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上世紀80年代是中國排球巔峰期,常州人鄒志華和蘇州人袁偉民,這對上下鋪兄弟分別執教中國男女排球隊。</p><p> </p><p> 昨日凌晨,79歲的鄒志華去世。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p><p> 八年前的第一場秋雨后,紫金山東麓南體公寓里,我與鄒先生聊了滿滿一煙缸的時辰。時光擲如煙霞,蹴踘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 …… </p><p><br></p><p> 1958年8月1日,兩位應屆高中畢業生:常州三中鄒志華和蘇州中學袁偉民,同乘一列火車去往省城。在南京體育學院“大圓圈”后面一間宿舍里,擅跳高的鄒住上鋪,擅投擲的袁在下鋪。</p><p> 兩人被南體選中,皆因田徑水平不錯,和排球不搭界。鄒志華只是隨高中老師去戚墅堰玩,才第一次摸過排球。但分班時,獨具慧眼的教練張然把鄒袁兩人都截去了排球隊。張當時并不知道自己的這個舉動,將為若干年后中國排球的命運埋下怎樣的伏筆。</p><p> 張然,軍人出身,學者型教練,習慣軍事化管理、激發式訓練。他把男排安排在室外煤渣地上訓練,夏天煤渣子燙得人腳都踩不上去,張教練就帶著隊員往煤渣上灑水降溫。即便如此,隊員腳上也全燙出水泡。</p><p> 不到兩年,鄒志華和袁偉民雙雙成為江蘇隊主力,4年后又同時入選國家男排。60年代初的中國男排隊伍齊整,文化素質也高,除了鄒和袁,隊里還擁有祝嘉銘、鄧若曾等日后的排球名將。</p><p> 1975年,回了江蘇的鄒志華成為江蘇男排主教練。此后的江蘇男排在全國省隊中戰績一直不俗,聯賽冠軍、全運會冠軍拿了個遍。</p><p><br></p><p> 1984年,鄒志華接掌中國男排帥印。此時的袁偉民勢頭正勁,“女排精神”成為那個時代的象征。女排打出去了,男排怎么辦?壓力和責任可想而知。</p><p> 鄒志華帶隊伍看重兩點:技術過硬、打球動腦子。他把運動員分為三類:最低限度是能在場上照顧好自己,第二類是能在場上照應、呼應隊友,最佳就是能臨場應變、協調指揮。汪嘉偉就是這樣。汪有個性,平時作派讓部分老同志不滿。但鄒真心欣賞他:訓練刻苦、場上有全局意識、打球肯動腦筋</p><p> 汪嘉偉是國內球員中第一個申請出國的。鄒簽字同意了:出去一則開闊眼界二來賺外匯,有啥不好?我相信只要國家需要,小汪會回來。果然,1986年亞運會時,汪嘉偉毫不猶豫歸國效力了。</p><p> </p><p> 鄒家是排球之家。妻子孫洪嫻也是排球出身。國手孫玥、沈嵐都是她弟子,沈嵐后來還成了鄒家兒媳。孫洪嫻去世后,鄒志華每天使用著印有他和愛妻合影的茶缸 </p><p> 上下鋪兄弟相互撮合、互為紅娘,是排球界都知道的佳話。袁偉民妻子鄭滬英,也曾是排球女將,他們在天壇公園的第一次約會,就是鄒巧妙安排的。</p><p><br></p><p> 選擇了體育,我不后悔!當年在常州三中讀書,一米八幾的鄒志華是班級學習委員。鄒志華高中畢業時放棄了保送機會,選擇了體育。一是因為家庭負擔重,二也的確是喜歡體育。在他看來,讀書和體育鍛煉,并不矛盾。</p><p><br></p><p> 鄒志華告訴我,他總懷念在常州三中讀書時,那些生龍活虎的日子。</p><p><br></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闻县|
九龙城区|
弋阳县|
高台县|
天台县|
长宁区|
类乌齐县|
武城县|
沧州市|
上栗县|
兴仁县|
拜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新乐市|
柘城县|
桃园市|
阜城县|
西丰县|
东阿县|
菏泽市|
辽源市|
牙克石市|
密山市|
溧水县|
大连市|
娄烦县|
福海县|
香港|
霍州市|
山西省|
资中县|
开阳县|
基隆市|
买车|
平度市|
洪洞县|
盈江县|
舞阳县|
赤城县|
金寨县|
博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