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中小學骨干教師跨學科融合教學能力提升專項研修</h3> <h3> 2020年11月10日,我來到美麗的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參加中小學骨干教師跨學科融合教學能力提升專項研修,開啟了為期10天的學習之旅。</h3> <h3> 11月11日,來自粵東西北的49個中小學骨干教師相聚一堂,我們相遇、相識、同學習、共進步。</h3> <h3> 在開班儀式上,親切又貼心的殷珍妮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學習形式、課程概況、學習紀律等,讓我們對接下來的學習有了大概的了解。熱情的吳院長對我們的此次培訓提出希望,希望我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能有所得。</h3> <h3> 在劉美鳳教授的《教學模式:原理與實踐》中,我知道了講授法、基于資源的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等8種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哪種教學模式是萬能的,它需要教師結合師生特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評價方式等進行選擇。</h3> <h3> 11月12日,通過參觀佛山市禪城區東鄱小學,我們發現從萬象島、可持續發展綠色長廊、百草園到“知行”古燈博物館等“十園十區”均可看到其創新創意教學痕跡,是基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讓我對跨學科融合教學有了初步的了解。而通過佛山市第二中學的知隱博物館的館長蘇永善老師的介紹,則讓我對跨學科融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h3> <h3> 11月13日,通過王玨老師的《知識可視化原理和PPT視覺化排版》,我知道了PPT設計的三個層次:邏輯設計、視覺設計、藝術設計,其中視覺表達更高效,因為視覺能直接創造經驗,視覺化記憶最高效,它比聽覺更容易理解,也更擅長表達的復雜關系,因此我們在設計PPT時,要根據視覺表達的高效性將PPT進行視覺化排版,如通過典型的圖片、思維導圖等能幫助學生對信息進行加工、建構關系,從而轉化為易于學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識。</h3> <h3> 11月14日,周鈞教授告訴了我們何為行動研究,何為課例研究,并且給我們講解了如何進行研究設計,讓我對做一個課題產生了強大的興趣。</h3> <h3> 11月15日,曹金華老師的《跨學科融合的課堂教學實踐》給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讓我知道未來的教師是能勝任信息化時代全新人才培養要求的數字化教師,在此過程中要完成教師專業發展的自我積累、自我挑戰、自我構建,擺脫“看來很忙碌,感覺很充實,專業沒成長”的現狀。</h3> <h3> 11月16日,廣州市白云中學的高偉光老師演示了激光切割技術在創客教育中的應用,讓我們初步了解如何用LaserMaker搭建模型,如何用激光機切割機切割模型。</h3> <h3> 廣州市培英中學是一所環境優美、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百年老校,我們不僅參觀了校史博物館、開放式圖書館等,還聽了黃桂荷老師精彩的編程課,在此期間與老師、同學互動式交流、評論,在交流、評論中思考、成長。 ?<br></h3> <h3> 11月17日唐燁偉老師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多學科融合方法研究》和《學科融合創新教學案例解析》告訴我們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 +”、虛擬仿真等技術支持下,能解決學校教育中所存在瓶頸問題的全新教育體系,構建起“人網融合”的新形態教育,從而達到教師為學生的學而教,學生能夠選擇更多樣的未來的教育教學新形態。</h3> <h3> 11月18日,深圳實驗學校光明部校長田祚鵬田校長給我們分享了深圳實驗學校的課程體系及取得的輝煌成績。田校長說:“每一項學校活動,都要發揮活動本身的教育功能,達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我們的每一項教學活動是否發揮出了它的教育功能,每一次的活動過后是否反思了,學生是否達到了有效的學習教育,是什么原因,以后哪里需要改善?這些都需要我們去思索的問題。而讓每一次的教學活動都能達到教育功能,是我們一線教師接下來要努力達成的目標。</h3> <h3> 相逢是緣,我們在一起學習,一起吃飯,一起散步。</h3> <h3> 感恩與你們相逢,感恩北師大和教師發展中心給我們提供平臺,感恩領導的信任與栽培,讓我們有這么一個相聚在一起學習的機會。緣聚緣散,帶著滿滿收獲的我們踏上返程之旅,期待相逢。</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平县|
科技|
乌拉特前旗|
萨迦县|
子洲县|
天台县|
盐亭县|
肥城市|
阿拉善左旗|
山丹县|
余干县|
大新县|
施甸县|
高碑店市|
墨玉县|
丰镇市|
金华市|
罗山县|
宜良县|
玛曲县|
基隆市|
灵武市|
新和县|
晴隆县|
凤冈县|
萨迦县|
花垣县|
咸丰县|
巩义市|
丰城市|
齐齐哈尔市|
建湖县|
秦皇岛市|
泾源县|
津市市|
德兴市|
利津县|
德清县|
页游|
渭源县|
始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