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br><b>三、實現從老百姓到軍人的轉變。</b><br>由于我的期望和現實的差距太大,思想上有情緒,所以訓練也心不在焉。班長及時對我進行了幫助和談心,講述了張震將軍的兒子張海洋入伍時沒有依靠他父親的身份和關系留在機關和大城市,而是來到了條件更加艱苦的我們團一營二連,從普通一兵做起,逐步成長的真實故事。這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懂得了服從命令聽指揮是軍人的天職,不能以個人的喜好去選擇部隊和分工的道理。既然來到了部隊就要服從部隊,干一行愛一行。思想問題解決了,也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共同科目的訓練之中。共同科目是全軍每個軍人必須達標和訓練的科目,內容就是軍姿、隊列、100M輕武器射擊。隊列訓練和整理內務也稱養成訓練,通過訓練培養軍人雷厲風行、令行禁止,吃苦耐勞,統一劃一的過硬作風。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枯燥的訓練之一。經過近三個月的緊張訓練,經考核各科目達到了優良成績,終于迎來了期盼已久的授銜儀式,也就是頒發領章和帽徽。佩戴上領章和帽徽,標志著初步實現了從老百姓到軍人的轉變,但更加嚴峻的考驗還在后面。 <font color="#9b9b9b">▲佩戴領章和帽徽后在洛門鎮拍攝的第一張照片。</font><br>新兵訓練結束后,我被分配到了一排三班擔任二炮手。全班由班長、副班長兼一炮手(瞄準手)、二炮手(裝填手)、三炮手(傳遞手)和兩名彈藥手6人組成。行進時炮身和工具包由二炮手負責攜帶,全炮重29kg,炮身重21.5kg,除炮彈外,承擔全班裝備負重的三分之二。二炮手又是預備瞄準手,副班長、班長基本都是由二炮手逐級晉升的。新兵下到炮班如果當不上二炮手就意味著失去晉升的機會,所以二炮手都是經過連隊認真挑選的。三班是全連的先行班和示范班,對全員的要求更高。<br>由于全團進行營建施工,下班后沒有碰過火炮就立即投入到更艱苦的施工中。<br><b>磚窯出窯。</b>為降低施工成本,團自建了磚窯,由二營負責制磚和燒制,其余各連輪流出窯。為提高效率,窯口的溫度還沒有降溫就開始出磚。每個班負責一個窯口,2人一組輪流進窯出磚。進入熾熱的窯里頓時感覺頭發和身上的汗毛都要烤焦了,溫度至少有70度以上,磚的溫度就更高,帶著手套都無法觸摸,只能用左右手各持的磚夾子,一夾5塊,一次10塊的快速移出窯口。幾分鐘后就汗流如注,爐灰布滿全身,臉上就像演員畫了包公的臉譜,只能看見眼球在轉悠。每人完成100塊也就是進出10次后才能換下一組人員。為了能得到表揚,在完成規定任務后還搶著繼續出磚,直到被班長強行拉出窯口為止。<br><b>第一次見到女兵。</b>我們距離洛門站只有兩公里,是離車站最近的一個連隊,所以有時還承擔著軍用車皮卸車的勤務。蘭州軍區測繪大隊繪制的軍用地圖要在外地軍工印刷廠印刷,印刷完成打包后要返回測繪大隊的圖庫。由于測繪大隊位于火車站十幾公里外的山溝里和人力不足,測繪大隊向我團求援,團里把裝運地圖這項任務交給了我們連。地圖一般每次有2-3個60噸封閉貨廂裝運,每包地圖大約有7-8公斤,車廂內有荷槍實彈的軍人押運。車皮到站后,我們負責車皮卸車、汽車裝車和途中押運,圖庫負責卸車入庫,車輛是測繪大隊的。每當裝滿一輛車,連長就會安排一人隨車押運,我執行過三次押運任務。車輛到達圖庫后等候這里的卸車人員會立即行動起來卸車和入庫,有一部分是年輕的女戰士。她們行動敏捷,各個爭先恐后。身處在偏僻山溝的年輕姑娘們有如此旺盛的工作熱情和作風也深深的感染和打動著我,我也自覺的加入到卸車的行列。通過這次勤務,我也受到了一次教育。野戰部隊團以下單位沒有女兵,這也是入伍后第一次見到女兵。地圖裝運任務完成后,測繪大隊電影組專門到連隊放映了一場電影,以表對我連的感謝。<br><b>四、在天水縣磚瓦廠的日子。</b><br>1978年6月底,連隊奉命到天水縣磚瓦廠執行轉運紅瓦的任務。連隊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我們一排的一班和三班,由副連長帶隊,同時團運輸排派了一輛解放卡車一同前往。當時各班都沒有滿編,每班只有5人,兩個班共10人,還沒有步兵一個班人數多,加上炊事員、司機和副連長共計13人,在接到任務后立即準備行裝、炊具等必需品,第二天乘解放卡車前往天水執行任務。天水縣磚瓦廠屬地方國營企業,位于北道埠(現稱為天水市麥積區),天水站西北約2公里的山腳下。316國道當時的路況不好,從甘谷起就開始上山,全是在山上行駛,快到天水市才開始下山,100多公里的路程行駛近4個小時。 <font color="#9b9b9b">▲2010年7月我驅車重走了一遍當時的316路線,在山上拍照留念,此時的路況與當時相比已有很大改善。</font><div>磚瓦廠為我們騰出了很久沒有使用過的1間會議室和1間小廚房。會議室好像是原來廠工會的搞活動用的,大約有100平米,坐落于一個獨立的小院子內。我們到達后,立即把院落和房間打掃干凈,除了副連長和司機帶了床板外,其余的全部在地面靠墻跟用麥草加羊毛氈鋪成一排地鋪。條件雖然簡陋,但內務標準沒有絲毫降低,連缸子的把手和牙刷把都要求方向一致、一條線。經過打掃和整理,院子和房間的面貌煥然一新。磚瓦廠的廠長來看望我們時連伸大拇指夸贊:解放軍就是不一樣。</div> <font color="#9b9b9b">▲今年的八一節我把壓箱底的被褥拿出來,按要求整理了一次內務,折騰近2個小時才有了個模樣,比當時還是差了一截子。</font><br>我們的任務是把機制紅瓦用草繩5片一捆綁扎起來,以防止運輸途中損壞。捆扎好后用解放卡車運至鐵路貨場,最后裝車皮發運到洛門。7月份正值酷暑,每天頂著烈日,用草繩捆扎瓦片,數量接近60噸一個車皮時將瓦轉運到貨場。車皮到貨場后是有時間限制的,我們12人必須在2小時之內完成裝車,基本是10天左右就要裝一個車皮,工作量和強度可想而知。每次裝完車皮,每個人都達到了疲勞的極限,幾乎要癱倒在地,只要坐在地上就爬不起來。工作雖然很苦很累,但大家都以樂觀主義態度去面對,沒有絲毫怨言,咬緊牙關去完成任務。因為我們是解放軍戰士,在任務和困難面前只能前進不能后退。副連長高景祥身先士卒,裝車皮時喊著口號同我們一起干,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再叫苦叫累。高副連長對我們要求極為嚴格,但對每個士兵又極為關愛。裝運車皮和每天的勞動體力消耗很大,他想方設法的改善伙食和豐富業余文化生活。我們剛來時只帶了夠吃一周的米面和食油,沒有一兩肉。那時買肉都是憑票的,有錢也買不上肉。為了密切和磚瓦廠的關系,高副連長主動聯系廠長做一些廠內的卸貨、參加他們干部平整場地的義務勞動,和廠里的關系處理的很融洽,他們的財務科長主動提出廠里的肉票用不完,每月可以給我們一些肉票。從此后我們幾乎天天都可以吃上肉,有時連早飯都有豬頭肉。師后勤部的一名領導要轉業,托運家具需要草繩打包,派人到我們這里求援草繩,看到我們條件艱苦,主動提出給我們批一些大米指標,高副連長不失時機第二天就派人前往天水市師部批到了大米指標,這樣幾乎每天可以吃到大米飯,這是我入伍以來伙食最好的一個時期。<br> <font color="#9b9b9b">▲這張照片是高副連長的家屬來隊探親時和孩子的合影,膠卷和照片是我沖印的。這張底片遺忘在我的底片夾里,這次整理老照片發現了這張底片。當看到這張照片,我忍不住落淚了,當時的干部生活條件太差了,家屬來隊只能借用村民的房子團聚。說實話,高副連長還是比較喜歡我這個兵的,對我也有些偏愛,那時的官兵關系很純潔,我沒有給干部買過一包煙花過一分錢。我出差從家里帶了一條中華煙給大家抽,當時這種煙比較緊俏,他看見了就讓我拿出一包給大家意思一下,說全抽了太浪費,剩下的照價給我付了錢收了起來。1979年臨戰時期,63師擴編,他被調到隴縣的189團,這時我正在出差給連隊買電視,沒有機會和高副連長告別,是我的一大遺憾,從此失去了聯系。</font><div><font color="#333333"><b>第一次出差。</b>到磚瓦廠20天左右的一天中午,我的班長李代貴說副連長和他研究過了,決定讓我去蘭州鐵路局蘭州分局報批車皮計劃,一是我是城市來的見過世面先探個路,二是我家離蘭州近,給我5天假回家看看。這是我始料未及的,估計這也是創下了全軍新兵在入伍剛滿4個月就出差的時間記錄。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拿上填寫好的車皮計劃,換上新軍裝,背上挎包帶上洗漱用品就趕往天水站乘車。大約下午3點乘上了西安開往西寧的慢車。當時的慢車條件很差,逢站就停,乘車的多以沿途的農民為主,上了車就人擠人,沒有座位,但和施工相比這點困難就不叫困難了。列車大約行駛了半個小時左右我已經熱的大汗淋漓,我站立的左側兩人座位上坐著兩位20歲左右的年輕姑娘,這時其中有位梳著短發稍顯成熟的姑娘對我說:“</font>解放軍同志,你也坐下吧。<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說著她倆擠到了一起,給我留出約一人的座位。我表達謝意后坐到了座位上。那時的解放軍在人民心中還是值得敬重和信任的,如果當時沒穿軍裝,估計就不會有擠座位這個待遇了。經攀談,得知她倆是蘭化公司的子女,在天水以東一個農村的知青點下鄉,是回蘭州西固探家。當知道我也當過知青就顯得更加投緣,聊起來也顯得更加輕松自如。列車停車時我在站臺買了些蘋果和鴨梨,不時的用隨身攜帶的小刀削好皮給她倆吃,以示感謝。都說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我感覺男女搭配坐車更加輕松。此時的慢車仿佛比特快還快,在不知不覺中就要到達蘭州站,當她倆得知我要去蘭州鐵路分局辦事,告訴我到蘭州鐵路局是在蘭州站下,到分局在蘭州西站下車更近。這樣我又多坐了一站,再次感謝和告別了讓我至今還念念不忘的兩位漂亮和友好姑娘后,在蘭州西站下了車。走出車站的時間大約是早上6點多,到了鐵路分局機關還沒有上班。等到上班后,按照高副連長的交代,找運輸計劃處張處長批就可以,他和團后勤處處長很熟。找到張處長說明了來意,他看了一下計劃說不能批,因為鐵路局規定天水磚瓦不能發運到定西以遠,說洛門已經超越了定西,</span>說著拿出文件給我看,并說<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雖然和我們處長很熟,但文件規定了他也無能為力,讓我回去和處長解釋一下。我一聽傻了眼,頓時顯得很沮喪。不能回家是小事,完成不了任務可是大事。但還是沒有放棄,一直盯著他身后的鐵路運輸示意圖看,突然眼前一亮,發現洛門是在定西以東,并沒有超越,我趕緊指著地圖說:洛門是在定西的前面。張處長回頭看了一眼地圖后,說他把方向搞反了。說著拿出專用章蓋在了計劃上,并交給我一份說:批了,回去給你們處長帶個好。并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說:你這小伙子還挺機靈的。此時我激動的不知說什么好,向他連聲道謝并敬了一個標準軍禮。我高興的連蹦帶跳的快步走出了鐵路分局的辦公樓,乘公交直奔蘭州站買票回西寧。當時我父親已經調到寶雞基地任職不在家中,我母親見到我回來還嚇了一跳,以為我不是被開除了就是當逃兵了,怎么這么短的時間就回家來了。</span></div> <div><font color="#9b9b9b">▲回到家后和弟弟在基地軍人服務社照相館拍的照片。</font><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br></span></div><div><font color="#333333">這次回家含路途只有5天假,還要去單位看望朋友,在家就住了2天,在單位住了1天。時間雖然很緊,但是我已經相當知足了,按規定時間準時趕回了天水縣磚瓦廠。</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b>為戰友拍照和沖印照片。</b>高副連長帶來了一架海鷗203折疊120畫幅相機,但是沒有印相機,我這次回家順便把我自制的印相機、花邊切刀等器材帶了過來。休息的時候為戰友們拍了和洗印了很多照片,我自己卻拍的很少,現在看也是一種小遺憾。高副連長很支持戰友們拍照,照相機基本都歸我使用,每當拍攝完后,專門安排我到天水市購買藥粉、膠卷和相紙。費用是按拍攝的多少分攤的,但是比外面拍照要低廉的多。沖洗膠卷必須在全黑環境下操作,由于沒有暗室和顯影罐,只能晚上頭上頂著被子在被窩里沖洗。俗話說將在外不由帥,由于有車輛,給外出拍照和游覽提供了很多方便,副連長就可以直接安排車輛,如果在團里這是不可能辦到的。</font></div> <font color="#9b9b9b">▲在天水鍛壓機床廠門前拍攝的來到天水后我的第一張照片。</font><div><font color="#9b9b9b"><br></font></div> <font color="#9b9b9b">▲在麥積山景區管理處門前拍攝的近身照,這張照片曝光準確,沖洗的效果極佳,現在看接近專業水準,層次豐富,細節表現突出。很難想象是在很簡陋的條件下沖洗的膠卷。</font> <font color="#9b9b9b">▲在天水站站臺拍攝的這張照片處于月臺遮擋位置,光線很弱,雖然使用了大光圈和低速快門還是曝光不足,由于快門慢也拍虛了,只能留作紀念。</font> <font color="#9b9b9b">▲從麥積山石窟山腳下往遠處眺望,另有一番景象,遠處山巒起伏,景色更加宜人。</font> <font color="#9b9b9b">▲部分戰友在麥積山石窟前合影。左起:周嘉學(一班二炮手)、向國川(炊事員)、劉金鳳(一班三炮手)、侯中科(一班彈藥手)、李代貴(三班班長)、汪建國(三班二炮手)、楊社民(三班彈藥手)、侯玉海(一班班長)、許臘福(團運輸排司機)。每次外出家里必須要有人看家,所以沒有拍攝到全體人員的合影,只能以下面的照片補充。</font><div><font color="#333333">此時的麥積山石窟正在維修,</font><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不對外開放。磚瓦廠的工會主席認識景區的人員,一同也來到景區找熟人免票游覽了石窟,并幫助拍攝了這張照片。</span></div> <font color="#9b9b9b">▲部分戰友在天水鍛壓機床廠門前拍攝的合影,這張照片是用自拍模式拍攝的。用這張照片補充后,人員就全部到齊了。前排左起:汪建國、方群毛(三班副班長兼瞄準手)、高景祥(副連長)、李代貴、高機連司機。后排左起:李文信(一班副班長兼瞄準手)、高機連司機、劉金鳳、霍三元(三班三炮手)、周嘉學。此時運輸排的車輛被調回團里,由高機連的車輛替換。</font> <font color="#9b9b9b">▲三班戰友合影。缺少在師集訓隊還未歸來的方群毛和在家值班的霍三元。</font> <font color="#9b9b9b">▲在麥積山石窟前。身后能看到地面放置維修石窟的一些木料和沙子。</font> <font color="#9b9b9b">▲與劉金鳳戰友合影。</font> <font color="#9b9b9b">▲在天水黨川林場游覽時留念。這里植物茂密,景色秀美。身后是林場的場部。</font><div><font color="#333333"><b>偷摸駕駛汽車。</b>在當時的年代,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部隊,汽車司機是最牛也是令人羨慕的職業。尤其是步兵團運輸排的司機基本各個都牛氣十足。就連通信連的三輪摩托駕駛員牛的走路都仰著脖子。連隊的司機就好的多,這與管理方式和承擔的任務不同有關。但也有不同的,同我們一道來執行任務的運輸排司機許臘福,75年入伍,江蘇蘇北人,形容其為“雷鋒式”的司機一點也不為過,他比我早入伍3年,但一點架子也沒有,與我們相處的同兄弟一般,在轉運過程中,除了駕駛車輛外,每次都主動和我們一道搶著裝卸車和裝車皮。高副連長都深為感動,逢人就夸,回團匯報工作時,特意到后勤處領導那里贊揚許臘福,年底許臘福因工作突出,榮立了三等功。用現在的話說:同樣都是司機,做人的差距怎么這么大呢。一個半月后,由于工作需要,高機連的車輛和司機替換了許臘福。那個時候年輕人對車輛很好奇,總想找機會鼓搗一下。有一天我問周嘉學:你想開汽車嗎?他說:想開,但不會,也莫得汽車開。我把預謀已久偷開汽車的方式告訴了周嘉學,他表示贊同。終于等來了機會,負責天水機場施工的空軍工程兵在鍛壓機床廠家屬院放映電影,高副連長得到消息后安排大家去看電影,我和周嘉學沒等安排值班人員時就主動提出在家值班,副連長很高興的同意了我倆值班的要求。我觀察過,司機的鑰匙一般掛在自己床位的墻上,等看電影的人走后,我倆快步跑到房間內看汽車鑰匙是否還在,當看到鑰匙還在墻上掛著,頓時高興的手舞足蹈,拿著鑰匙直奔院子外的停車場。汽車停在院子外一個有半個足球場大小的空閑場地,場地空無一人。用鑰匙打開車門,起動車輛觀察油料后,我就在場地內轉著圈駕駛并給周嘉學做著示范。最后我倆輪換駕駛,一直駕駛到估計電影快要結束時將車輛停到了原來位置。這時發現,場地上布滿了車輛輪胎壓過的痕跡,我倆趕緊用掃把清掃了車轍印,以免留下蛛絲馬跡。但還是擔心被發現,在忐忑不安中度過幾天后,確認沒有漏出什么破綻,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這件事情我倆隱瞞了幾十年,從未對任何人講過,這是首次披露。現在看來,當時的膽子是有點太肥了,可能是當時年輕和文化生活單調造成的。</font><br><div><font color="#9b9b9b"><br></font></div></div> <font color="#9b9b9b">▲在解放卡車留影。偷偷駕駛的就是這臺高機連的車輛。(高機連的車輛已經替換了運輸排的車輛)</font> <font color="#9b9b9b">▲我和戰友周嘉學在汽車布景合影,再現了我倆當時開車的情景。</font> <font color="#9b9b9b">▲2004年國慶期間我出差到成都,專程來到廣元看望周嘉學戰友,我倆還回憶起偷開汽車的事情。</font><br>在天水執行施工任務期間我們十幾位戰士和干部付出了巨大艱辛和努力,轉運近700多噸紅瓦,出色的完成了任務。既有汗水和淚水,也有歡樂和愜意的美好時光。<br><b>五、承擔團炮兵集訓隊示范班任務。</b><br>我們連當時裝備的65式82mm無后坐力炮是步兵的主要反坦克武器之一。61師是甲種步兵師,該炮在所屬各步兵團有一個直屬連,在各營炮連有一個排的編制。與團屬的區別是每班編制是8人,比團屬多了1名彈藥手和1名馭手,行軍時團屬是摩托化,營屬是騾馬馱運,其余均相同。按常規團屬和營屬的火炮在口徑上是不一樣的,因當時搭載在北京212吉普上的75式105mm無后坐力炮遲遲沒有裝備到部隊,所以出現了團屬和營屬口徑一致的特殊現象。直到我退伍3年后105mm無后坐力炮才裝備到我們連隊。 <font color="#9b9b9b">▲75式105mm無后坐力炮。(圖片來自軍事資料)</font><div>78年全師停訓進行營建施工,我們這批新兵都沒有進行火炮的專業訓練,到年底面臨有些骨干要復員,為防止造成骨干力量青黃不接的局面,團炮兵股決定10月份組建為期2個月的骨干集訓隊,培養一批骨干力量。我所在的三班是連隊的先行和示范班,炮兵股決定我班擔任集訓隊的示范班。班長李代貴是從連文書下到三班擔任班長,沒有進行過火炮的專業訓練,自己認為很難擔負示范班的任務,主動找連里要求專業技術過硬的班長來替換自己。連隊經過研究決定三班和二班的班長對調,專業技術更好的二班長李有民來到我們三班擔任了班長。當時的新營房還沒有完工,連隊暫時住在已到陜西臨潼實彈射擊的高射機槍連雙層式的營房,高機連是由我連的高機排分出后組建的連隊,營房是新建的,所以這次營建不包含高機連。接到任務后,我們三班提前15天來到了位于團部隔壁的團集訓隊大院,按教案投入到緊張的訓練中。我們不僅在專業上要做好示范,還要在內務和一日生活制度等也要做好示范。在疊被子和整理豆腐塊上就下了很大功夫。我們新兵的被子棉花比較蓬松,整理起來難度大,星期天找來大石板把被子噴上水壓上一整天,使其變得瓷實,用雙手像繡花般的把棱角折疊出來,抹平皺褶。總結出了整理內務“七分疊,三分整”的經驗。經過刻苦訓練,我們班不僅出色的完成了示范班的任務,我個人也取得了各科目綜合考核的第一名。當時的獎品是一個筆記本,這個筆記本我留存了多年,很遺憾這次沒有找到。<br><b>青銅峽訓練。</b>在集訓隊訓練一個月后,師決定全師地炮集訓隊(含師炮兵團集訓隊)前往寧夏青銅峽軍坦克團進行戰術和搭乘坦克訓練。11月初的一天下午在洛門登上由天水方向開來的軍列,列車行駛十幾個小時到達蘭州西站,在蘭州西站兵站吃早飯時還巧遇到了在師炮團集訓隊的3位發小趙青海、楊世明、王崢和在西寧鐵一中上初中時的同學南海虎。列車在此停了近一天的時間,無聊時只能看書和聽收音機,悶罐車內收不到信號,只能在車廂門口或站臺上聽,由于人多嘈雜也聽不清,只能以極快的速度出站到西津西路的五交化商店購買了一個耳塞機和備用電池。在焦急的等待中,下午5點左右列車終于離開蘭州西站,經過20幾個小時的運行于傍晚時分到達了青銅峽車站。出站后發現并沒有車輛來接我們,我問帶隊的干部:有汽車接嗎?干部風趣的回答:有,是11號汽車。無奈,只能步行到目的地。由于是駐訓,褥子、羊毛氈也和背包打在了一起,重量要比單背包重得多,此時的青銅峽已經很寒冷,我們已經穿上了皮大衣、大頭鞋,戴上皮帽子和皮手套。我是二炮手,還要攜帶21公斤的炮身和工具包,負重可想而知。大約走了幾公里就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了。為了減輕我的負重,班長和其他炮手也輪換著替我扛炮身。不知走了多久,終于見到公路上出現一排雪亮的汽車燈光,這是坦克團來接我們的10輪大卡車。由于車輛有限,只能把背包和重武器先拉走,每班派一人押車,大家都互相謙讓,讓體力差的押車先走。負重解決了,行走起來輕松的的多。等到車輛返回接我們時,我們大約已經行進了20公里。我們興高采烈的乘卡車行駛了10幾公里,凌晨時分到達了184團駐地。此時184團在外地執行任務,營房只有留守人員,我們班安排在團直機炮連的宿舍。他們的宿舍比我們條件要好些,是獨立的上下鋪。(62師是乙種編制,團直只有警通連和機炮連。)第二天沒有休息,攜帶火炮步行到約4公里外的坦克團進行訓練。在路上不時的能看到頭扎紅頭巾的農村婦女駕馭毛驢車在奔跑,這也是青銅峽當地的特色之一。184團和坦克團地處戈壁邊緣,尤其是坦克團的戈壁還伴有沙漠,氣候條件惡劣,幾乎天天刮風,訓練時被風刮的睜不開眼睛,頭昏腦漲。相比之下,我們的條件雖然不能和城市比,但和這里的兄弟部隊比還是要好得多,我們更沒有任何理由再抱怨和叫苦叫累。軍坦克團當時裝備的是T34坦克和部分裝甲運兵車。訓練的內容是了解坦克的構造和各成員的分工和操作,搭乘裝甲運兵車。主要的是以坦克團派出的坦克為目標,進行運動目標的模擬射擊訓練。訓練期間,坦克團還專門組織我們參觀了青銅峽水電站。訓練快要結束時,師各團集訓隊全體人員觀看了由軍在坦克團靶場舉行的坦克和步兵協同實戰化戰術演習。有近50輛坦克、20輛裝甲車和一個步兵團參加演習。</div> <font color="#333333">坦克在戈壁沙漠行進如一群猛虎下山,沉睡的戈壁沙漠霎時沙土飛揚,場面十分壯觀。(圖片來自軍事資料)</font> <font color="#333333">步兵搭乘裝甲運兵車伴隨著坦克沖鋒,各個殺氣騰騰。(圖片來自軍事資料)</font>靶場炮聲震天,槍聲密集,設置的目標相繼被摧毀,仿佛來到的真實的戰場,震撼的場面令我記憶猶新。<br><b>觀看蘇聯影片《解放》。</b><font color="#333333" style="">12月中旬從青銅峽返回連隊時,新營房全部建設完成,連隊已經全部住進新營房。團直屬的5個連除高機連外,全部集中到了團部。我連、重炮連、通信連、汽車排、修理所、浴池和軍人服務社集中于團部上方山坡處的一個大院里。這時,越南在邊境的挑釁不斷升級,全軍都進入臨戰戰備狀態,除了軍事訓練和形勢教育外,還頻繁的放映戰爭題材的電影。放映蘇聯電影《解放》時只允許排以上干部觀看,為控制觀看人員,特意安排白天在團俱樂部內放映,由特務連警衛排的排長帶一個班守門和維持秩序。我為了能看上這部電影,托</font>在特務連偵察排的發小<font color="#333333" style="">孫彥與警衛排長打了招呼,并謊稱去到衛生隊看病向班長請了假。俱樂部大廳的設施只有舞臺和沒有安裝座椅帶斜坡的</font>水泥地面,<font color="#333333" style="">觀看電影等活動都是自帶小方凳列隊后就坐。當時大廳的后半部分堆滿了有7-8米高,從軍華陰農場運來裝滿麥子的麻袋,我們幾個“</font>走后門<font color="#333333" style="">”進入大廳的戰士只能爬到麻袋上面趴著看,以免被發現。</font> 《解放》是前蘇聯為紀念衛國戰爭勝利30周年,1970—1972年由莫斯科電影制片廠拍攝的耗資和規模最大、場面最為壯觀的戰爭題材的寬銀幕影片。從1943年蘇聯紅軍反攻的庫爾斯克戰役開始,到最后攻克柏林。影片共分5集,時長近8個小時。為強調紀實性、史詩性,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的真實歷史文獻鏡頭。影片還出現了不少歷史人物,如斯大林、朱可夫、羅斯福、丘吉爾、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此外,影片還蘊涵豐富感人的故事情節,從蘇、德兩軍統帥到普通士兵,從蘇軍反攻到德軍覆沒,成功地表現了一種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電影同步顯示日文和中文字幕,也有簡單的配音。 茨維塔耶夫大尉所在的炮兵營擔負著和我們連相同的反坦克職責。當時裝備的是M1937式45毫米反坦克炮和部分PTRD-41式14.5毫米反坦克槍。全營面對強大的德軍坦克群毫不畏懼,英勇頑強,奮力阻擊,擊退了坦克的多次進攻。在渡過第聶伯河后僅剩15人。 茨維塔耶夫大尉與衛生員卓雅的愛情故事貫穿電影的始終。 空軍指揮部里年輕漂亮的女電臺值守員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div>趴在麻袋包上觀看與坐在小板凳上看長達近8個小時的電影的干部相比,雖然每集中間休息20分鐘,也算一種享受,趴著累了,還可以側身半躺著看。雖然看完電影全身都是麥秸和灰塵,但是感到非常的快樂和滿足,這是第二次違反紀律了。<br><div><b>六、進入緊張的臨戰訓練。</b></div><div>1978年12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命令,戰役同時在云南和廣西邊境同時發起。由廣州軍區、昆明軍區執行作戰任務,大批部隊已悄然在指定位置秘密集結。全軍各部隊全面進入臨戰戰備和訓練狀態,蘭州軍區擔負著對南支援、對北防御的任務。野戰部隊義務兵服役期為2年,從78年我們這批兵改為3年,79年底新兵來到部隊后,服役期滿的士兵都沒有退伍,以保證員額滿編和充實乙種師擴編的所需兵源。1979年2月我被連任命為九班副班長兼瞄準手,投入到緊張的臨戰訓練之中。</div><div><br></div></div> <font color="#9b9b9b">▲1979年2月九班的戰斗序列。右起:班長:李苑柱、副班長兼瞄準手:汪建國、二炮手:關錦良、三炮手:張明軒、彈藥手:</font><div><font color="#333333">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部隊取消了所有假期,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同時加大了訓練強度。這是我們連實彈射擊最頻繁的時期,火炮發射聲震耳欲聾,瞬間感到大腦一片空白,仿佛處于休克狀態,現在還不時出現耳鳴現象。在團首次500M超直射移動目標射擊時,我們班首發命中,5發全部命中目標。成績的取得是靠班長在距離、速度測定和射擊諸元下達準確性和全班密切協作的結果。但關鍵還是取決于瞄準手的沉著應對、精確瞄準和擊發時機的掌控。打好了瞄準手獲得的贊揚多,失誤了受到埋怨也多。這次實彈射擊使我在全連和團里暫露頭腳,脫穎而出。</font></div> <font color="#9b9b9b">▲82無后坐力炮臥姿射擊狀態。無后坐力炮依靠發射時火炮尾部噴射的氣體來抵消后坐力,所以臥姿身體必須和火炮成90度角,避免發射時燒傷。</font> <font color="#9b9b9b">▲82無后坐力炮肩炮射擊狀態。此狀態不受地形限制,機動性好。一般采用跪姿無依托肩炮射擊,既要保持21公斤的火炮穩定,又要精確瞄準和擊發,難度可想而知。</font><br><b>參加軍地炮比武。</b>為提高全軍地炮分隊的專業技術水平,軍決定1979年9月在63師189團(陜西隴縣)舉辦全軍地炮技能比武。為參加這次比武,師決定各團挑選各類地炮綜合成績前2名,集中到師集訓隊訓練,從綜合考核中選取前2名參加軍的比武。7月份經過團炮兵股考核選拔,我以82無后坐力炮總分第一的成績獲得到師集訓隊參加集訓的資格。我和二炮連的一位班長確定為82無后坐力炮參加集訓隊的人員,并由二炮連派一個班擔任我倆操作的臨時炮手。當日就和100、82迫擊炮的選定人員一道動身前往集訓隊。火炮由團派車運送,人員則攜帶瞄準鏡、沖鋒槍和行李乘火車前往。師地炮集訓隊在甘谷師炮兵團集訓隊組建,位于316國道開始盤山處的一個山坳里。 <font color="#9b9b9b">▲正前方的山坳里的師炮兵團集訓隊,此時已經拆除。(2010年7月拍攝。)</font><br><div>師里非常重視這次比武,在開訓的動員會上,一位副師長作了動員報告,號召全體參訓人員刻苦訓練,為61師爭光添彩。為激勵參訓人員的積極性,即日起提高伙食標準,在每人每天0.52元的基礎上師里給每人再補貼1元,這在當時已達到了空勤的伙食標準。訓練的內容是目測距離、圖上確立站立點、射擊諸元的裝定改裝、各種射擊姿勢的精度射擊和射擊理論應用等。經過近一個月的訓練,迎來了初選考核。由師炮兵科的科長親自執行考核,科長是師炮兵團122榴彈炮出身,對我們直射火炮基本按榴彈炮的標準考核。無后坐力炮的射擊諸元都是2位數在改變,考核時以122榴彈炮3位的大數在不停的改變,這需要很強的心算能力和敏捷操作手法,這是始料未及的,也很不適應,20多組的諸元改裝完成后誤差為0個密位才能獲得優秀。這項考核我誤差了1個密位,成績為良好,其余各科都獲得了優秀。初選的結果是以1分之差取得了本炮種全師第二名的成績,獲得了參加軍比武的資格。沒有初選上的選手離開了集訓隊,我們留下的又投入到緊張的訓練之中。連長莊明林特意打來電話對我進行鼓勵,并告訴我在全連大會上對我進行了表揚,并承諾,如在軍比武中獲得第一名為我報請三等功。我針對大數字裝定改裝的弱點進行了高強度的訓練,手指都被瞄準鏡的距離和方向分劃盤磨出了血泡,終于達到次次0誤差的標準。訓練期間還趕上了總參在炮兵團舉行的《全軍貫徹條令、條例現場會》,幾乎每天都放映電影,師宣傳隊還演出了批判“四人幫”的話劇《十月風雷》。天有不測風云,8月底快要動身參加軍比武時,炮兵科突然宣布:軍里由于受時間和場地等限制,決定各師初選的第一名參加比武,其余人員即刻返回原部隊。這一決定意味著比武的機會已揮之交臂、擦肩而過。猶如晴天霹靂,令人難以接受,霎時間流下了眼淚。雖然沒有參加軍比武,但團里和連隊也給予我了榮譽,年底團向我頒發了82無后坐力炮唯一的由師統一印制的特等炮手證書,連隊給予連嘉獎一次的獎勵。</div> <font color="#9b9b9b">▲由61師(84802部隊)統一印制的特等射手、特等炮手、技術能手證書。</font><div><font color="#333333" style=""><b>擔任新兵班長。</b>12月份80年的新兵將要陸續來到連隊,這一年的新兵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城市的待業青年。連隊考慮我是城市兵,很容易和城市的新兵溝通和相處,決定我擔任以城市兵為主新兵一班的班長。編入新兵一班的12名城市兵主要來自寶雞、西寧和張家口等城市。特點是頭腦靈活、掌握要領快。缺點是喜歡調皮搗蛋,如震不住很難管理。對此我也講究工作方法,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方法,并在各方面先做出表率,動之以情、曉之于理和每個人促膝談心交朋友,在訓練中嚴格要求。經過2個多月的訓練,出色的完成了這批新兵的訓練任務,在全團新兵會操中受到了表揚。</font></div> <font color="#9b9b9b">▲擔任新兵班長期間持54式手槍和62式望遠鏡拍照留念。手槍是在我的新兵班長吳學光處借來的,此時他已是我的排長。</font> <font color="#9b9b9b">▲手槍不能白借,也要給我的排長吳學光拍張照片。訓練新兵期間我感冒發高燒,吃不下飯。吳學光排長拿出老鄉帶來的掛面,給我下了一大碗蔥花掛面,這是我在部隊吃的最好吃的一次面條。</font> <font color="#9b9b9b">▲持九班的56式折疊沖鋒槍拍照留念。</font><div>七、外地駐訓。<br>新兵訓練任務完成后,我被任命為九班班長。擔任班長后帶領全班訓練認真刻苦,各項成績名列全連前茅,深受連長莊明林的喜愛甚至有些偏愛,連隊的一些示范等任務一般都安排我班執行,基本取代了原三班承擔的先行和示范班任務,我確實有點受寵若驚。<font color="#9b9b9b"><br></font></div> <font color="#9b9b9b">▲1980年2月16日我光榮的被團直屬隊黨委批準為中共預備黨員。與我在三班時的老班長、入黨介紹人、現任副指導員李代貴(左一)和剛調入我連任副連長不久的李克明(中)在洛門鎮合影。</font><div><b>隴西駐訓。</b>為提高步兵的反坦克作戰能力,師決定6月份全師82無后坐力炮在隴西集中訓練。這次集中訓練我連是第一次5輛車全部出動,全程摩托化開進。摩托化開進時車輛搭起了篷布,里面黑咕隆咚,很容易發生暈車現象。訓練的地點是位于隴西西北銅加工廠以西十幾公里外山溝里的一所兵工廠,這所兵工廠剛建好就被廢棄,廠房和單身樓一樓門窗用磚封死,但二樓以上的門窗還是被當地的農民拆走。我們到了之后,只能用隨身攜帶的雨布遮擋門窗。我在觀察一樓后發現,由于門窗被磚砌死,窗戶和玻璃還在,我在工具包拿出工具拆了一扇,到二樓裝上試了一下,嚴絲合縫,緊接著又拆了一扇,這樣窗戶的問題就解決了,其他班和連隊也效仿我們班,全部解決了窗戶問題。炮兵股的股長看見我說:就你小子的鬼點子多。也不知是夸我還是批評我,我只能笑笑。181團、183團營屬炮排乘悶罐到達隴西車站后,同182團營屬炮排一同由文峰鎮帶著重裝備步行30多公里來到這里,真的很辛苦,令人敬佩。<br></div> <font color="#9b9b9b">▲隴西駐訓出發前聽說鎮上正在放映日本電影《望鄉》,為一睹被當時譽為“東方女神”栗原小卷的風采,和戰友周嘉學利用周日特意去洛門鎮觀看了這部電影。影片中栗原小卷飾演了一個富有正義感的記者,雖是配角,但是她可愛甜美的長相和純熟的演技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font><br><div><br></div> <font color="#9b9b9b">▲看完電影后發現一個私人照相攤有74式海軍軍服,我倆換上仰慕已久的海軍服,拍攝了這張照片。</font><br><div><font color="#333333" style=""><b>首次來到蘭州軍區炮兵司令部。</b>經過一個月的緊張訓練,將要迎來實彈射擊的考核。一天晚間接到炮兵股的通知,讓我到炮兵股來一趟。來到炮兵股才知道是讓我去蘭州軍區炮兵司令部出差,任務是聯系制作移動靶的紗布并用快件托運到隴西站。股長補充說:你家離蘭州近,應該回家去看看,但這次是沒有時間了,要快去快回,等駐訓結束,一定給你安排一次差事回家看看。第二天來到182團軍務股開具了一張《軍人通行證》,乘火車前往蘭州。</font></div> <font color="#9b9b9b">▲到達蘭州站后在站前廣場拍照留念。肩上背的是炮兵股的公用皮包,里面裝有800元用于結算紗布的現金,這在當時可以算得上是一筆巨款。</font><br>炮兵司令部位于東教場的南昌路,和蘭州軍區政治部在一個大院里辦公。我來到大院向哨兵出示通行證進行登記后進入了大院,大院綠樹成蔭,非常整潔,一塵不染,道路兩側被修剪的很平整的小葉女貞彰顯出部隊的作風。司令部接待室知道來意后,把我引見到器材處,器材處一位助理員非常熱情的接待了我,并告訴我紗布明天就可以提出并發走,不過會計出差了,只能先打個現金收條,過幾天才能開發票結算,這樣為我又一次出差來結算埋下了伏筆。助理員得知我還沒有住下,建議我住在政治部斜對面的蘭州軍區第一招待所,并說他家就在招待所隔壁的軍區家屬院,愛人在外地工作,我要是沒事可以過來聽聽錄音機。我來到招待所用軍人通行證登記,此時的招待所已經對外經營,房間是三人間,每床是2元錢,我感到有些貴,擔心回去不好報銷,但還是登記了。房間在北樓的二樓,設施有沙發、寫字臺和臺燈,床是沙發床。這是我第一次住這么好的房間,躺在床上就猶如躺在棉花包里。晚飯是在一樓的餐廳吃的,先買飯票,每位0.5元,半斤糧票。10人一桌,坐滿開始上菜,兩葷兩素四菜一湯,最好吃的是四喜丸子。吃完飯感到無聊,就按這位助理員給我留的地址去家屬院找到了他家,這時他家里已經聚集了幾個來聽錄音機的年輕機關干部,這是我第一次零距離看到這款四喇叭立體聲盒式錄音機,里面正在播放鄧麗君的歌曲。 <div>由于特殊的社會背景,鄧麗君的歌聲此時還被貼上“靡靡之音”標簽,當時大陸的報紙、電臺、電視很少出現她的名字,但她溫柔甜美的歌聲,卻如一股溫暖和風,融化了冷硬疏離的人心,鄧麗君成了兩岸無法回避的存在。從此后我成了鄧麗君的忠實粉絲之一。<br></div>第二天上午從倉庫提出紗布,這位助理員特意為我派了一輛中吉普車到蘭州西站辦理了托運手續。托運完成后我來到了黃河岸邊的白塔山公園游覽,在公園里隨處可見到穿著喇叭褲、帶著鏡片上貼著商標的麥克鏡、手里提著錄音機的小伙子。 <font color="#9b9b9b">▲在白塔山公園以黃河中山橋為背景拍照留念。此時我穿著的上衣是78式兩用小翻領襯衣。遠處就有一棟甘肅省軍區招待所的高樓,基本都還是平房。</font><br>返回到隴西后炮兵股對這趟差事非常滿意,并答應返回部隊后就安排我到蘭州去結算并放幾天假回家看看。當莊明林連長知道我出差住的是軍區第一招待所都羨慕不已。這次實彈射擊九班又擔任了500M超直射運動目標射擊,取得了5發5中的優秀成績。集訓結束時,軍區戰斗歌舞團來到182團俱樂部為我們進行了慰問演出,這是我第一次觀看蘭州軍區戰斗歌舞團的演出。<br>返回駐地后,炮兵股就安排我去蘭州結算并和連隊溝通給我10天假回家看看,從這里可以看出當時無論在連隊還是在炮兵股我還是受到了一定偏愛。來到蘭州軍區后,這位助理員辦理完結算手續后勸我在蘭州住幾天,并幫我辦了一張軍區游泳館的游泳證。在入住一招后巧遇到西寧一起入伍的張從寬,此時他借到團宣傳股寫稿件,這次是來《人民軍隊》報社送稿。 <font color="#9b9b9b">▲在駐地和張從寬戰友合影。</font><div><font color="#333333">與張從寬同房間是一位來自濟南軍區到蘭州軍區辦事的戰士,為了同時去游泳,我又一次找到助理員,為他倆也辦了游泳證。軍區游泳館位于雁灘附近,是露天游泳館,有兩個大型泳池。此時是7月底,正是游泳旺季,每天下午軍區都安排連隊進行游泳。我們三個第一次來到泳池就巧遇到1個女兵連隊來游泳,我們三個都是來自野戰部隊,平時就很少見到女兵,這次一下子在泳池見到如此龐大的女兵陣容頓時感到飄了起來,仿佛沉浸在夢幻中。</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同張從寬在蘭州玩了三天,除了每天游泳外還游覽了五泉山公園、在雁灘乘游覽船在黃河游覽區轉了一圈。</font></div> <font color="#9b9b9b">▲來到當時位于酒泉路的蘭州照相館拍了一張標準照,并用油彩上色了一張彩色照片,洛門鎮當時還不能上色。</font><div><font color="#333333">告別了戰友張從寬乘火車回西寧。這是我參軍后第四次回家,也是最后一次回家。前三次我父親都在寶雞基地,這次恰巧我父親休假在青海基地,所以我這次在家住了一周,陪我父親在基地山里打了幾次獵。</font></div> <font color="#9b9b9b">▲我們全家在22基地軍人服務社照相館合影。</font> <font color="#9b9b9b">▲在家里終于不用晚間起來站哨,可以踏踏實實的睡到自然醒。此時明星掛歷已經興起,坐在沙發上看著電影畫報休息,感到非常的愜意。左側門后放置的是一支4.5毫米小口徑步槍,家里還有一支鹿牌的雙管獵槍,這是我父親的心愛。</font><div><font color="#333333" style=""><b>一條山駐訓。</b>從家回來不久的8月中旬,接到了全團赴一條山地區進行戰術訓練的命令。一條山是蘭州軍區戰術訓練的指定場地,位于甘肅景泰縣境內。這次人員和車輛全部搭乘軍列開進,軍列行駛了24小時候后在一個叫紅硯臺的小站停靠,我們連乘汽車又行駛了近30公里來到了當時叫中泉公社腦泉大隊的村莊,村莊的社員已經為我們騰出了住房。這里的房東對我們非常熱情,都是把最好的住房讓給部隊住,我們九班被安排在一個姓王的家中,我們的背包還沒有打開,房東就把切好的西瓜端上來了。這里地處戈壁沙漠,西瓜非常的甜,這是我吃到的最甜和最好吃的西瓜。這里的地名和泉分不開,但是水的含堿量非常高,又苦又澀。喝這里的水基本都腹瀉,每天團里用油罐車到白銀裝自來水供飲用和做飯,洗漱等用當地的水。用這里的水洗頭和洗衣服打上肥皂根本不會起泡沫,反而</font>黏的和<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漿糊似的。這里的蒼蠅多的出奇,我們帶來的蚊帳成了防蒼蠅的蠅帳,尤其是午休時蚊帳上面布滿了黑壓壓的蒼蠅。條件雖然艱苦,但是各個熱情高漲,圓滿的完成了這次戰術訓練任務。</span></div> <font color="#9b9b9b">▲持我的配槍-56式折疊沖鋒槍和62式望遠鏡騎駱駝拍照留念。后方就是我們居住的腦泉大隊村莊一角。在一次乘車配屬步兵的訓練中,班里的彈藥手張會乾主動為我背著配槍,乘車返回途中發現槍支不見了,是他把槍遺忘在工事里了。我頓時嚇的臉色發白,趕緊讓車輛返回尋找,到工事里發現槍支還在,懸著的心終于放下,我就像找到了丟失的孩子一樣,把槍緊緊地抱在了懷里。多虧戈壁深處沒有人煙,否則后果不堪設想。這次教訓是深刻的,我在班務會上主動做了檢討,從此后只要持槍就做到槍不離手。</font><br><b>八、承擔食堂施工任務。</b><div>一條山訓練結束后,我們三排承擔了連隊新食堂的施工任務。營建時蓋的食堂因地基沒有處理好,造成了傾斜塌陷,不得不拆除重建。原來食堂的位置地基不穩,只能改建在重炮連操場的一側。我們排三個班主要負責磚瓦、砂料的搬運、腳手架的搭建和給泥瓦匠當小工。</div><div><b>差點受到處分。</b><font color="#333333">有一次我帶著九班去二營磚窯拉磚,負責磚窯管理的一名戰士硬是要求我們帶走一堆燒廢的窯口磚,否則不讓我們的車輛離開。我覺得清理窯口磚是他們自己的任務,不應該把他們自己的任務轉嫁給我們拉磚的。我讓司機開車不理睬他,誰知這名戰士非常認真的站在車頭前,擋住了我們的車輛。我下車便和他理論,他說這是營里的規定,他也沒有辦法。我氣不過就推開他讓車輛先走,他也不示弱推開我又站在車頭前。在相互推搡過程中演化為了肢體沖突,由于我出手過重把他臉部打傷了。這時二營的教導員和負責營建施工的張副團長聞訊來到了現場,對我進行訓斥并讓我當眾給這位戰士賠禮道歉。我認為他們是在袒護自己的戰士,始終沒有賠禮道歉,讓司機開動車輛返回連隊。誰知到了連隊,莊明林連長早就在施工現場等著我,告訴我已經闖下大禍,團長都知道了這件事,電話中發了很大的火,把他嚴厲的批評了一頓,并責成他對我嚴肅處理,并要給予紀律處分。莊明林連長說:看你平時文縐縐的,怎么能去打架?我只能晚上連點名時對你提出嚴肅批評,希望你能理解。我說:只要不給處分怎么批評都可以。晚間點名時莊連長通報了我打架的事情,并對我提出嚴厲批評。點名結束大家都還疑惑我怎么會打架。第二天莊連長找到直政股的股長一同去團長處匯報并替我說情,夸我是非常優秀的班長,由于年輕好勝犯下了錯誤,并說我已經認識到了錯誤,在全連對我進行了通報批評,為了我今后的成長就不要給處分了。也許是團長此時消了氣,對我再沒有追究,逃過了紀律處分。</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經過一個月的施工,食堂的廚房部分主體已經完成,此時排長吳學光要休假,連隊決定我代理三排的排長,負責后續施工。連隊對后續施工非常滿意,多次在連點名時對我提出表揚。10月底基本完工,在拆除煙囪腳手架時很多戰士都恐高,我入伍前當過電工,經常爬高,所以我主動承擔了拆除高處腳手架的任務,拆除后幾根木料時腳下打滑襠部騎到了腳手架上,頓時感到非常的疼痛,我忍著劇痛堅持拆完了腳手架。</font></div> <font color="#9b9b9b">▲這就是我們三排全體一磚一瓦蓋起的食堂,由廚房、餐廳、司務長上士宿舍和庫房構成。2005年時仍屹立在雜草叢生的操場前。</font><div><b style=""><font color="#333333">師醫院住院。</font></b>在拆除腳手架時失足硌到了襠部,這時出現了腫塊,來到團衛生隊檢查時遇到師醫院二所的所長來我團巡診,所長給我做了檢查,根據病情建議我先到師醫院治療,再去133野戰醫院會診。</div> <font color="#9b9b9b">▲去師醫院前青海一同入伍的部分戰友來看望我,也借此機會拍照留念。這是我最后一次持我的配槍留念。</font> <font color="#9b9b9b">▲穿著當時只有特務連偵察排配發的迷彩服留影。</font> <font color="#9b9b9b">▲戴上當時流行的麥克鏡和特務連偵察排的發小孫彥合影。</font> <font color="#9b9b9b">▲和孫彥、張從寬、史田發自拍合影。配槍放在了懷里,防止再次遺忘。</font><div><font color="#333333">11月初準備動身去師醫院住院治療,在后勤處開具了《軍人供給關系介紹信》,又來到連長莊明林處話別,莊連長風趣地說:你小子真行,出差第一次住宿就住進了軍區第一招待所,這第一次住院就住進了師醫院,趕緊去治,弄不好還要影響到下一代。來到天水師醫院在門診做了入院檢查后被安排在住院部二樓的二所。病房里有8張病床,這里住的都是外科的患者。師醫院對每位住院的都有伙食補助,外科的伙食比較大眾化,都是小炒,味道要比連隊強多了。整個師醫院就二所有兩位女護士,大多數女兵都被抽調到師宣傳隊。當時師宣傳隊沒有編制,只能在各單位臨時抽調。住院期間上午要查房、打針,管的比較嚴,下午一般就比較松,病情不重的就可以外出活動和上街。經過一段治療,腫塊也逐步消除。治療期間師醫院二所所長還帶著我們3位需要會診的患者乘救護車來到133野戰醫院做會診。我被安排在外科的護士辦公室等待軍醫來會診,等待期間我看見報刊架上有一本《解放軍畫報》就隨手拿起翻閱,這時進來一位30多歲的小個子女護士,見到我在看畫報,劈頭蓋腦對我大聲呵斥:你怎么不經過允許就隨便看,你把這里當成你家了,放回去!我也沒有示弱反駁道:這也不是你家,書放到這里不就是看的嗎?你們大醫院就這樣對待來自一線部隊的戰士?她見我發火也再沒有說什么。這名護士當時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態,這樣對待我,直到現在想起這件事還在窩火。她的個子不到1.6M,臉上還布滿了雀斑,也不知她入伍時是怎么能通過面試這關的。她與我們師醫院的護士在各方面比起來的差距用現在的話說:那是相當的大。住院期間部隊的老兵復員工作開始,連長來電話征求我的意見,臨戰訓練結束后,全軍已明確規定今后干部全部來自軍校,在戰士中不在提拔干部。服役期已到,在部隊多服役一年半載的沒有什么意義,早點到地方去適應比晚了強,所以我做出了復員的決定。經過近20天的治療,病情明顯好轉,我主動提出出院,返回了連隊。</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b>九、告別軍營。</b></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回到連隊后莊連長就找我談話,正式通知我支部已決定我退出現役,從即日起不再擔負各種勤務。這就標志著我即將脫下軍裝,告別戰友,離開部隊走向新的工作崗位。此時此刻,既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可以見到日夜思念的父母和家人,難過的是要告別一起摸爬滾打,同訓練、同施工、同生活,朝夕相處的戰友和培養我的部隊。</font></div> <font color="#9b9b9b">▲我們即將退伍的戰友在營房前合影留念。前排左三為本人。</font> <font color="#9b9b9b">▲全連干部戰士為歡送我們退伍一起合影留念。二排左四為本人。</font> <font color="#9b9b9b">▲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就要摘下領章和帽徽了,我站在九班的通鋪前,凝望著這里的一切,眼淚止不住往下流,想表達的太多太多了......</font><div><font color="#333333"><b>十、重返軍營。</b></font></div><div>人雖然離開了部隊,但是心依然和部隊相連。回到地方后經常思念部隊和朝夕相處的戰友,經常在夢中又回到了部隊。每當我乘坐列車經過洛門就會情不自禁的透過車窗遙望這里,看到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倍感親切。早就想回到部隊看看,但受工作和條件限制沒能如愿。隨著工作等條件逐步好轉,2005年利用“十一”長假和2010年7月兩次驅車來到部隊。此時部隊已經移防到寧夏銀川的平吉堡,但老營房依然屹立在這片熱土上,在這里我們雖然奉獻出了美好的青春年華,但無怨無悔,感到驕傲和自豪。看到老營房就仿佛又回到了部隊,激動的淚水又止不住的往下流。<font color="#333333"><b><br></b></font></div> <font color="#9b9b9b">▲當來到闊別25年的營房后就迫不及待的來到九班的門前,激動的放聲大哭,情不自禁的喊道:九班第三任班長前來報到!我對九班的情誼如此之深,是因當兵三年,兩年是在九班度過的,在這個班擔任過副班長和班長。在九班門前拍照留念,黑白照片是在背后這扇窗戶的室內拍攝的。(2005年10月3日拍攝)</font> <font color="#9b9b9b">▲2010年7月又一次來到連隊的營房。站立的地點是我們連的車庫,此時已經拆除。</font> <font color="#9b9b9b">▲左側是我們連隊的營房,本來有4排,最后一排是食堂,在80年因地基塌陷被拆除,在重炮連的操場一側重建了食堂。右側是重炮連的營房。(2005年10月3日拍攝)</font> <font color="#9b9b9b">▲連隊的營房是78年全連干部戰士經過一年的辛勤施工,一磚一瓦蓋起來的。全團房頂的瓦是我當新兵時所在一排的一班和三班全體戰友一片一片的包裝和裝運從天水發運到了洛門,每一片瓦里都有我們拋灑過的汗水印跡。</font> <font color="#9b9b9b">▲2010年7月來到我當新兵時在麥積山腳下拍攝照片的地點拍照留念。</font> <font color="#9b9b9b">▲2010年7月在麥積山石窟前拍照留念。</font><div><b style=""><font color="#333333">十一、戰友重逢。</font></b></div><div><font color="#333333" style="">離開部隊后由于受當時的通信條件的限制,外地的戰友只知道當時的地點,雖然互有通信,但隨著工作變動漸漸的相繼失去聯系。我時刻掛念每一位戰友,通過各種渠道多方打聽,終于聯系上了一些戰友。隨著通訊工具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戰友逐步聯系上了。2000年7月我在寶雞出差,約到了陜西籍的戰友在寶雞相聚。</font></div> <font color="#9b9b9b">▲分別20年后部分戰友終于在寶雞相見,大家見面互相擁抱,倍感親切,激動的聊了一夜天,有說不盡的情。</font> <font color="#9b9b9b">▲我在九班的老班長李苑柱也從上海乘飛機趕來相聚,我當新兵時的一排長張文孝(一排中)也在清晨來到這里。從合影中的表情可以看出聊了一宿天,已經顯示出了些疲憊,但依然情緒高漲。</font> <font color="#9b9b9b">▲我與在九班的班長李苑柱合影,我當時是副班長,相處的和親兄弟一樣。</font> <font color="#9b9b9b">▲和80年我帶的新兵楊彥(左一)、趙農(右一)合影。</font> <font color="#9b9b9b">▲九班的歷任班長在一起合影。首任:劉建賢(左一)、第二任:李苑柱(左二)、第三任:汪建國(右二)、第五任:楊彥(右一)</font> <font color="#9b9b9b">▲我與三排的首任排長劉建賢(中)和第二任排長吳學光(右一)合影。我離開部隊后他倆相繼擔任了82炮連的連長,84年帶連隊參加了老山作戰。</font> <font color="#9b9b9b">▲相聚的戰友在寶雞站前留念。</font><div><font color="#333333">2016年9月四川籍、寧夏籍、甘肅籍、青海籍的部分戰友相約來到了183團駐地銀川相聚。</font></div> <font color="#9b9b9b">▲相聚的戰友在銀川平吉堡183團大禮堂前合影。</font><div><br></div> <font color="#9b9b9b">▲我的三位班長都來到了這里相聚,三班時的李代貴(右五)和李有民(右六)、九班時的李苑柱(右七)。</font> <font color="#9b9b9b">▲我離開部隊后入伍的部分寧夏籍的戰友也趕來相聚。</font> <font color="#9b9b9b">▲軍嫂們也動情的唱起了歌。</font> <p><font color="#333333" style=""><b>后記</b>。</font></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以老照片的形式對我參軍的過程和在部隊成長經歷進行了梗概回憶,突出了一些典型環境下的典型故事,要說的事情很多,今后還要專題性的回顧。本文所拍攝的照片除注明外都為本人拍攝和沖洗。希望能看到此文的戰友對不足部分給予補充和指正。</span></p><p><font color="#9b9b9b"><b style=""><br></b></font></p><h5><font color="#9b9b9b"><b style="">本人簡介:</b>老兵BG9WH;真實姓名:汪建國,BG9WH是本人的業余無線電臺呼號;籍貫:黑龍江省海倫市、出生地:廣東省廣州市;1978年3月-1980年12月曾在步兵183團82無后坐力炮連服役,到地方工作后從事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現已退休。業余愛好:無線電和電臺通聯以及短波電臺收藏;固定翼和直升機航空模型飛行;音響發燒友,喜歡聽古典交響樂;用相機記錄社會變革,領略大自然的精彩瞬間。</font></h5><p><font color="#9b9b9b">相關文章鏈接:</font></p><p><a href="http://www.xsjgww.com/35v4bdfk?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膠片相機的記憶-我的青春在軍營(上)</a></p><p><a href="http://www.xsjgww.com/33lv4v7n?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我眷戀著綠色的軍營</a></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市|
西贡区|
彩票|
无极县|
洮南市|
阜康市|
合江县|
鄂托克前旗|
秦皇岛市|
黄龙县|
囊谦县|
乐业县|
灵宝市|
赤峰市|
女性|
长沙县|
上杭县|
南郑县|
云阳县|
沁阳市|
屏南县|
潮州市|
陆良县|
漠河县|
绵竹市|
乌恰县|
南澳县|
嘉鱼县|
依兰县|
宣城市|
蓬安县|
洪江市|
青岛市|
日照市|
常山县|
本溪市|
宝应县|
龙井市|
和顺县|
元氏县|
新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