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志愿軍老戰士李竹漢的故事

王興南

<p>  10月2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山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呂傳毅,黨委副書記胡興禹,分別走訪慰問學校健在的李竹漢等7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同志,向他們頒發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并向他們表達親切問候、致以崇高敬意。</p> <p>(呂傳毅等校領導向病中的李竹漢同志頒發志愿軍紀念章)</p> <p> 李竹漢是誰?</p><p> 在山東理工大學的師生員工中,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李竹漢這個名字。但前些年居住在山東理工大學瑞賢園生活小區的人們,可能有人會看到這樣一位老人:他早晨在小區內鍛煉,獨自邁著軍人的步伐,有時還哼著軍歌在認真操練;上午推著自行車,后座上帶著些報紙,不時停下來認真觀看;下午四、五點鐘他又騎著自行車帶著從農貿市場買來的菜匆匆回家。他就是學校離休干部、志愿軍老戰士李竹漢!</p> <p>(晚年李竹漢)</p> <p>  有人說,每個人背后都有一個故事,下面我就講講有關他的故事。</p><p> 1929年8月,他出生于山東省高青縣花溝鄉,1937年入本村小學。由于他的家鄉在1940年就是我黨的抗日根據地,小學時的他就參加了本村的兒童團,并當了兒童團長,他曾混入鬼子駐地刺探過敵人情報,受到過軍區楊國夫司令員的表揚。1942年6月,中共清河區委和清河區行署為儲存和培養軍政干部,在長山縣創辦了一所“抗大”式學校——耀南中學,也叫抗日中學。李竹漢小學畢業后,有幸成為該校的第一批學生。他在耀南中學畢業后,參加了高青縣花溝鄉民兵和抗日地方武裝。曾配合八路軍參加過楊家、花溝等戰斗。1947年隨新兵連入伍,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后調渤海軍區學習,評為學習模范。由于他有文化,后在教導團當教員,曾立功一次。</p> <p>(在部隊時的李竹漢)</p> <p>  1949年到劉伯承任校長的南京高級步校學習,后參加以陳賡、韋國清為團長的援越軍事顧問團赴越南,任務是幫助越南建立國防軍,他任教練,曾受到越南主席胡志明的表揚。1950年11月,他所在的解放軍第九兵團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由于當時任務緊急沒來得及換冬裝,就戴著單帽,穿著膠鞋開赴戰場。在著名的長津湖戰役中,由于氣溫達零下35—40度,他的多名戰友因天寒而不幸犧牲,他也嚴重凍傷。回國后的1953年,他被選送到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干部學校”。由于努力學習,他曾獲“保爾獎”(保爾是蘇聯著名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p><p> 這時,從小參加革命,經歷過戰爭考驗,年紀輕輕又是軍校畢業的他,可謂前程似錦,多種崗位供他選擇:可以在部隊繼續任職,可以轉業到地方當國家干部,也可以到大學深造。渴望繼續學習的他,最后選擇了到大學深造。組織上曾建議他去軍事學院學習,但他覺得自己是農民出身,又對機械有些興趣,就選擇了到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學習。1955年9月,他被保送到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成了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1959級農業機械化專業的一名“調干”學生,每月35元調干助學金。</p><p> 相對從高中直接考入大學的同學相比,他克服年齡大、基礎差等種種困難,頑強學習,他的實習課全部是優良。這種精神受到同學和老師們的贊揚,被學校評為“學習模范”,號召全體同學向他學習。并以“我的學習干勁為什么大?我的學習動力從哪里來”為題,在全校做過報告。并擔任了系學生會的領導。期間,他還經常給北京石油、礦業、鋼鐵等學院的學生上軍事課,受到北京市兵役局預備役軍官處的表揚。在1956年國慶節時,他被指定為北京市游行隊伍大學生支隊副總指揮。</p> <p>(大學時的李竹漢)</p> <p>  按照這個軌跡走下去,他畢業后定會成為一名農機行業的專家或優秀的農機管理干部。</p><p> 但天有不測風云。</p><p> 1957年5月,學校同全國一樣開展了“整風”運動,作為一名調干生和轉業軍人,當然要聽黨的號召積極參加。開始,他是班級“整風領導小組”成員,按黨組織指示,他必須要動員班里同學大膽向黨提意見,他認真把這些意見記在了他的一個筆記本上。就在這“整風”將要轉入“反右”的關鍵時刻,接到家中老母“病重速回”的電報,他就請假匆匆回山東老家。他是國家干部,家中老大,他又是孝子,給母親看病、發喪事等事自然落在他的身上。就這樣他在家住了近一月的時間。辦理完母親的喪事,他就急忙返回學校。</p><p> 他哪里會料到,他剛踏入校門,“右派”的帽子就扣到了他的頭上。他突然懵了,這是怎么回事?原來在他回家不久,學校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反右”斗爭,他那個記錄著同學們“整風”時發言,還沒來得及向黨組織匯報的筆記本,在宿舍被同學們發現。看到上面有自己名字的一些同學感到很是緊張,有人就想,如果不把李竹漢打成右派,等他回來我們就成右派了。于是,這些人就收集他平時的一些“反黨”言行,性格直爽的他,平時說話難免有些不當。諸如,他曾說過,黨支部有些人瞧不起他這個“土包子”,只看重學習好的人;還說過朝鮮戰場上凍死多少人等。這些話一經“上綱上線”,就成了“惡毒攻擊黨的領導”、“散布戰爭恐怖論”等,再加右派數量有指標,他又不在學校,在那種情況下,他被打成右派似乎也不奇怪。</p><p> 戴上右派帽子的他,有口難辯,絕對沒有發言的機會,只能在一次次批斗會上低頭認罪。所幸的是,由于他的轉業軍人和調干身份,再說言行并不那么“反動”,學校從輕處理,沒有被勞改和開除學籍,留校由群眾監督改造。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不再是什么“學習模范”,也沒有人“向他學習”。每天的課余時間,在別的同學都能歡聲笑話地進行娛樂活動時,他卻只能低頭從事打掃廁所等勞動。</p><p> 1959年底,他戴著“右派”帽子,從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畢業,被分配到當時在德州的山東農業機械化學院,到實習工廠和農場繼續勞動改造。但他并沒有消沉,仍用他學過的知識積極搞科研,他研制出一種地瓜自動插秧機,曾在德州市展覽。從1960年下半年起,我國由于自然災害,學校教職工口糧供應嚴重不足,由于他在朝鮮戰場受過傷,再加饑餓就病倒了。</p><p> 再說他的家庭。他在去北京上學前就在家結婚,妻子原是個婦女主任,思想進步,因他被打成右派,撇下兩個不懂事的孩子,和他離婚而去。此時的他,一方面在學校忍受著饑餓和病痛,另一方面又牽掛著在家的兩個孩子,就提出辭職回家的申請,學校同意并派人將他送回家鄉。</p><p> 從此,他就成了一名沒有公職和工資,只有一頂“右派”帽子的高青縣花溝鄉農民。還好,鄉親們并不知道什么是“右派”,只知道他是從小參加過兒童團,上朝鮮打過美國鬼子的復員軍人,包括村里的領導對他的態度依然很好,他這顆每天戰戰兢兢的心才稍有安定。回家以后,他和一位犧牲戰友的遺孀結婚,組成了新的家庭。</p> <p>(再婚后的李竹漢夫婦)</p> <p>  由于他勞動積極,群眾威信高,不久被選為生產隊隊長,在村民兵營長換屆時,大家說他打過仗,又選他當了民兵營長(當報到上級時,一查他是右派未批準)。他的家鄉多為鹽堿地,時任生產隊長的他,看著大家守著大片土地挨餓,覺得自己畢竟上過大學,感到內疚和慚愧,他決心要帶領社員根治鹽堿地。開始只是研究尋找適合鹽堿地的作物品種,并培育了?子、秫子等作物,有一定效果,后他又試驗了移苗、挖豐產坑等方法,提高了畝產量。這些做法受到了上級的表揚,并在當地推廣。</p><p> 他回憶說,回鄉當農民近二十年,正是他的壯年時期,這些年,他沒有了過去追求“進步”的欲望,沒有了“右派”帽子的壓力,只有鋪下身子為鄉親們做點好事、實事的決心。生活雖然艱苦,但這是他一生中活得最踏實的時期。</p><p> 1979年2月,山東農機學院為他在北京農機學院錯劃為右派問題進行了甄別糾正,恢復了名譽,落實政策又回山東農機學院工作。經歷了20多年坎坷的他,終于又成了山東農機學院的正式員工。來校后,他先是在學校農機實驗室任實驗員,后又在學校后勤部門任職員。1980年學校又解決了他的家屬“農轉非”問題。已年過五十歲的他,平平淡淡工作到1989年離休。</p><p> 我問他,離休后為什么還要過著這種緊張、艱苦的生活?他說,那是在懷念部隊的生活,懷念那些犧牲的戰友,牢記那饑荒的年月,想從報紙中看看家鄉的變化。 </p><p><br></p> <p>(李竹漢老人90大壽時全家福)</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從去年開始,由于身患疾病,行走不便,只能在家休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祝志愿軍老戰士李竹漢同志早日康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李竹漢

右派

學校

學習

學院

調干

同學

農機

花溝

參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郑州市| 得荣县| 新沂市| 惠安县| 克什克腾旗| 百色市| 大同市| 河东区| 民丰县| 大竹县| 建昌县| 惠东县| 同仁县| 邯郸县| 霞浦县| 陆丰市| 吴忠市| 页游| 沂源县| 砚山县| 麻栗坡县| 称多县| 唐山市| 松江区| 福清市| 安义县| 济阳县| 武陟县| 建始县| 巨野县| 南宁市| 柳江县| 扬中市| 吉林市| 余干县| 汉寿县| 鹿邑县| 闵行区| 中西区| 临城县| 永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