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晉冀豫尋英烈記行

青山

<h3>  二零二零年金秋十月,漳州市長江支隊歷史研究會一行7人,分赴山西,河北,河南三省,進行了一場為期7天的尋英烈慰后人的公益活動。這是一場緬懷先烈,告慰后人,充滿真心與善意的心靈之行,更是一次使人靈魂洗禮與升華的益行益舉,意義深遠。</h3> <p>  尋找緣起于本屆研究會在挖掘,搜集,編纂長江支隊歷史資料時,特別是當《長江支隊在漳州》一書完稿時,我們發現隸屬五大隊于南下途中和漳州大地犧牲烈士共有12位,其中河南籍6位,河北籍3位,山西籍3位。但烈士亊跡極其簡單,且均無后人資料,令人嘆息。2018,2019年央視及晉冀豫地方黨政部門及多家媒體到漳拍攝采訪這段歷史時,也因年代久遠,資料缺乏而留下遺憾。為了在我們的手里補上這一缺撼,也為了告慰先烈后人,研究會將深入尋訪英烈項目列入年度工作計劃。前期我們不僅在漳州市民政局,退役軍人事務局進行了查找,還主動與山西,河北,河南各地黨史辦,民政局及各地長江支隊歷史研究會去函去電,多方多次溝通,委托尋找,促成了此行。</p> <p>  10月13日晚,分赴山西的同志到達長治市,長江支隊長治市研究會會長秘書長領著全班人馬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當晚,就商定了長治地區和晉中地區尋找三位烈士后人的具體工作安排,長治研究會派出王漸進秘書長與秦躍華副會長兩位同志和車輛,全程陪同。</p> <h3>山西第一站:襄垣縣 下良鄉郝村 栗來貴烈士家鄉。</h3> <h3>之前,長治研究會同志已幾次尋找最終確認聯系上的栗來貴烈士親人 栗國明,他巳在村道邊迎接我們一行人。 </h3> <h3>栗國明在礦上工作,,特地請了假,進屋后,他從抽屜里找出烈士遺信和照片。</h3> <h3>我們告訴他,栗來貴烈士是長江支隊五大隊四中隊戰士,南下福建慘遭敵人殺害犧牲于福州,遺體葬于倉山。四中隊的戰友們一直沒有忘記他。</h3> <h3>他告訴我們,栗來貴是他大伯,犧牲時年僅24 歲,未成家,后來父親便把自己過繼給大伯當了繼子,多少年了,也不知烈士葬于何處,每年清明祭奠先人,自己就點上一捧香,朝著南方遙拜,以此寄托哀思。</h3> <h3>我們代表漳州長江支隊歷史研究會送上《長江支隊在漳州》一書和慰問金,並在 栗家門口合影。</h3> <h3>  隔不遠便是 栗國明母親(烈士弟弟已離世)家,我們見到了烈士弟媳並送上慰問品。</h3> <h3>熟悉的土炕。</h3> <h3>91歲高齡的慈祥老太太。</h3> <h3>臨別時,回頭一望,老太太還拄著拐倚著家門目送我們離去,那一瞬間,我忍不住留下了眼淚……1949年,為了解放全中國,為了新中國的建設,長江支隊年輕的隊員們風華正茂出兩山時,多少親人依依惜別!此后經年,曾有多少父母倚門盼歸,可他們,一走就是一輩子!</h3> <h3>  當天下午,趕在下班前,我們到了左權縣,找到了縣退役軍人事務局。</h3> <p>我們要找的這位候虎江烈士,資料極其有限,連張照片都沒有。我們手中的福建英烈資料上留的烈士原籍是左權縣后皋村。</p> <h3>縣退役軍人亊務局成立時間不長,一進辦公室,滿桌滿地的資料正待整理。一位姓趙的女主任聽了我們的來意后,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馬上查找了該縣有關資料。</h3> <h3>還是和之前我們用電話微信查找一樣,該縣烈士中查無此人。她指導我們到服務中心再查查。(右起第一位為趙主任)</h3> <h3>尋到左權縣退伍軍人服務中心。</h3> <h3>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隨即拿出全縣烈士名錄,共有2700多名。我們從頭至尾一頁頁翻看,也還是沒有。于是幾個人在一起又討論起來,按村名&quot;后皋村&quot;查,只有&quot;后溝&quot;沒有&quot;后皋&quot;,按姓氏&quot;候&quot;查,姓候的就有7,8個村,按取名輩分查有&quot;虎&quot;字和&quot;江&quot;字的關聯人名,電腦搜索也沒有,眼見查找陷入了死胡同。</h3> <h3>大家商量了一番,決定明早先去叫后溝的村子查查。服務中心的小伙子還邦我們聯系了鄉干部,此時天已黑,早已過了下班時間。</h3> <h3>  當晚,我把找尋候虎江烈士的情況發在朋友圈,夜里十一時多,競然得到長江支隊二代好友回應,說她婆婆也是左權人,記得候虎江是后村人。(好友婆婆本人是長江支隊戰士,曾在福建省委組織部當過領導)半夜里我把這個信息轉在同組微信上,未料也有像我一樣睡不著覺的人,后村與后溝,后皋村都僅一字之差,但愿明天能有收獲。</h3> <h3>  一大早剛下樓,就有一位穿紅衣的女子迎上來,說明自己是 鄉干部,因上午縣里開會無法陪同前往后溝村,但已為我們聯系好了村書記。</h3> <h3>來到后溝村委會,村委會巳有位候姓長者在等著我們。</h3> <h3>長者為該村候姓最年長之人,他還拿來了候氏族譜供我們查閱,細細交談后,未獲任何關聯信息,看來方向不對。</h3> <h3>分別時和村書記,候長者留影,向他們表示謝意。</h3> <h3>  就在我們一籌莫展時,縣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的趙主任打來電話,告訴我們,昨晚她回去翻了縣老區促進會編印的《 南下干部》一書 ,這本書上候虎江烈士原籍村名是大光村,她就又打了幾個電話向本縣老同志求教,今早還真有了有關候虎江烈士的信息,根據較準確信息,可以基本確定候虎江是大光村人,近年大光村由于拆遷巳并入西瑤村,趙主任直接聯系上了西瑤村村長,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驚喜呀!</h3> <h3>于是我們一行人馬不停蹄先趕到 龍泉 鄉,鄉上退役軍人事務服務干部去北京培訓了,沒找到人。</h3> <h3>按照趙主任指點,直接來到西瑤村。</h3> <p>西瑤村里也有退役軍人服務站,看來中央新成立的退役軍人事務部在縣,鄉,村都有了直達最基層的完整的管理機構,交談中,大家都為這項舉措深得民心而欣慰。</p> <h3>村長巳按照通知,安排了原大光村候姓族人帶著我們繼續尋訪。</h3> <h3>候家人帶著我們折回縣城,原來熟知候氏家情的長者在縣里安渡晚年。進入家中,見一老人,大家圍坐交談起來。老人今年83,回憶說起當年聽其大伯說過,早年家族中有一后生參軍走了,后來也不曾回鄉,多年來家人也不知他參加了什么部隊,去了何方?過去極左年代,家里人也少有人提起,怕的是后生要是參了國民黨部隊,萬一跑到臺灣是有麻煩的。</h3> <h3>我們拿出烈士的資料,年代,年齡都是對得上的,只可惜候虎江如今已無家人,也無后代,無法進一步確認。</h3> <h3>即便如此,大家都很欣慰,候虎江烈士在天之靈應該會知道長江支隊的戰友們沒有忘記他,紅色后代們沒有忘記他。我們向候氏族人贈了書,互相留了聯系方式,決定再返回縣上。</h3> <h3>大家合影。</h3> <h3>  回到縣城,與趙主任再次見面,細說了尋訪過程和結果。我們建議把侯虎江烈士增補進左權縣烈士名錄中,并互相贈送了相關書籍與資料。</h3> <h3>  二天來的尋訪,我們深深感受到左權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和服務中心的同志們對這項工作充滿了極大的熱忱與認真負責的態度,他們在做著一項很有意義的事,除了我們,老百姓也都會感謝他們,感謝黨和國家的。</h3> <p>  山西還有一位王錦烈士,盡管我們先前已通過組織和個人渠道多方尋找,但一直沒有獲得具體有效信息。為不留遺憾,在趙福龍會長,李建國副秘書長的親陪下,我們來到平順縣"長江支隊紀念園"。</p> <h3>紀念墻上有王錦烈士,卻沒有具體鄉村地名。王錦烈士是平順縣人,1943年入黨,1944年參加工作,南下前任溫縣四區區長。1949年9月任福建平和縣三區區委書記時被土匪殺害,犧牲時年27歲。</h3> <p>我數了數,像這樣無村名的烈士有五,六位。</p> <h3>于是,我們在紀念園向王錦烈士及所有英烈深深三鞠躬,在心中暗暗說:先烈們,長江支隊的戰友們和后代們看望你們來了,來向你們表達深深的追悼與緬懷!烈士們,不管你們有無后人,不論家人是否今在,青山處處埋忠骨,先烈英魂永留世。</h3> <p>河北組:</p> <p class="ql-block">  河北組一行4人于10月13日晚抵達邯鄲,即受到邯鄲電視臺和代表河北地方長江支隊研究會的磁縣研究會各方領導的熱情接待。邯鄲電視臺孫國紅總編特贈予他們精心制作的大型記錄片《長江支隊,從太行到八閩》電子資料,彌足珍貴。磁縣研究會李大明付會長(兼秘書長),宋慶三主任,第二天親帶兩部車,全程陪同參與慰問,使我們深受感動。</p> <h3>邯鄲電視臺拍攝,央視播放的大型記錄片。</h3> <h3>與邯鄲電視臺領導合影。</h3> <h3>磁縣研究會漳州研究會兩位會長。</h3> <p>  第二天一早,先來到大名縣沙圪塔鄉元寨村岳風朝烈士侄兒家中,映入眼簾的是一排看過去多年前修建的老平房,屋內家具簡陋且擁擠,我們就在院子里交談。岳風朝烈士南下時在五大隊四中隊,當年犧牲時是因到南方水土不服染上打擺子來不及轉移,被土匪用刺刀在身上捅了十幾刀而壯烈犧牲,遺骸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回歸家鄉入土。烈士生前年輕未婚,老家按習俗給他結了陰親,至今親家人仍有往來。宋慶三主任告訴我們,烈士后人會把這樣的事說出來,是把我們當自己親人,否則一般是不對外人所道的。當我們把慰問金遞到三位兄弟手中時,不由得讓人鼻子一酸眼淚不由自主地在眼眶里打轉,三位兄弟眼中也掛滿淚花,彼此哽咽地說不出話來,一股敬慰之情,幾多復雜感知油然而生……</p> <h3>我們和岳風朝烈士的三位侄兒合影。</h3> <p>  下午,我們趕往張振業烈士兒子張好英家一一邯鄲市曲周縣白寨鄉婁寨村。</p> <p>對張好英大哥,齊會長有一種特別親近的感覺。齊會長多次說起過:南下途中,火車途經浙江嘉興縣時,國民黨飛機對著火車一陣猛烈狂射,當時我父親與張振業并肩坐在一起,但一顆子彈不幸擊中張振業,張振業身負重傷,經搶救無效犧牲了。父親在世時,經常給我講述這事。去年邯鄲電視臺拍攝大型專題記錄片《從太行到八閩》,我在漳州見到了張好英大哥,我弟弟與張大哥一見如故,張大哥在漳州長江支隊紀念園對著墻上父親張振業的英名時,那雙膝跪地泣不成聲的一幕不知看哭了多少人!拍完電視片后,張大哥和電視臺一行人將返邯鄲時,我給張大哥帶了漳州特產桂元干,讓他和家人嘗嘗。這次尋訪河北,我就像走親戚一樣又帶了福建武夷大紅袍茶葉和南靖特產月餅。李大明會長和宋慶三主任也因此前拍電視時與張大哥熟悉,這次也特地帶了一箱好酒送給張大哥,同時表示生產上如遇困難定給予資助,在場的同志也都同聲贊同。</p> <h3>磁縣研究會兩位領導與張大哥合影。</h3> <h3>珍貴的烈士證書。</h3> <p>張好英大哥一家以農為主,農閑時靠給人加工縫編織帶以增加點收入。加工1條賺1分6厘錢,100條賺1元6角錢,一天大概掙得8元、10元的。臨別時,我們給張大哥送上些慰問金,張大哥說什么也要回送我們點小米,還讓孫女到菜地里摘回一口袋圓白菜讓李會長宋主任帶回。</p> <h3>臨別時大家合了影。</h3> <p>  下一站是磁縣常伍元烈士家鄉。途中必經武安縣城,我們順道參觀了1949年長江支隊南下出發紀念碑。照片中有塔之地便是當年的集結出發地點。在這里,我們仿佛再見71年前父輩們揮師南下,風雨兼程,不怕犧牲,所向披靡,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不由心中升起一股浩然之氣。</p> <h3>這是當年南下福建4000多位長江支隊戰士在武安集中培訓開會的場地。</h3> <h3>在磁縣觀臺鎮東艾口村常伍元烈士家中。</h3> <p>  烈士的兩位兒子桂生和海生一直生活在農村。海生家小院收拾的很干凈,我們站在院子里聊了起來。一會兒大哥桂生風風火火也趕了來,我們說明來意:漳州和磁縣研究會代表的是長江支隊老一代和后代對烈士的緬懷之情而進行的公益性活動,送來的慰問金,并非代表政府。希望以此告慰烈士英魂和后人。桂生又高興又傷感地說:“如果父親還在,我們兄弟也許不至于像現在這樣生活……"。交談中,桂生說自己操持了一個狐貍養殖場,電視臺特來采訪,剛剛送走他們一撥人,所以來遲了,要早點知道就讓電視臺來拍拍你們的善行。分別時,桂生一直追到村口,拿來兩大袋核桃非要我們帶上,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欣慰的是,河北省對烈士直系親屬的優撫工作落實的不錯,他們一年可領到9000多元的補助。</p> <h3>河南尋訪:</h3> <p>來到林州,看望東姚鎮婆家嶺村馬玉俊烈士的遠房侄兒馬買吉 。特別需要感謝的是林州的烈士尋訪,之前林州市紅旗渠廉政學院 未金林 副院長幫助我們做了許多工作,提供了寶貴信息。</p> <p>大家依舊親切交談,雖然我們送上的慰問品和慰問金不多,但親人們都表示了極大的渴望和深切的感激之情。</p> <h3>  最后一站是河南省衛輝縣(原名汲縣),我們前往太公鎮賈莊村看望田啟烈士家人。</h3> <p>田啟烈士的親弟弟田松早早候在村頭,用拖拉機把我們拉到了家門口。</p> <p>田啟烈士家曾是抗日聯絡點,大哥是八路軍偵察排長,在大哥的影響下,田啟參加了革命入了黨,后又報名南下,到福建漳州后任漳浦縣四區救聯會副主席。1950年春在赤土嶺住所被國民黨殘匪“灶山支隊"包圍,在激戰中壯烈犧牲。骨灰送回老家,縣人民政府為其刻碑安葬。田家兄弟的忠烈令人敬佩。</p> <h3>烈士遺像。</h3> <h3>烈士家老照片。</h3> <p>田啟烈士兩位弟弟田忠和田松。</p> <p>在田啟烈士家人帶領下,我們來到烈士墓地。交談中,兄弟倆告訴我們:五、六十年代,政府每月為老母親發放撫恤金5元錢,老母親說:"俺不要,每月去領一次錢都要為俺兒哭一回”……。前年,縣里新建了烈士陵園,動員田家將烈士遷入,兄弟倆商量后說:"不要移了,就讓咱哥守著父母,守著家吧"。聽到這直觸心底的話,我再一次想起我們的父輩,一生征戰有幾人能葬回老家!革命老區為國家貢獻了多少為國為民志在四方的好男兒!</p> <h3>離開時,田啟烈士家人把從自家樹上摘下的大紅石榴送給我們,我們衷心祝福他們身體健康,日子越過越紅火。</h3> <p>  到此,我們共實際落實並尋得12位烈士中10位烈士的親屬與后人。一路行來,所到之處每家每戶倒水端茶,心意相通,他們打棗摘石榴,捧出小米,核桃,遇到飯點,還擺上家中最好吃的家常飯邀我們用餐,濃濃的親情始終滋潤著我們的心田。</p> <p>以下是兩位未獲得尋找線索的烈士,我們不會放棄繼續尋找,也盼望世上有情的有心人繼續向我們提供相關信息,讓我們完滿地完成致敬先烈,告慰后人的心願。</p> <p>  在林州,我們應邀來到林州市紅旗渠廉政教育學院,紅旗渠紀念館,谷文昌事跡展覽館和谷文昌故居。</p> <p>谷文昌同志是從太行山深處的小山村走出來的共產黨員,1949年在黨中央"打過長江擊,解放全中國"的號令下,參加長江支隊南下福建,幾十年來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福建人民,他帶領全縣人民把一個風沙肆虐,貧窮落后的東山縣建設成一個風景美麗,百姓幸福的地方,自己也永遠長眠于這個海島。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楷模,是所有南下干部一代人的杰出代表。</p> <h3>走進谷文昌生平亊跡展覽館。</h3> <h3>如今,南方漳州,北方林州都建有&quot;谷文昌紀念館&quot;,都是一家人。</h3> <h3>巍巍太行山下的石板巖鎮南灣村。</h3> <h3>走進谷叔叔老家,就像走進我們的老家。</h3> <h3>谷文昌侄兒打開谷叔叔家門。</h3> <h3>在谷叔叔故居,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父輩當年為什么而出發,共產黨人應該永遠守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啊。</h3> <p>在紅旗渠廉政干部學院,副院長未金林,申志強親自帶領我們參觀了教學設施和學院建設情況,并進行了座談交流。</p> <p>長江支隊后代,楊保成叔叔之女楊州毅始終陪同並協助我們一路參觀學習。</p> <h3>紅旗渠廉政教育學院對我們此行做了專題報道。</h3> <p>  此次漳州市長江支隊歷史研究會晉翼豫尋英烈活動,得到了各地黨政多個機構和部門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晉翼豫長江支隊歷史研究會的充分協助配合,得到了南北方長江支隊后代自愿者的無私奉獻,我們在此深表謝意:邯鄲電視臺,林州紅旗渠廉政干部學院,林州谷文昌事跡展覽館,左權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左權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有關鄉鎮及村委,大名縣黨史辦,漳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山西長江支隊長治市研究會,河北磁縣長江支隊研究會; 林州紅旗渠廉政干部學院副院長未金林,邯鄲電視臺孫國紅總編,趙杰主任,張志軍,殷唯杰,長治研究會候成書記,趙福龍會長,王漸進副會長兼秘書長,秦 躍華副會長,李建國,張淑英副秘書長,大名縣黨史辦劉主任,磁縣研究會梁太平會長,李大明副會長,宋慶三主任,廈門研究會趙惠榮副秘書長,泉州市研究會張高潮副會長,林州東姚鎮武裝部部長崔玉榮,谷文昌之子谷豫閩,安陽市楊保成之女楊州毅,李春梅,林州石板巖鎮申彩燕,朱壽先之子朱閩太,漳州長江支隊歷史研究會班子全體成員齊榮薌,張建龍,劉福建,黃晉閩,李萍,王志敏,袁平海。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使我們的尋訪工作順利完成!謝謝,再次謝謝!</p> <p>  晉冀豫尋訪英烈,告慰后人活動暫告結束,但我們研究會一定會把這項傳承工作進一步深入開展下去,“薪火傳承,英魂永鑄"是我們的神圣使命,把長江支隊精神一代代傳下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先烈們,山河記住你,人民記住你,紅色后代們更會繼承你們的奉獻精神,永遠跟黨走,永遠努力奮斗的!</p> <p>感謝齊榮薌,劉福建兩位同志提供的部分照片和文稿。</p><p> 2020年11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乡县| 伊宁市| 固阳县| 嘉黎县| 余干县| 鄂伦春自治旗| 贵德县| 丹巴县| 融水| 康平县| 石城县| 噶尔县| 北京市| 木兰县| 广丰县| 庆云县| 鲁甸县| 广河县| 宁晋县| 和林格尔县| 镇平县| 宁乡县| 金沙县| 米林县| 财经| 榆社县| 西丰县| 吉林省| 津南区| 宿迁市| 新宾| 长寿区| 汝州市| 长沙县| 普兰店市| 柯坪县| 神木县| 环江| 麻城市| 台南县| 饶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