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轉經廊外默念著六字真言、充滿信仰的人們和匍匐在路上、磕著長頭的老者都給我們帶來心靈的震撼。還未從這朝圣的心情走出,便匆匆離開了米拉日巴佛閣,去往另一處如世外桃源般遺世獨立,白龍江源頭傳來久遠召喚的--郎木寺。</p> 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下轄的一個小鎮。一條小溪從鎮中流過,小溪雖然寬不足2米,卻有一個很氣派的名字“白龍江”,如按藏文意譯作“白水河”。小溪的北岸是郎木寺,南岸屬于四川若爾蓋縣,屬于甘肅的“安多達倉郎木寺”和屬于四川的“格爾底寺”就在這里隔“江”相望。 一條小溪分界又聯結了兩個省份,融合了藏、回兩個和平共處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據一方地存在著;曬大佛,做禮拜,小溪兩邊的人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傳達著對信仰的執著。 轉山轉水轉佛塔,藏族人的虔誠信仰是天上的雪蓮花一般,是充滿至純至凈的。他們善良,樸素,一生只為信仰去轉經。 對于熱愛攝影的人而言,郎木寺又是一個比較容易出片的地方。比起寺院建筑的宏偉,角落里的風景往往才是眾生相。這是我在寺外無疑看到的一幕,在我心里引起動蕩,趕緊拿起相機抓怕了下來。 在郎木寺里面游走,往往會碰到一些年紀輕輕的小僧人,他們身上所穿的紅色是我最喜歡的,是寺院里最美的一道風景。 對于藏區,不論男女都十分向往,不論是風景還是人文,藏區的魅力的確無法阻擋。最為吸引我的是藏民明眸的眼睛里充滿了至純的信仰,就跟星空一般。同時,他們的微笑也是我無法抵抗的誘惑。 郎木寺也有一處巨大的轉經廊,不論是木質的還是銅質的,都是十分大。每天,在這里轉經的藏民多是老人,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似乎從不膩煩每天所做的同一件事。 她佝僂的身子,雖然轉動吃力,但仍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轉經筒,而且必須使其轉動起來,才去轉動下一個,而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觸碰。這一點,使我不得不敬佩藏族人的虔誠信任。也許有人說是愚昧,認其笑話,但是對于他們而言,這是信仰,至高無上。可以不理解,但請學會尊重。 郎木寺和米拉日巴佛閣一樣生活著一群小喇嘛,對于這一群小喇嘛我更愿意叫他們為“孩子們”,看到他們之間的打鬧、玩耍就像自己孩子小時候的模樣,天真、頑皮。 但當你嘗試走近他們,你會發現那是個較為封閉的圈層,他們未想嘗試走出來,也不愿讓人走進去……面對陌生人,面對鏡頭,他們本能地遮住自己的臉,不管是年幼還是長些的喇嘛,拒絕拍照,是很通常的事。 他們是修行者,但無疑也是孩子,所有孩子的天性他們都有。他們很聰明,很機靈,很活潑,很熱愛生活,也很熱愛藏傳佛教。他們既學習小學課本,也要每天學經念經。<br> <p>也許郎木寺的孩子們長時間禁錮在自己的世界里,當不自覺遭遇到外來文化的侵蝕時,本能的武裝起盔甲,卻拒絕了善意的我們,他們無法在時間的進程中,將所有外境中的誘惑全部屏蔽于門外,這種屏蔽是徒勞無意的,不變應萬變的就是護持好自己這顆“心”,一顆清凈心,一顆菩提心。</p> 我們在這里看到的似乎是另一個國度,隨出可見朝拜的信徒,就這樣一直拜下去,不去理會周圍的一切,那怕死亡。這里似乎是世外桃源,這里的山這里的水這里的人,還有這里高遠深逡的一切都仿佛在講述著神話故事,夢幻般的。 沒有人去意生或者死,因為這里并不拒絕現代文明的洗禮,他們依舊堅守著對佛教的信仰與虔誠。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坡的融和,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的融和,在這里交會在這里,發揚也在這里,純凈古樸,勤勞善良,傳統虔誠,時尚美麗。融和的天衣無縫,就像這里的天和這里的地,這里的人和這里的物一樣。 紅白相間的墻體是藏傳佛教寺院特有的顏色,藏族人視白色為生命的顏色,歡樂和高尚的顏色,純潔無暇的顏色,猶如佛祖之裙擺,無暇透亮。金黃色的屋頂,象征財富富貴,像太陽樣耀眼奪目,普照大地,福澤萬家,給人們以勇氣。我對藏傳佛教了解不多,面對這紅白建筑,忍不住猜想里面的僧眾,每天的修行該是怎樣的景象。 <p>朝圣者面前是一條無窮無盡地道路,它伸向遠方的天際,那里有至高無上的神靈,像磐石般吸引看眾多的信徒。雖然,他們越志高神靈近,但路途險惡難行,他們義無反顧,前赴后繼,朝著祖相輩輩走過的道路繼實前行。生命不息,叩拜不止!因為人人心中都鋪設了一條通往天堂的道路。郎木寺,藏民心中的圣地,心中那朵圣潔的白蓮花。(待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乌县|
会泽县|
和政县|
缙云县|
延津县|
清水县|
永年县|
陆河县|
阜城县|
江孜县|
东乡县|
盐津县|
全南县|
麻栗坡县|
宁安市|
桂阳县|
万年县|
海南省|
常德市|
临朐县|
格尔木市|
德惠市|
张家港市|
深圳市|
黔江区|
华池县|
黄石市|
昭觉县|
乌鲁木齐市|
广丰县|
青阳县|
马鞍山市|
昌邑市|
达孜县|
潼关县|
梅河口市|
永顺县|
南汇区|
牙克石市|
偏关县|
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