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文字:煙雨江南</p><p><br></p><p> 攝影:網 絡</p><p><br></p> <p> 景德鎮位于江西省的東北部。北與安徽省接壤,東與號稱中國最美鄉村的婺源縣比鄰,南與萬年縣等毗連,西面是歷史古縣鄱陽。春秋時,景德鎮是楚國的東境,因處在吳楚之交,故有“吳頭楚尾”之稱。秦為九江郡番縣轄地。漢屬豫章郡鄱陽縣。</p><p> 東晉時景德鎮稱新平鎮。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從鄱陽縣劃出部分區域設置新平縣,縣治設在新定、化鵬二鄉之間(在今市屬浮梁縣江村鄉內)。因新平鎮在昌江之南,就改為昌南鎮。昌南鎮制作的瓷器精美異常,“器行九域,施及外洋”。外國友人非常喜歡,咸稱瓷器為昌南(china)。因中國盛產瓷器,后來干脆把中國稱為CHINA。</p><p> 景德鎮的名稱始于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北宋時期,昌南鎮的瓷器得到宋真宗趙恒的賞識,欽賜“景德”年號給昌南鎮作鎮名并沿用至今。在我國幾百個地級市里,能以皇帝年號作城市名的,僅景德鎮和浙江紹興有此殊榮。</p><p> 景德鎮目前轄一縣(浮梁縣)、一縣級市(樂平市)、兩區(珠山區、昌江區),總面積52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7萬。</p><p><br></p> <p> 景德鎮地處東經117°18′,北緯29°10′,氣候溫和濕潤,屬亞熱帶季風候。它的特征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大多數年份風調雨順。春季降雨多而集中,夏秋有時干旱。這種氣候對農業生產和瓷業生產都甚為有利。《景德鎮陶錄》說“水土宜陶,陳以來土人多業此”。景德鎮能長期存在和發展,有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p><p> 景德鎮水資源豐富,境內河網縱橫交錯。境內最大的母親河~昌江更是由北向南穿城而過,直達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古代陸路交通不便,旱路運瓷容易破損。水運無疑載量大、安全無破損、節省運費。景德鎮瓷器水運主要有兩路:一路自鄱陽湖進贛江至贛州轉廣東;一路自鄱陽湖至九江轉長江上下游各城市。當年昌江上運輸繁忙,中渡口碼頭熱鬧非常。古人曾作歌以頌當時的盛況:</p><p>坯房挑得白釉去,匣廠裝將黃土來。</p><p>上下紛爭中渡口,柴船才攏槎船開。</p><p><br></p> <p> 景德鎮有著2000多年的制瓷史,1000多年的官窯史,600多年的御窯史。史料記載“新平冶陶,始于漢世”,現代考古發掘更是發現殷商時期的古窯址。唐代,官府曾在此設博易務,以管理貿易和稅收。宋代,在景德鎮設立監鎮廳,并設置一名監鎮官,以奉御旨督造瓷器,進貢京都。明洪武年間,朝廷專門設廠燒造御瓷,每歲解京。清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始改明代御器廠為御窯廠,并設督陶官。</p> <p> 瓷器是中國的偉大發明之一,景德鎮是千年不斷窯火的產瓷勝地。在中國和世界的文化寶庫中,景德鎮瓷業的杰出成就猶如是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永遠放射著奇麗之光。偉大的文學家、考古學家郭沫若就寫下“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的名句。</p><p> 宋代以前,全國瓷器主要以“官、哥、汝、定、鈞”為最,景德鎮瓷業還不是出類拔萃。宋、金交戰,北方的百姓為避戰亂,大量南遷。其中,很多制瓷工匠落戶景德鎮。景德鎮在北宋中期,燒造出一種“土白壤而埴、質薄膩、色滋潤”的青白瓷,使青瓷藝術達到了歷史高峰,博得了朝廷的高度贊賞。這種青白瓷大部分在坯體上刻暗花,薄剔而成透明飛鳳等花紋,內外均可映見,釉面隱現青色,故又稱影青瓷。因這種青白瓷光澤茂美,當時則著行海內,天下均稱為景德鎮瓷器,從而在南北各大名窯之間嶄露頭角,爭得一席之地。</p><p> 景德鎮瓷業發展到元代,工藝上出現了劃時代的變革。在短短的一個世紀里,繼宋代創燒青白瓷之后,又創燒成功具有高鋁氧成分的白瓷、青花瓷、釉里紅、青花釉里紅等新品種,從而把景德鎮瓷業推向遙遙領先的地位。</p><p> 自明代起,朝廷在景德鎮正式設立經常性的御廠和御窯,由官府經營,又稱官窯,專燒御器貢京師。供御專品由朝廷內府每年提出式樣,委派中官來鎮督燒甚嚴,因而制品有極高成就。</p><p> 景德鎮瓷業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達到了鼎盛。文獻稱:“器則美備,工則良巧,色則精全,仿古法先,花樣品式,咸月異歲不同”。</p> <p> 景德鎮的瓷業生產工藝精巧,釉色齊全,造型奇特。它對發揚祖國陶瓷文化優良傳統,溝通中外文化交流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陶瓷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位置。</p><p> 這一偉大業績主要是由歷代陶人創造出來的。正是他們付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去創造、去改革、去完善,才使得景德鎮的瓷業攀登高峰,馳譽世界。其中最著名的有:師主趙慨、“風火神”童賓、督陶官唐英、昊十九吳為、近代瓷業改革的倡導者杜重遠、彩繪神技王琦、青花大王王步、“落地粉彩”技法的創造者王大凡、絕技蜚瓷都的曾龍升等。</p> <p> 景德鎮是世界上唯一以一個產業支撐、發展千年的城市。這里千年窯火不熄,陶瓷文化底蘊深厚。在1982年國家公布的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中,景德鎮位列其中。在陶瓷行業形成了一整套集教學、科研、地質勘探、礦山開采、原料精制、產品成型、窯爐燒成、彩繪加工、成瓷檢驗、包裝裝潢、內外銷售、陶瓷機械、瓷用化工原料、匣缽、耐火器材、石膏模具等配套完整的陶瓷工業體系。</p><p> 這里有全國唯一的陶瓷大學,這里有部級、省級、市級三級陶瓷研究所。景德鎮瓷器以“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特色飽受贊譽,歷年來獲得國際、國內金獎數不勝數。蜚聲收藏界的毛主席“7501”日用瓷更讓藏迷們趨之若鶩。</p> <p>景德鎮原來的產業比較單一,現在的產業則多種多樣。除了陶瓷產業,制藥、汽車、焦化、機械、電子、制冷壓縮機、建材、能源、輕工業、服裝等也蓬勃發展。</p><p> 在古代,景德鎮與湖北漢口鎮、廣東佛山鎮、河南朱仙鎮并稱全國四大名鎮。經濟實力不容小覷。2018年,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提議,國務院批復同意,要把景德鎮打造成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實驗區。目前該項目已啟動,相信景德鎮的明天會越來越美好!</p><p> </p> <p> “素坯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周杰倫唱的《青花瓷》完美地詮釋了青花瓷的美。</p><p> 青花瓷居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首,始創于元代。</p><p> 青花瓷是一種釉層下面飾有青翠欲滴花紋的瓷器,屬釉下裝飾品種。其瓷胎骨細膩,晶瑩柔潤;其花清新明麗,幽靜雅致;其釉光亮潔凈,白中泛青。</p><p> 青花工藝多種多樣,常見的主要有手繪、貼花和印花三大類。手繪的青花瓷,畫面生動活潑,屬青花瓷中最為珍貴的品種之一。貼花的青花瓷,圖樣清晰,規格統一。印花的青花瓷,線條簡練,畫面規整。</p><p> 青花紋飾十分豐富,有奇麗秀美的山水風光,有形神兼備的古今人物,有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有千姿百態的飛禽走獸,有古樸規整的傳統圖案,有構圖新穎的現代紋飾。</p> <p> 青花玲瓏瓷,屬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始創于明永樂年間。</p><p> 青花玲瓏瓷又稱為“米通”瓷,外國友人則稱它為“嵌玻璃的瓷器”。這一品種是在同一件瓷器上,既繪有青翠欲滴的青花,又布有碧綠透明的玲瓏(鏤孔),二者相互襯托,相印生輝。</p> <p> 粉彩瓷屬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之一,始創于清康熙晚期。</p><p> 粉彩是釉上彩的一種。彩繪時先在白瓷釉面上勾成圖樣,再填上一層“玻璃白”(一種含有鉛、硅、砷元素的畫料)然后用彩料描繪洗染,入彩爐烘烤而成。</p><p> 粉彩畫面線條纖細秀麗,形象生動逼真,色彩粉潤柔和,富有立體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p> <p> 顏色釉瓷,屬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之一。始創于宋代。</p><p> 顏色釉瓷,系用鐵、銅、鈷、錳等氧化物配制成不同的色料,施于泥坯或瓷胎的表層,經高溫或低溫焙燒而成的一種瓷器。這類瓷器,釉面斑駁璀璨,呈色五彩繽紛。</p><p> 景德鎮創燒的顏色釉品種,宋代有影青釉、粉青釉、紅定釉、墨釉等;明清時有郎窯紅釉、祭紅釉、三陽開泰釉等;建國后有象牙黃釉、鳳凰衣釉、羽毛釉等。</p> <p> 薄胎瓷屬景德鎮的特種工藝瓷之一。早在宋代,這里就開始了制作,所出器物“胎骨甚薄,釉面甚亮”。明代,制作工藝有了提高,所制薄胎杯“薄如蛋殼,瑩白透亮”。清代薄胎瓷繼續精進,其瓷“純乎見釉,幾乎不見胎骨”。建國后,制作技術又有新的發展,所制產品胎骨更薄,釉色更亮,造型更美,裝飾更精,在國內外深受人們的喜愛。</p><p> 制作薄胎瓷,工藝要求極高。特別是修坯,要將十幾毫米厚的粗坯精修至蛋殼那樣薄,難度很大,往往少一刀嫌厚,多一刀即破。</p> <p> 先用瓷泥塑雕、捏雕成人物、動物、花卉等各種造型,或先在泥坯上鏤雕、堆雕、浮雕出各種畫面,然后焙燒成瓷,這類瓷器,概稱雕塑瓷。</p><p> 遠在隋朝,景德鎮就開始了陶瓷雕塑,品種主要有獅、象、大獸等。宋代,制作的品種日漸增多,所出成品靈巧、典雅、秀麗。元代,工藝水平大有提高,所產瓷雕雄健、豪放、凝重。明代,景德鎮發明了彩飾陶瓷的五彩色料,雕塑技巧也隨之由簡樸進入到精微。</p> <p> 景德鎮既是舉世聞名的瓷都,又是藝術的殿堂。自古以來,匠人云集。有“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一說。現在的景德鎮有“景漂”達18萬人,“洋景漂”達3萬人。他們在景德鎮學習制作陶瓷的技藝,同時又帶來了新的思維和創意。為景德鎮陶瓷藝術作出了很大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景德鎮屬草鞋碼頭,原來的城鄉環境臟、亂、差。燒窯產生的廢氣和煙塵排放,遮天蔽日。走到哪里都能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走到哪里都是灰塵漫天飛舞。經過大力推行窯爐燒成的煤改氣、煤改電,景德鎮的天變藍了,景德鎮的山變綠了。近年實施的“雙創雙修”讓城市的面貌煥然一新,徹底告別臟、亂、差。整個城市現在就是一座大花園,走到哪里都是風景如畫。景德鎮如今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擁軍模范城市等,本文所有的圖片都是景德鎮的實景圖。</p> <p> 外地的朋友來景德鎮之前,都希望先了解一下關于景德鎮的吃、住、行、玩、購。下面我分別簡單介紹一下。</p><p>吃:</p><p>景德鎮的菜系屬贛菜系,以辣和偏咸為特色。米粉蒸肉是地方特色菜之一。地方名小吃分別有冷粉、堿水粑、蒸米餃、煎餅、炒粉、湯粉等。</p><p>住:</p><p>景德鎮有五星級的紫晶賓館,有四星級的開門子大酒店和景德鎮大酒店。它們的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服務質量一流。二、三星級的賓館和連鎖酒店就不贅述了。</p><p>行:</p><p>206國道和高速公路網四通八達。皖贛鐵路、九景衢鐵路已開行動車。設計時速350公里的昌景黃高鐵線正在緊張施工中,開通運營也指日可待。羅家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成都等多條國內航線,并且改、擴建已立項。</p><p>玩:</p><p>景德鎮有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古窯。里面不僅有古香古色的徽派建筑,而且還陳列著各朝各代的精品陶瓷供游客參觀。游客們在古窯可以領略到古代手工制瓷的一整套流程。古代葫蘆窯、饅頭窯、鎮窯等的重建和復燒,游客們會增加很多知識。如果趕上開窯,更會收獲意外的驚喜。瓷樂演奏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所有的樂器都是瓷器做的。</p><p>國家4A級景區瑤里,號稱“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整個小鎮都是清一色的徽派建筑,美輪美奐。置身其間,仿佛來到世外桃源。聽鳥鳴、聞花香、看飛瀑溪流,享受田園風光。</p><p>其它星級的風景名勝區如御窯廠、陶溪川、三寶蓬、浮梁古縣衙、皇窯、玉田湖、月亮湖、南湖、西河濕地公園、洪巖仙境、怪石林等就不一一贅述。</p><p>小眾景點如高嶺國家礦山遺址公園和東埠等就更多了。</p><p>購:</p><p>來了景德鎮,購買點禮品回去饋贈親友必不可少。禮品五花八門,瓷器一定是首選。根據個人喜好,日用瓷、陳設瓷、仿古瓷、名人名作瓷等任君挑選。國貿廣場、景翰陶瓷廣場、陶瓷城的陶瓷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而且價格公道,物美價廉。</p><p>景德鎮的茶葉也非常好。“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出自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沒錯,詩中的浮梁就是景德鎮下轄的浮梁縣。浮梁茶以栽培歷史長、品質好、價格優廣受好評。得雨活茶、浮瑤仙芝是不錯的選擇。</p><p>其它地方沒有的土特產堿水粑、冷粉,現在都可以無菌真空包裝。保鮮耐放,自己攜帶或快遞都很方便。</p> <p class="ql-block"> 原創文字,嚴禁抄襲、剽竊,轉載請注明出處。</p><p class="ql-block"> 圖片來自于網絡,謹向原作者致敬。如構成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柏县|
蚌埠市|
上饶市|
海兴县|
黄陵县|
临武县|
三明市|
子洲县|
黄石市|
德惠市|
嘉祥县|
盐津县|
赞皇县|
泗阳县|
册亨县|
阿合奇县|
汶川县|
共和县|
平陆县|
双鸭山市|
青州市|
获嘉县|
留坝县|
洪湖市|
武义县|
凤阳县|
汪清县|
临潭县|
治多县|
海阳市|
武汉市|
阿拉善右旗|
马尔康县|
都匀市|
广水市|
古交市|
长阳|
宁河县|
札达县|
益阳市|
玉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