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望金門

張傳桂

<p>  我第一次聽到“金門”的名字,是在讀小三年級時。記得,那是1958年,在學校里學過一首歌:“山在搖,地在動,我們的大炮顯威風。”這首歌,唱的就是我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p><p><br></p><p> 后來,我參軍來到了福建,漸漸了解到,1949年11月,我軍曾發起過金門戰斗,卻以失利而告終,損失9000余眾。其中,包括我們29軍85師253團。自此,每當說起金門,我的內心感覺十分沉重。</p><p><br></p><p> 再后來,我調到福建前線廣播電臺任編輯。自此,一個充滿感召力的呼號,每天都會在我的耳邊響起:“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廣播電臺,現在開始對臺灣省軍民同胞廣播。” 這是播音員后一村(后小軍)的聲音,渾厚,莊重,充滿感染力,讓人振奮,令人激動。</p> <p>  普通話播音員后一村(后小軍)。</p> <p>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廣播電臺,一個英雄的群體,她誕生于炮擊金門的戰斗當中,經歷過戰火的考驗,有著光榮的歷史和傳統。1958年7月,美國武裝入侵中東地區的黎巴嫩和約旦,國際風云驟變,蔣介石集團以為有機可乘,對我沿海地區加緊襲擾破壞,制造緊張局勢。為支援中東人民反美斗爭,給蔣介石集團以懲罰性打擊,毛澤東主席決定炮擊金門。據參加過炮擊金門的老同志回憶,當時有句著名的口號:“打在老蔣身上,痛在美帝心里。” 這句口號,可謂道出了炮擊金門的實質。為配合炮擊金門的軍事行動,我軍緊急組建前線廣播電臺,借用廈門電臺一部1000瓦的中波發射機,以860千周向臺灣和金門地區廣播。</p><p><br></p><p> 1958年8月23日,我軍奉命炮擊金門。8月24日18時正,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廣播電臺,在我軍大炮的呼嘯聲中,奏著雄壯的《解放軍進行曲》,開始對國民黨軍官兵廣播。歷史記下了這一莊嚴時刻,前線廣播電臺的創建,使我軍對臺宣傳工作步入新時期,從有線喊話跨入無線傳播時代。</p><p><br></p><p> 1958年10月,總政聯絡部在廈門召開對敵軍宣傳工作現場會。會議認為:前線電臺在對敵宣傳上有重要作用,它能夠配合前線軍事斗爭和政治斗爭。這個電臺事實上已形成為軍中電臺,代表我軍講話,對外影響較大。因此應加強領導,保證把它辦好。繼續加強發射裝備,設法把播音范圍擴張至臺、澎、金、馬都能聽到,發揮更大作用。此后,在中央和總部的關懷下,前線廣播電臺的事業不斷發展,由一個頻率增至17個頻率(80年代),由一千瓦增至發射總功率1000千瓦(80年代),覆蓋了整個臺灣地區,在海峽兩岸的軍事政治斗爭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p><p><br></p><p> 1958年8月23日炮擊金門,在現代中國軍事史上,堪稱一曲空前絕后的凱歌。在這曲凱歌當中,有一個響亮的和聲: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廣播電臺,現在對臺灣軍民同胞廣播……這曲凱歌與和聲,曲調嘹亮,余音裊裊,直到今天,依然在海峽上空激蕩。</p> <p>  后一村(后小軍)與柳艷(劉燕)在播音。</p> <p>  1988年的春天,我因公來到廈門前沿,透過高倍瞭望鏡,第一次瞭望與我結有不解之緣的金門島。雖然我仍習慣地稱之為“前沿”,但早已不見了戰壕與炮群,更沒有硝煙與炮聲。“前沿”已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成了內地人旅游觀光的前沿。春風撲面,鳥語花香,游人如織,一派和暢,人們或遠眺金門,或指點江山,或談笑風生,仿佛近在咫尺的金門不是敵占島嶼,而是一處誘人的風景名勝。這,大概就是和平。</p><p><br></p><p> 和平是美好的。這美好的和平來之不易。為了這美好的和平,從1949年國民黨潰退臺灣,至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這三十年間,全黨、全軍,特別前線的對臺宣傳工作者,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50年6月28日,周總理發表聲明:中國人民必將萬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臺灣而奮斗到底。1954年8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作出決議,號召全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為解放臺灣,完成神圣的解放事業而奮斗。同年8月22日,全國政協、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發表解放臺灣聯合宣言: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為配合解放臺灣的軍事斗爭準備工作,前線部隊積極開展對臺灣國民軍的宣傳瓦解工作,高舉反美愛國的旗幟,宣傳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原則立場和堅定決心,宣傳“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后”的政策,號召國民黨軍官兵起義投誠歸來,為和平解放臺灣貢獻力量。正是這三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影響著臺灣海峽的局勢發展,為《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 <p>《青年之友》節目主持人小潺(趙潔)。</p> <p>  1979年元旦《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以后,“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像浩浩蕩蕩的春風,開始驅散那久聚在臺海上空的陰云。為使臺灣海峽的緊張局勢趨向緩和,前線電臺及時改革廣播節目,調整宣傳內容和廣播基調,陸續開辦了《可愛的家鄉》、《錦繡中華》、《青年之友》、《海峽漫談》等節目欄目,以適應臺灣軍民同胞的心理狀況和收聽習慣。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創辦于1982年5月的《青年之友》節目。</p> <p>  《青年之友》節目團隊。前排左起:趙潔,王健,廖雪芳,王國宣,趙肅岐。后排左起:楊傳榮,林智勇,ⅩXX(駕駛員)。</p> <p>  《青年之友》以臺灣青年官兵為服務對象,改變過去播音員念稿子的節目形態,采用臺灣年輕人喜歡的節目主持人方式,主持人王健(主持用名王薇)和趙潔(主持用名小潺)大膽探索,努力追求“親切、自然、清新、優美”的主持風格,注重聯系灣青年官兵的思想實際,注重與臺灣青年官兵的感情交流,深受臺灣青年官兵的歡迎。臺灣聽眾來信贊揚她們的聲音“柔情似水,優美動聽”,“像山澗的清泉,像明澈的小溪”,“甜美動人,和藹可親,溫暖人心”。1983年4月22日,國民黨陸軍航空隊少校分隊長李大維駕機起義歸來,并于4月27日來前線電臺參觀訪問。在與主持人的座談中,李大維說: “我是聽了小潺的聲音才下決心回來的,是你們的廣播改變了我的人生,引導我奔向祖國的懷抱。”</p> <p>  1983年4月,臺灣空軍起義人員李大維訪問前線臺時,與節目主持人小潺(趙潔)共同錄制節目,向臺灣青年官兵廣播。</p> <p>  當然,臺海形勢的緩和,并不等同于和平,僅僅是兩岸對峙時期一種暫時的平靜。眺望金門的旅游者或許不清楚,但作為專業對臺工作者,我的心里卻是十分的明白:一旦風云有變,平靜的臺灣海峽頓時便會波滔洶涌。我正是懷著這種并不平靜的心情,將雙目靠近了瞭望鏡。雖然是高倍瞭望鏡,但收入眼底的金門并不十分清楚,而是有幾許朦朧,就如同沐著晨風佇立海邊的一位美麗姑娘,睡夢初醒,體態婀娜,卻被一襲輕紗遮住了面孔。</p><p><br></p><p> 盡管眼前的金門有些朦朧,但多年來透過臺灣報刊所了解的金門情景,在我的腦海里卻是十分的清晰。其實,將金門比喻做一位姑娘并不合適。矗立在廈門港外近海中的金門島,自古就像是一位全身披掛的武士。當年,鄭成功曾在這里操練水師,并從這里揮師東進,收復臺灣。在金門古寧頭和馬山一帶,當年我人民解放軍攻金部隊,在后援無繼的絕境中,曾與數倍于己的國民黨軍血戰數日,戰至最后一彈、最后一人。血浴太陽,驚天地而泣鬼神。</p> <p>  金門島上的大字標語“三民主義統一中國”。</p> <p>  1952年1月,蔣介石手書“毋忘在莒”四字,刻于金門北太武山的巖石上。此后,蔣陸軍部隊首先發起“毋忘在莒”活動,隨后波及海、空軍及整個社會。“毋忘在莒”是歷史典故,公元前284年,齊國在趙、楚、韓、魏、燕五國聯軍的圍攻下,失去了七十余座城池,只剩下莒縣和即墨兩城。后齊襄王以莒縣為基地,與燕趙五國相持五年,最后收復了全部失地。為了不忘這段失國而復國的教訓,齊襄王特頒“毋忘在莒”以作警示。蔣介石借古喻今,其目的是妄圖反攻大陸,奪回失去的天堂。為了實現反攻大陸的夢想,臺灣國民黨政權將金門視為反攻大陸的橋頭堡,在居民不足五萬的金門島屯兵五萬,號稱“五萬民眾五萬兵”。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規模浩大的永久性軍事工程設施遍布全島的地下和山中。在那郁郁蔥蔥的密林當中,是一門門直指大陸的黑森森的炮口;在那四野青翠、阡陌縱橫、男耕女織的金門原野下,是蛛網般密密麻麻的軍事工程。他們自己吹噓說:金門是矗立在大陸面前的銅墻鐵壁金剛島。</p><p><br></p><p> 透過那高倍瞭望鏡,雖然看不清隱藏在密林中的炮口,但卻能清清楚楚看到那幅面向大陸的巨型標語:“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以后,為了緩和臺灣海峽的緊張局勢,大陸停止了對大、小金門的炮擊,削減了廈門前沿的駐軍,將大批軍用設施改作民用。但是,這一系列善意的舉措,并沒有得到臺灣當局多少善意的回應,那幅所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標語,就是臺灣當局心跡的最好證明。 其實,人們心里清楚,臺灣當局心里更明白,所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云云,只不過是臺灣當局反共拒和、拖以待變的遮羞布而已。</p> <p>  蔣中正手書:“毋忘在莒”。</p> <p>  想到這些,我的心情有些沉重。金門島,這顆大自然賜于我們中華民族的海上明珠,由于兩岸的軍事對峙,幾十年來一直被硝煙與陰云所籠罩,成了海峽局勢的晴雨表。如今,海峽雖然平靜,但陰云并未散盡。 望金門,我更覺肩上的責任。</p><p> </p><p> 草于1988年春。</p><p> 1998年12月訂。</p> <p>  此文原載本人文集《登高望太平》,海風出版社,1999年出版。2020年11月1日修訂。照片由后小軍、趙潔等戰友提供,謹表示感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泉州市| 博爱县| 荆门市| 麟游县| 南京市| 大英县| 滦南县| 周口市| 威信县| 松江区| 鹿邑县| 高青县| 万源市| 苏州市| 内乡县| 甘洛县| 永靖县| 甘德县| 曲周县| 斗六市| 阿拉善盟| 南召县| 丹巴县| 怀安县| 绿春县| 乌兰县| 平南县| 若尔盖县| 新竹市| 鞍山市| 泰兴市| 建宁县| 常德市| 年辖:市辖区| 西林县| 福安市| 靖安县| 厦门市| 信丰县| 潜山县| 孙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