邊輸液,一邊處理完文件剩余的部分,隨后在小組群里問了下有沒有人幫忙送下文件。 她看到消息立馬回復(fù)說自己可以,另一位同事看到后也說可以幫忙。 可她卻告訴那位同事,自己已經(jīng)和曉晴說好了,然后就接過了送文件的工作。 </p><p><br></p><p>下班后,公司其他同事去聚餐,她想到能借此拉近和大家的關(guān)系,便喊著自己也要去,將送文件的事情完全拋到腦后。</p> <p> 第二天,曉晴收到上司的微信才得知,因為文件沒有送,客戶已經(jīng)和別的公司簽了合同。 而她當(dāng)時答應(yīng)幫忙,不過是想交換個人情,至于文件送不送,對她而言并沒那么重要。</p><p><br></p><p>事后當(dāng)曉晴質(zhì)問她時,她還辯解道:“微信上說的話不能當(dāng)真吧,你也沒有親口給我交代清楚啊。幫你是情分,又不是我的本分。” </p><p><br></p><p>后來當(dāng)同樣的事情發(fā)生第二次時,公司果斷的辭退了她。 </p><p><br></p><p>有句話說的好:<b>所謂靠譜的人,就是凡事有交代,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b> 有言卻無信的人,便是有交代,但沒有著落,總有一刻會毀掉你的前程。 </p><p><br></p><p>微信上的操作,看似是個簡單的過程,但卻明顯反映了一個人的人品。 一次失誤能讓你看清一個人,也會讓你明白:<b>不靠譜的人,一定不要深交。</b></p> <p>《奇葩說》里,高曉松有段話說的深入人心:</p><p><br></p><p> 什么是好的感情? 讓我們都成為更好的自己。 什么是更好的自己? 純良的自己,誠懇的自己,磊落的自己。 你的微信和朋友圈,很大程度會影響你的生活質(zhì)量。 要記得:那些讓你感到費(fèi)勁的關(guān)系,都是錯的;讓你覺得疲憊的聊天,都已到終點(diǎn)。 </p><p><br></p><p><b>點(diǎn)個“贊”,遠(yuǎn)離不把你當(dāng)回事的人,該拉黑的應(yīng)果斷,該說再見別留戀。因為你,值得所有真心和最好的人。</b></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sHMhMI_-sRbVSupSRrTGXQ" >查看原文</a> 原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哈尔滨市|
石河子市|
天峻县|
宁都县|
普兰县|
濉溪县|
遵义市|
景宁|
莲花县|
恩平市|
密云县|
肇东市|
衡阳县|
荔波县|
定边县|
博客|
河曲县|
鸡东县|
繁昌县|
修水县|
东明县|
巨野县|
中阳县|
平谷区|
邻水|
开平市|
孙吴县|
和田市|
棋牌|
香港
|
临湘市|
彭山县|
涪陵区|
许昌县|
安阳县|
江西省|
浮梁县|
拉萨市|
江北区|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