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上黨 歷代統治者為固守這塊軍事戰略要地,設置大小數千處關隘,最著名的有四關即:黎城東陽關、武鄉南關、屯留上黨關、晉城天井關。其中上黨關為上黨西關而天井關為南關。</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上黨關</b></p> <p> 上黨關在山西省屯留縣西。 《魏書·地形志》: “上黨郡有上黨關。”先屬★氏,后屬屯留縣。關址在屯留境內的摩訶嶺上。摩訶嶺,俗稱毛兒嶺,是上黨西通平陽的古道必經之路。山高地險,關城雄偉,上黨關建在山頂西側,十分壯觀。東西兩側還有吳寨、華寨、邊寨等要塞關卡為屏障,互相接應,是上黨的西大門。雖然關城在歷代戰爭中毀壞,但從現存的斷壁殘垣中,仍可想見當年的壯觀境況。</p> <p><br></p><p> 《山西通志》說:“盤秀山,亦即方山,俗名摩訶嶺,上黨關在其間,其陽境內的摩訶嶺上”。盤秀山,亦即方山,俗名摩訶嶺,上黨關在其間,其陽藍水所源,其陰則絳水所源也。藍水河終入沁河,絳水河流入漳河。</p> <p> 上黨關既有威武雄壯,自然也有“俠骨柔腸”。史說這里是燕趙大地通往平陽、河東、古都西安一條最近的通道。和平年代上黨關便成為冀、豫、魯連接秦晉的鹽驛、官驛,客商物流的重要通衢</p> <p> 清代詩人王士祿曾路經上黨關古道寫下: 雄藩上黨古今名,形勝居然未易京。南睨河山俱在下,宵看星漢只疑平。義陽千載仍祠廟,夾寨當年劇戰爭。足底黑云天下脊,幾朝車馬赤霄行。</p> <p> “長平大戰”的歷史書中,就有記載說,秦軍兵進長平的兩支大軍就是分別越過沁河經安澤、屯留的上黨關與河南的沁陽越過沁河屏障經天經關,才長驅直入高平的。</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天井關</b></p> <p> 天井關,始建于西漢陽朔三年(前22年),古為南北要沖也。劉歆《遂初賦》:馳太行之險峻,入天井之高關。又王梁為野王令,北守天井關,蔡邕曰:太行山上有天井關,關在井北,為天設之險。慕容垂攻慕容永,自滏口入天井關滏口,見河南磁州。天井關以南幾華里所轄星軺驛、橫望隘、小口隘、碗子城等重要關隘,至河南沁陽水南關均被羊腸古道所包圍。從春秋戰國到明清時期,干戈迭起,硝煙不散,為兵家必爭之地。</p> <p> 蒙古滅女真,建元朝,實施高壓統治,在平陽(今臨汾)設立官署,并將晉城等地劃歸平陽,“雄定關”改為“平陽關”。明代,漢人復得天下,“平陽關”改為“天井關”,沿用至今。</p> <p>《太行山行》</p><p>太行之山何崔嵬,巖幽谷隱藏風雷。漢軍已料騎士屈,魏武重嘆車輪摧。其開如陘下如井,云作炊煙瀑垂綆。羊牛只道來層霄,雞犬方知接人境。山僧何年住山頂,亦有山田二三頃。非關避世應避名,我欲從之玩流景。[明] 石珝</p> <p><b> 碗子城</b></p> <p> 碗子城,是太行陘中"羊腸坂道"上的一處關隘。位于山西晉城市澤州縣晉廟鋪鎮碗城村。這座城是目前中國現存最小的城,修建于唐代初期,是歷代鎮守天井關的駐兵之地,是“北達京師、南通河洛”的重要的軍事關隘。因其所在的這條古道蜿蜒在崇山峻嶺間,其形狀似羊腸而有了另一個名字即"羊腸坂道"。路邊的石刻"古羊腸坂"為清代書法家翁同龢所書。李白等著名詩人路過這里,都為此留下千古詩篇。</p><p> 詩人李白曾描寫古人艱難穿越“太行陘”,浩嘆 “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的羊腸坂。一條窄窄的坂道寬不足兩米,一邊依山,峭壁參差;一邊臨澗,澗深百米。撥開雜草,石面上有許多清晰的馬蹄樣深坑和依稀的轍印,是千軍萬馬和商賈往來留下的歷史痕跡。坂道高低不平,曲曲折折,歷千年而不變,置身其中,仿佛能感受到昔日的繁華。</p> <p>苦寒行 [ 魏晉·曹操 ]</p><p>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p><p>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p><p>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p><p>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p> <p class="ql-block">二千多年的古趙國長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水县|
中方县|
台东市|
广水市|
循化|
堆龙德庆县|
千阳县|
甘洛县|
盐山县|
芦溪县|
临沂市|
嘉禾县|
西宁市|
屏边|
肥乡县|
二手房|
潼南县|
濮阳县|
上饶市|
长岛县|
永和县|
东海县|
屯门区|
咸阳市|
余干县|
区。|
静海县|
达日县|
江永县|
左权县|
黑水县|
柘荣县|
三江|
息烽县|
睢宁县|
安西县|
柘城县|
克什克腾旗|
广平县|
博兴县|
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