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indent-1">我的父親原名黃斗權,出生于一九二六年十一月,是廣東省(原香山縣)六區下柵東岸村人。一九五三年四月廿日改為珠海縣,家有養父母和弟弟,因自幼父母早逝,兩兄弟交由堂叔一起生活,七歲幫人放羊,九歲看牛、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童年的時光就是和養父母在家務農。</p><p><br></p> <p>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我的父親時年24歲。入伍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戰士。番號:隸屬于中山第三野戰軍三團一營,一連、三排,(排長伍興)。二班,(班長安秀海)。編他到馬房負責喂馬職務。</p><p>注:(檔案記載)</p> <p class="ql-indent-1">父親說:“一九五一年二月接到部隊命令,跨過鴨綠江入朝作御防準備戰。”</p><p>注:(老人口述)</p> <p class="ql-indent-1">這是父親入伍登記表。</p><p class="ql-indent-1"><br></p><p><br></p> <p class="ql-indent-1">這兩枚勛章,分別在1951年和1953年頒發的毛主席像、和平鴿像。</p><p>注:(老人口述)</p><p><br></p> <p class="ql-indent-1">聽父親說:“在部隊有空會喜歡吹吹口琴。”</p><p><br></p> <p class="ql-indent-1">這份檔案表記載了父親當年在部隊,因夜間轉移陣地在山上腿傷住院的時間記載。注(老人口述)</p><p>歷史資料記載:</p><p>70年風雨兼程</p><p>70年拼搏奮斗</p><p>用行動描繪著醫院的創新發展,</p><p>用堅守沉淀著對醫者仁心的敬仰,</p><p>用大愛詮釋著對無私奉獻的理解。</p><p>★</p><p>“1951年5月</p><p class="ql-indent-1">在大連市中醫醫院的原址上旅大市醫院管理處第十醫院成立。醫院占地面積為52000平方米,設有8個療區,開放床位500張,其任務是收治中國人民志愿軍傷病員。</p><p>1953年3月</p><p class="ql-indent-1">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后方勤務部衛生部第六醫院管理局決定在該院址成立第一后方醫院。</p><p>1954年9月</p><p class="ql-indent-1">東北軍區后方勤務部衛生部第六醫院管理局撤銷,更名為東北康復醫院管理局,第一后方醫院亦隨著更名為東北康復醫院管理局直屬大連醫院。”</p><p><br></p> <p class="ql-indent-1">這份檔案表顯示,父親受傷入院和出院的時間,以及醫院名稱紀錄。</p><p>(名字都寫錯!不是父親的筆跡。)</p><p><br></p> <p class="ql-indent-1">父親在部隊雖然上過速成班,但是在這個戰爭年代他只學到一點知識。看這份檔案公約也是別人代筆吧?</p><p>(名字再次寫錯)</p><p><br></p> <p class="ql-indent-1">父親在一九五四年六月廿十七日復員,從吉林坐火車到桂林集訓三個月,再從桂林回到廣東香山縣武裝部,到留了一個月。由工作人員護送回到家鄉東岸村。注:(現在是珠海市高新區東岸村)</p><p><br></p> <p class="ql-indent-1">這是父親在部隊的軍齡檔案記錄,我覺得怎樣算也連不上時間?當了前后四年的兵,怎樣空白長達一年多的時間,都去哪兒?一個字沒有在檔案中寫到何時參加自愿軍和入朝參戰內容!</p><p>歷史資料記載;</p><p class="ql-indent-1">1952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四軍在廣東惠陽正式成立,隸屬中南軍區建制,丁盛任首任軍長,謝明任政治委員。[1]原第44軍第130師改編為第54軍第130師,蔣潤觀任師長,姚國民任政治委員,轄第388、第389、第390團;原第45軍第134師改編為第54軍第134師,張曉冰任師長,藍文兆任政治委員,轄第400、第401、第402團;原第45軍第135師改編為第54軍第135師,任思忠任師長,韋統泰、陳德志任副師長,轄第403、第404、第405團。</p><p class="ql-indent-1">該軍組成后,即奉中央軍委命令,準備入朝作戰。經過兩個月的抗美援朝動員教育和出征準備,于1953年1月21日,從廣東惠陽北上,[2]由丁盛率領參加過朝鮮戰爭。2月上旬,第130師進駐朝鮮鐵山半島,擔負抗敵登陸作戰之任務;軍部和第134、第135師進駐遼東半島,擔負守衛海防和作戰訓練任務。5月2日,軍部率第134、第135師入朝,5月中旬各部先后進至平壤附近地區,接替第39軍防務,擔負西海岸抗敵登陸及平壤地區反空降作戰任務。6月下旬,奉命開赴金城前線,配屬第20兵團參加夏季反擊戰役。</p><p><br></p> <p class="ql-indent-1">這個是父親復員證換證時間記載。</p><p><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親在1950年11月參軍,前身是兩廣縱隊解放軍戰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隸屬于中南軍區陸軍訓練團三營。在廣州花縣軍校集訓三個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回憶說:“次年在1951年2月跟隨部隊第54集團軍編序自愿軍,第幾師記不起了。經遼寧安東跨過鴨綠江入朝陣駐“三八線”抗美援朝,作夏季防備御戰役。1952年7月在一次夜間在山上轉移陣地時傷腳住院。身體康復之后,調到炊事班任炊事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3年7月朝鮮停戰,抗美援朝勝利結束,慰問團頒發了1枚和平鴿紀念勛章。同年8月跟隨部隊回國到吉林,他還說:“上海部隊也是同一批回到祖國的。”在軍營里學習四個月,期間和戰友在山林里抓過土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4年春季,調去廣西桂林三個月的習訓,5月調回廣東香山縣(現中山市)武裝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年6月27日復員,回到家鄉下柵公社東岸村(白沙車站),由鄉政府干部到車站迎接。光榮返鄉,投身于家鄉農村建設!</p><p class="ql-block">注:(老人口述)</p> <p class="ql-indent-1">這個是父親單位檔案的記錄,歷時參軍四年之久。只填寫“兩廣縱隊戰士”就這么簡單!難怪區委會無法為父親申報抗美援朝參戰老兵紀念勛章啊!上面幾份檔案都是從中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調過來的。再說檔案是主管機構保管的,這次如果不是區委會找父親需要相關的資料,都無法知道他的軍旅歷程…</p><p><br></p> <p class="ql-indent-1">2018年11月各社區通知現役和退役軍人登記。2019年5月社區上門掛上的《光榮之家》榮譽牌匾。父親非常高興!</p><p><br></p> <p>我慈祥的父親為人憨厚老實,純樸、一生…從未與人紅過臉。從我懂事的印象中…他對家人,朋友、同事、鄉里鄉親都和藹可親,細聲細語。</p><p>我記得村里都有幾位叔叔也當過自愿軍,赴朝鮮參戰。聽說有一位同鄉上戰場一個多月就英勇犧牲了。所以我對軍人特別的尊重和敬佩,有這樣的父親我感到自豪!</p><p>以前,偶爾他會拿出珍貴的東西給我們姐弟看。一幅和五位戰友的黑白照片,用一塊紅布珍藏著兩枚勛章,毛主席像、和平鴿像、一本復員軍人原證件、(一幅軍人證明書,當時都已經很殘缺了),一直放在衣柜里。還有那件軍大衣我們四姐弟兒時都蓋過,五、六十年代,在這艱苦歲月…父親在縣里工作,一個月才回家一兩次。我們姐弟跟著母親生活在農村,在這樣的環境下,身邊沒有父親的關愛真不是滋味!直到長大后才一家人團聚。</p><p>八十年代初,一家人搬到市里定居。覺得很幸福!因為一家人在一起樂也融融,一晃而過40個春秋,姐弟們都有自己的家,有空回來看看父母。現在父親已94歲,母親85歲。6個孫子孫女;5個重孫子孫女,四代同堂。雖然,他雙腿落下風濕病,但還健康地活著!</p><p>今年7月份,區委會通知我說:“申報中國人民自愿軍抗美援朝出國參戰70周年個人紀念章。”但是,你父親的檔案中沒有寫到他當年參加自愿軍,只有兩廣縱隊戰士,之后我跑到他單位調出檔案看,內容基本雷同,兩個部門工作人員都很關心老人,就說:“檔案都沒有相關資料的記載。”那就回家拿參軍證明書、勛章等物件來,我們送上級申請吧!當我找父親需要這些珍藏70年的財富時,物件找不到了!翻箱倒柜也不見蹤影,最后一次見過大約在1995年左右,也許搬了幾次家扔掉了些舊物品,弟弟沒有檢查一下。也許家人沒有重視證物的保管意識,一直以為父親保管著。現在問起他東西放哪兒?都忘記了。天呀!簡直是晴天霹靂,現在用什么來證明呀?</p><p>8月4日,我找到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把父親的口述,一一把事情經歷告訴他們。辦事的領導很熱心,也很關注,說幫忙到中山市調檔案回來,請我耐心等待…到了8月21日,退役辦那邊來電話說:“你父親的檔案調過來了,請我到辦公室來。”我看了檔案后,感覺天都快塌下來,還是沒提及父親當年抗美援朝出國參戰的事情。老實加文盲,一切等于零。70年的光輝歲月,這么多年來,如果這次不是申報個人紀念自愿軍70周年的事情,都不知道檔案記載了他在部隊轉調了幾個地方。簡簡單單就列出幾個部隊番號及職務。錯漏百出,檔案里出現的名字有:黃斗全,黃斗強,或者是語言不通,導致錯寫。</p><p>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經辦人說:“如果你回家能找到人證物證就幫你父親申報。”我想父親都這個年紀了,最親密的戰友都走了十幾年。雖然父親健在,但是,檔案沒有記載,證件物件丟失。真的很無奈!一個多月來,我跑了幾個部門收集材料都沒有結果。從希望到失望!為父親申請的路就這樣畫上句號…</p><p>10月23日,不知父親是否看到新聞報道,“紀念中國人民自愿軍抗美援朝70周年”頒發的紀念章到參戰老兵手里后,話少說了,茶飯不思。現在連起床到衛生間都不會,不能自理!我們勸導父親,雖然你沒拿到名譽!但你無私奉獻,你堅強不息,你忠誠善良,你盡職盡責,“你就是最可愛的人,志愿軍戰士!”為了國家,投身革命,我們向你致敬!上天給了你健康的身體!還有我們子子孫孫的陪伴啊!</p><p>話說回來,作為女兒的我,每每看到抗美援朝參戰老兵的故事,甚至認識的人問我,你父親都拿到紀念章了嗎?我聽到心里很難受,幾度落淚。從小到大一直知道父親是自愿軍,如今他已是耄耋之年,還在市政府工作至退休。一個普通退休多年的老人,除了在家享受天倫之樂,及少參與和友人戶外活動。直至7月才發現檔案一字沒有提及父親參加過自愿軍,而是兩廣縱隊戰士。原件證,相片、和兩枚勛章在家丟失,只剩下復員證本上相片胸前,佩戴著和平鴿和毛主席勛章。都無法證明他入朝參戰!</p><p>我寫父親的故事,不是為了得到什么待遇和榮譽!只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夠證明父親軍旅生涯中曾經和戰友們赴朝參戰的歷程!不能白白埋沒一個軍人舍身保家衛國,而默默貢獻的精神!</p><p><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月29日,母親來電說:“父親的證件和其中一枚勛章找到了。”失而復得的寶貝讓我們全家人欣喜若狂!這一切都證明了父親出國參戰的事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是,一場夢又徹底地讓我們傷心欲絕。父親于12日26日正午時,突發昏迷,經搶救無效。一句話都無留下!靜靜的在家中永遠地離開了我母親和兄弟姐妹,享年95歲。他走得很安祥,走完了他平凡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在2020年12月31日最后的一天。單位的領導,來賓、以及親朋好友,作最后的告別儀式和我們一起送我最親愛的父親一程。愿父親一路走好。安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誠摯代表母親,兄弟姐妹和家人感謝單位領導,親朋好友在嚴寒的天氣下,前來關心和慰問。感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親入朝參戰的事實終于得到認可。感謝祖國,感謝人民政府的重視和奔波。歷盡艱辛才領到這份榮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是2021年2月1日,父親離開我們一個多月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單位領導送來一份榮譽,雖然這枚遲到的紀念章你沒能親眼見證!但女兒代你領了。相信你在天之靈能得到安慰!</p><p class="ql-block">(小部分圖片來自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水市|
土默特右旗|
江口县|
绿春县|
邳州市|
城固县|
四平市|
宁陵县|
佛山市|
荥经县|
贵阳市|
万荣县|
兰州市|
桐梓县|
普宁市|
塔河县|
金坛市|
贵南县|
德惠市|
达拉特旗|
滨州市|
五莲县|
荣成市|
土默特右旗|
鲜城|
宁陕县|
武冈市|
启东市|
囊谦县|
大新县|
呼玛县|
寻甸|
邛崃市|
资溪县|
宣武区|
同仁县|
来安县|
威信县|
台州市|
基隆市|
巨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