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三車間往事

一休

<h3>一,進民豐第一天<br>那巳經是很遙遠,很依稀的記憶了。<br>一個很普通的上午,我們很興奮的在南湖中學操場集合。今天分配進廠了。平時吵吵嚷嚷的排隊,今天很安靜,很整齊。<br>那時,還是文革期間,說是讀了兩年初中,書還是新的,沒象樣上過一節課,天天鬧革命。<br>后來分配工作了。那年月,什么都是分配的,每個人每月多少糧票,油票,布票,豆腐票…工作也分配。但有條件,跟我一起畢業的三姐,同屬新三屆,必須至少有一人下鄉,才能一人分配進廠。家里經過大人商量:兒子進廠,女兒下鄉。當時,我三姐是怎樣痛苦,我已不得而知。<br>操場上,各企業來帶領新工人的負責人站在一旁,我們男女分開列隊,從左邊第一排第一人算起,一勞動部門官員,手上拿紙,開始從前往后數人,前10男,前45女到毛紡織廠,然后由毛紡來的人帶走了。其后依次絹紡廠,汽鋼廠,標牌廠……<br>  我們緊張而激動。輪到我了,“1.2.3.4……到這里的,都到東風造紙廠……”分配的人做了個手勢,話剛結束,一個矮個子男人,一臉嚴肅,帶我們離開了南湖中學。往東風廠走去。后來知道他叫范維春。<br>到東風廠的路很長,到了大慶路,邊上火車站煤場,轟隆隆的卸煤機聲音,帶著很大的粉塵飄過來,我們用手捂著嘴,又走了一會,東風廠球間蒸汽冒出的濃烈刺鼻臭味,很難受,但知道,馬上到了。<br>進了廠大門,巳記不起是否辦學習班。但一批批報名單,然后各連隊(那時車間叫連隊)的人來領人。<br>最后,只剩下10多人了,開始緊張,終于聽到,剩下的全部到七連。<br>到七連辦學習班情形巳記不起了,但一個操著濃重紹興口音的結實男人講話,清晰記得:“……我們是保密車間,你們是我們政審過的,是篩子篩過的,清清白白的,才能進保密車間…”后來知道,他是三連副指導員張明星。<br>再后來,一個身體稍胖男人叫我名字,我音聲望去,穿一身黃色工作服,衣服上斑駁有槳點。他說“你分配到打槳間,很好的,就是有些槳”,他指指身上的槳點。<br>保密車間生產電容器紙,一種用于電容器上的起絕緣作用的紙。當時也叫“反修紙”。<br>那天,是1970.11.24。到這個月整整50年。<br><br>1978年獲地區優秀團干部與盛永成合影。</h3> <h3>二,三年學徒<br>分配到保密車間工作很快滿三年了。當時,學徒第一年16元工資加2元飯貼,第二年18元加2元…滿師一級工32元,二級工37.12元。之后什么時候能加工資,遙遙無期了。<br>當時,在保密車間,榮耀的不得了。工作服黃色的(檢驗員白色)跟其他車間不同,門口有人值班,許多民豐人做了10多年沒進過保密車間。<br>當時,工作那個努力啊,干活不知疲倦。三年學徒,年年優秀徒工。73.3.31召開72年度優秀徒工表彰大會,獎勵一只杯子,一支金星鋼筆,一張獎狀,有這么多獎品,那個興奮啊。<br>  到了73.11.7,臨三年學徒滿師,快下班時,班長錢本初師傅找我談話:“到這個月,你學徒三年了,要滿師了,要繼續努力,象登梯子一樣,步步登高,一個人是真好假好,不能看一時一事,看他一貫表現…還有,三年了,其他表現都好,但上班看書,指出多少邊,也沒改正,真不應該…”<br> 每次評定,鑒定表不足一欄,總寫了上班要看書…這是確實存在的缺點。<br>  大約從72年開始,瘋了似的喜歡文學,喜歡買書,喜歡看書,更喜歡去4號機舊書舊報處理的碎槳機旁撿書。<br> 文革時期,看不到優秀文學作品,就去撿。整捆舊書中,好書真多啊,至今收藏的《燕山夜話》《圣經故事》《東周列國志》《曹操集》等都是那個時候4號機檢來的。那時,知識貧乏的難以想象,許多常用字不認識,只得一手《新華字典》一手筆記本,見一個生字查一個,記一個,注上讀音,意思等。日積月累,認識了不少字,彌補了不少。還備了《成語,息后語,對偶句,諺語記錄本》,每看到一個,記下來,滿滿記了一本。<br>現在都有現成書了,卻再也不去看了。<br>新華書店更是常客。75年一套《史記》12元,大半個月工資,來來回回走了幾趟,猶豫再三,最后,跟王立春借了5元才買回來。記得75.12月愛民下鄉,送點小禮,急用錢,身上一分都沒了,把一個儲蓄罐子打了,1分,2分,5分,數了一下7.1元,買了三本日記本,交了一元團費,給妹妹1.5元,余3-4元過年用。<br>年青時的撿書,買書和看書,摘抄,成為了習慣,《唐詩三百首》抄本,比看許多邊都印象深刻。這些好習慣也影響和受益一輩子。所以,這個缺點,一直改不掉。<br>1973年11.27日,學徒師滿,我的師傅,老黨員韓阿四送了一套四卷本《列寧選集》給我,他語重心長說“我不識字,發來沒學過,你滿師了。我送你作禮物……”<br>1973.12.7日,跟一起滿師的王國良,買了紙糖蘋果去施阿弟家,送施師傅,他炒了兩碗年糕給我倆吃。施師傅是我們年青時的忘年交。<br><br>74年跟祝永載,陳旭,翁可用等去杭州學習留影。</h3> <h3>三,南埝青年讀書小組。<br>現在想起來有些不可思議,1974.7月,還是文革混亂期,兩派斗爭,批林批孔,反潮流……我們這些當時的“熱血青年”會自發組織成立“南埝青年讀書小組”而且堅持數年。真是個奇跡。<br>  剛開始只有我,王立春,王國良,后來,宣傳部王雄和黃建萍也加入進來。學習主要在王立春家,學習《封建論》《哥達綱領批判》《國家與革命》等,每周一,三晚上學習。到了75.5冶金廠的陳炳才,萬強等也加入進來。訂學習制度,每次輪流輔導,其他人點評,有時間了又各自帶幾個菜,一起喝老酒,又去農村體驗生活,給農民理發,干農活。學習完了,又一起健身,俯臥撐,仰臥起坐,吊環,铔鈴,游泳到煙雨樓,捉蝦,摸魚……<br>  當時,從上到下儒家,法家斗爭激烈。《封建論》學習中,七嘴八舌,各說各的理由,這次爭不過你,下次找到材料,又來辨論。立春喉嚨最響,臉紅耳赤,黃建萍雖是女輩,說不上更多論據,也滔滔不絕。萬強基本當聽眾,但總是微笑并認真的聽。王雄屬老前輩,總是他最后歸納和概括。他一錘定音,基本就算總結性結論。氣氛活躍熱烈。<br>  到了75-76年,有的開始戀愛,炳才和萬強開始轉向學習專業技術,學機械制圖,學數理化,讀工農兵大學……慢慢地,大家興趣轉向了,不再關心搞不清楚的儒法之爭和路線斗爭。我也離開嘉興去杭州學習了。<br>  現在想想,當時雖幼稚單純,學的東西也終究沒用,但青春的熱血,學習的熱情,在一起的有趣過往,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也成為生命中一段珍貴回憶。<br>  <br>  照片是76年三車間團員活動留影。</h3> <h3>四,參加縣工農兵理論宣講團。<br>  1974年,還是文革時期,批林批孔運動進入“儒法斗爭”階段。74.9月初,民豐團委通知車間,叫我參加“縣工農兵理論宣講團”,先在第三醫院(原南湖老渡口附近,當時叫第三招待所,變身為“工人政治學校”)集中學習兩個月,軍事化管理。參加的人來自各企業,部隊和農村。分組編寫儒法斗爭史,編寫歷史小故事,然后去各企業,農村宣講。發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哥達綱領批判》《帝國主義論》和《封建論》等幾本書。<br>當時給我們輔導《封建論》的是圖書館老前輩史念老師,黨校張時良老師,作息時間很緊張,5:30起床,早操,用餐。上午7點—11點,下午1點半到5點上課,晚上自習。我到廠里借了當年的各期《紅旗》雜志。<br>學習一段時間后,進行了分工,我跟韓莉英分到第二組,內容是編寫“儒法斗爭史”秦漢時期一段。上了半個月課后,聽杭州,天津等市的宣講錄音。內容要求,語氣,口齒,語速…一段時間后,我們也依楜畫,開始寫作,試講,交流…在這里認識了朱建英,屠亨頤,陳炳才,吳慶祥,金建敏,佴瑞華,蘇大龍。到了10月去工人文化宮試講,輔導老師提出建議,進行修改。到10.27日,輪到我到塘匯公社宣講,上午還好來了百把人,下午只有30多人,秩序混亂,出去的,進來的,讓農民聽完全不知道不關心的儒法斗爭史,真正難為他們了。只能刪掉部份,再開快車講完。<br>本來第二天還去東柵公社宣講,當晚武斗了,第二天沒去。到11.21號宣講團草草結束了。<br>這兩個月,對于我影響很大,一是認識了陳炳才屠亨頤等數位努力上進,又頭腦清晣的老友,直至現在仍保持聯系,二是從沒接觸過的歷史和文言文,也開始涉及,雖學了皮毛,但真正對中國歷史和文學的興趣,始于這里,三是認識了史念老師后,通過他辦了嘉興圖書館借書證,又進入書的海洋。這幾個月看了許多書《普希金詩選》《三國演義》《高老頭》《金光大道》等名著,都在這個時期看的,至今印象深刻。<br></h3> <h3>四,“民指”和“廣大派”<br>“民指”和“廣大派”是1973-1975年時,嘉興的兩大不同觀點群眾組織。矛盾激烈,最后發展成武斗,這在“文革”中是常態。<br>1974.10.25夜12點半,我睡意朦朧,突然聽到外面槍聲大作,開始以為做夢,后仔細聽并從床上跳了起來,槍聲象爆豆一樣。隨著“沖啊沖啊”聲音,漸漸運去。聲音從絹紡廠傳出。<br>  第二天聽人說,夜12:40,“廣大派”發出第一聲信號槍,從南門出發,先收拾一些小廠“民指”,然后沖到絹紡廠,絹紡廠“民指”一點準備沒有,一下沖垮,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幾個想抵坑的,吃了子彈,窗臺,大門都是血。擺平絹紡后,“廣大派”集合起來,總攻“民指”大本營東風紙廠。他們頭戴消防隊鋼帽,向東風廠進攻。“民指”總部雖有準備,但“廣大派”有槍并來勢兇猛,他們在廠門口抵抗了一下,逃到第二道防線:保衛科樓上。“廣大派”沖進廠內,幾個來回后,“民指”巳幾人受傷,“民指”頭頭又逃到稻草場旁邊房子,這是最后防線了。一會兒,高文許交了械,吳福弟逃進女廁所,但最后還是捉住了,被打了一頓。<br>  好在一邊有槍一邊沒有,沒作大的抵抗,逃的快,傷亡不大。據說,一晚上,嘉興死了一人,傷了多人。<br>“民指”不會就此罷休。<br>  果然,東風的“民指”開始了。11.28是我中班,干活空閑了,我去車間機保組做私活:做煤油爐。看見金廣師傅,順官師傅和汪師傅在車床上加工木柄。我說“這是做什么?”汪師傅說“手榴彈。文攻武衛呀”。到了九點半,估計要裝藥了,他們不想讓我看見,趕我出來了。<br>后來,這批手榴彈用沒用?流向那里?我就不知道了。<br>整個社會混亂不堪,煤礦不挖煤了,鐵路也不正常,東風紙廠缺煤,開開停停,快樂的“小小班”開始了,車間兩臺紙機,停一臺開一臺,一個班分成兩個班,干一天休息一天。有大量時間瘋玩。<br><br>轉眼,這些細碎的生活場景過去了50年。許多師傅和同事離開了,當年影形不離的發小好友王立春也過世21年了。生活工作了十多年的三車間,也在今年因設備陳舊停產,我于八月去看了停產后的老車間,一片破敗灰暗。傷感的很。<br>為了紀念,在三車間微信群出了通知,10.16隋唐茶室聚會,一下報名近60多人。那天,九點不到,茶室門沒開,巳到了不少,相互凝視一會,激動的叫出名字,于是握手擁抱。呂欽達師傅激動的流下了淚。拍照,聊天。一直到下午四點多。<br>看著當年進廠時還15-16歲,稚嫩活躍的新三屆,也頭發灰白滿臉皺紋,當年漂亮能干,風華綽約師姐師兄,巳走路搖搖晃晃,心中五味雜陳。我們再沒有第二個50年。<br>三車間的老同事,保重,保重!<br><br>茶會上90歲的錢本初班長和同班組錢海根鄭菊仙合影。</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仁县| 天门市| 白山市| 六安市| 五河县| 巢湖市| 大英县| 武安市| 尉氏县| 阿坝县| 萨嘎县| 共和县| 永福县| 察隅县| 富裕县| 德惠市| 泉州市| 沾化县| 新泰市| 卢氏县| 宜章县| 纳雍县| 泾阳县| 东兴市| 来安县| 哈尔滨市| 苍南县| 霍州市| 景宁| 天峻县| 南溪县| 武城县| 乌拉特后旗| 耒阳市| 龙江县| 开阳县| 蒙阴县| 泽库县| 广州市| 章丘市| 固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