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攝影的概述</b></h1><h1>攝影一詞是源于希臘語--光線和繪畫,即"以光線繪圖"。攝影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一般我們使用數碼照相機或智能手機進行攝影。有時攝影也會被稱為照相,也就是通過物體所反射的光線使感光介質曝光的過程。有人說過的一句精辟的語言:攝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縱即逝的平凡事物轉化為不朽的視覺圖像。</h1><h1>到了現代的攝影是再平民化不過的事了,單反、微單、數碼相機尤其是帶有攝影功能的智能手機走入每個平常的家庭,閑暇無事之余,我們攜家人或朋友出去旅游,拍幾張照片做個留念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再進一步來說,就是拍拍山川秀美的景色給人予美的享受;結婚了拍一組美美的婚紗照做個永久的紀念;為了留住青春留住美麗拍一拍人像攝影,因此,攝影成了一個很輕松愜意的事情了,也是現代生活中的必須。</h1><h1><b>但是,要拍出“好”作品可不是一件易事,因為攝影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b><b style="color:rgb(237, 35, 8);">理解的深度決定拍攝的深度</b><b>。沒有登上絕頂無法描繪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沒有去過大海邊無法體驗心曠神怡的味道;如果不曾理解什么是有深度的作品,那是絕對不能拍出有深度的照片的!</b></h1><h1><b>攝影作為一門視覺藝術,同時也是一種表達方式,需要拍攝者具有藝術眼光和扎實的拍攝技術,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拍攝意圖。攝影技巧多種多樣,我們只能一點一點地學習,并不斷地實踐,才能夠掌握并自如地運用。而藝術眼光的培養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支撐它的是攝影人的修養(例如文學、音樂、繪畫等)、思想、性格、愿望,甚至個人的經歷等,這意味著只有不斷地完善自身,我們的藝術眼光才會不斷提高。由此可見,攝影不是一件能速成的事。</b></h1><h1>藝術眼光與拍攝技巧相輔相成,都是成就優秀作品的基石。而攝影基礎知識更是基石中的基石,要想在攝影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必須系統地掌握并靈活的運用攝影基礎知識。</h1><h1>學習攝影必須掌握的鏡頭、濾鏡、三腳架、閃光燈、光圈、快門速度、感光度、景深、測光、曝光控制、畫幅、主題與陪體、光影、色彩、構圖、表現手法、畫面布局等攝影基礎知識,同時要對風光、動物、人物、紀實這四大攝影題材的拍攝方法進行了解熟悉,目的是對攝影有個全面各系統的了解,從而更好地學習攝影。</h1><h1>學習攝影不能一蹴而就。必須認真的學習掌握基礎知識點,為以后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二、手機攝影和單反相機攝影的差別</b></h1><h1> 手機和單反的區別包含了很多方面,主要有幾點。<b>首先,</b>手機和單反防抖性能就不一樣,手機的重量是比較輕的,但是單反的相機重量比較重,光憑這一點單反相機的防抖性能就比手機照相的防抖性能好。<b>其次,</b>在動態范圍方面,二者也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手機的感光器不太好,所以在同樣場景下拍攝的時候,單反相機拍出來的細節更好,而且動態范圍也更廣。<b>最后,</b>感光性能不同,在光線比較暗的狀況下,單反相機拍攝出來的效果要好很多。</h1><h1> 手機和相機各有優點,如果專業拍照就選擇單反相機,日常拍照的話,手機就完全夠了。</h1><p><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手機如何能拍出美感的照片?</b></h1><h1> 首先,要熟悉和掌握手中的拍攝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不論是單反還是智能手機,隨著科技進步、發展拍攝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尤其是單反相機、無反相機或卡片機,智能手機的競爭也是在攝影的功能上,因此要讀說明書,熟悉掌握它的特點、功能、作用和使用方法。</h1><h1> 其次,要逐步建立審美觀,學會觀察生活、觀察細節,發現美,然后就是構圖,構圖是關鍵,拍出的照片是否有美感關鍵是構圖,場景的元素你如何選擇、舍取、主體的位置、陪體的位置、它們在畫面中所占的比例,景深、景別、色調、影調等都會直接影響畫面的觀感,因此,要學會構圖的技巧,構圖就是創作。</h1><h1> 第三,攝影分前期和后期。前期的技術十分重要,但又要重視后期的修圖。前期和后期重要性,前期占比大,后期是對前期的再精加工是錦上添花,但如果前期拍出的是丑八戒,后期無論如何也修不出一個西施來。因此,我們要注重基本功的訓練,掌握了前期的技術再學習后期修圖軟件。現在的智能手機都自帶了簡單的后期調圖軟件。但后期不是簡單意義上“修”加工。</h1><h1> 第四、多欣賞好作品,看攝影師們怎么用光、怎么構圖、怎么用色等等。從好作品中取得經驗,并學會模仿,在有了一定的經驗基礎上在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h1><h1> 總之,攝影就是用光作畫,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需要長期實踐積累。</h1><p><br></p> <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攝影的魅力</b></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攝影術自1839年由法國人達蓋爾發明以來,已經走過了近100多個年頭。從開始的貴族氣息濃烈,令普通大眾望而生畏,到今天不再是“高不可攀”,成為普通大眾的一種娛樂方式,豐富著我們的生活。</span></p><p><b> --- 攝影的內容:萬事萬物</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剛拿起相機的時候,很多人難免會不知所措,不知道拍什么好,跟著感覺大膽地拍攝就行了,任何事物都可以是你拍攝的對象,如美麗的大自然景象,載歌載舞的人們,流傳已久的民俗文化,不同風俗的古建筑,天真可愛的孩子,繁華或寂靜的街道,動物嬉戲、捕食的瞬間,等等,可以說你想拍就拍。拍攝的最初魅力就來源于記錄或再現世間有形事物的面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當你有了一些拍攝的經驗之后,就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去選擇拍攝對象,讓你有所動心、動情或者心生感觸的事物都值得拍攝,哪怕只是觸動了你某一根小小的神經,也應該盡可能通過攝影作品完美地將其表現出來。</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 攝影的作用:表達感情</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攝影作品不僅能記錄、再現每一個瞬間,更重要的在于,攝影是一種表達形式,通過攝影作品能充分表達我們的感情。還可以以照片為媒介傳遞無以言說的思緒、情懷、認知、觀念等,讓我們“一吐為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無論拍攝什么照片,我們都是為了表達內心的訴求。例如,表達喜悅、迷惘、激動、忐忑、震撼等心情,也可以表達美妙、舒緩、清澈、嘆服等感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表達情感這一點是攝影魅力最明顯的體現。若照片還能打動人心,那你就是一個成功的攝影人。</span></p> <h1> <b> --- 攝影的學習:循序漸進</b></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攝影能表達情感,其實也就是豐富我們的表達語言。要想掌握攝影這種“語言”,也需要向我們學習自己的母語一樣,從最基礎的內容,也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地開始學習。這些“字”就是相機、鏡頭、光圈、快門速度、感光度、白平衡等攝影基礎知識;認識了一定數量的“字”之后,就可以開始學習詞組、造句了,例如通過光圈、快門速度以及感光度三者的有效配合,根據適當的加減曝光量,嘗試著拍攝一些照片。當組詞、造句的能力也具備了以后,就可以嘗試著寫日記、短文之類的“小文章”了,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針對同樣的事情,有的人寫的短文做到聲情并茂、入木三分,而有的人寫的短文卻是流水賬般枯燥無味,其中的緣由是對另外一些重要因素運用不當造成的,例如光影、色彩、主體與陪體的關系、構圖的形式、表現手法等,因此這個過程就需要學習并掌握這些重要因素各自的特點以及如何影響作品效果的。學習到這一步,就可以寫“大文章”了,這期間有的人喜歡寫詩歌,有的人喜歡寫散文,有的人喜歡寫評論,這就好比攝影中不同的題材,如風光、動物、人物、紀實等,只是喜好不同,無論哪種類型的文章或照片,只要能準確地表達你的想法和情感,那就稱得上是好文章或優秀攝影作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只要能把事情做的有模有樣、有滋有味,那身處其中的你就會獲得快樂與滿足,攝影作為一種表達方式也就實現了它應有的作用和價值。</span></p><h1> <b>--- 優秀作品應具備三個基本要素</b></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優秀攝影作品千姿百態,有的如同一幅令人難忘的畫卷;有的好像一首令人記憶深刻的詩歌;有的又像一篇優美的散文,給人帶來無限憧憬;還有的恰是一段令人感動的旋律,一段震懾心靈的舞蹈,一番令人思考的戲劇對白,或是讓人心悸的場景……從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上看,它們各不相同,但仔細研究,卻能找到它們都不乏如下三個共同點,既主題鮮明、主體突出、畫面簡潔,這就是優秀攝影作品應具備的基本要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 1、主題鮮明</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鮮明的主題是優秀攝影作品必不可少的第一要素,因為它是攝影作品的靈魂,是你通過照片想要表達的情感。無論你拍攝什么內容的作品,一個人、某個活動的場景、美麗的大自然,一群動物……都需要有鮮明的主題,若攝影畫面沒有主題,就像沒有靈魂的人一樣,即使軀殼在漂亮,也只能給人以空洞、無神的感覺,無法變得精彩。攝影畫面不僅要有主題,而且這個主體還必須明確,讓人看到畫面的第一眼就能感受、領會或捕捉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 2、主體突出</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突出且吸引視線的主體是保證攝影作品優秀的第二基本要素,因為主題的表達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主體支撐和實現的。可以說,主體的視覺張力足夠強才是對主題表達最好的保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 3、 畫面簡潔</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畫面最大程度上的簡潔是優秀攝影作品應該具備的第三個要素,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簡潔的畫面能讓主體一目了然,也有利于主題清晰、準確地表達。若畫面中還存在可以去掉的部分,尤其是容易分散觀者注意力的部分,不僅會導致作品主題不夠清晰、明確,甚至會使畫面看起來渙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畫面是否簡潔該如何判定呢?很簡單,只要看看照片中還有沒有可以去掉,又不影響主體突出和主題表達的部分。如果沒有,那就說明畫面以足夠簡潔,是非常完美的構圖。相反,若還有分散觀者對主題注意力的部分,就說明畫面不夠簡潔,應該去掉這部分。記住,在攝影構圖時,我們遵循的原則永遠是畫面中只需留下必須保留的部分,這也是人們常說攝影是“減法”藝術的原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若照片具備了以上三個基本要素,就可以認為它是一幅不錯的、甚至是優秀的攝影作品。</span></p> <h1> <b>--- 學攝影首先學會欣賞作品</b></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每一副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深刻的思想內涵。學會欣賞是一個攝影人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之一。雖然提高欣賞水平是一個多方面、長時間的積累、學習和總結的過程,但只有能看出作品的優劣,才有可能拍攝出優秀的作品,只有學會欣賞,才能從別人的優秀攝影作品中吸取你需要的東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無論是彩色、黑白畫面,還是風光、紀實主題,或者是同一主題的組照,都不妨對照上面所介紹的三個基本要素,看看作品是否做到了,并且做得足夠好。</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四、光圈、快門速度、感光度</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光圈:</b></h1><p><b style="font-size: 20px;"> 1、光圈的概念及作用</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什么是光圈?光圈是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數量多少的裝置,他是評判鏡頭性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簡單地理解,光圈就是鏡頭上的一個孔,這個孔控制著通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光線數量的多少,孔徑越大,一定時間內到達感光面的光線數量就越多;相反就越少。由此可見,光圈的大小直接決定進光量的多少,這是光圈的重要作用。</span></p><p><b> 2、大光圈與小光圈對畫面的影響</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根據進光量的多少,通常將光圈分為大、中、小三個等級。其中大光圈和小光圈對畫面的影響非常明顯。</span></p><p><b> ⑴ 大光圈對畫面的影響</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般將光圈值為f/2.8或以下的光圈稱為大光圈(f/2.8,f/2,f/1.4,f/1)。</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當光線不足時,我們需要盡可能地使用大光圈,好讓更多的光線到達感光面,以保證曝光所需的光線數量。大光圈又被稱為高速光圈,因為光圈大,進光量多,在曝光量相同的情況下,能減少進光時間,提高了快門速度。使用大光圈可獲得模糊的背景,畫面具有朦朧感,多用于人像、運動場景、花卉、野生動物拍攝。</span></p><p><b> ⑵ 小光圈對畫面的影響</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光圈值在f/11以上的光圈都被稱為小光圈(f/11,f/16,f/22,f/32,f/44,f/64)。</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當光線非常充足時,可以使用小光圈減少進光量。當使用小光圈拍攝時,畫面具有前后景都清晰的特點,非常適合拍攝大場景的風光作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雖然通常情況下,小光圈能獲得前后景都清晰的畫面效果,但不要誤以為光圈越小,畫面的前后景會越清晰,畫面效果就越細膩。其實使用鏡頭的最小光圈,尤其是使用廣角鏡頭的最小光圈時,容易出現畫面的分辨率、反差急劇降低的情況,導致拍出的照片灰蒙蒙一片。因此,最好避免使用鏡頭的最小光圈拍攝照片。</span></p> <h1> <b>3、光圈影響景深大小</b></h1><h1> <b> 1、景深的定義</b></h1><h1> 景深是指焦點前后景物清晰的范圍。景深范圍大時稱為大景深,反之稱為小(淺)景深。</h1><h1> <b> 2、影響景深的主要因素</b></h1><h1> 由景深定義可知,控制景深就能控制畫面縱深的清晰范圍。而影響景深的主要因素有3個,即光圈、鏡頭焦距、被攝對象與鏡頭的距離(拍攝距離)。</h1><h1><b> ⑴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b></h1><h1> 小景深意味著焦點前后景物的清晰范圍小,大景深則意味著焦點前后較大范圍內的景物都是非常清晰的。由光圈與景深的關系可以看出,拍攝時可以根據畫面對景深的要求選擇光圈,即想讓照片焦點前后的景物都清晰,就選擇小光圈,反之選擇大光圈。</h1><h1> <b> ⑵ 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鏡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b></h1><h1> 例如使用24-105mm的變焦鏡頭拍攝時,用105mm長焦端拍攝時獲得的景深,比用24mm廣角端拍攝獲得的景深要小得多。</h1><h1> <b>⑶ 拍攝距離越近,景深越小;拍攝距離越遠,景深越大。</b></h1><h1> 當光圈、鏡頭焦距都不變時,鏡頭離拍攝距對象越近,畫面景深就越小;鏡頭離拍攝拍攝對象越遠,畫面的景深就越大。</h1><h1> 凡采用小光圈、短焦距、遠距離拍攝時,景深就大;而采用大光圈、長焦距、近距離拍攝時,景深就小。只選擇其中一種或兩種方式拍攝的畫面也能獲得相應的景深效果,但效果沒有三種合起來使用時明顯。</h1><p><br></p> <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快門速度</b></h1><h1> <b>1、快門速度的概念</b></h1><h1> 快門速度是指曝光時間的長短,即相機快門開啟后通光的時間長度。它是影響曝光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h1><h1> --- 光線越充足,所需曝光時間越短,快門速度就快。感光元件的感光時間越少。</h1><h1> --- 光線不足,所需曝光時間就越長,這時需要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快門速度越慢,感光元件的感光時間越長,意味著進入相機的光線總量就越多。</h1><p><b> 2、快門速度的主要作用</b></p><h1> 快門速度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曝光量和動態物體在畫面中的形態。快門速度越慢,曝光量就越大;快門速度越快,曝光量就越小。</h1><h1> 要將動態物體拍成“凝固”狀態,就應該用高速快門。一般來說,1/1000秒的快門速度已相當快了,若快門速度到達1/4000秒甚至1/8000秒,則可輕松地抓住急速移動的目標。如果希望拍攝出運動物體的動感,運用慢一點的快門速度能得到較理想的效果。而超過30秒的慢速快門只能依靠B門獲得,當拍攝者用手按住快門時,按下多久,曝光時間就會有多久。B門適合在黑暗的環境中拍攝時使用。</h1><p><br></p> <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感光度</b></h1><h1> ISO感光度是衡量傳統相機所用膠片感光速度的國際標準,反映膠片對光線的化學反應速度。數碼相機并不使用膠片,而是通過感光元件CCD或CMOS感應入射光線的強弱。人們之所以將ISO感光度概念引入數碼相機,是為了與傳統相機所使用的膠片統一計量單位。</h1><h1> 傳統膠片和數碼感光元件有個共同特性,即將ISO感光度設置得越低,膠片的顆粒度就越細,或者數碼圖像的噪點就越少,照片的畫質也更高。相反,將ISO感光度設置得越高,膠片的顆粒度就越大,或者數碼圖像的噪點就越多,照片的畫質會相應下降。</h1><h1> <b>1、感光度影像畫質</b></h1><h1> ISO感光度對畫質的影響很明顯,低感光度和高感光度各有優劣。一般來說,選擇低感光度能獲得畫面更清晰、細節表現更細膩、更富有層次感的效果,但需要足夠好的光照條件。而高感光度能自如地應對弱光條件下的拍攝,但畫面噪點多、畫質差。而且感光度越高,畫面噪點(顆粒度)就越多,放大后觀看會更明顯。</h1><h1> <b> 2、提高感光度能提高快門速度</b></h1><h1> 數碼相機的ISO感光度反映的是感光元件對入射光感應能力的強弱,ISO數值越高,說明該感光材料的感光能力就越強,對曝光量的要求就越低,例如ISO200的感光能力是ISO100的兩倍。換句話說,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ISO200所需要的感光時間是ISO的一半。因此,在拍攝過程中想要提高快門速度,可以相應地增加ISO數值,即在曝光量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提高感光度達到提高快門速度的目的。</h1><h1> <b> 感光度越高,拍攝時所需要的進光量就越少;感光度越低,拍攝時所需要的進光量就越多。根據拍攝條件,拍攝者能夠自由地改變ISO數值,是數碼相機的便捷之處。</b></h1><p><br></p> <h1> <b>3、光圈、快門速度和感光度三者之間具有互易關系</b></h1><h1> 曝光量是決定影響成像質量的最關鍵因素,它是由光圈、快門速度和ISO感光度三者共同決定的。如果單獨改變其中一個參數的數值,則影像的曝光量就會隨之改變,畫面的效果也會有相應的變化,這是由于三者各自對畫面會起到不同的作用。如光圈能影響景深的大小,快門速度能決定動態物體在畫面中的形態,ISO感光度數值的大小直接影響畫質,當畫面的總曝光量不變,而期望改變畫面某一效果時,首先就需要改變三者中對應的某一項,這一項數值被改變后,勢必會影響到另外兩項的數值,兩項中至少有一項的數值也會發生改變。</h1><p><br></p> <h1><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智能手機攝影技巧</b></h1><h1> 當今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各類型號的智能手機均在攝影功能方面具有強大的功能,一經上市,就引起了攝影愛好者極大的關注。由于不同的手機拍攝功功能各有不同的特點,以下以華為P30(40) Pro的常用功能進行介紹。比如拍攝功能、攝影構圖、用光與色彩等。好照片的標準就是:主題鮮明、主體突出、畫面簡潔。</h1><p><br></p> <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拍出好照片的技巧</b></h1><h1><b> 1、讓照片主體突出</b></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絕大多數手機攝影愛好者在日常拍攝時總是貪大求全,努力將看到的所有景物都“裝”到照片里,導致照片主體不突出,即觀眾不知道照片要表現的對象是哪一個。這樣的照片當然也就無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span></p> <h1> <b>2、讓照片有形式美感</b></h1><h1> 對于優秀的攝影作品來説,一定會有較強的畫面美感,這個共同點并不會因為照片拍攝器材的不同而改變。換句話說,一幅攝影作品被發布到網上或者上傳到微信的朋友圈后,絕大多數人對于這張照片的優劣評判標準,仍然是構圖是否精巧、光影是否精彩、主題是否明確、色彩是否迷人等。</h1><h1> 所以,即使用手機拍攝,也不可以在畫面的優美方面降低要求。</h1><p><br></p> <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3、讓照片亮度正常</b></h1><h1> 有一個專業攝影名詞叫“曝光”,通俗地講就是一張照片的亮度。如果一張照片看上去黑乎乎的,就是“欠曝”;看上去白茫茫一片就是“過曝”;而一張亮度合適的照片就被稱為“正常曝光”。無論照片是黑乎乎一片還是白茫茫一片都屬于失敗品,因此讓照片正常曝光就尤為重要。</h1><p><br></p> <h1> 上圖就是一張典型的<b>欠曝</b>照片,畫面整體亮度不足,并且大面積較暗的區域黑乎乎一片,也就是通常說的暗部細節缺失。下圖是一張典型的<b>過曝</b>照片,天空中云彩已經完全看不到細節。</h1><p><br></p> <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4、讓照片清晰</b></h1><h1> 除非故意拍出動態的模糊效果,否則畫面清晰是一張照片的基本要求。</h1><h1> 導致畫面模糊主要由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手抖而導致在拍攝過程中手機出現晃動;第二個原因是景物運動速度過快導致的把畫面模糊;第三個原因則是對焦不準,沒有對希望清晰的區域進行準確合焦。</h1><h1> 只要注意以上三個問題,就可以拍攝出畫面清晰的照片。</h1> <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理解照片美感的來源 --- 構圖、用光與色彩</b></h1><h1> <b> 1、構圖 --- 畫面美感的來源</b></h1><h1> <b> ⑴ 為什么構圖對于手機攝影來說格外重要</b></h1><h1> 當我們舉起手機對景物有選擇、有意識地進行拍攝的時候,就是構圖。<b>廣義的</b>構圖實際指通過構思,尋找拍攝角度,選擇拍攝對象,運用調整影調、色彩、明暗、虛實等手段,對真實的三維世界進行取舍、加工,從而形成富有表現力的畫面過程。</h1><h1> <b>狹義上</b>的攝影構圖是指在拍攝中對畫面的布局、結構和效果的安排與把握,也就是把點、線、面、空間、形狀等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及技巧進行有機結合,在深化表現主題的前提下,使畫面更有美感。</h1><h1> 手機攝影由于器材的局限性,如鏡頭、物理濾鏡與單反或微單相機仍有較大差距,許多拍攝技法無法實現,因此與器材有關的構圖,對于手機照片的影響局較大。</h1><p><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⑵ 吸引大家目光的“主體”一定要突出</b></h1><h1> “主體”即指拍攝中所關注的主要對象,是畫面構圖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集中觀者視線的中心和畫面內容的主要體現者。</h1><h1> 主體可以是單一對象,也可以是一組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h1><h1> 主體是構圖的中心,畫面構圖中的各種元素都圍繞著主體展開,因此主體有兩個主要作用,一是表達內容,二是構建畫面。</h1><p><br></p> <h1> <b>所謂</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陪體”</b><b>,是指對于主體而言的</b>。一般來說陪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和主體相一致或加深主體表現,來支持和烘托主體;一種是和主體相互矛盾或背離的,拓寬畫面的表現內涵,其目的依然是為了強化主體。</h1><h1> 陪體必須是畫面中的陪襯,用以渲染主體,陪體的畫面中的表現力不能強與主體,不能本末倒置。</h1><h1>例如上邊這張照片,就是通過陪體來支持和烘托主體。如果沒有枯黃的落葉作為前景,畫面的空間感和深秋的氛圍感就會大大折扣。</h1><p><br></p> <h1> <b>⑷ 為什么許多人的照片看上去就是隨手拍</b></h1><h1> 雖然,每天都有許多人在使用手機拍攝照片,但其中絕大部分人拍攝的照片,看上去就是一張“隨手拍”,沒有多少審美價值。</h1><h1> 要讓自己的照片脫離<b>“隨手拍”</b>的層次,就一定要理解“距離產生美”,要讓照片又陌生感。</h1><h1> 何為照片的陌生感?寄照片中的景物上去跟大家的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不一樣。比如一個很普通的杯子,在辦公桌上看到的這個杯子,和買這個杯子時在廣告圖片上看到的有區別,這就是一張照片的陌生感。</h1><p><br></p> <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如何學好構圖</b></h1><h1><b> --- 通過優秀的照片學習構圖</b></h1><h1> 如果要全面學習構圖,建議使用下面介紹的構圖方法,賞析別人拍攝的優秀照片,并且在看到一張你認為很美的照片時,要問自己幾個問題:</h1><h1> ⑴ 這張照片的主體是什么?</h1><h1> ⑵ 這張照片吸引我的點在哪兒?</h1><h1> ⑶ 是以什么角度拍攝的?</h1><h1> ⑷ 為何要將主體放在這里?</h1><h1> 當在照片中找到這幾個問題的答案后,就可以逐漸有意識地控制畫面中的元素,對如何處理主體讓畫面顯得更美也有一定的概念。</h1><p><br></p> <h1> <b>--- 學習常用的構圖方式</b></h1><h1> 攝影史長達百年,在這期間,攝影師們總結了若干種構圖方法,例如三分法(九宮格)、三角形、S形構圖、水平線等十數種構圖規則。</h1><h1> <b> 三分法構圖(九宮格):</b></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是由黃金分割構圖法的一個簡化版,它是以3X3的網格將畫面進行分割,主體位于任意一條三分線或交叉點上都可以得到突出表現,且給人以平衡、不呆板的視覺感受。是攝影中最常用的一種構圖法。</span></h1><p><br></p> <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角形構圖:</b></h1><h1> 三角形構圖以三個視覺中心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時是以三點成面幾何構成來安排景物,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這種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較為常用,也較為靈活。三角形構圖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靈活的特點。</h1><p><br></p> <h1> <b>S形構圖:</b></h1><h1> S形曲線構圖是通過調整拍攝角度,使所拍攝的景物在畫面中呈現S形曲線的構圖方法。畫面呈現曲線能夠使觀者感到趣味無窮,照片具有美感。</h1><p><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水平線構圖</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h1><h1> 水平線構圖能使畫面向左右方向產生視覺延伸感,增加畫面的視覺張力,給人以寬闊、安寧、穩定的畫面效果。在拍攝時可根據實際拍攝對象的具體情況安排、處理畫面的水平線位置。一般水平線安排在上三分之一處或下三分之一處,天好天占三分之二,地好地占三分之二。</h1><p><br></p> <h1> 對于攝影初學者而言,熟記并理解這些構圖規則,并在攝影實踐中靈活運用,就能夠使自己的照片看上去更美一些。</h1><p><br></p> <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敢于創新</b></h1><h1> 構圖創新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可以一言蔽之,即“不走尋常路”。這并不是指無需學習基礎的攝影構圖理論了,而是指在融會貫通所學理論后,才可以達到的境界,只有這樣的構圖創新才不會脫離基本的美學原理,也才可以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h1><h1> 例如這張圖在商場內拍攝的照片,從構圖上無法準確地說出采用了何種構圖方式,但卻將人物的剪影、電梯的線條、商場吊頂的明暗變化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給觀者以強烈的視覺美感。</h1><p><br></p> <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杜絕拿起就拍</b></h1><h1> 手機攝影,優勢主要在于輕便,也正是因為手機的輕便,使得許多攝友對一些場景、靜物等還沒找到合適想到合適的主題、沒有安排好主體、陪體、前景,沒有想好用什么構圖方法等,就急不可耐地按下快門,這樣的照片通常七扭八歪,毫無美感可言。</h1><h1> 正確的流程是在拿起手機拍攝時,首先需要考慮的是主題、主體、陪體或前景,用什么構圖法或還有沒有其他的構圖方式更能表現當前畫面的美感等等。拍攝同樣的場景,有些攝友拍攝的很漂亮,有的則拍攝得慘不忍睹,造成這種現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后者沒有對構圖進行仔細思考。</h1><h1> <b>構圖一般要做到:簡潔、三分法、線條、平衡、框架和避免遮蓋。</b></h1><p><br></p> <h1>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學習攝影并沒有特定的步驟,所以先要多看,多想,同時要學習攝影的理論知識,結合實踐,注重畫面的構圖及用光,這兩點對于攝影非常的重要,要反復學習,反復嘗試,反復思考,肯定能有一個快的的進步!</b></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有不對之處請指出,并希望大家關注分享。謝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2020年11日4日</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水市|
肃南|
平果县|
昭通市|
萍乡市|
新丰县|
麻阳|
宝清县|
尼勒克县|
宁阳县|
陕西省|
基隆市|
永济市|
依安县|
罗源县|
噶尔县|
南投县|
寿阳县|
凉城县|
贵州省|
永平县|
甘泉县|
比如县|
通山县|
金乡县|
道孚县|
象州县|
湘潭市|
瑞金市|
郁南县|
邹城市|
文登市|
台东市|
延川县|
成武县|
盐城市|
乐亭县|
宜川县|
太和县|
大兴区|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