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 ◆</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別再讓父母越年邁越無助,越付出越心寒。</b></p><p><br></p> <p>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父母愛孩子是本能,<b>中國很多父母都是以兒女為中心活著,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這是中國父母的偉大,也是他們的悲哀,因為他們的犧牲和成全,往往換來的不是感恩和回報,而是嫌棄和不滿。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01</b></p><p><br></p><p><b>我們這代人正在經受獨生子時代帶來的傷害。</b></p><p><br></p><p>10月4日晚九點,國慶長假第四天。廣州一所著名大學任教的老友在電話中泣不成聲,斷斷續續講了很久才弄清事情的原委:</p><p><br></p><p>10月1日清早,他們夫婦倆乘高鐵前往南京,看望在南京大學中文系就讀的女兒。他們打算給女兒一個意外的驚喜。沒想到見面之后卻碰了一鼻子灰。女兒不僅沒有一點開心,反而滿肚子怨氣,責怪父母為什么不經她同意就去南京,對她極不尊重。</p><p><br></p><p>媽媽說我們想念寶貝女兒了,可女兒說天天微信,還有什么好想的,你們的感情也太泛濫了。</p><p><br></p><p>爸爸說媽媽第一次到南京,叫女兒陪去轉轉,女兒說和同學約好了,要去蘇州玩,讓爸爸媽媽自己玩,然后就匆忙而去…… </p><p><br></p><p>夫婦倆在南京轉了一天,越想越不是滋味,索性高鐵返回廣州。</p><p><br></p><p>老友在電話中問我:龍兄,你說我錯在哪里?我不知怎么回答……我今天從太原趕回佛山,原本想和老家來的老同學見面,盡地主之宜。</p><p><br></p><p>沒想到情況也幾乎一樣:他們女兒今年九月剛剛考到廣州一所大學就讀,國慶專程來廣州陪她??膳畠翰⒉活I情,只顧玩手機,想去宿舍看看,也不得進去。</p><p><br></p><p><b>問其為何如此冷漠,女兒說一是有代溝,二是爸爸總是批評她。</b></p><p><br></p><p>見話不投機,老友裝作想回去,沒想到女兒卻變得興奮,馬上進攜程網幫他訂了回家的火車票……</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老友說:現在的孩子和我們這代人不同了,當年我們讀書,有家人來探望是多么的高興啊。他流淚,我也流淚……</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02</b></p><p><br></p><p>幾年前我去哈佛大學做學術交流,發現費正清研究中心有學者在研究一個課題:如何與未來中國打交道?</p><p><br></p><p>我問為什么要研究這個問題,美國學者回答說:<b>30年后,人類歷史將迎來一個由獨生子女組成的國家。這個國家不是小國而是大國,他們將如何與世界相處?這是福音還是災難?美國學者必須為世界研究預案。</b></p><p><br></p><p>我現在明白了美國人的遠見……獨生子女是特殊的一代人。</p><p><br></p><p>一句話,對于如今的中年人來講,真實得有點殘忍:<b>我們注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03</b></p><p><br></p><p>一位佛山母親從美國發來的短信特別讓我動容,她這樣寫到:</p><p><br></p><p>龍老師好!幾個佛山朋友都在轉發你的那條關于獨生子女的微信,我一邊讀一邊流淚。我是一位單親母親,38歲那年就獨自帶著8歲的女兒生活。女兒成績非常優秀,是標準的學霸,清華博士畢業后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我女婿年紀不大,就已經是芝加哥大學的教授了。他們有一個四歲的兒子,上海的爺爺奶奶在美國照顧了兩年,今年6月回上海去了。</p><p><br></p><p><b>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女兒和他們處得不好,經常吵架。曾經擔任上海廳級干部的爺爺一怒之下帶奶奶回去了,還說再也不來美國受罪了。</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無奈之下,女兒、女婿多次給我電話求援,讓我去芝加哥幫他們帶孩子。<b>考慮到女兒的處境,我最后下定決心到了美國。</b></p> <p>但在這里的每一天都很難過,人生地不熟倒是其次,主要是女兒、女婿幾乎很少和我交流。<b>他們早出晚歸,回家只想睡覺,只有我一個人忙碌。好像我做什么都是應該的。</b></p><p><br></p><p>到了假期,他們帶上孩子出去度假,讓我一個人留在家里。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想的?到底是美國改變了他們?還是獨生子女都是這個德性?是我的家庭教育失敗了嗎?</p><p><br></p><p>如果說是我文化不高,不會教育子女,那么女兒的公公、婆婆,一個是政府官員、一個是同濟大學教授,怎么他們的兒子也是如此?國慶那天,我親家在電話中說:</p><p><br></p><p><b>?"辛苦了,我們都被獨生子女害了。我們讓他們自己請保姆,你回來過你自己的日子,別理他們了……"</b></p> <p>當年女兒高考,我在佛山一中校園外面悄悄守候三天,一心祈禱女兒考試順利。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個晚上,女兒摟著我淚流滿面地說:媽媽,這些年您太辛苦了。<b>我以后有出息、有能力一定要好好報答您的……</b></p><p><br></p><p>那時我是多么的開心,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非常值得。女兒的話,讓我覺得這個世界沒有黑夜……可是,當女兒已經有了出息的今天,我的內心卻歷經從未有過的傷痛。</p><p><br></p><p>她是否還記得她說過的話?是否記得媽媽為她所做出的一切?<b>我如此深愛我的女兒,她愛我嗎?</b></p> <p>讀完這位母親的信,我更加堅信一點:<b>“我們如此深愛我們的子女,他們愛我們嗎?”</b></p><p><br></p><p>這不僅僅一位母親的追問,而是一代中國人的糾結。而這樣追問和糾結,都需要兩代中國人來回答。 </p><p><br></p><p>龍應臺曾說:<b>“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被蛟S父母與子女的緣分,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目送。</p> <p>但不管出于何種原因,子女都應該做到最基本的孝順、尊重父母。<b>別再讓父母越年邁越無助,越付出越心寒。</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在他們一心付出時,子女們別忘了給父母一個擁抱和更多關于愛的實際行動,讓他們心生溫暖,雖苦猶甜。</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aZyHo1Bl8bwkvTrcF3DNdA"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阳县|
永顺县|
抚宁县|
永和县|
靖西县|
三门县|
青海省|
文登市|
台东县|
泌阳县|
施甸县|
延庆县|
黑河市|
兰考县|
扶风县|
姜堰市|
东兰县|
赫章县|
班玛县|
铜陵市|
抚州市|
黎平县|
墨脱县|
沽源县|
宁国市|
都昌县|
德保县|
平江县|
马山县|
玉溪市|
廉江市|
新田县|
巴楚县|
图片|
鹤岗市|
四平市|
周宁县|
莱阳市|
杨浦区|
昌平区|
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