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入秋以來,天空幾乎一直陰沉著臉,偶爾一絲笑容,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樣子。連綿的秋雨,把天空搞得灰蒙蒙,也把人的心情,弄得濕漉漉。</p><p> 這樣的氣象,迫使我心馳神往的想要奔向海邊,去走走,看看,讓心情明朗起來。</p><p> 大海,對于旅行愛好者,是一個歡暢的夢;對于寫作愛好者,是一條喚醒靈感的長河;對于愛好吟詩作賦者,是一個經久不息的遠方;對于音樂愛好者,是一個聆聽浪花里飛出歡樂的歌的場所;對于攝影愛好者,是一個追逐光影的圣殿;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實現夢想,激發靈感,尋找韻律,聆聽海風吟唱,見證海上日出日落的最佳福地。</p><p> 霞浦,是我奔赴的首選。</p> <p> 2020年10月15日清晨六點過,在潮濕的秋風中,我懷揣著一份期待已久的激情,鉆入晨曦薄霧,在橙色街燈掩映下,打車前往機場與閨蜜等6人會合。</p><p> 經三小時三十分穿云海,跨山谷的飛行,再轉乘高鐵動車一小時零幾分穿隧道,跨橋梁,于當日午后十四點過平安到達向往已久的攝影圣地——霞浦。</p> 壹 <p> 16日下午十五點過,在導游帶領下,驅車來到東壁,拍攝漁民在灘涂的勞作情形,晚霞掩映的壯麗景色。</p><p> 海面上,用竹竿架設的紫菜竹排齊齊整整鋪滿海面,一望無邊,像極了閱兵場上一對對氣宇軒昂的士兵方隊;像極了古戰場上手持兵刃氣勢滂沱等待沖鋒的戰隊;像極了天安門廣場國慶游行歡呼雀躍的群眾隊伍。此情此景,令第一次親眼目睹的我們心潮洶涌,驚嘆不已。</p><p> 不遠處,一個身穿紅衣的漁民挑著一對黃色塑料桶在潮起潮落的灘涂勞作,瞬間成為現場長槍短炮的聚焦點。</p><p> 那時,風卷浪涌,一波波海浪被風卷裹著前仆后繼地撲向灘涂,在暗紅色的灘涂上沖刷侵染出一道道潔白閃亮的抽象派圖案。紅衣漁民的身影,恰如畫龍點睛,使整個畫面充滿勃勃生機。</p> <p> 隨著時間推移,天色逐漸黯淡。霞光點燃了天空的云彩,映紅了海面的波紋。遠處山峰成了朦朧的剪影,紫菜竹排在霞光中栩栩生輝。</p><p> 風起浪涌的海面,薄霧漸生,光影彌蒙。腥咸的海風撲面而來,鼻腔里塞滿了大海的味道,讓人目眩神迷。</p> 貳 <p> 17日凌晨四點十五分,霞浦縣城尚未蘇醒,人們還在睡夢中,街燈清冷,四周寂靜無聲。我們驅車穿過漆黑的鄉村,趕到鹽田滸嶼澳拍攝日出。</p><p> 導游將我們帶到拍攝點,一片靜默漆黑,心跳與呼吸成了最響亮的聲音。</p><p> 不多時,身邊陸續聚滿了男女老少南腔北調的人。后來的人,瞄著空擋就往里鉆,一旦站定,立即架好相機,調整參數,一副胸有成竹手到擒來的架勢。</p><p> 雖是秋季,海邊的秋風卻遠比城市里的秋風凜冽好幾倍,那股帶著腥咸味兒的寒氣直往脖子里鉆,凍得人們不住地跺腳搓手。盡管如此,大家依然興致勃勃的眺望著遠方朦朧的山巔,期待著可以一睹太陽升起時的驚艷。</p> <p> 在苦苦等待到清晨6點多的時候,天邊出現了一道玫紅,只聽有人驚呼:出來了,出來了。接著便是一片咔咔的快門兒聲響。</p><p> 到了7點過,天邊那唯一閃現的玫紅色被厚重的云層掩蓋,頗有經驗的導游開始勸說各自的團隊撤離。</p><p> 天不作美,也是沒辦法。人們帶著些許的失望,怏怏的離去。</p><p> 好在天剛微明的時候,我拍到了一個漁民在小木船上拉網搬魚的情景,也算是小有收獲了。</p><p> 心態引領心情,不是嗎?帶著好心情,向著下一個目標出發吧!</p> 叁 <p> 17日早晨七點過,來到南灣圍網甲骨文拍攝地。嚯,這里早已是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我們迅速找到一個視野相對開闊的拍攝點,靜待潮起開拍。</p><p> 浸沒在潮水中五顏六色的圍網,恰似一朵朵禪意濃濃的蓮。據說那是用來養殖螃蟹的圍網。</p><p> 遠處山巒疊嶂,炊煙裊裊。一條跨海鐵路橋橫垣海面,如一根潔白無瑕的哈達,在光照下閃耀著奪目的光亮。</p><p> 此情此景,不禁讓我想起: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p><p>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潮水,一點一點的上漲,原來縱橫凌亂的灘涂沙隴,逐漸淹沒在海水之中,只露出沙隴的脊梁。之前尚未察覺的魚形圖案,清晰的浮出水面,人們不禁驚呼歡叫起來。</p><p> 一支漁船,仿佛從天而降,穿行在甲骨文圖案與圍網的沙隴之間。一根長長的竹竿,被撐船的漁民上下翻飛的玩弄于股掌之間,駛得小船忽左忽右,進退自如。</p><p> 小船行至魚形圖案的魚嘴處,漁民用手中的長竹竿敲打水面,頓時白浪翻滾,漣漪層疊。據說是為了將魚群趕到魚形圖案的沙隴里,便于捕魚。</p><p> 那情形,頗具戲劇性。</p> <p> 當日下午十五點,導游驅車帶領我們前往瓦窯,拍攝風中飄搖的漁網。</p><p> 準確的說,那是一處顯著的擺拍場景。只因之前有攝影大師們在哪兒拍出了大片兒,于是就有了像我們這樣愛好攝影的小白,在導游的引領下,趨之若鶩的前往一探究竟,安利打卡。</p><p> 網絡的力量是無窮強大的,攝影師的作品是供欣賞的,如同人們常說的,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任何場景,只要你沒有身臨其境,都只能停留在理想的范疇。</p><p> 事實上,映入我們眼簾的,不過是幾條破舊的甚至有點兒臟兮兮的像棉紗一樣的東西,高高懸掛在幾根插在河灣中央的竹竿上,一個漁民劃著一支小漁船在河里繞著那被稱之為漁網的東西游來游去。岸上,幾百號游客,興致勃勃長槍短炮的在那兒卯足了勁兒的拍。</p><p> 我們便是其中之一。</p><p> 我們也和大師們一樣,裝模作樣的拍出了自以為是的大片。</p><p> 欣喜所獲,滿意而歸。</p> <p> 十八點左右,我們轉移到小皓,拍攝最美夕陽下的灘涂。無奈,沒有夕陽映灘涂,無緣捕捉那瞬間的美。</p><p> 此時,風起浪涌,層層疊疊的海浪響亮的沖刷著灘涂,留下一道道迷人的線條。</p><p> 幾個漁民手執天藍色漁網,在灘涂上來回逡巡,仿若幾顆藍色寶石鑲嵌其間,那場景恰似一幅印象派油畫。</p><p> 漁民們經年勞作的身影,無疑就是刻畫在灘涂上最美的詩行。</p><p> 我用相機和手機努力想把這一幕捕捉記錄下來,只因相距甚遠,沒有足夠倍數的長焦鏡頭,最終只拍到了一張這樣的照片。</p><p> 早早收隊,悻悻而歸。</p> 肆 <p> 18日凌晨五點,我們趕往北篼海邊,拍攝朝霞中漁民撒網,織網,捕魚,收獲海帶場景。</p><p> 天邊微明,云彩微紅,天幕深藍,兩道耶穌光從云縫刺出,如探照燈一樣直射海面。海風凜冽,海浪洶涌,沙灘上人影綽綽,閃光燈,補光燈,捕魚燈,若隱若現。漁民忙碌的身影投射在霞光映照下濕漉漉的海灘上,忽遠忽近,忽急忽慢,忽長忽短。</p><p> 此時的海灘人頭涌動,人們奔走在潮濕的海灘上,捕捉令人驚嘆的晨曦霞光。</p><p> 快門聲聲,佳片幀幀。人們的臉上被明亮的朝霞暈染得金光閃耀,滿足的微笑寫在臉上,最美的朝霞海景刻在心里。</p> <p> 當時針指向七點,我們已到達沙江S灣。</p><p> 登上靠近S灣的一棟民宅頂樓,沙江S灣的全貌就盡收眼底了。所謂的S灣,其實就是當地漁民們用竹竿在灘涂上布的一個形如英文字母S的陣型。竹排上掛滿了這一季的紫菜,來回穿梭的大小漁船,貨船經過S灣駛入大海。</p><p> 導游說,沙江S灣也是攝影愛好者到霞浦拍片不可或缺的點位之一。</p><p> 于是,我們擺開陣勢,以各自的審美視角記錄下沙江S灣別具一格的唯美姿態。</p> <p> 下午十四點三十分,導游將我們帶到東安漁排,搭乘一艘機動捕魚船前往一個島嶼拍攝漁排,灘涂。</p><p> 剛到碼頭,濃烈的海腥味兒直往鼻孔里鉆,讓人有種窒息的感覺。我趕緊戴上口罩,稍微好一些。</p><p> 當機動船突突的駛離碼頭穿行在整齊的漁排之間時,呼啦啦的海風才將那股海腥味兒徹底吹得煙消云散。</p><p> 登上島嶼的頂峰,放眼望去,無邊無際的漁排橫豎成行整齊的排列在海面上。漁排上五顏六色的小房子在陽光下璀璨奪目,頗有童話般的意境。各式各樣的船只穿行其間,拖著白色的波紋,劃出一道道靚麗的曲線。</p><p> 陽光,明媚歡快的灑在海面,明亮耀眼。正好有一對漁民夫妻劃著小船在海面上布網,畫面非常溫暖,恰如一幅水墨漁光曲。于是,我找了一個極好的視角,將那幸福暖心的一瞬定格在永恒的記憶里。</p> 伍 <p> 19日上午七點三十分,我們一行六人興致勃勃的隨導游驅車來到福安穆陽蘇堤,品嘗,拍攝那里的線面。</p><p> 導游小王是霞浦當地小有名氣的攝影導游,多年的攝影導游經歷,練就了一身觀天望月探日出的本領。他告訴我們,他帶團出去拍照,從不看天氣預報,全憑多年對當地氣象了解,掌握的經驗做出準確判斷。</p><p> 同時,在各處拍攝景點,建立了相當可靠的人脈關系,所到之處,只要說是王導團里的人,無不得到熱情接待。</p><p> 進到村里,家家戶戶都在戶外晾曬線面,場面十分壯觀。那些晾曬在架子上潔白如雪細如蟬絲的線面,被農戶們像變魔術一樣的拉長拉細,掛上架子。微風拂過,線面便在架子上翩翩起舞,搖曳生姿。耳畔仿佛有來自琴弦奏出的樂聲響起,清婉細膩。</p><p> 正當我們迫不及待的開機拍攝時,王導卻將我們帶至一戶農家樓房的頂層,俯瞰拍攝,并吩咐農家主人給我們每人煮一碗線面品嘗。</p><p> 很快,一碗碗海鮮清湯線面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令人垂涎欲滴的鮮香頓時彌漫開來。我們圍桌而坐,細細的品味。</p><p> 線面入得口中的第一感覺是細滑柔嫩有韌勁兒,接著便是鮮香甘甜不糊湯,之后連湯帶料吞進胃里,口留余香,回味無窮。</p> <p> 下午十五點,驅車前往下尾島打卡網紅礁石海景。</p><p> 迎著強勁的海風,沿著打造完整的階梯登上下尾島,一望無際波濤翻滾的大海和赭紅色的島礁盡收眼底??粗鴯u礁上如螻蟻般移動的人影,瞬間感悟到人在自然界中不過滄海一粟,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p><p> 這里沒有深度的旅游開發,除了階梯,再沒有人工打造的痕跡。沒有門票,沒有管理人員,有的全是自然風光。大片的巖石經過千百年的風化,形成了獨特的地貌奇觀。藍天,白云,碧海,赭紅色的島礁相映成趣。坐在形態各異的礁石上,聽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無疑是最好的治愈之音,全然有一種“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的豪情,著實讓我們驚艷了一回。</p><p> 下尾島的旖旎秀美,除了登高遠眺,更需要深入到一處鬼斧神工自然天成的巖洞內,靜靜的坐在里面,穿過寬闊的洞口透視遠方,就會生出別有洞天的意境來。</p> 陸 <p> 20日清晨四點四十分,王導駕車帶著我們離開霞浦縣城,一路狂奔趕到花竹,只為搶在太陽穿透云層露出光輝燦爛尊容的那一刻。</p><p> 6點30分,太陽將厚厚的云層撕開一條口子,從云層的縫隙中投射出一排金碧閃耀的光芒,那一排寬闊明亮的光柱正好將海面的一座島嶼包裹住,島嶼四周的海面頓時被暈染成金色,驚艷絕美之極,那樣的景象是我們從未見過的,全然無法用語言和文字所能完整描述表達。</p><p> 變換的光影將灘涂渲染的光怪陸離,波光粼粼。灘涂的色調時而墨綠,時而深藍,時而紫紅,時而鮮紅,終究演變成一片金黃。</p><p> 這樣精致的美景,可遇不可求。我們情不自禁的陶醉在這晨曦的霞光之中,忘情的捕捉它每分每秒的漸變光影。</p> <p> 懷著戀戀不舍的情結,離開花竹,趕往下一個拍攝地——楊家溪半月里,拍攝榕樹。</p><p> 7點30分,我們來到楊家溪。</p><p> 楊家溪擁有最值得驕傲的一株“榕樹王”。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才使得攝影愛好者們追星捧月般趨之若鶩的前往一睹尊容。據資料介紹,那顆大榕樹的樹齡已有800多年,樹干周長12.6米,冠幅直徑51米,高30米,樹干中空,有7個洞口,洞內可容數人。每當早晨的陽光斜斜地灑進樹林,斑駁的樹影在光影的晃動下展示著它的魔法,營造了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p><p> 大榕樹不僅成就了當地村民的模特兒夢,也使當地的一頭牛和一群鵝成了網紅明星。</p><p> 他(她)們或身著蓑衣,頭戴斗笠,或身穿紅色花布衣,藍布褲;或牽著牛,挑著擔,在榕樹下慢悠悠地走來走去;或趕著一群鵝從榕樹深處奔跑出來,讓那些白色的鵝伸長了脖子,撲閃著翅膀,供攝影愛好者們拍攝。</p><p> 他(她)們的付出是要計費的,當然也是應該的,沒有他(她)們的表演,就失去了畫面的生動性。</p><p> 也算是各取所需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南市|
郸城县|
阿图什市|
钦州市|
宿州市|
淮北市|
云龙县|
三河市|
射洪县|
天水市|
碌曲县|
华阴市|
崇仁县|
镇宁|
凌云县|
泰来县|
衡南县|
阿城市|
潞城市|
绥棱县|
宕昌县|
绩溪县|
婺源县|
东乌珠穆沁旗|
海林市|
比如县|
偏关县|
青岛市|
嵩明县|
青浦区|
天长市|
永福县|
通海县|
德庆县|
英吉沙县|
新营市|
金平|
克什克腾旗|
莱芜市|
松潘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