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讀一座城市也像讀一本書,有的讀你千遍也不厭倦,有的讀過了就丟在一邊不會再看第二眼,青島是前者。這是16歲兒子對青島的評價。我雖也喜歡青島,但到不了他這種程度。</p> <p><br></p><p> 不過,在老舍故居旁邊的荒島書店里,讀了幾篇名人回憶和描寫青島的文字后,倒是有了讀城的感覺。</p> <p> </p><p><br></p><p> “1932-1934年……臨街一角,發現了一家嶄新的小小的書店,樹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招牌‘荒島書店’,就一間門面,就一扇在我幼年的眼睛里看來很大的櫥窗,擺的盡是書……”《懷青島憶“荒島”》中黃宗江老先生如是說。</p> <p><br></p><p> 這個小小的書店可不簡單,老舍,蕭紅蕭軍、王統照等好多當時客居青島的文化名人都是他家的常客。老舍的《駱駝祥子》手稿用的是他家的稿紙,蕭紅的《生死場》、蕭軍的《八月的鄉村》是從這里寄給上海的魯迅先生才得以出版的。</p> <p> 書店接近屋頂的墻面四周掛滿了這些名人關于青島的文字。</p> <p><br></p><p> 首當其沖的一定是康有為的“海氣蒼蒼島嶼回,山巔樓閣抗崔巍。茂林峻嶺百馳道,又入仙山畫里來”。但我更喜歡他那句“青山,碧海,紅瓦,綠樹“,給青島定了色彩基調,到現在亦是如此。</p> <p><br></p><p> 康老先生的故居,是德式古典三段式磚木結構民居建筑。初為德占時期德國總督副官宅邸,后康老先生購得,晚年每年居住一段時間,稱天游堂,現為康有為紀念館。</p> <p><br></p><p> 上面的兩張照片一故居左前側,一故居右側,拍攝于兒子第一次去青島時。</p><p> 那時的無盡夏繡球開得好美!院子里龔館長跟兩個實習生談話的樣子還歷歷在目。</p><p><br></p> <p> 那時他還是個十歲的小朋友,蹦蹦跳跳地,在礁石上跳來跳去,拾蛤蜊,抓螃蟹。</p><p><br></p><p><br></p> <p> </p><p> 這兩張是2018年元旦拍攝的,兒子14歲。我大學同學聚會,他一起去了。我們同學在一起一直吃吃吃、聊聊聊,他一個人跑出去逛,從城北跑到城南,自己玩得不亦樂乎。</p><p><br></p><p>這是他拍的棧橋</p> <p> </p><p><br></p><p> 聞一多先生住青島時寫道:“伸出海面的棧橋,海天的云彩永遠是清澄無比的,夕陽快下山,西邊浮幾道鮮麗耀眼的光,在別處你永遠看不見的……”,極美的棧橋,我們是看不到了,但眼前的也是美麗無比,別處見不到的。</p><p><br></p> <p><br></p><p>小青島</p> <p> </p><p> 斜對面的青島山,小小的山峰孤立在那里,披上春天的薄衣。小的浪花疲倦地,遲遲地,似一個春困的少女的呼吸。 </p><p> ——王統照《青島素描》</p> <p><br></p><p> 島上有座白色的燈塔,始建于1890年,但1915年才開始啟用,是船舶進出膠州灣、青島灣的航標。</p> <p> </p><p> 站在塔下,望向對面,正趕上一片霧氣,棧橋和城市若隱若現。</p><p> </p><p><br></p><p> 入夜后,“琴嶼飄燈”就是這里!</p> <p><br></p><p><br></p><p><br></p><p> “我一個人到青島那個高處的教堂門前,坐在石階上看云,看海,看教堂石墻上掛的薜蘿。耳聽到附近一個什么人家一陣鋼琴的聲音。那曲子或許只是一個初學琴的女孩子那樣。重要的是它一和當前情景結合,和我生命結合,我簡直完全變了一個人,在學習和寫作中都會發生極大地影響。”</p><p><br></p><p> ——沈從文《從文家書》</p><p><br></p> <p><br></p><p> 青島高處有兩座教堂,羅馬風格的浙江路天主教堂和新藝術運動風格的江蘇路基督教堂。不知沈先生說的是哪一座。</p><p><br></p> <p> </p><p><br></p><p> 但那琴音一定是這些房子的門窗后傳出來的。</p><p><br></p> <p><br></p><p> “可能是氣候的關系。在青島時覺得身體特別好,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寫作情緒特別旺盛。我的一些重要作品就是在青島寫成或在青島構思的”。這一時期,沈先生創作了《八駿圖》、《三三》、《泥涂》、《三個女性》、《若墨醫生》、《黔小景》、《月下小景》、《靜》等小說佳作,而且也寫出了如《記胡也頻》、《從文自傳》這些散文名著。青島對他的影響不可謂不大。</p> <p><br></p><p> </p><p> </p><p> 既是閱讀青島,那就不能不讀老舍先生的《五月的青島》。</p><p><br></p><p> “五月的島上,到處花香……就是路上兩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圍墻既矮,藤蘿往往順著墻把花穗兒懸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氣:那雙櫻,丁香,都能在墻外看到,雙櫻的明艷與丁香的素麗,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p><p><br></p><p> 可惜去了多次,就是沒有在五月拜訪過青島。但青島七月的花花草草一樣讓人眼明神爽。</p><p><br></p> <p> </p><p><br></p><p><br></p><p> “青島的確是令人喜愛的。你喜歡幽靜么?那你可到湛山,太平角一帶,你可以在空氣清新,花木夾道的馬路上散步,也可以在蒼松翠柏,嶙峋怪石林立的海濱坐上幾個鐘頭,你可以沉思,你可以靜讀,是很少有人來打擾你的。”</p><p> ——田仲濟《我愛青島》</p><p><br></p> <p><br></p><p><br></p><p> “青島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樹多。到處是樹,密密層層的。漫天蓋地的樹,叫你眼睛里所見的無非是那蒼翠欲滴的樹色,鼻子里所聞的無非是那芳醇欲醉的葉香,肌膚所感受的是那清冰如水的爽意。從高處看,整個青島,好像是一片汪洋的綠海,各種建筑物則是那露出水面的島嶼之屬。”</p><p> </p><p> ——蘇雪林</p><p><br></p><p> 的確,登上小魚山和信號山下望,就是如此!</p><p><br></p><p><br></p> <p><br></p><p><br></p><p> “我在青島居住四年,往事如煙。如今隔了半個世紀,人事全非,山川有異。懸想可以久居之地,乃成為縹緲之鄉!噫!”</p><p> </p><p><br></p><p> ——梁實秋《憶青島》</p><p><br></p><p> 讓梁先生發出遺憾,讓老舍先生發出贊嘆的青島,是現在的老城區。今日之青島新區一樣令人留戀。</p><p><br></p><p>新區</p><p>五四廣場</p> <p>帆船中心</p> <p>街景</p> <p><br></p><p><br></p><p> 最近的一次去青島,是今年青島疫情爆發前,八月的青島又潮濕又悶熱,但絲毫不減她的美麗。</p><p><br></p><p> 在一個叫香草的海邊咖啡廳里,聽著露臺下浪花唱著神秘的歌,人在樓上,風在海上。</p><p><br></p> <p><br></p><p> 雖然一杯咖啡,不如一杯冰鎮的青島啤酒更舒爽,但讀了,愛了,青島!</p><p><br></p><p><br></p><p><br></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柱|
毕节市|
金堂县|
连山|
邢台市|
城固县|
长兴县|
古浪县|
湟中县|
句容市|
万州区|
定兴县|
罗源县|
云浮市|
隆化县|
台州市|
屯昌县|
青海省|
宁强县|
鸡泽县|
长阳|
新绛县|
怀远县|
宁化县|
淮安市|
丹阳市|
锦州市|
姜堰市|
泰来县|
桐庐县|
双鸭山市|
诏安县|
南安市|
浙江省|
棋牌|
宜兰县|
阳城县|
铁岭市|
凤庆县|
威远县|
修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