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上海之行(四)

王頌默

<p>上海海洋水族館</p> <p>日本婆</p> <p>牛角箱鲀</p> <p>七彩螳螂蝦</p> <p>海蘋果:</p><p> 分布在印度洋、大平洋西部的珊瑚礁海域。</p><p> 特性:它可以是長的或球形的,有五排亮黃色的管腳,在身體上側二排通常不太明顯,身體通常為紅色,陰影為淡紫色,下側為白色。嘴里鑲有藍色,喂養的觸手是紅色的,有分支的尖端,可能是淡紫色、黃色和白色。在退潮時,它縮回其五顏六色的飼養觸角,放松時正常形狀很短,象大多數其它海參一樣呈香腸狀,但它受到壓力時,它可能會膨脹呈圓球形,使其原始尺寸翻倍,這使它們能移動到新區域,而且移動速度比行走速度快得多。由于其有趣的外形和行為,海蘋果經常作為水族館的標本。</p><p> 就它們與其他物種的相容性,因為海蘋果可以利用其防御機制,來對付其它動物騷擾,它毒素釋放,會毒害其它水族箱的居民,這是它們在水箱中不常見的原因之一。</p> <p>藍子魚</p> <p>獅子魚:</p><p> 屬夜行性肉食性魚類,白天在水中或礁洞中休息,晚上開始捕蝦、蟹等甲殼動物或小魚為食。</p><p> 獅子魚身體呈紅白相間的斑馬紋,鰭條分開向四周延深,長長的鋒利背鰭棘能分泌毒液,如果不幸被蟄到,患者會立刻感到劇痛,雖不致人于死地,但應緊急治療。</p> <p>楓葉龜:</p><p> 楓葉龜分布在中國、越南、老撾。上頜部有一明顯的鉤狀物,在其攀爬時起到協助作用。楓葉龜屬雜食動物,在自然界以昆蟲?植物葉子、果實為食。成體一般長至10厘米。</p> <p>叉尾斗魚:分布于東亞地區熱帶、亞熱帶水域及長江流域,其好斗的習性和美麗的體色為人所熟知。在自然界中以昆蟲、無脊椎動物及幼魚為食。受到刺激時,體色會變淡或加深。同雌魚相比雄魚體色互鮮艷,鰭條更長。同多數斗魚一樣,繁殖期雄魚有吐泡沫營巢習性。</p><p> </p> <p>鳈魚又叫花石鯽。在我國各主要水系均有分布,最大體長不到20厘米。多棲息在水體中下層,主要吃食底棲怎無脊椎動物,藻類及植物碎屑等。為了能夠啃固定在巖石上的食物,下嘴唇的前端擁有非常發達的角質層。它的體側有4條垂直的寬黑斑。每當生殖季節到來,雄魚的頭部會出現異常美麗的珠星,用來吸引異性進行交配。</p> <p>中華鱘</p> <p>中華九龍壁(鸚鵡嘴龍),早白堊世。</p> <p>標本。中三疊世,距今2.5億年。</p> <p>圓形恐龍蛋。晚白堊世,距今1.35億年。</p> <p>海洋犄角。震旦角石,距今5.1億年。</p> <p>鸮頭貝。晚泥盆世。距今4.09億年。</p> <p>海精靈舞蹈。(創孔海百合)。</p><p>中三疊世,距今2.5億年。</p> <p>娃娃魚</p> <p>南美淡水魟魚</p> <p>枯葉魚:南美熱帶淡水魚,外形酷似枯葉而得名。成魚最大可長至10厘米。</p> <p>枯葉魚</p> <p>血胭脂孔雀龍:是淡水魚,主要分布于巴西的塔巴若斯河及巴西北部亞瑪遜河。在自然界該魚主要以其他小魚為食,可長到30厘米,對水質要求高,低硝酸鹽及高溶解氧。</p> <p>枯葉龜:是南美一種淡水龜棲息于流速緩慢的河流或靜水水域,因體表酷似枯黃的樹葉而得名。特殊外形,使其能同周圍環境觸為一體,通常枯葉龜靜止不動,一旦獵物靠近,它迅速伸出頭,張開大嘴,將獵物吸入口中。</p><p> 成年枯葉龜體長可達45厘米。</p> <p>黑鬼魚:黑鬼魚有形如刀片的體型和烏黑靚麗外表,是一種體長可達50厘米的大型魚。</p><p> 黑鬼魚眼睛雖己退化,幾乎看不見東西,但其身體發出的微弱電流具有雷達功能,能保證黑鬼魚在水中靈巧的活動自如。</p> <p>電鰻:</p><p> 電鰻是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及奧列諾科河流中的淡水魚,喜歡棲息在平靜的河流底部,身體修長且為圓筒形,全身無鱗,頭部扁平,大嘴上下兩鱷各有一排圓錐形牙齒,電鰻身長2米,體重達20公斤,成魚放的電壓高達600--800伏特,所釋放的電流可用于捕食又可用于防衛。</p><p> 電鰻發電奧秘,在于魚尾部脊椎兩側各有二對發電器,一條電鰻尾部好比一節電池的正極,頭部好比一節電池的負極。其發出的電流可用于捕食、防衛外還有導航作用。每次發電后,需要經過段時間恢復才能再次發電。</p><p><br></p> <p>毛發石:(多板直管頭盤蟲)。</p><p>早白堊世,距今1.35億年。</p> <p>鸮頭貝。晚泥盆世,距今4.09億年。</p> <p>海星化石。早三疊世,距今2.5億年。</p> <p>菊石。(與鸚鵡螺相似)早三疊紀,距今2.5億年。</p> <p>奇異環足蝦。</p><p>晚保羅世---早白堊世。距今2.08億年。</p> <p>搶拍</p> <p>魚在頭上游。</p> <p>鼠魚:鼠魚是一類活潑、機靈的南美鲇魚,因為嘴巴旁邊長著可愛的“胡須”,看似水中游動的小老鼠而得名。鼠魚的身體表面一般沒鱗片,其皮膚所覆蓋的骨板就可發揮足夠的保護作用。別看鼠魚們的樣子鼠里鼠氣,鼠魚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在亞瑪遜的某些完全無力,低容氧的水環境下,常能發現他們的蹤跡。</p><p> 要清楚拍到鼠魚的胡須并不容易,鼠魚活潑,游動速度快,需要合適角度以及抓拍時機配合,才能清楚拍到胡須,我拍了十多張才得一張比較滿意的。</p> <p>藍螯蝦</p> <p>查看拍照效果丨</p> <p>蹲守等待最佳時機及角度。</p> <p>非常時期,帶口罩游覽。</p> <p>鋸鰩</p> <p>鋸鰩</p> <p>非洲旱地重生</p><p> 非洲肺魚體型象鰻魚,長有呈絲狀胸鰭和腹鰭,它們能象鰻魚樣游動,也能靠胸鰭和腹鰭在池底爬行。非洲肺魚多生活在濕地沼澤等水洼中。可以脫離水在干涸的河床下堅硬的泥洞中生存數月,在自然界,非洲肺魚主要以甲殼類動物,水生昆蟲幼蟲及軟體動物為食。</p> <p>恐龍再現:</p><p> 婆羅洲的雨林里生活著許急塊頭攀蜥,他們在林間出沒,悄元聲息,樣子象極了侏羅紀時代的恐龍。在婆羅洲的熱帶雨林,棲息著上百種蜥蜴,如婆羅洲藍眼鬣蜥、會飛斤蜥蜴、巨蜥、綠水龍等。</p> <p>水晶旗:</p><p> 水晶旗是東南亞一和小型淡水魚,最大體長也僅有3.2厘米,該魚全身無鱗片,通體透明。雄魚相比雌魚鰭條更長,體色更亮</p> <p>槍吻海龍:它是一種淡水管口魚類。</p> <p>玻璃貓:玻璃貓名字來源于它的透明身體。玻璃貓體內的黑色素細胞極少,因此身體呈透明狀,身上鱗片可以反射周圍的光線,更有利于其藏匿于周圍環境中。</p> <p>海豹</p> <p>企鵝</p> <p>生長在花園里的鰻魚:</p><p> 花園鰻屬糯鰻科魚類,多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水域,棲息于有斜坡的沙質海底。花園鰻體型細長,一雙大眼睛能幫助它發現水流中的浮游生物,它通常將大部分身體埋在沙中,只露出上半身,隨海流晃動,就像花園里的草隨風搖擺,因此得名。花園鰻因品種不同,體色、體長也各不相同,最大體長可達1.2米,多數不超過60厘米。</p><p>用尾巴挖洞:</p><p> 花園鰻能夠拉緊肌肉,使身體變硬,從而將尖尖尾巴深深插入沙底,由于尾部皮膚有厚厚的物質保護,因而不會受傷。一旦鉆到足夠深的地方,它就揺著背鰭,將洞中心沙子推出,用皮膚分泌出粘液將洞四周加固防止塌陷。</p><p>負責任的“護花使者”</p><p> 繁殖季節雌魚、雄魚會將它們的洞挖得很近,一旦雄魚選中了雌魚,會做她的“護花使者”,趕走其他“追求者”,甚至會咬那些大膽的“競爭者”的頭。</p><p>風向標式的進食</p><p> 花園鰻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它們一般不會主動出擊,而是采取守株待兔的方式覓食,頭部正對著水流方向,張開嘴巴,就能吃到水流中豐富餌料。所次常常看到花園鰻們只露岀上半身在動上,慵懶地隨著水流一起搖擺,而頭部都轉向同方向,這樣整齊劃一的舉動,正是為了感應水流方向,最大限度獲取食物。</p><p>常見品種</p><p> 花園鰻家族有35種不同品種,常見有斑點花園鰻、橫帶花園鰻。斑點花園鰻顧客思義身上布滿了色斑點,有三處大的黑色斑紋非常明顯。橫帶花園鰻,則名如其魚,有黃白相間橫帶狀斑紋。這兩種花園鰻的體色和斑紋都很有代表性容易識別。</p> <p>兩種花園鰻</p> <p>膨腹海馬:</p><p> 膨腹海馬因為腹部膨大而得名。是海馬家族中個體最大的海馬,可以長到35厘米。他們生活在澳洲東南部和新西蘭多藻類和海草的水域,喜歡吃小蝦和其他生活花海草中的小型生物,正如海馬家族獨特的繁殖方式一樣,膨腹海馬也是雄海馬懷孕生子。</p><p> 膨腹海馬吃東西囫圇吞棗,長長的管狀嘴巴像吸塵器一樣把食物吸進嘴里,喜歡的食物以甲殼類動物為主如小蝦等,正如其他海馬一樣,膨腹海馬也善于偽裝,通常停于某一處一動不動,守株待兔,當獵物靠近時一口吸入,膨腹海馬的眼睛象變色龍一樣,能夠朝不同方向轉動,這可幫助他尋找食物,觀察敵情。</p><p> 如何鑒別 膨腹海馬性別,雄性海馬下腹部有個平滑柔軟的育兒袋,用來孵育海馬寶寶,而雌性沒有育兒袋,而且與雌性相比,雄性的尾巴更長,嘴巴更寬些。</p> <p>海龍:</p><p> 草海龍和葉海龍都棲息在澳大利亞南部海域,由于海龍數目日趨減少,今天,他們己成為澳大利亞法律保護的海洋動物之一。</p><p> 海龍科成員包括:海馬、尖嘴魚和海龍等魚類。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上下頜形成一根“管鼻”嘴巴,它們只能吞食細小的食物,如浮游生物、幼魚和一種叫糠蝦的甲殼動物。海龍與海馬最大區別是,海龍的尾巴更為挺直。</p><p> 草海龍與葉海龍個頭相差不大,體長通常30厘米,最大能長到40多厘米。</p><p> 海龍的繁殖:春天是海龍的交配季節,交配時雄海龍的尾巴下部形成好多小凹穴,這是用來接受卵粒的卵杯,這雌海龍產下一粒粒橙色的卵,進入卵杯受精。在以后的一個月,海龍用尾巴攜帶著卵粒開始孵化,直到孵出幼海龍。</p><p><br></p> <p>水母的形態與結構:</p><p> 水母是一種低等無脊椎浮游動物,包括腔腸動物門的水螅水母、缽水母和櫛水母。己知水母種類超過200多種。在各個海域各個水層均有分布。有些水母生活在淡水中。它們的岀現比恐龍還早,可追溯到6.5億年前。水母的壽命一般很短,平均只有幾個月。</p><p> 大多數水母外形像一把撐開的透明傘,傘狀體直徑有大有小,有的直徑可達2米。從傘狀體邊緣長岀的須狀條帶是水母的觸手,有的可達30米。人們通常根據水母傘狀體不同形態來命名,如像和尚帽的稱僧帽水母和綴滿“碎花”的花帽水母。</p><p> 水母體內90%是水(人體內65%是水),其傘狀體內有一種膠狀物體稱為中膠層。水母沒有眼睛、心臟、大腦和神經系統等器官,它們是靠動物界里最原始的神經系統--- -神經元和簡單的感應器官探測到各種外界刺激,包括其他生物的觸碰。水母也無特殊的消化系統、滲透調節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它們通過消化腔的內皮層消化食物,吸收營養。</p><p> 水母是肉食動物,主要以小魚、魚卵、浮游動物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它們的主要天敵有:關刀、翻車魚、白鯧、紅海龜、箭蟹和其他海洋生物。有些水母還會發光,這源于它體內的一種發光蛋白質,這樣的蛋白質和鈣離子結合,就會發出美麗的藍光。如葉狀櫛水母和維多利亞多管水母。</p><p><br></p><p>這是太平海蕁麻水母 </p><p><br></p> <p>彩色水母</p> <p>鯊魚嘴造型的海洋館玻璃觀光隨道。</p> <p>大海龜</p> <p>上海郵政博物館</p> <p>上海郵政博物館外觀</p> <p>上海最早的郵政大樓:</p><p> 上海郵政大樓建造于1922年,1924年正式竣工。是我國建造最早,規模最大的郵政標志性建筑之一。大樓位于天潼路蘇州河毗鄰,鋼骨水泥,四層平頂,正面呈U字型,建筑面積9畝多,建造費用合銀元320萬元。在使用80年后,根據郵政大樓新的功能定位,加以修繕,使其煥發出生機和活力。</p><p> 這幢大樓現在己做為郵政博物館,但乃給郵政營業留有一席之地,以方便附近居民。</p> <p>第二十二屆萬國郵聯大會,上海活動特大型紀念戳。</p> <p>第22屆萬國郵聯大會上海活動紀念,榮獲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大的紀念封證書。</p> <p>中國第十五次南極考察沿途到達國日戳與紀念戳欣賞。</p> <p>中華郵政日戳。</p> <p>電動日戳(1980年)。</p> <p>古代通信:郵驛制度始于奴隸時期,盛于封建社會,在歷史進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只為官府服務,民間通信十分艱難,隨著商品經濟發展,出現了民信局,專門辦理商民通信業務。</p> <p>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信使傳遞命令時所用的信物和過關憑證。</p> <p>陽陵虎符:秦代(公元前221年—前206年),系調動軍隊的憑證,符一分為二,有相同銘文。右半邊存皇帝處,左半邊存駐陽陵(現陜西咸陽)的統兵將領處。</p> <p>元代(公元1279年—1368年),“急遞鋪”和驛站使用的通信憑證,用以傳遞“軍情急速公事”因牌面上鑄有海東青鷹的圖案而得名。</p> <p>驛傳銅牌。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是朝庭驛使傳遞文書和軍情的憑證。銅牌由兩個圓形組成,以牙口咬合,一片外側是回曲花卉紋,另一片上刻四個西夏文字,“敕燃馬焚”,意為“火急馳馬”。</p> <p>明代:明太祖朱元璋規定“非軍國重事不許給驛”,在京城令問館,在各地分設水馬驛、遞運所和急遞鋪,由兵部管理郵驛。上海地區的郵驛和遞鋪繼續發展,明末僅松江府境內的遞鋪就達35所。</p> <p>古代如何“朝會夕至”</p><p>上海地區自唐代開始設驛站,南宋相繼設云間驛,西湖館驛(今松江)和風涇驛(今金山),水路郵驛開通。元代疆域廣大,國力強盛,建立遍布全國驛站網絡,“朝令夕至,聲聞畢達”。明代驛站在元代基礎上有所發展,驛站、遞運所、急遞鋪分布在各地 的交通樞紐或通衢大道,專司寄遞官府公文和接送過往官員。</p> <p>封泥:漢.唐代(公元前206年—公元674年)。古代用膠質粘土封緘于竹木簡牘文書或進貢物品的包裝上,上有墨書題記和紅色印文,以避免被人拆封泄密。最大的一塊為唐代封泥。</p> <p>驛使畫像磚:畫上驛使騎在飛馳的紅鬃馬上,一手持韁,一手舉棨(古時用木頭做的一種通行證),急行傳遞,反映魏晉時期驛傳的情況。</p> <p>大清郵政郵筒</p> <p>民國時期的上海郵政:</p><p> 辛亥革命后,大清郵政轉變為中華郵政。1941年中國加入萬國郵政聯盟,上海郵局被指定為國際郵件互換局,成為當時中國郵政國際通信的主要進出口門戶。這一時期,上海郵政廣泛應用先進運輸設備,推行行動郵局等舉措改善服務,業務發展居全國前列。其間裁驛歸郵,撤銷“客郵”局和裁撤民信局。后期郵政發展受阻,餡入困境。</p> <p>上海近代郵政:</p><p> 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百年半殖民地、半封建歷史中,上海先后存在過郵驛、民信局、客郵局、海關郵政、大清郵政、中華郵政等機構,有的交叉并存。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近代郵政作為全新的通信方式逐漸傳入中國,為郵政發展創造了條件。</p> <p>清代郵票:小龍加蓋小字改值郵票。</p><p>(1897年)</p> <p>清代郵票:小龍郵票(光齒)。</p> <p>清代海關郵政郵票:</p><p>1866—1896年為清代海關郵政時期。1866年一中國海關開始傳遞駐華使館信件,后又受理國際郵件、收寄處僑信函,1878年起,面向公眾服務,開始發行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正式試辦官民共用的新式郵政,隨后又發行小龍和萬壽郵票。這些郵票都在上海印制,中文銘記多為“大清郵政局”,面值為關平銀。</p> <p>蟠龍郵票———清代國家郵政的專印的普通郵票。</p><p>1897年起發行低、中、高面值票,分別為蟠龍、躍鯉、飛雁為圖,先在日本印制,為凸版,全套12種面值,后在倫敦印制,為凹版,有水印,票面值與日本版相同,無水印票增加3種面值,但因改變刷色,全套共有20種。</p> <p>清代宣統(1909年)紀念郵票</p> <p>清代慈禧壽辰紀念郵票。</p> <p>清代慈禧壽辰(初版)小字改值郵票。</p> <p>萬壽郵票——中國第一套紀念郵票。</p><p>為配合慈禧太后六十壽辰而發行,全套9種,面值、圖案各不相同。后來用于加蓋清代國家郵政郵票,曾印制再版供加蓋使用。</p> <p>民國郵票:</p><p> 辛亥革命期間,法藉郵政總辦帛黎宣稱“中立”,在郵票加蓋“臨時中立”字樣,1912年1日在福州售用,后又借口“省費”加蓋“中華民國”,同年3月在武漢、南京、長沙售用,孫中山嚴正指出此舉有礙國體,逐即被收回。蟠龍加蓋“臨時中立?中華民國”郵票15種,正式岀售8種。</p> <p>民國郵票:</p><p> 辛亥革命期間,法藉郵政總辦帛黎宣稱“中立”,在郵票上加蓋“臨時中立”字樣,蟠龍加蓋“臨時中立”郵票15種正式出售4種。 </p> <p>1.大清郵政改中華郵政。</p><p>民國初,在大清蟠龍原票上,加蓋一直行紅或黑“中華民國”,發行貼用。</p><p>2.中華民國建立</p><p>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滿清,肇建中華,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p> <p>光復紀念郵票</p><p>中華郵政最早的專印郵票,1912年12日發行,袁世凱任大總統后,曾推翻孫中山為紀念辛亥革命成功,建立新政權而主持設計的郵票方案,經國民黨與北洋軍閥的斗爭,終于發行以孫中山像為主圖的光復紀念郵票和以袁世凱像為主圖的共和紀念郵票的規格,面值全部一致。</p> <p>“紐約倒”珍郵</p><p>1941年發行紐約版孫中山像郵票。</p><p>1945年出售2元,郵票中心倒印變體</p><p>一全張50枚。</p><p>民國四珍:</p><p>邈20年代集郵界認定的四種中華郵政名貴郵票,都是印制失誤而造成的變體:</p><p>北京一版,牌坊圖,2元票中心倒印,俗稱“宮門倒”。</p><p>北京一版,帆船圖,3分加蓋改值2分票倒蓋。</p><p>北京二版,帆船圖,4分加蓋改值3分票倒蓋。</p><p>北京一版,牌坊圖,1元票加蓋歪頭“限新省貼用”誤排“限省新貼用”。</p><p><br></p> <p>蔡倫“前”字變體郵票:</p><p>1962年發行的《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二組)郵票第一圖為蔡倫像,因不知蔡倫出生年份,郵票上的文字被處理為“公元前?”,而蔡倫去世年份為公元121年,顯然多了一個“前”字,開印前用手工在印版上逐枚涂去“前”字,不料漏涂一枚,于是成品中每100枚出現一枚多“前”字的變體郵票,經發現后,郵票發行部門即令從全張中撕下此枚,全部回收,但己有一定數量外流。</p><p><br></p> <p>《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撤銷發行票</p><p>文革時期的1968年9月5日,除臺灣省以外,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都成立了新的政權機構“革命委員會”,北享郵票廠工人和郵票發行局設計人員連夜設計大型紀念郵票,畫面是毛澤東和林彪向熱烈歡呼“全國山河一片紅”的群眾揮手致意,原定10月1日發行。9月27日中央招開宣傳工作會議,根據會議精神,郵電部急電各地將待發行這套郵票全部退回。</p> <p>《全國山河一片紅》撤銷發行票。</p><p>1968年9月5日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除臺灣省以外都成立了“革命委員會”俗稱“全國山河一片紅”,郵電部擬于當年11月25日發行《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因地圖編輯人員指出郵票上的地圖畫法有問題而取消發行,有的地方由于不知道發行日期,收到郵票后開始出售,故有少量流出。</p> <p>解放區郵票。</p> <p>中華郵政開辦四十周年紀念郵票。</p><p>園營招商局七十五周年紀念郵票。</p><p>郵政紀念日郵票展覽紀念郵票。</p> <p>浦東郵政處理中心模型:</p><p> 上海浦東郵政處理中心是中國郵政重要樞紐之一。該中心占地157畝,建筑面積5.8萬平方米。于2003年12月26日建成并投入生產。他承擔了華東地區經轉郵件以及本市進出口普通郵件的分揀、封發處理。浦東郵件處理中心整套工藝流程通暢、靈活、高效,基本實現了裝卸、搬運,機械化郵件分揀、郵件分揀自動化,數據傳輸信息化,成為展示上海郵政現代化的窗口。</p><p><br></p> <p>南京、上海解放紀念郵票。</p> <p>特殊形態小型(全)張。</p> <p>甲骨文片(殷墟出土)</p><p>殷商約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p><p>最早發現甲骨文片上記載了殷商時期,遠方擊鼓通報邊境軍情情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县| 涡阳县| 湘潭市| 武平县| 扶绥县| 北安市| 宜君县| 嵩明县| 肃北| 遂溪县| 陇西县| 磐石市| 苏州市| 公主岭市| 柘城县| 淮安市| 靖江市| 嘉祥县| 牟定县| 澎湖县| 沙田区| 泾川县| 个旧市| 百色市| 贵溪市| 娄烦县| 治多县| 大洼县| 大城县| 井陉县| 汉源县| 孟州市| 资源县| 泗洪县| 甘孜县| 马鞍山市| 交口县| 彝良县| 宁德市| 贡觉县| 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