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孩子是大自然的精靈,每個孩子的童年里都應該有泥土的芬芳、花草的清香,都應該充分感受充滿著生機和活力的自然環境。</p><p> 小班時,我們和孩子一起進行了小麥種植活動,由于種植區域小、樓道里陽光照射不足等原因,最終以失敗告終。升入中班后,我們商討決定承包幼兒園整片戶外種植園地,創設“中七麥田”,再次探索小麥種植,體悟自然的魅力。</p> <p> 快來,快來看看我們都做了些什么吧!</p> <p>松土</p> <p>挖呀挖呀挖</p> <p>邂逅小蟲子</p> <p>挖好了</p> <p>播種</p> <p>埋土</p> <p>澆水</p> <p>戶外活動觀察小麥,耐心等待發芽</p> <p>一個禮拜后,終于發芽了,好激動。</p> <p>當我們戶外觀察小麥時,發現了好多受傷的小麥。很多新長出來的小麥被人踩踏,麥田里還有一些垃圾。我們好難過。</p> <p>于是我們開啟了保護小麥大作戰——制作警示牌。</p> <p>警示牌做好啦,我們用力把它們插好。希望所有的小朋友們都不隨意進種植園,愛護我們的小麥苗~</p> <p>過了幾天,我們發現小麥長高了。它們長高了多少呢?長得快不快呢?記得醫生阿姨用尺子給我們量過身高,我們也可以試著量一量、記一記~</p> <p>我的小麥日記</p> <p>小麥只能種植在土壤里嗎?還能種在哪里呢?</p> 水培小麥11.10 <p>大家一起觀看視頻,學習做麥芽糖步驟。</p> <p>我還制定了計劃。</p> <p>聽聽我的解說吧!</p> <p>小麥泡水</p> <p>浸泡紗布</p> <p>鋪好布</p> <p>撒上小麥</p> <p>等待發芽??</p> <p>11.11 第一天,小麥種子萌發。</p> <p>11.12 第二天 小麥出苗生根</p> <p>我觀察到三個根系</p> <p>我看到根上有好多小毛毛</p> <p>11.13 第三天 小麥長葉</p> <p>澆水過多,小麥發霉</p> <p>運走多余水分</p> <p>11.14 第四天</p> <p>11.15 第五天</p> <p>11.16日,麥苗高約4-5cm,準備制作麥芽糖</p> <p>淘米,蒸糯米飯</p> <p>準備麥苗</p> <p>直接拔出小麥</p> <p>聞一聞,有點像黃瓜的味道??</p> <p>淘洗小麥,淘一淘,揉一揉,捏干水</p> <p>把小麥加入破壁機中</p> <p>加入一定的水,把小麥打成糊。</p> <p>開始破壁,聲音有點吵,大家捂住耳朵????</p> <p>好難聞,好難聞</p> <p>打好了,一共打了三次。把它們都倒出來,滿滿一大盆,打成一小盆糊糊。</p> <p>把麥芽糊糊跟糯米飯放到一起,攪拌攪拌,充分混合。</p> <p>混合好啦</p> <p>放到電飯煲里,保溫發酵。</p> <p>經過了五個小時……我們都睡一覺醒了,終于發酵完成了。</p> <p>把發酵好的東西全部舀到紗布里去。</p> <p>開始用勁,擠呀擠,把水分擠干。</p> <p>過濾后的殘渣就不要了,不過嘗起來還有點甜甜的。</p> <p>過濾出來的水放到炒勺里,用大火開始熬。</p> <p>十分鐘后……咕嘟咕嘟,開始沸騰。</p> <p>半個小時后……水位開始下降,水變少了。</p> <p>四十分鐘后,水更少了,開始出現白色泡沫。</p> <p>五十分鐘后,出現密集小氣泡。</p> 一起來做棒棒糖?? <p>在鍋里依次加入麥芽糖、水、白砂糖。</p> <p>耐心等待,熬制用筷子蘸取滴落在涼水中凝固即可。</p> <p>模具消毒</p> <p>把小棍子放入模具中,倒入熬好的糖漿。</p> <p>做了好多好多。</p> <p>可是還需要冷藏五個小時,我們都已經等不及啦!</p> <p>終于凍好啦,脫模裝袋,束口保存起來。</p> <p>終于吃到了,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最好吃的棒棒糖??</p> <p> “沒有屋頂的也是教室”,大自然處處充滿著寶貴的教育素材。中七班孩子們在關注小麥的過程中、在和小麥的互動中親身體驗、實踐探究,充分“悅”自然、“覓”自然、“享”自然,體驗大自然的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p><p> 我們的中七麥田還在生機勃勃地生長、我們的自然探索之旅仍在繼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中县|
庆云县|
姚安县|
龙游县|
江西省|
九台市|
镇坪县|
饶平县|
繁峙县|
柳河县|
永兴县|
潼南县|
蒲城县|
洮南市|
安泽县|
响水县|
铅山县|
固始县|
贵溪市|
常德市|
蓬溪县|
德阳市|
开远市|
台州市|
神农架林区|
微博|
沙坪坝区|
榆树市|
阿鲁科尔沁旗|
巴楚县|
永顺县|
浦县|
罗山县|
长子县|
武定县|
东乡县|
突泉县|
台中县|
柳州市|
常州市|
当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