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古老的駱駝城邊、國內第二大內陸河黑河中下游西岸,有一座英雄的城市,他是歷史文化名城、戈壁水鄉。他如一塊晶瑩翡翠鑲嵌在河西走廊的咽喉部,流光溢彩,惹人注目,他就是美麗的高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對高臺情有獨鐘,印象深刻。記得從懂事起就知道高臺,因為高臺縣的新壩、紅崖子是我家鄉大河鄉的鄰居,在這里有我們家祖輩世交的朋友和親戚,一直來往聯系。童年時代最高興的事就是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左右,跟著長輩騎著驢馬去新壩、紅岸子吃花干糧(月餅)。小時候還知道,高臺人勤儉、能吃苦、干勁大,家鄉的好多水庫、塘壩都是他們修建的,造就了高山峽谷出平湖的壯美景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臺縣,位于甘肅河西走廊中部,自古被稱為河西鎖鑰、五郡咽喉。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南部為祁連山北麓,北部為合黎山地,中間為綠洲平原,黑河縱貫縣境。全縣土地總面積4346.61平方千米,下轄9個鎮,總人口16萬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臺縣歷史悠久,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設表是縣,時為“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東晉咸康元年(前335年),前涼張駿在今駱駝城設置建康郡。清雍正三年(1725年),并高臺、鎮夷守御千戶所為高臺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臺縣名字的由來有典故。傳說古時候西涼王征戰河西,在駱駝城筑有點將臺。唐僧西天取經過黑河山洪泡濕經書,在此曬經,留下了神奇傳說。</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臺在地勢上被天然低洼的河流和濕地所包圍,縣城所處的位置比較突出。在古人眼里,城之所在,確實是矗立在戈壁綠洲上的一座高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臺是英雄的城市。1937年1月21日,紅西路軍奉命西征,與馬步芳軍隊在河西走廊孤軍奮戰,彈盡糧絕,在高臺幾乎全軍覆沒,英勇的紅西路軍用鮮血染紅了這座城市,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最為悲壯的篇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臺縣紅西路軍紀念館,就是反映紅西路軍歷史最全面、最具權威性的紀念館,是紅西路軍歷史的紀念、展示、保護和研究中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紅西路軍紀念館的前身為高臺烈士陵園,始建于1953年,現占地面積260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紅西路軍紀念館,園內掩埋著轉戰河西、血戰高臺而壯烈犧牲的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等3000多名紅西路軍革命烈士的忠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紅西路軍紀念館服務設施齊全,景點布局莊嚴優美,排列星羅有序,有游客服務中心、通透式大門及大門組雕、血戰高臺英雄群雕、紀念碑、紅五軍陣亡烈士公墓、紀念館。前園南、北建有對稱的三檐雙層五角亭各一座。紀念碑南北兩側分別建有董振堂、楊克明紀念亭。這些建筑物與綠草地、松柏樹相互穿插環繞,環境優美,莊重肅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紅西路軍紀念館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先后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防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訓基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紅色記憶。高臺縣毛主席像章陳列館,位于高臺縣大湖灣文化旅游風景區在水一方度假村。紀念館展覽以鑒賞﹒緬懷﹒銘記為主題,分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紅旗卷起農奴戟等10個單元,用近5萬枚毛澤東像章、近百尊毛澤東塑像、30多幅油畫及其它紅色藏品,以毛澤東同志領導中國共產黨及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革命斗爭為主線,按照藏品所表現的主題內容和時間順序精心打造而成。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陳列館的建成,是全省首家以毛澤東像章表現重大歷史事件、濃縮中國共產黨歷史進行黨史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展覽基地,也是高臺縣又一紅色教育基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臺是戈壁水鄉。甘州不干水滿川,高臺不高低洼澇。高臺縣南倚祁連山,北靠合黎山,黑河縱貫東西。縣城東有小海子,北臨黑河,西有大湖灣、西窯洞,南有月牙湖。還有沿山的擺浪河、水關河、黑達坂、暖泉和黑河一線的公家墩、蘆灣墩、鮑家湖、夾口湖、劉家深湖、馬尾湖、明塘湖、天成湖、花墻子等水庫,連成高臺縣境內的大片濕地,堪稱名符其實的水鄉和綠洲盆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具了解,高臺縣歷來重視水利建設,高臺縣的水庫建設數量和水渠建設長度在河西首屈一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湖灣文化旅游風景區。位于城西7公里處,是國家4A級景區。景區包括2座水庫,占地10平方公里,多一半是水域,四面環山風光無限。湖中心和周邊建有仿古龍庭、休閑會所、垂釣中心、崇文樓及文化廣場、狀元橋、狀元馬、如意鐘、游客服務中心等,構成了湖光塔影、水上名苑、垂釣樂港等美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崇文樓是高臺縣有名的建筑,上下六層,高達20多米,位于大湖灣北岸廣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登上樓頂,可遠觀巍巍祁連雪山、濤濤黑河、四周的田野和明長城沿線的烽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月牙湖公園。位于縣城西南角,園內小橋流水,林蔭小道幽靜,花木萬紫千紅,草坪綠茵遍布。湖岸四周蘆葦叢生,垂柳依依,仿佛讓人陶醉于如詩似畫的江南水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臺縣城北濕地公園。分為河橋亭閣、濕地花卉、休閑木屋和水鳥動物四大觀賞休閑區。整個景區賞心悅目,是城市的后花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臺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風光獨特,旅游佳地頗多。境內有駱駝城古遺址、許三灣城及墓群、漢明長城、正義峽古跡、梧桐泉寺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駱駝城位于高臺縣城西20公里處。始建于東晉陲安元年,公元397年,是后涼建康郡太守段業另立年號建立的北涼國國都。據《重修肅州新志》記載,駱駝城不但是北涼初建時的國都,而且是漢代樂涫縣、唐代建康軍的故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駱駝城面積近30萬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城。城墻基厚6米,殘高7米。除東北角外,其它三角都筑有長方形角墩,前部城垣東、西、南三面各開一門并筑有甕城,內城南垣正中辟門并筑甕城與外城相通。全城布局合理,是遺存較完整的漢唐故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許三灣古城遺址。許三灣古城遺址有兩處,一處是舊存漢、魏晉時期古城遺址殘骸,方圓約三百米左右。另一處就是現存的許三灣古城,古城城墻高12米,墻面寬1.5米,有巡墻遺跡。東西墻面有馬面,所謂馬面就是古代人騎馬上城下城的路面,在遺址考古學上簡稱為馬面。現存許三灣古城分為內城與外圍二重結構。內城基本完整,有甕城。從建筑結構上看,這座古城的建筑風格,與明代長城、寨堡的建筑風格一致,當屬于明代建筑。地面表層遺存有明初民窯青花瓷碎片和洪武挖足過肩磁碗底遺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1年這座古城及其周圍的墓葬,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雖然在規模上遠遜于駱駝城,但完好程度在同時代遺址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被專家稱為河西半荒漠地區古城遺址的典型代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梧桐泉寺位于高臺縣城南榆木山西側山崖嶺坡之上,距縣城20公里,因山澗有滴滴泉及梧桐樹故名。梧桐泉寺始建于前涼,相傳,當時香火十分旺盛。后來寺院屢經興廢,清嘉慶年間曾建無量佛殿,咸豐、同治年間毀于回民反清戰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至民國元年(1912),重建殿宇。舊為高臺十景之一,號稱“梧桐仙景”,是境內佛教、游覽勝地。1965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二年就被當作“四舊”拆毀。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為了還梧桐仙境本來面目,90年代,建成大雄寶殿及佛閣、禪房等建筑14間,并落實綠化保護,使寺院重獲新生,使其旅游勝地的功能得到發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羅城鎮天城村地處天城石峽,距正義峽5公里。自古就是世外桃源,人間天堂,素有天城鎖鑰,要道咽喉之稱。它所處的位置是張掖、酒泉和內蒙古額濟納旗交界的三角地帶,村莊三面環山,一面傍水,地形險要,兵家必爭之地。 文化底蘊深厚,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羅城鎮紅山村保存完整的糧庫,這是大集體時代的歷史產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正義峽又名鎮夷峽,當地人稱石峽,位于羅城鄉天城村,因地處黑河中下游交界處,且分上、中、下三段故今又稱其為“黑河小三峽”。相傳原來峽口被巨石阻塞,常有水患,大禹治水時用神斧將巨石劈為兩半,山崖上至今還留有當年的遺跡---神斧鑿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正義峽周圍的山坡有墩臺十多個,還有大禹治水的禹王廟,多為明朝修建。當地老百姓有俗語:登上頂兒山,望見嘉峪關。明長城在此向西穿過金塔縣南延至嘉峪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魁星樓位于羅城鎮紅山村,建于永樂十二(1414)年,當時的建造在沙灣堡城東南角角墩上的建筑物。角墩邊長16.5米,高7.5米。角墩正中筑魁星樓,樓體通高9.8米,土木結構,六角明柱、六角暗柱撐起樓體。至今保存完整,古香古色,在村廣場傲立,訴說著往日時光。由此可見羅城的讀書風尚,文化底蘊深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麗鹽池。在高臺縣與酒泉市金塔縣接壤的地方,有一片洼地叫鹽池。聽當地老百姓講,過去這里是一片海洋,由于氣候干燥浩瀚的水面逐漸蒸發,形成了今天鹽池。 鹽池過去是一個鄉,后與羅城鄉合并成為羅城鎮的一個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鹽池是甘肅省最大的產鹽地,當地鹽民深秋打水泡池,冬日結晶挖鹵,春掃硝,夏鏟鹽,遠看象白雪,形成了一道靚麗的人造景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鹽池的美,不是一時一刻的包裝,而是時時刻刻的天然之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窯溝磁窯遺址,位于肅南縣大河鄉榆木山境內。這里地下煤炭資源豐富,是有名的瓷器燒造地,在這里曾經住有一個500多人的村子叫窯溝村,以挖煤、燒窯、放牧為生,行政隸屬關系幾次變更,曾歸肅南縣、高臺縣管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4年7月,窯溝村整體搬遷高臺縣城關鎮管理,這里成永久的歷史遺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祁連葡萄酒業有限公司,位于高臺縣南華鎮,成立于2001年9月,隸屬于全國九大林區之一的甘肅省白龍江林業管理局。是一個集葡萄種植栽培、葡萄酒釀造、葡萄酒銷售為一體的國有現代化企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9年11月19日,憑借“冰葡萄酒研制”項目獲第四屆“中國林業產業創新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臺縣美麗鄉村建設亮點紛呈。看農村漂亮的房屋院落和整潔的街道,鄉間寬闊的馬路,家家戶戶門口停放著各種品牌的汽車,農用車、摩托車。田野里,農民正在開啟新一輪農耕和冬灌,金色的玉米、紅色的辣椒迎來了豐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麗鄉村活力四射,魅力無窮,好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生就是一本書,書名是夢想,目錄是腳印,內容是成長的精彩,后記是轉身回眸。</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生命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所有的遇見都是緣分,所有的離散皆有定數,淺淺遇,深深惜,讓生命因有這份美麗而搖曳生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旅行定位就是轄區美麗鄉村自駕游。從三月份開始,我駕車走了張掖市知名的景點和美麗鄉村,用車輪丈量金張掖的土地,用鏡頭記錄寸土美景,用心靈感受所見所聞。看城鄉巨變,賞花開花落;望云卷云舒,嘆朝夕更替!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卻是日新月異的進步。在乍冷非寒的初冬,來到今年之行的最后一站——高臺縣,為自己初衷畫一個圓滿的句號。</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州市|
浑源县|
永清县|
临高县|
漯河市|
青阳县|
长子县|
郯城县|
临沂市|
牟定县|
宁强县|
周口市|
壶关县|
综艺|
桐城市|
灵寿县|
吴川市|
中阳县|
白玉县|
双鸭山市|
隆德县|
哈尔滨市|
兴国县|
敦煌市|
江源县|
读书|
攀枝花市|
清涧县|
九寨沟县|
东丽区|
连江县|
百色市|
南丹县|
郧西县|
安义县|
集贤县|
星座|
太白县|
揭西县|
阿巴嘎旗|
仙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