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庚子暮秋廿三,是父親楊如及誕辰八十九周年。父親1931年生于揭西縣半山客區灰寨鎮岐陽村。</p> <p> 父親解放前在鄉村小學念了三年書,擔任過小學教員。1951年2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先后在四十一軍醫訓隊藥訓班學習二年后在41軍衛生處服役。1955年退伍后被安排到揭陽縣醫藥公司工作。</p> <p class="ql-block">陪吳南生夫婦、楊之光教授參觀潮州開元寺。</p> <p> 受揭陽“國畫之鄉”薰陶,工作之余,融入繪畫,結緣潮汕名宿丁逸史、郭篤土、余鳳生、鄭傳科等研習詩書畫。</p> <p class="ql-block">在南寧市博物館舉辦楊如及先生捐贈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南寧市博物館為楊如及先生出版館藏作品《楊如及作品集》,楊之光題。</p> <p> 八十歲后基本生活在南寧,系中國民主同盟盟員。2017年5月18日,在世界第41個博物館日,將自己96件(套)作品無償捐贈給南寧市博物館收藏,這是南寧市博物館目前收到的最大一筆個人藝術品捐贈。</p> <p class="ql-block">在南寧雅風閣舉辦的楊宇云、園稻林、楊如及三老作品展,與部分自治區政協領導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奧地利舉辦展覽。</p> <p class="ql-block">由南寧市博物館選送楊如及部分捐贈作品在杭州市博物館舉辦的展覽活動。</p> <p class="ql-block">廣西電視臺《收藏大家》欄目專題介紹楊如及先生。</p> <p> 曾在韓國、奧地利、中國臺灣、深圳、杭州、汕頭、佛山、南寧、揭陽等地舉辦個展及聯展。出版有《楊如及作品集》、《楊如及花鳥畫集》、《楊如及書畫集》、《楊如及詩書畫選》、《藝苑交游錄》及詩集《柳村吟草》。2011年揭陽電視臺《文化大觀園》專欄為楊如及制作《筆端春不老,藝苑勤耕耘》報道,2016年南寧電視臺《都市頻道》在黃金時段播出上、下二集專題片《耄耋如及翁,雅好詩書畫》,2012年廣西電視臺《收藏大家》欄目專程到揭陽采訪楊如及先生,專題片《緣融詩書畫,藝竹四季青》在廣西衛視播出。《當代廣西》、《廣西畫報》、《廣西文華》、《美術界》及《廣西日報》、《南寧日報》、《美術報》《羊城晚報》和《揭陽日報》等媒體都作過采訪報道。2019年1日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南寧福利醫院與世長辭,享年八十八歲。</p> <p class="ql-block">出版個人詩詞集《柳村吟草》</p> <p class="ql-block"> 父親一路走來,風雨滄桑,春華秋實。擔任《柳邨吟草》主編的揭陽詩社常務副社長林粉容,在該書編竣之際撰聯一副“摛藻雕章,一卷標詩筆;揮毫潑彩,尺宣立畫峰。”此聯高度概括了父親的藝術人生。</p> <p class="ql-block">曾任中國詩人大辭典編委。</p> <p> 父親儒雅謙和,淡泊功名利祿, 讀書、寫字、賦詩,當作他的終身功課,也在用大半生的時間去實踐,去體會。躬耕三尺畫桌,不求聞達。正如他的自嘲詩“竹影瀟瀟,月色如銀,浮名浮利苦勞神。雖抱文章無建業,此事向誰陳?且自樂天真,作個半閑人。對一首詩、一床書、一幅畫、一壺酒、一溪云。”這確是父親的本色。</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父親誕辰,他的音容笑貌宛若在世,時刻縈繞腦海,每每想起難以抑制思念的情緒,讓我無法走出心中的痛。雖然離開我們快二年了,家里的一切擺設原封不動,畫案依舊擺放在原來的地方,畫墻上掛著未完成的畫作,筆、墨、紙、硯及各種原料畫色占據著書房的各個角落。兒子守望著,等您在天堂走一趟,回來繼續畫畫、寫字。</p><p class="ql-block"> 坐在窗前的燈影里,捧上您的詩集、畫冊,淚眼蒙眬,吟誦您填的詞《浪淘沙》,“蕭颯老頑童,秋月春風,涂鴉書畫句平庸。自詡書生機未遇,老了英雄! 今日喜相逢,豪飲千盅,興來筆墨任窮通。縱使滄桑千載后,笑我之傭。”這是您幾十年心路歷程的寫照。</p> <p class="ql-block">在第四十一個國際博物館日,接受捐贈證書與家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左起楊如及(86歲)、楊宇云(90歲)、園稻林(89歲)三位老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 讀著您行云流水的詩,看著您留下的畫作,品賞空靈書體,依然充溢著濃郁的古典意蘊,自然而神妙,恍惚適意無慮,一種遙遠的恬淡、從容與平靜;一股清新、秀潤、和暢的氣息如春風而不濁,頓然有超凡脫俗之感,如同聆聽一部華彩樂章。“昨日鸞毫末了情,新詩擬好韻長賡。性靈陶冶身心愜,猶覺冰壺見底清。”一切恍惚如昨天,高雅清和的曲調,如“一泓清可沁詩脾”,心中無盡的遐思油然而生,久久不能忘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桂林參加展覽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 詩詞言志,畫寫心跡。繪畫于父親,被視為第二生命。“平生嗜藝追三絕,書畫難窮句未工”。 雅好詩書畫是您歡愉抱持的生命性情,也是您的理想和內心情懷。2015年,已85歲高齡的您,在廣西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做完口腔手術的第三天,邊打點滴邊看報紙,還在筆記本速寫素材。2016、2017二年腦中風四次,特別是2017年腦出血開顱手術,轉入ICU病房三天,最終還是挺了過來。出院后,無法站立,毎天仍坐著堅持畫畫寫寫。對藝術的執著、孜孜以求精神,子女們感佩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著名評論家劉新教授對您的評價:“確實,就畫技而言,如及先生有很閑適自如的筆性,筆鋒所到之處,墨色潤朗,不老持成規,穆然儒雅氣象。若不是心底澄明,文氣隨性,筆精墨妙,確是難得這種畫面氣息。宋元畫的格調和明清文人畫的筆墨趣味都巧妙的融在了如及先生的養份里,幾十年的筆墨功夫,使他的畫老到、耐看,洋溢著一股鄉土士氣。”</p> <p class="ql-block">原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謝海燕題詞。</p> <p class="ql-block">原廣州藝術學院副院長楊之光題詞。</p> <p class="ql-block">原廣西政協副主席、廣西藝術學院黃格勝院長題詞。</p> <p class="ql-block">與原中國美協副主席、廣西政協副主席黃格勝教授在畫展合影。</p> <p class="ql-block"> 原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謝海燕教授是這樣評價父親的:“詩是無形畫,畫是無聲詩。詩才、畫才兼賅,自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柳村詩畫作品,可心領神會。”</p><p class="ql-block"> 藝術是從人生命中剝離出來的東西,每一件藝術作品出世的時候,都帶著作者的心血和溫度。生命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生命,藝術的修煉必須付出終生時光。以父親的書畫藝術而言,他已無愧于自己,無愧于這個時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愿父親在天堂一切安好!</p> <p class="ql-block">捐贈南寧市博物館部分作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边|
贞丰县|
高陵县|
延川县|
苏尼特右旗|
高雄县|
星子县|
嘉禾县|
甘孜|
高淳县|
旺苍县|
平罗县|
华阴市|
屏边|
徐州市|
马鞍山市|
巴中市|
清涧县|
财经|
盖州市|
繁昌县|
河南省|
湘阴县|
西畴县|
湾仔区|
邢台市|
抚松县|
汶上县|
旺苍县|
武汉市|
宁乡县|
资源县|
秦安县|
哈巴河县|
榆社县|
石景山区|
元氏县|
前郭尔|
富蕴县|
襄垣县|
南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