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愿重回漢唐,再奏角徵宮商。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我愿重回漢唐,再譜盛世華章。何懼道阻且長,看我七賢兒郎。———七賢鎮(zhèn)為期十五天的萬人漢服打卡游古鎮(zhèn)活動今日啟動!</p> <p>活動現(xiàn)場,張輝書記告訴大家:“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京劇昆曲,也包含著我們的漢服,我們的古建筑,古鎮(zhèn),它包含著與我們工作生活相關的每一個細節(jié)。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放下焦躁,多去了解一下古典文化。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p> <p>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p><p>一種服飾,美了3700年,今天,文化七賢又一次站在美學得前沿,向大家展示它的阿娜多姿…</p> <p>君可知昭君出塞,一身紅裝,衣帶與風煙共舞。君可知玉環(huán)舞樂,襦裙翩翩若驚鴻。君可知七賢婉雅,青衣沾染梅幽香。</p> <p>美人遇華服,姿色風韻,耀如春華。七賢之美!在于活力,美在奮進高歌的七賢人!</p> <p>身著漢服的七賢人——是杜甫《麗人行》中的“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是李賀《秦宮詩》里的“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是李清照《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中的“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p> <p>漢服不僅僅是件美麗的衣裳,它還承載著中華民族精神、民族歷史、民族文化。———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p> <p>以古鎮(zhèn)為道場,奏一曲云水禪心</p><p>時間讓歷史凝聚了唯美</p><p>又讓我們氤氳了緣分</p><p>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p><p>讓漢服的美不再停留于影視劇中</p><p>而是成為我們現(xiàn)實中的一抹風景!</p> <p>中國,服飾華采之美為華,</p><p>疆界廣闊道德興盛為夏。</p><p>華夏之美,源遠流長;</p><p>禮儀之邦,漢服盡顯。</p> <p>古人云:漢服之美謂之華。</p><p>華是一種氣度,</p><p>一種民族氣質(zhì)和民族精神。</p><p>一個人,一件深衣,一份信仰。</p> <p>漢服,</p><p>是中國女人最美的衣服。</p><p>在漫長的幾千年時間里,</p><p>漢服承載的不僅是無數(shù)中國人的生活方式,</p><p>更是無數(shù)中國人生活美學的延續(xù)。</p> <p>飄逸的漢服讓我們想起,那時候,有個怪異的青年名叫嵇康,他臨刑前,彈奏了一曲絕響,那寬袍博帶在風中飛揚,他用了最優(yōu)雅的姿態(tài)面對死亡。幾千年過去,依舊有余音繞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斷絕的不是曲譜,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p> <p>我喜歡漢服。廣袖羅裳,襦裙交領,還有那羽織胡裙,每一件,都震撼我心;更喜歡的,還是流淌在衣服上的文化。</p> <p>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漢服,并非漢朝服飾,而是漢族服飾,始于“始于黃帝,備于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 。定型于周朝,并通過漢朝依據(jù)四書五經(jīng)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p><p>不僅如此,漢服還成了神道設教的一部分。因此后來便有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便如此由來。那時還有人論,上衣下裳是取自天意,便有了“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所以漢服不僅以它的美政府我們,還用細雨流光征服天下!</p> <p>一天的活動結束了,但是古鎮(zhèn)抒懷,漢服華裳我們還要繼續(xù)!因為我們不愿祖先的智慧無人嘆賞,更不愿我華夏衣冠留落異邦。所以我們心中都有一個渴望,夢想有一天,我們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撐起民族的脊梁。</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昌县|
苍南县|
沾化县|
绥芬河市|
林口县|
延安市|
新郑市|
徐水县|
浙江省|
临澧县|
普格县|
尉犁县|
启东市|
陆良县|
会宁县|
太仆寺旗|
嫩江县|
方城县|
确山县|
浏阳市|
蒙山县|
贵港市|
巢湖市|
都安|
青海省|
淳化县|
梁平县|
贵港市|
闽清县|
成安县|
承德县|
镇坪县|
犍为县|
马鞍山市|
石景山区|
三原县|
九龙坡区|
应城市|
舟山市|
武安市|
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