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靈巖寺,史稱大靈巖寺,座落于泰山西北麓,位于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境內。寺院脈絡岱宗,是一座有1600多年歷史的古剎。</p><p><br></p><p><br></p> <p>據史料記載,靈巖寺始建于晉代,苻堅永興中(公元357年),竺僧朗始建佛寺,到唐代開始大興,在當時宰相李吉甫編纂的《十道圖》中,把靈巖寺與浙江天臺國清寺,湖北玉泉寺,南京棲霞寺并稱為“天下四絕”,并把靈巖寺列為“四絕之首”。</p> <p>寺院雖經歷了千余年的風雨洗禮,還是保留了很多古跡。現存古建筑有金剛殿、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千佛殿、御書閣、方丈院、證盟殿;除此尚有般舟殿、五花殿、孔雀明王殿、臥佛殿、十王殿、轉輪殿等眾多殿堂遺址。</p> <p>明代學士王世貞曾說:“靈巖是泰山背最幽絕處,游泰山而不游靈巖不成游也”。此外,《靈巖志序》中很多文字,也能夠讓我們追仰靈巖寺歷史的重輝。</p> <p>靈巖寺中的辟支佛塔始建于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于嘉祐二年(1057年),歷時63年完工。“辟支”出于佛教,音譯為“辟支迦佛陀”,略稱“辟支佛”,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p> <p>辟支塔為一座八角九層樓閣式磚塔,塔高55.7米,塔基為石筑八角,上有浮雕,鐫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門等故事。塔身為青磚砌就,各層皆施腰檐,下三層為雙檐,二至四層檐下置平座。塔檐與塔徑自下而上逐層遞減,收分得體。塔內一至四層設塔心柱,內辟券洞,砌有臺階,可拾級而上,自第五層以上砌為實體,登塔須沿塔壁外腰檐左轉90度進入上層門洞。</p> <p>塔身上置鐵質塔剎,由覆缽露盤、相輪、寶蓋、圓光、仰月、寶珠組成,自寶蓋下垂八根鐵鏈,由第九層塔檐角上的八尊鐵質金剛承接,在塔內延續到地下,起避雷作用。辟支塔氣勢雄偉、造型美觀、結構復雜、比例適當,呈典型的宋代風格,為靈巖寺標志性建筑</p> <p>寺院中的墓塔林是靈巖寺歷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現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歷代石質墓塔167座,墓志銘、石碑81通。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塔座呈方形、圓形、八角形,有浮雕裝鈽。塔身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號。塔剎則有相輪、覆盆、仰 月、寶珠、花卉、龍圖等圖案造型。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記載著高僧的經歷,它見證了靈巖寺的歷史沿革,是研究佛教發展史的珍貴史料,是一座積淀豐厚的古代石刻藝術博物館。墓塔,造型各異,結構細膩,布局合理;雕刻,內容豐富,技法多樣,精美絕倫。</p> <p>除了人文景觀,靈山寺還有很多自然景觀,如鐵袈裟、朗公石、一線天、白云洞、可公床、菩薩頂(蹲獅巖)、明孔山、摩頂松、漢柏,方山積翠、鏡池春曉、袈裟泉、甘露泉、五步三泉、十里松以及散布于寺院巖壁間的文人墨客詠嘆靈巖的碑刻等等,風景幽致、美妙難收,歷史上曾有多位帝王駐蹕于此,縉紳士大夫來游者亦接踵不絕。</p> <p>在佛教事業方面,大靈巖寺曾高僧輩出,龍象云奔。佛圖澄、朗公大師、法定禪師、慧崇禪師、釋真可禪師等歷代高僧都與靈巖寺有著不解的淵源。宋金元明朝,寺院規模與影響進一步發展,從宋代至明末,寺院的住持都由皇帝欽定,常住僧多至數千眾(見元“清安禪師道行碑記”),名動四方,盛極一時。但隨著外族的入侵南下,國家政治經濟中心的南移,同時受社會動蕩與頻繁戰亂的影響,寺院的法務活動也逐漸衰落,到清代,歷史上佛教的興盛弘大的氣象己蕩然無存,建國前早已沒有佛教活動的歷史記錄。滄桑變遷,因緣轉換,世事無常,盛極必衰,由此可見一斑。</p> <p>此外,靈巖寺在佛法發展中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三宗并弘”,三宗即禪宗、凈土、密宗三個宗派,密指的是唐密(亦稱“漢密”)的傳承,是漢地本土的宗派,區別于現在的藏地的密宗。縱觀歷代的寺院,都是專弘一宗,而從《靈巖志》的記載以及現存的墓塔林的碑刻中,可以發現各宗派都在靈巖寺得到了相當規模的弘揚與發展。受中國佛教發展的影響,靈巖寺佛教宗派發展的主流還是禪宗,后期是以“曹洞”的法脈為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唐朝入山門遺址處(即現在的魯班洞)發現了刻有漢密“心中心法”咒語的陀羅尼石幢,突出地體現了“唐密”的特征。</p><p><br></p><p>還有值得一提的是降魔藏禪師(唐代禪宗北宗神秀大師的高足,在高僧傳有記載)駐錫靈巖,首開靈巖茶風以助禪坐,隨后飲茶之風播及南北僧寺及俗俚之間,是謂“禪茶”的由來,從這個意義上講,靈巖寺是真正“禪茶”的祖庭。</p><p><br></p><p><br></p> <p>如今靈巖寺被評為“四A級國家旅游風景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靈巖寺作為景區管委會宗教科的一個下屬單位正式作為一個宗教活動場所開放。寺院現任當家覺映法師,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靈巖寺的發展與道風建設,協同政府禮請了當代佛門高僧本煥老和尚作靈巖寺的住持。</p> <p>攝影:徐勇</p><p>文字:來源于網絡</p><p>2020年11月10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陕县|
包头市|
九江市|
木里|
乌拉特中旗|
如东县|
连城县|
台中县|
平和县|
陆丰市|
揭西县|
巴楚县|
文水县|
昔阳县|
讷河市|
龙南县|
叶城县|
惠安县|
井陉县|
和平县|
吉林省|
麻江县|
东丰县|
合川市|
大石桥市|
九龙县|
赞皇县|
光山县|
陇川县|
海口市|
上蔡县|
繁昌县|
吉林市|
镇远县|
郎溪县|
喀喇沁旗|
成安县|
汝州市|
栾川县|
昌吉市|
德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