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文字:曉艷</p><p>攝影:曉艷</p> <p> 對南門大街,更多的是兒時的記憶,每次踏進這條街,走在青色、滑溜的磚石上,仿佛時空穿越,情景再現,恍恍惚惚間仿佛又回到了童年。。。</p><p><br></p><p><br></p><p><br></p><p><br></p><p> </p> <p> 兒時,父母親奔波勞碌于教育事業,無暇照顧陪伴三個孩子,常常把老幺的我托付給外婆照看,外婆忙于生計,在南門大街的裁縫店鋪里做衣服,還是個小組長,白天我就呆在她店鋪里玩耍,喜歡在她腳邊的放邊角料的木箱里翻來揀去的捯飭,挑選好看的做衣服剩下的布條、布角、布塊,纏著外婆給我做花布書包,五顏六色零零碎碎的花布被外婆裁剪成一個個小小的三角形,用她粗糙卻靈巧的雙手拼接縫補得像五彩的萬花筒,更像一個色彩斑斕的夢,裝點了我童年的記憶。</p><p> 那年代的女孩子發辮上都喜歡扎上紅綢子,我更是利用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在裝滿寶貝的木箱里挑揀出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的布條,運氣好時偶爾會揀到富裕人家用的綢布料的布條,我如獲至寶的拿給外婆,心靈手巧的外婆會將布條裁剪得直直的,兩邊再縫上白邊,這樣扎在發辮上,會得瑟上好一段日子,心情也會跟著跳躍、美麗好些天。</p><p> 南門大街僅此一家裁縫店,以前家家都是做衣服穿,生意非常忙碌紅火,特別是到了過年期間,為趕制過年新衣,外婆都要到很晚很晚才回家,我和姐姐每晚站在巷子口,朝南門大街熱鬧處張望,外婆甚至把衣服帶回家連夜趕制新衣,而我們都是待別人家的新衣都做好了拿走了,已是年三十很晚了,外婆才帶著老花鏡,彎著腰一腳一腳噠噠噠的為我和姐姐縫制新衣,姐姐也是耳濡目染,學會了縫邊啊鎖扣啊等等一些簡單的活來幫忙。 </p><p> </p><p> </p> <p><br></p><p> </p><p> </p> <p><br></p><p> 還清晰得記得我的幼兒園在離外婆很近的地方,每到早上九、十點鐘,俗稱腰頓子時間,我都會翹首企盼外婆,外婆會在這個時間點去南門大街北首包子鋪買一只剛出籠的熱氣騰騰的豆沙包,我喜歡甜食,和哥哥不一樣,他喜歡吃包子鋪的肉包,那肉包松松軟軟,汁多肉鮮,味道真的不一般,外婆會用手絹小心翼翼的把豆沙包包好,揣在兜里,送到幼兒園來。現在再品嘗各家各店的包子時,總感覺沒小時那種甜糯糯的香甜味道了。。</p><p> 對南門大街除了有美麗甜蜜的回憶,也有過苦澀的記憶,也可以說是一件糗事了,那也是在南門大街幼兒園上學的時候,有次,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顆類似預防針作用的藥丸,讓我們干咽下去,我嗓子眼小,平時就最怕吃藥,每次吃藥都要磨蹭上好半天,喝上好多水,藥丸也咽不下去,更何況是干咽了。老師點名叫上一個個的學生,監督著咽下去方可回座位,惶惶等待中終于叫到我了,我只得硬著頭皮,無奈地接過藥片,放在嘴里,然后假裝鎮定的向老師點點頭,示意咽下去了,不敢張嘴,不敢說話,這顆藥就一直含在嘴里,嘗盡了苦苦的滋味。。。哈哈,現在想來真覺當時的我幼稚可笑!</p><p> </p> <p> 幼兒園外面的店鋪是鐵匠鋪,燒制鐵器的火爐里永遠都燃燒著熊熊火焰,清脆的鐵器敲打聲,與街面的商販叫賣聲,吆喝聲,渾為一體,構成了一幅繁榮的盛世景象。</p> <p><br></p><p> 如今的南門大街已成了歷史的印記,成了外來游客的觀光景點,只有曾與南門大街朝夕相伴的人們永遠留有對她不可磨滅的永恒的記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汀县|
双峰县|
南漳县|
汤原县|
楚雄市|
德令哈市|
双峰县|
苏尼特右旗|
老河口市|
通榆县|
县级市|
扶风县|
攀枝花市|
隆安县|
高清|
内黄县|
长顺县|
涿鹿县|
石狮市|
吴川市|
吴堡县|
原平市|
诏安县|
凌源市|
天长市|
安乡县|
达孜县|
舟曲县|
科技|
肥乡县|
土默特右旗|
栖霞市|
增城市|
丽江市|
湖南省|
吴江市|
乾安县|
利辛县|
鹰潭市|
三门县|
调兵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