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媽媽留給我一首歌

古國復(fù)興

<p class="ql-block">  心理學(xué)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shù)》中寫過:母親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值此母親節(jié)來臨之際,謹以2020年重陽節(jié)草擬、今年母親節(jié)修改的拙文,獻給我善良而勤勞的母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2021年母親節(jié)</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記得那是2020年10月24日,重陽節(jié)前夕,霜降剛過的閩南,依然顯現(xiàn)金秋的魅力,鳳凰樹上曾經(jīng)熱情似火的一簇簇鳳凰花逐漸凋零,只有零碎的幾朵鳳凰花舍不得離開,點綴在綠葉之中。酷熱已經(jīng)褪去,碧空如洗,紫荊花與三角梅爭妍斗艷。我回到馬鑾灣畔的老家,看望年已八旬的母親,只見她臉上掛著金秋時節(jié)夕陽般燦爛的笑容,忙不迭地下廚,麻利地準備午餐。</p><p class="ql-block"> 不一會兒,母親拿手的“窩油飯”香氣四溢地彌漫著整個餐廳,糖醋野生福壽魚、茶樹菇燉正番鴨湯、炒青菜……經(jīng)過她的悉心調(diào)理后,爭先恐后地躥上了餐桌,展示風(fēng)采與韻味。</p><p class="ql-block"> 一口“窩油飯”闖上舌尖,剎那間,米酒燜羊肉的香氣混合了老姜的濃郁、新鮮糯米的柔軟與甘美……強烈地沖擊著我的味蕾,齒頰留香之際,突然醒悟:那是我從小熟悉的媽媽的味道,那是我童年就開始沐浴母愛的芬芳啊,半個世紀以來,這種愛的濃郁情感始終埋藏在我的靈魂深處,母親的美食香味一下子喚醒了我沉睡的情愫,把我?guī)Щ亓送辏乱荒荒伙h進腦海中,漾起陣陣漣漪……</p><p class="ql-block"> 正象張秀功在《還鄉(xiāng),缺失的現(xiàn)象學(xué)》所描述的:“吃是兒時食物留給我們咀嚼快感或欲望滿足,是最難忘懷的,食物的味道成了鄉(xiāng)愁的一種修辭幻象。味道是一種象征,一種隱喻,這種味覺記憶其實是母親留在我們心底的異質(zhì)反應(yīng)。”</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什么可以撫慰蟄伏在心底的那種既憂傷又柔軟、既迷茫又悠遠的鄉(xiāng)愁,那一定是母親親手烹飪的鄉(xiāng)土飯菜韻味……</p><p class="ql-block"> 歲月帶走了母親的青春,時光給母親的臉龐增添了皺紋,卻帶不走她的勤勞與仁愛……</p> <p>  下圖:綠樹叢中數(shù)點紅,不肯退出季節(jié)舞臺的鳳凰花。</p> <p>  下圖:母親做的“窩油飯”,征服了我的味蕾,喚醒了我的憶念。</p> <p class="ql-block">  下圖:母親用土豆(馬鈴薯)粉做成的海蠣煎,與地瓜粉做的相比,更有一番別致清爽的風(fēng)味。</p> <p>  下圖:2009年,鄰近古稀之年的母親。</p> <p>  有人說,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兒童往往從學(xué)說童謠開始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記得小時候,母親教我的第一首閩南童謠是“牛屎龜(屎殼郎)起大厝”,其中唱道:</p><p><br></p><p>“牛屎龜起大厝,</p><p>大厝倥倥嚎,</p><p>死仔嬰仔沒的跑,</p><p>跑來阮門口</p><p>撞到門邊的畚斗……”</p><p><br></p><p> 流于閩南一帶的童謠朗朗上口,很有韻味,都是通過口口相傳,從古至今,沿襲不斷,顯示了這種中原古漢語化石的無窮生命力。上面童謠中,“嚎”(大聲響動)、“跑”、“口”與“斗”的閩南話發(fā)音分別為“hao”、“zhao”、“kao”與“dao”,都是去聲,好念又好記,容易激發(fā)幼童學(xué)習(xí)語言的興趣。</p><p><br></p><p> 據(jù)母親回憶,我兩、三歲時,話就說得很溜利了,腦子里各種新奇古怪的問題特別多。她喂我吃飯,需要十分的耐心,一頓飯要喂很長時間。主要是我對周圍事物特別好奇,冒出一大串問題,大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架勢:</p><p> “蒼蠅是什么生的?</p><p> 蚊子又是什么生的?</p><p> 月亮離我們有多遠?會掉下來砸到人嗎?</p><p> 夏天熱,是不是太陽離我們比較近?</p><p> ……”</p><p> 許多問題是連環(huán)套,令人難以招架,她無法回答,實在被我糾纏得無可奈何,覺得既可愛又有趣,有點哭笑不得,就說:“這個我也不懂呢,你趕快吃飯,這樣就可以長得快,等長大后就知道了。”我說:“好啊!等我長大了,知道了就告訴你。”</p><p> 看到我對周圍世界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母親從教我認識雞鴨豬狗牛羊開始,到如何稱呼爺爺、奶奶、姑姑、叔叔、外公、外婆……引導(dǎo)童稚的我去認知動物花草、辨識親人親戚等社會關(guān)系,母愛陪伴我開啟了人生的認知與探索之旅。</p><p><br></p><p> 歲月匆匆,母親記憶中充滿童稚的我,仿如昨天;而生活現(xiàn)實的我,已經(jīng)穿過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壯年、中年的人生階段,直奔老年的隧道口……近一個甲子,母愛似水,滋潤了我的心性,陪伴我走過人生的每個階段;幾十年來,母愛如歌,值得我不斷吟唱,就象《媽媽留給我一首歌》中所唱的:在我童年的時候,媽媽留給我一首歌,沒有憂傷,沒有哀愁,唱起它,心中充滿歡樂……</p> <p>  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母親出生于坊仔社,這是一個人口不足百人的小山村,原屬廈門市杏林區(qū)錦園大隊。上世紀九十年代,因杏林中亞工業(yè)城建設(shè)需要,被整村搬遷。</p><p> 該村離西濱村十多公里,土地貧瘠,缺乏水源,只能靠天吃飯,與瀕臨海邊的西濱相比,坊仔的生存環(huán)境惡劣很多。外公原來與父母在緬甸生活,后因父母早早雙亡,外公十多歲回國投奔堂哥。由于早年缺乏營養(yǎng),外公的體質(zhì)較差,干不了重活,到了春夏轉(zhuǎn)換季節(jié),痛風(fēng)經(jīng)常發(fā)作,腳腫得有時走路都很困難。堂哥對他很好,但堂嫂認為多一張嘴吃飯,難免不給好臉色。外公性情溫和,為人厚道,可能是“天公疼憨子”(閩南語中上蒼關(guān)照厚道人的意思)的緣故,外公娶到了精明能干的外婆,身材矮小的外婆,心靈手巧,除了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所制作的手工拿到灌口進行交易以維持生計。</p><p> 外公外婆結(jié)婚后生養(yǎng)了姨媽和母親,舅舅是從廣東逃荒而來被外公外婆收養(yǎng)的,他有點文化,寫得一手好字,口才又好,在生產(chǎn)隊當(dāng)了會計。因家里經(jīng)濟困難,母親沒有讀書。她告訴我,從五、六歲懂事起,她就開始幫助干家務(wù)和農(nóng)活了,一直沒有讀書,解放后村里雖然辦了夜校掃盲班,老師就是舅舅,但由于學(xué)員少,加上不少人認為白天干活,晚上還要學(xué)文化,實在太辛苦,上課的學(xué)員很快剩下沒幾個,后來掃盲班就解散了,母親雖然堅持到最后,實際上沒上幾天的課。</p><p> 在我上小學(xué)時,每當(dāng)談及此事,她總是說:“沒有讀書,斗大的字識不了籮筐,當(dāng)了一輩子的青瞇(閩南語,盲人的意思,這里指文盲)。十多歲我就跟著別人到廈門島內(nèi)打工,各種辛苦,難以細說。但我認為讀書、識字、學(xué)習(xí)文化是最難的,相比之下,做其他的事情雖苦雖累,卻都不難。你上學(xué)了,要愛惜上學(xué)的機會,認真讀書識字,不要象我一樣當(dāng)文盲啊!”</p><p> 從母親陷入往事回憶的眼神我看到她對自己失去學(xué)習(xí)機會的深深遺憾。從此以后,我不斷想起她的語重心長囑咐,用心品味她的殷切期望,化為我克服學(xué)習(xí)路上的各種困難,去努力敲開文化知識殿堂之門的動力。</p> <p>  母親與父親一樣,慈悲善良,對處于困難當(dāng)中的人們給予慷慨相助,他們心靈相通,十分默契,深深地影響了我。</p> <p>  下圖:青年時期的父母親(感謝許春熳同學(xué)幫助處理老照片)</p><p><br></p><p> 這是他們青年時代的影像,在近一個甲子的共同生活中,他們共同艱苦奮斗,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guān),為我們撐起一片天。他們相互間總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樂于助人,尊重老師,孝敬長輩……等方面,十分黙契,給我樹立了榜樣。而他們種下的福根,也讓我得到福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一天中午,我們剛吃過飯,突然有位村里的老人帶著孫子、孫女到我家,哭訴他們已經(jīng)有兩頓沒吃飯了,家里揭不開鍋。父親看到年邁的老人與年幼的孩子面露饑色,立刻吩咐母親為祖孫仨煮飯。母親二話沒說,立即給他們張羅午飯,等他們吃完飯后,父母親對了一下眼神,母親拿出袋子,裝了一些大米和地瓜干,對阿婆說:“這些先拿去應(yīng)付幾天吧。”老人感動得老淚縱橫,類似這種情況后來又發(fā)生了幾次,父母親總是滿懷悲憫,給予處于困境的人們力所能及的幫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謝啟木老師家住廈門島內(nèi),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他到西濱小學(xué)任教,生活條件與工作環(huán)境都很艱苦。他每周六下午騎自行車回家一次,周日下午返回。他和其他一些老師一樣,在課間喜歡到我家找父親喝茶聊天,他自己不做飯,每天三餐都騎車到廈門化肥廠食堂用餐。遇上暴風(fēng)雨天氣,有時也到我家,父母親就叫他一起吃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個臺風(fēng)天,我們吃過晚飯后,剩下的一點點剩飯也喂豬和雞鴨了,這時謝老師趁著風(fēng)雨暫歇之際,三步并作兩步到了我家,可能是發(fā)現(xiàn)我們剛吃完飯,當(dāng)母親問他吃飯了沒有,他說:“我吃了餅干。”母親提出給他煮點稀飯,他一再強調(diào)“不餓”,但從他饑色顯露的臉上,似乎聽到他腹內(nèi)饑腸轆轆的聲音。母親看到謝老師很窘迫的樣子,就問我:“你晚上有沒有吃飽啊?”我知道母親十分善良,她是想讓謝老師有臺階下,于是我就回答:“我好像沒有吃飽。”于是母親馬上淘米煮了稀飯,讓我陪謝老師吃。之后,母親問我:“你剛吃過晚飯,怎么又說沒有吃飽呢?”我回答:“我知道我們家生產(chǎn)隊分的糧食已吃完了,現(xiàn)在吃的是黑市米,價格貴,每斤三角錢,我們家放牛每天7個工分,每個工分年終結(jié)算為三分錢,每天放牛工分所得不夠買一斤黑市米。謝老師雖然一直沒有教過我,但我知道他在這里工作不容易,單人獨居,沒有做飯,可能餅干都沒有準備呢。”母親聽了贊同地點點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之后凡是遇上大風(fēng)雨的天氣,只要謝老師到我家,我父母親總是留他一起吃飯,謝老師一直十分感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5年全國開展批宋江投降派活動,謝啟木老師說學(xué)校有一本《水滸傳》,供老師們傳閱,他愿把流轉(zhuǎn)到他手上的《水滸傳》借我閱讀,但要求四天內(nèi)還給他,還必須對外保密。我非常高興,心中明白那是他對我父母親善良的一種回報,立即他到其租住的“洋樓”二樓取書,盡管許多字我并不認識,我還是如獲至寶,用了三個晚上如饑似渴、囹圄吞棗地讀完,隨即奉還。閱讀《水滸傳》,是我第一次接觸古典文學(xué),讓我稚嫩的內(nèi)心與古典文學(xué)交融,從細致的描述中,宋江、吳用、林沖、魯智深、武松和李逵等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在我腦海中涌現(xiàn),北宋末期農(nóng)民起義的波瀾壯闊仿佛在我的血脈中風(fēng)起云涌,我為小說人物的命運而扼腕長嘆,領(lǐng)略到古典名著中情節(jié)的精彩紛呈、柳暗花明與文字敘述的雄渾雋永。</p> <p class="ql-block">  父母親善待謝老師,體現(xiàn)的是一種根植于骨髓里的善良與厚道,而謝老師將當(dāng)時閱讀范圍嚴格限制的《水滸傳》借給我,則是對這種善良與厚道的回報,讓我得以在童稚未脫的少年時代就初步領(lǐng)略中國古代名著的美妙,這件事讓我深深地領(lǐng)悟到:天道酬善,世界上沒有一種善良與厚道的付出,會被浪費與糟踏!但行好事,莫問前程!</p> <p>  下圖:</p><p> 上世紀七十年代,謝啟木老師租住在這幢洋樓二樓右邊第一間,我到此向謝老師借閱《水滸傳》。母親贈予謝老師大米粥,謝老師回贈給我珍貴的精神食糧,母親善良的付出,最終讓我獲得難忘的受益。</p><p> 我想起“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句成語,如果將“失”改為“施”,成為“施之東隅,收之桑榆”,一字之差,兩種意思,也是耐人尋味的。有人說過,種下福田,自有善報,此言信矣!</p> <p>  上世紀七十年代,張麗華老師到西濱小學(xué)任教,租住我家五年。張老師曾經(jīng)指導(dǎo)我的作文,幫助煮飯和喂養(yǎng)雞鴨,母親待張老師如同親姐姐一樣,讓張老師上午與晚上在我家搭伙。每逢農(nóng)村民俗節(jié)日,母親總是交代張老師:“您晚飯不用做了,就在我家吃,不差您一人!”兩位長輩如同姐妹一般,無話不說,結(jié)下深厚的情誼。</p><p> 張老師回憶起當(dāng)年的情形:“你媽媽很辛苦啊,非常勤勞,清晨五點多就起床了,打掃衛(wèi)生,準備早飯,然后去干農(nóng)活,晚上還要縫補你父親和你們的衣服。我在你家住了五年,你父母沒有把我當(dāng)房客,而是當(dāng)成親人一樣。碰到民俗節(jié)日,你媽媽總是交代我不用自己煮午飯了,跟你們一起吃飯。特別要我夾雞鴨魚肉去吃,其實當(dāng)時大家經(jīng)濟都比較困難,你們?nèi)丝诙啵疫€是不忍下筷去夾那些雞鴨魚肉……結(jié)果你媽媽會說,盡管吃,小孩子吃起來象老虎一樣,才不會跟你客氣!我住一個房間,加上搭伙兩頓,你父母一個月才收我十元錢,真的很感恩!你是老大,妹妹弟弟還小,你不僅要挑水、下自留地澆菜,早晨還幫你媽媽燒火煮飯,很辛苦!我看挑水不容易,用水也很節(jié)約,不敢大手大腳用啊!當(dāng)然啦,我也幫你們做了不少事,你媽媽親口對我說,張老師啊,自從你來了之后,幫我做家務(wù),我不用晚上挑燈去喂豬了。”</p><p> 張老師每周六下午回集美,雖然她的房間也不上鎖,但母親要求我們不能隨便進去。我跟母親說,張老師雖不是我的課任老師,但指導(dǎo)過我寫作,對我很有幫助,作為回報,我?guī)退驋叻块g。于是母親就答應(yīng)了,我打掃完房間后,看到老師桌上一堆雜志和“批儒(家)評法(家)”材料,如同發(fā)現(xiàn)金礦一般,把門悄悄掩上,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盡管有的文章不甚理解,卻讓我不亦樂乎。后來我告訴張老師,我看了她桌上的資料,她說:“沒有關(guān)系啊!你盡管看,對你寫作能力提高有好處。”</p><p> 有了張老師的允許,每周我以幫她打掃衛(wèi)生之名,怡然自得地去她的書桌上“挖礦”了,讓我了解了當(dāng)時所批判的儒家代表人物諸如:孔子、孟子、董仲舒……如何夢想復(fù)辟、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以及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秦始皇、李斯、曹操、武則天……如何變法革新,從而推動了歷史進步……</p><p> 母親平時讓我去供銷社打醬油,給我兩角錢,買醬油用了一角八分錢,剩下的兩分錢獎勵給我。過了幾個月,我攢了幾角錢,舍不得花,跑到離家五、六公里杏林城區(qū)的新華書店,買了兩本書,一本是《孔老二罪惡的一生》和《商鞅變法》,張老師房間的材料都是文章的匯總,我看了之后,認為應(yīng)再找介紹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和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書看一下,之前到書店看到這兩本書,因為錢不夠,又不好意思向父母要,一直等到攢夠了錢,立刻跑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很有趣的是,當(dāng)我要買《商鞅變法》時,那名年輕的男營業(yè)員卻推薦我買《秦始皇》,他說這本書比《商鞅變法》便宜兩分錢,更重要的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毛主席都贊賞秦始皇的功績,我跟他說:“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功績很大,但如果沒有商鞅變法,他是無法統(tǒng)一中國的!所以我先了解一下商鞅如何變法,等我以后攢夠錢,再來買這本《秦始皇》,了解秦始皇怎樣統(tǒng)一中國,請您幫我留著。”他愣了一下,忙說:“好,好!”</p><p><br></p><p> 下圖:2019 年3月17日張老師(左三)與其兒子許躍龍先生(右一)前來西濱村看望父母親,右二為父親,左五為母親。</p> <p>  下圖:搬離我家四十年后,張老師與母親兩位資深“閨蜜”于2019年3月17日重逢,再續(xù)前緣。</p><p> 兩位老者的動作怎么樣啊?母親把左手搭在張老師肩上,而張老師作出V手勢!很酷!</p> <p> 與父親一樣,母親對長輩十分孝敬,我記得小時候外婆常到我家小住,有一天外婆在我家生病了,母親除了帶她去村衛(wèi)生站看病抓藥,專門買一塊三層肉煮醬油水,供外婆配飯。次日上午,當(dāng)時七歲的我看外婆躺在床上,渾身無力,我就打了一碗飯,夾了幾塊肉放在碗中,又加了幾勺肉湯,恭恭敬敬地端到外婆床頭,對她說:“阿嬤,起床吃飯吧,這樣您身體才能好得快。”外婆感動得立馬下床,說:“你真是個懂事的乖孩子!你也吃點肉啊!”我回答:“這肉是媽媽專門做,給您滋補身體的。”</p><p> 我讀小學(xué)四年級時,當(dāng)時舅舅舅媽都已經(jīng)去世了,外婆因故受到刺激,憂慮過度,精神有點失常,家里除她長孫在永安建設(shè)兵團工作外,其他五個孫子、孫女尚未成年,經(jīng)濟情況十分困難,身體逐漸虛弱。母親經(jīng)常煮點心,騎車十幾公里去坊仔村,看望外婆,給她加點營養(yǎng)。有一次,她實在沒空,就讓我提著點心,騎車給外婆送去。當(dāng)外婆見到我時,眼睛噙滿淚水,說:“乖孩子,回去跟你媽說,不用這樣麻煩,她也有一個家,孩子都還小,這一趟路又這么遠……”我對外婆說:“我媽媽說,您需要補點營養(yǎng),身體才能好起來。我已經(jīng)十二虛歲了,不小了,不僅會幫媽媽燒火煮飯、放牛、喂豬和雞鴨,還能與小伙伴到冰醋酸廠篩土炭(用竹篩子把未完全燃燒的細煤末篩選出來,然后挑回家,用于制作煤球原料),而且學(xué)會了挑水、澆菜,前不久也學(xué)會騎自行車了,所以媽媽讓我給您送點心來了。”</p><p> 后來外婆跌倒了,摔斷了髖關(guān)節(jié),由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缺醫(yī)少藥,沒有得到及時治療,以致癱瘓在床,大表哥獨自在永安工作,幾位表哥尚未成年,對如何護理沒有經(jīng)驗,母親聞訊如五雷轟頂,淚流滿面,急忙與姨媽商量,最終決定由姨媽與她輪流去照顧外婆。時值梅雨季節(jié),外婆臥床大小便失禁,一天要換幾次衣服,由于連日陰雨綿綿,換洗的衣服只能用煤球爐進行烘干……母親與姨媽無怨無悔,送外婆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外婆臨終前對她們說:“可憐的女兒啊,讓我拖累你們啊!以前有個算命先生說我在最后的日子會拖屎拖尿,果真應(yīng)驗!你們都有各自的家庭需要照料……我這輩子并無做傷天害理之事,如此凄慘落魄,不知前世造了什么孽啊?!”</p><p> 外婆終于走了,母親可能提前已經(jīng)透支了悲痛與哀傷,知道再怨嘆也無濟于事,倒也平靜地面對現(xiàn)實。她擔(dān)心外婆逝世給我?guī)硇睦頉_擊,便冷靜地給我描述了外婆離世的情景:“午夜過后,外婆的眼神慢慢地失去了光芒,然后閉上,呼吸突然加大了一陣,額頭上滲出了汗珠……那是你外婆正在風(fēng)塵仆仆地奔赴天國的路上,所以額頭出汗了。”她擔(dān)憂我年齡小,以這種方式敘述外婆逝世的場景,給我進行一場生動的死亡教育,目的在于消除我可能因外婆去世引發(fā)的心理不適。聽她一說,我接受了外婆離世的現(xiàn)實,明白了人既然來到這個世界,也有一天會離開的,不可能長生不老。</p><p><br></p><p> 我們搬到西濱小學(xué)旁邊的新居后,祖母自己和兩個未婚的姑姑一起住了一段時間,每逢改善生活,燉雞鴨、排骨,母親打一份讓我去給祖母。在兩個姑姑婚嫁后的1979年,母親與父親商量后,讓我與弟弟住的位于東南側(cè)的房間騰出來,把古稀之年的祖母接過來住,讓她在我家安度晚年。母親很尊重祖母,常交代祖母可以先吃飯,不必等大家都到齊,因為母親在地里忙,經(jīng)常回家比較遲。而祖母則堅持母親回家后才一起吃飯,因為母親很辛苦,為此母親也無可奈何,只能嘆息說祖母是老思想,過于講究禮節(jié)。每當(dāng)祖母身體不適,母親總是另外煮一碗瘦肉或蝦仁面線給祖母吃,勸她好好休息,不要幫忙做家務(wù),并且要求我們都要向祖母問安,陪祖母說話。</p><p> </p><p> </p> <p>  下圖:近已九旬的祖母,1979年父母親接她到我家,度過人生最后的二十多個春夏秋冬。</p> <p><br></p><p> 我們家1972年遷入新建西濱小學(xué)旁的新房,處于第三生產(chǎn)隊和第四生產(chǎn)隊之間,離第一生產(chǎn)隊距離比較遠,隊長吹出工哨子根本聽不到,給母親出工參加農(nóng)業(yè)勞動帶來極大困難,于是父親找隊長要求把關(guān)系轉(zhuǎn)到四隊,被隊長一再挽留,隊長為解決家母出工問題,便安排一頭水牛給家母放養(yǎng),我讀小學(xué)二年級的1973年秋季后,幫母親放養(yǎng)了幾年水牛。</p> <p>  下圖: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父母親經(jīng)過艱苦奮斗,在西濱小學(xué)西北角購買一處破舊危房,翻建成一廳四房附帶一柴火房、一個廚房和圍墻,這是搬遷新居后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幾年前有一天,三弟在聊家常時,回憶起小時候他經(jīng)常被母親打的往事,母親說:“你那個算什么!三個兄弟中,你大哥挨我揍是最多的!他小時候很倔強,放牛出現(xiàn)問題啦,跟我頂嘴啦,跟小伙伴沖突被人家投訴啦……他還有個臭脾氣,從不服軟,也從不求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為對付惹事生非的叛逆“神獸”們,有的家長開出了“竹枝燉瘦肉”的“藥方”,就是用手指粗的竹桿直接抽打,母親認為“藥方”太猛烈,容易打傷小孩,于是她進行改良,創(chuàng)新出“竹芒焯瘦肉”的方法,專門從廢棄的竹掃把挑選了幾根竹芒梢,用于“修理”做錯事的我們,她說:“我就用這種竹掃帚芒,抽下去,痛皮不傷肉,讓你們長記性,不犯第二次錯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約在三年級下學(xué)期,我開始幫母親放牛。據(jù)說,這頭母水牛是一九七O年左右生產(chǎn)隊從灌口鎮(zhèn)一個山村買過來的,雖正處青年時期,但性情溫和。有一個夏季星期天下午我三點多去放養(yǎng)它,因為與小伙伴約好一起去玩,便早早地把牛牽回“后壁頂”牛棚,放了一把干稻草在它身邊后,迫不及待地溜回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回家剛喝了一口水,母親怒氣沖沖地從自留地回家,對我怒斥:“妖秀死仔啊,太陽還這么高,這么早就把牛牽回牛棚了,趕快給我去牛棚牽它出去吃草,沒有讓它吃得肚皮滾圓,不許回來!其他的賬,晚上我再好好給你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見勢不妙,我三步并作兩步趕到牛棚,那把稻草早已被饑腸轆轆的水牛消滅。我把牛牽到“紅目堤”內(nèi)“大塘”水草最為豐盛的一塊草甸,讓它吃得不亦樂乎,直到太陽下山后,它的肚皮已經(jīng)圓圓的,才回牛棚。</p> <p class="ql-block">  晚飯后,父親已經(jīng)下海了,母親開始兌現(xiàn)她的諾言,在教育小孩的問題上,她堅持:“說到就要做到,否則,如果光打雷不下雨,跟孩子白傻狗嘻(閩南俗語:白傻狗嘻,是嘻皮笑臉、沒正經(jīng)的意思),他們才不怕你呢!結(jié)果就無法教育了,反而害了他們。”她認為,對于小孩,如果細漢(孩子小的時候)不教訓(xùn),大漢(長大后)會變鱸鰻(鱸鰻即鰻鱺,槍嘴鋸齒,性情悍猛,其咬合力可以咬斷成年人的手指。在閩南鄉(xiāng)村,那些成年后不務(wù)正業(yè)、惹是生非的浪蕩子,通常被稱為“大尾鱸鰻”或“鱸鰻仙”!),此時再教育已經(jīng)很難了。關(guān)于“大尾鱸鰻”或“鱸鰻仙”的比喻,既趣味盎然,又十分恰當(dāng),大鱸鰻或“鱸鰻仙”又奸滑又強悍,不走正道,而鉆營歪道,實難制服,最后只得依靠國家機器的力量方可收拾,古往今來,類似例子不勝枚舉,令人嘆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鱸鰻的剽悍,二十多年一位本村族親長者講過他十多歲,大概1940年左右到廈門島親眼目睹一條近兩米長大鱸鰻與日本侵略軍較量的過程,他說:當(dāng)時日軍訓(xùn)練后正在山腳下休息,突然一名眼尖的日軍發(fā)現(xiàn)山坡上草叢里晃動了一下,他馬上跑過去看,發(fā)現(xiàn)有條大鱸鰻蟄伏草叢中,他立刻招呼兩個同伙過去,想赤手空拳抓住大鱸鰻,三人兇神惡煞地撲向鱸鰻,沒有料到大鱸鰻面對三個身強力壯日軍毫不畏懼,嘴咬尾打,不落下風(fēng)。三個日軍與鱸鰻纏斗半天,不但沒有占到便宜,反而被鱸鰻整得灰頭土臉,其中兩個日軍臉上被鱸鰻的尾巴甩得掛了彩,另外一個的手被鱸鰻利嘴咬得鮮血淋漓,三個日軍敗下陣來,惱羞成怒,用槍射擊,結(jié)果開了數(shù)槍,仍然沒有擊中,眼看鱸鰻就要溜之大吉,這時日軍中一個神槍手連擊三槍,終于擊斃這條大鱸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外一個“鱸鰻精”的故事是謝啟木老師到我家喝茶講述的:很久以前,有位富有的財主家附近的池塘里有一條“鱸鰻精”,財主有一次請一位“地理仙”(風(fēng)水師)前來看相地風(fēng)水,以便進一步改善風(fēng)水布局,“地理仙”看了之后,對財主:“您所居住的地方風(fēng)水絕佳,無須變動,但有一點應(yīng)注意,您家的池塘住著一條鱸鰻精,已經(jīng)修行五百年,不能動它!切記,切記!”財主不聽則罷,一聽大怒:“如果有所謂的鱸鰻精,我豈能坐視不管,必除之后快!”于是拿出幾兩銀子對“地理仙”說:“你走吧!”沒料到“地理仙”回答:“剛愎自用,不聽我言,禍不遠矣,銀子請收回吧。”說罷,憤而離去。財主當(dāng)天晚上做了一個夢,有個青壯男子對他:“我就是此地的鱸鰻仙,已經(jīng)有五百年修行,我并未做對你不利之事,你為何要加害于我?!”財主說:“正邪不可兩立,人妖豈可共處?!我必殺你!”男子冷笑一聲:“天意如此,多言無益”,飄然而逝。財主驚醒,更加堅信是妖孽作祟。第二天便召集家丁放干池塘的水,并殺死了那條鱸鰻精。之后,財主的妻子誕下一子,這個兒子自幼性情乖張,長大后依然如故,每天要砸破一個大水缸,還到處惹是生非,在他的百般折騰下,財主的家運就逐漸衰敗了。據(jù)說,這個“鱸鰻仙”的兒子就是那條“鱸鰻精”投胎轉(zhuǎn)世的,找財主報仇雪恨的。</p><p class="ql-block"> 這兩個故事說明了“大尾鱸鰻”的兇悍與“鱸鰻仙”極強的報復(fù)心理,因此在農(nóng)村,對這種人大家都敬而遠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閩南話還有另一句諺語:“寵兒不孝,寵豬拱灶!”意思是父母如果溺愛小孩,該小孩長大后必然不孝敬父母,就象不能寵著豬一樣,豬如果被寵壞了,會闖進廚房把灶臺給拱塌了。這句諺語與“細漢不教訓(xùn),大漢變鱸鰻”有異曲同工之妙,展現(xiàn)了中原古漢語活化石以淺顯語言揭示深刻道理的精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事實上,母親這種“兌現(xiàn)承諾”的教育方式,讓犯錯誤的孩子知道“父母無戲言”,從而接受教訓(xùn)、改正錯誤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她既主張嚴格教育,又認為分寸必須拿捏得當(dāng),過猶不及。</p><p class="ql-block"> 閩南有句俗語:“嚴官府,出多賊。”意思是官府嚴苛之下,反而盜匪賊人增多,不利于社會安定。用以比喻有些家長用嚴刑拷打的方式教育孩子,結(jié)果事與愿違,反而讓孩子更為叛逆,甚至養(yǎng)成殘暴性情。有一次在集體勞動時,一位親戚的女兒不知何故讓她憤怒,便伸手打女兒耳光,結(jié)果女兒躲過并跑了,這位親戚順手操起一條扁擔(dān)就要追打,母親見狀立馬制止:“孩子跑了,你就等她回家再教育!你在氣頭上,拿扁擔(dān)去追打,如果下手重了,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你后悔都來不及!”那親戚雖然嘴硬,對著女兒逃走的方向氣勢洶洶地罵罵咧咧:“著災(zāi)的死仔!我讓你跑,有本事你能跑到天邊去,否則,回家要你好看!”但在母親勸說下,終于停下腳步,放下扁擔(dān)。之后,等這位親戚心情平靜下來,母親對她說:“在氣頭上對孩子只能罵,不能打,如果打傷打殘了,你不是白白養(yǎng)了她十幾年嗎?!如果打殘了,你以后還得養(yǎng)她一輩子!再說,大庭廣眾之下,你這樣做,也不好看啊!這個賬要好好算一算啊!”親戚回答:“你不知道,我快被這個妖秀死仔氣吐血了!”母親開導(dǎo)她:“當(dāng)父母哪有那么容易的!你要打孩子,等氣順了,再打不遲,但要有分寸!嚴官府,出多賊,凡事適可而止,不能走極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自知母親的脾氣,既不服軟求饒,也不逃避懲罰。她一看我這架勢,更加怒不可遏,用竹芒狠狠地抽向我的手背,我把手縮回來,她反而抽得更厲害,邊抽邊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數(shù)落:“你這個妖壽仔,讓你幫放牛,竟然敢這樣偷懶,這頭牛是生產(chǎn)隊可憐咱家住得遠,我出工不便,才照顧給我養(yǎng)的,你這樣做怎么對得生產(chǎn)隊和社員群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懲罰完我后,她回自己的房間痛哭,怨嘆命苦,父親晚上下海白天休息補網(wǎng),農(nóng)活很難幫上手,都落到她身上,她自己一雙手,分身乏術(shù),既要挑水,又要洗衣做飯,還要打理自留地,操勞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她哭了一個多小時,哭得我心中酸楚陣陣,充滿愧疚,認識到自己實在不應(yīng)偷懶耍小聰明,讓她傷心生氣……于是,我盛了一杯水拿到母親的房間,只見她翻找父親和我們的衣服,尋找衣服上的破洞準備縫補。我把水放在縫紉機旁邊的梳妝臺上,她抹去眼角淚水,揮手示意讓我早點休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回到自己的房間后,聽到母親踏動縫紉機的聲音,深深地懺悔自己的投機取巧行為,一夜難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父親從海上回來后,得知此事,對我說:“隊里把牛交給你媽媽放養(yǎng),無論刮風(fēng)下雨,每天七個工分是固定的,算是一個勞力參加生產(chǎn)勞動,這是對我們的關(guān)照。如果你媽媽沒有放牛,沒有掙到工分,我們一家六口人,就不可能按人口數(shù)從隊里分配到稻谷等農(nóng)產(chǎn)品,我們吃什么呢?因此我們要懂得感恩,把牛照料好。做事要勤奮、踏實,要守規(guī)矩,不要偷懶,更不能投機取巧。”</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嚴格執(zhí)行母親的要求,每天六點多起床刷牙洗臉后,就跑到一隊倉庫東北側(cè)上方“后壁頂”的牛棚里,把水牛牽到水草茂盛的地方,讓它飽食半個小時后,拿起石頭,往土里釘上木楔,防止它跑去吃水稻,然后回家。近八點左右,母親忙完自留地的活,再去牽著它交給要駕馭它耕作的男社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放學(xué)后,再牽它去吃草。夕陽西下之時,趕它回牛棚。農(nóng)忙之時,考慮到犁田辛苦,我會捆上一大把稻草,掛在它的脖子上,給它作夜宵,然后騎上去,它很高興地甩著尾巴回牛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用心放養(yǎng)下,它長得十分健壯,惹人喜愛,成為隊里的犁田主力之一。不少社員都稱贊它脾氣好,不像有的公牛會“牛拐犁”,喜歡駕它耕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寒假期間,恰巧也是農(nóng)閑季節(jié),草也枯黃了,無處放養(yǎng)。我把它牽到我家小學(xué)旁邊,抱著家里草房儲備的干稻草或干甘蔗尾梢讓它嚼,每天去池塘挑一兩擔(dān)水,倒在臉盆給它喝,輕輕地撫摸它的背,看著老牛怡然自得的樣子,心中十分愉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下午,它玩起了失蹤,我找不到牛之后,母親得知后也急了,立馬報告隊長。隊里安排幾個人到處尋找,結(jié)果一天一夜過去了,也沒找到。出乎意料,就在大家萬分焦灼的第三天,必硯爺爺腳力甚健,他解放前在附近幾個村莊做過采購雞鴨的生意,對周邊村莊十分熟悉,經(jīng)過不懈努力,他終于在潮瑤村找到它,并牽了回來了!母親笑著告訴我,這頭牛正在“瘋”(發(fā)情)階段,可能是它看不上村里的那幾頭公牛,自己跑去潮瑤村找情郎了,也可能看中了潮瑤村那片綠油油油的草甸,結(jié)果被當(dāng)?shù)卮迕駹孔卟⒂媚拘ㄋ┳。绻皇潜凰┳。鼤约夯丶业模偹闶翘擉@一場。</p> <p>  它雖然懷孕了,但仍然進行耕耘,我被它辛勤耐勞的精神深深感動,更加細心地照料它。有一天下午,二弟跟我去放牛,我們牽著在“大塘”吃草,突然它象發(fā)狂一樣,掙脫韁繩,往“后壁頂”方向奔跑,我與二弟在后面緊緊跟著,它跑到“后壁頂”一棵龍眼樹下停了下來,這時半個小牛頭已經(jīng)露出,原來是要生產(chǎn)了!我一方面急忙吩咐二弟跑去叫母親過來,另一方面抱了一些稻草墊在牛犢即將落下的地面……母親很快過來了,這時出生的牛犢剛落地,只見它剛站起來,前腿又跪下去,一連十多次……母親告訴我們:“小牛剛生下來,都要向自己的生母跪拜十八次,表達感恩之情!”</p><p> 原來是這樣啊,初生牛犢都懂得感恩!聽了母親的話,我心里極為震撼,也受到很好的教育。</p><p> 牛犢向其生母跪拜多次之后,終于能夠站穩(wěn)、行走,母牛親切地舔了又舔自己的兒子,在場的我對“舔犢情深”有了更真切的理解。</p> <p>  萬物皆有靈,牛也是如此。短暫的幾年間,我與母牛建立很深的感情,每當(dāng)它遠遠地看到我的時候,都會高興地點頭,發(fā)出打招呼的聲音。即使我上初中,母親讓二弟幫助放養(yǎng)之后,也是如此。每當(dāng)我想起它的時候,難忘它的良好秉性給我的啟迪,難忘因它而引發(fā)母親對我的批評與訓(xùn)導(dǎo),而它辛勤、耐勞與舔犢情深的形象,總是浮現(xiàn)在腦海中……</p> <p>  母愛是無私的,十七前妹妹不幸得癌癥,前幾年在我太太所率領(lǐng)的醫(yī)療團隊精心治療下,加上妹夫的悉心照顧,病情得到控制。但人生無常,后來病情又多次反復(fù),母親心急如焚,一方面交代她的大兒媳全力以赴救治,另一方面安慰、鼓勵妹妹,要她堅定地抗擊病魔。2018年春節(jié)前,妹妹病情急劇惡化,在她住院的二十多天,母親不顧自己已經(jīng)七十八歲高齡,堅持在醫(yī)院陪護、照顧,與妹妹聊天,努力化解妹妹的痛苦。</p><p> 妹妹在生命的最后關(guān)頭,哽咽地對我說:“哥啊,我知道來日無多!只是我真的太不孝了,愧對媽媽!本來我應(yīng)該照顧她的,現(xiàn)在她反過來照顧我。如今我已病入膏肓,再不能盡孝了……”說罷泣不成聲,淚如雨下。我聽了,不由陣陣心酸,勸慰妹妹:“你對爸媽很孝敬,好幾次過年你都給他們買過新衣服,我心中有數(shù),因此不必過意不去,也不要有思想負擔(dān)。媽媽說她身體能行,我也勸她不必到醫(yī)院,畢竟年事已高,但被她拒絕,她認為只有你一個女兒,她在作最后的努力!”</p><p><br></p><p> 我知道盡管妹妹意志十分頑強,但母親的陪伴與慰籍,也是她能夠堅持抗擊病魔十五年的重要精神因素。母愛的力量是神奇而偉大的,母親在陪護妹妹走向生命終點的過程中,曾經(jīng)因給妹妹翻身而閃了腰,但她回家休息幾天后,知道妹妹將不久于人世,強忍腰疼,繼續(xù)到醫(yī)院陪護,并在妹妹彌留之際,指導(dǎo)外甥女為妹妹穿上壽衣……</p><p> 妹妹出殯當(dāng)日,母親不聽我們勸說,系著護腰帶,堅持送妹妹最后一程。當(dāng)她目送妹妹的靈車緩緩駛向天馬山殯儀館時,撕心裂肺地哭喊:“我的心肝啊,你怎么就這樣地去了?!我的寶貝女兒啊……”讓在場的人們無不動容。</p><p> 母親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母愛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禮贊之歌!</p> <p>  下圖:妹妹生前與母親在一起,母女都笑容滿面,格外開心。 </p><p> 外甥女告訴我:“2009年,媽媽和阿嫲去泉州看我的時候在學(xué)校(福建電力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拍的。”當(dāng)時妹妹的病情得到控制,身體恢復(fù)得與常人無異。</p> <p><br></p><p> 下圖/陳鮮穎:2019年10月20日中午,母親(左)與侄女陳鮮穎在陪護父親。</p><p> 感恩母親對父親的照顧,她與父親共同經(jīng)歷近一甲子的歲月,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為家庭撐起一片天。在父親生命最后旅程的幾個月,她無微不至的照料與護理,減少我們?nèi)值艿牟簧儇摀?dān),讓父親走得寧靜與安詳。</p> <p class="ql-block">  視頻:母親的交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西濱村整村搬遷工作如火如荼地加緊進行,清明當(dāng)日我回家鄉(xiāng)祭祖,觸景生情,一首有感而發(fā)的打油詩浮上腦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明西濱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雖然不見雨紛紛,</p><p class="ql-block">清明時節(jié)倍思親。</p><p class="ql-block">百錘拆房欲斷魂,</p><p class="ql-block">萬般難舍西濱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4日清明節(jié),年已八旬的母親帶我們到公廳祭祖后的中午時分,就有關(guān)其定期存折及存放親友吊唁父親慰問金的銀行卡委托我進行代管等事宜,進行囑咐。</p><p class="ql-block"> 母親特別交代,雖然西濱鄉(xiāng)親們很快就搬離祖祖輩輩生活的故土,不再聚集群居,但我們決不能忘記親朋好友對我們的關(guān)心,正常的人情往來是難免的,也是必須的。她吩咐親朋好友吊唁父親的慰問金,必須專款用于此類情形的禮尚往來。</p> <p>  下圖:青年時代的母親,臉上洋溢著聰慧神采與青春氣息(感謝林威先生幫我處理舊照片)。</p><p> 年輕的臉上透露出賢淑秀氣,靈慧雙眼閃爍著剛強堅毅,融入了花樣的青春年華……</p><p> 為了養(yǎng)育兒女,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母親俏麗的青春年華早已消褪在逝去的歲月塵埃中,但她付出心血與汗水卻化為一朵朵五彩繽紛的母愛之花,她的慈悲、善良與教誨化為一首婉約綿長的母愛之歌……</p> <p>  下圖:</p><p> 過了知天命之年,母親當(dāng)上祖母,左手抱著外孫女,右手抱著孫子,心中甜蜜蜜的,天倫之樂讓她笑容滿面!</p> <p class="ql-block">  下圖:年已八旬的母親興致勃勃地在她的孫女面前唱閩南童謠。</p> <p class="ql-block">  母親的慈愛與教誨,仿佛是馬鑾灣上空的皓月光芒,總是在我的靈魂中流淌,又象馬鑾灣的孱孱流水,滋養(yǎng)著我的胸襟,陪伴我成長,那是她留給我的一首歌,每當(dāng)我唱起這首歌,心中充滿了愉悅與快樂……</p><p class="ql-block"> 感恩母親,感恩母愛……</p> <p class="ql-block">  視頻:</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4日,我回老家看望母親,她趕緊撿了一些雞蛋和鴨蛋送給我。</p> <p class="ql-block">  視頻:母親飼養(yǎng)的雞鴨。</p> <p class="ql-block">  下圖:來自媽媽的禮物,充滿著母愛。</p> <p class="ql-block">  下圖:月夜下的馬鑾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夜幕掛月,皎潔的月光如銀,靜靜地灑在海面上,海水收斂了奔放豪邁的性情,袒露安逸自在的風(fēng)姿,宛如一首首音律舒緩的旋律,訴說千萬年歲月荏苒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微風(fēng)吹拂,令人心曠神怡。對著海景明月,聆聽光陰伴隨著海水流淌的聲音,仿若母親孜孜不倦的叮嚀,看著起伏跌宕的波濤,就能平靜地看待世事變遷,從而身心安然無恙,從而參透生命的本初意義,流放性靈,感悟天機,在學(xué)會沉淀自我的同時,也是提升與修煉自己的過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望月觀海思母親,</p><p class="ql-block"> 難忘囑咐與叮嚀。</p><p class="ql-block"> 縱有愁緒繞心頭,</p><p class="ql-block"> 茅塞頓開一時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只有海上的清風(fēng),蒼穹的明月,讓人耳聞之則化為天籟之音,眼力所及則見之色彩斑斕……那是大自然母親的慷慨恩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皓月的光芒靜靜傾瀉而下,猶如母愛似水,馬鑾灣的黑夜變得柔和寧靜起來,月光的召喚下,故鄉(xiāng)的黑夜隱去深沉與幽暗,讓我感受到如同幼年時依偎在母親的懷抱中,無比祥和與安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望一輪皓月,挽一縷海風(fēng),回憶起母親慈祥的教海,讓旖旎的思鄉(xiāng)情感曠遠綿長……</p> <p>  視頻:“勸君更進一杯酒”</p><p><br></p><p> 經(jīng)歷了青少年時代的磨難,中年困苦生活的砥礪,晚年喪失親人的悲苦,母親一次又一次將淚水抹去,堅強地去面對人生的溝溝坎坎,以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生活,將內(nèi)心的痛苦化為披在身上的鎧甲,保持一種難能可貴的樂觀心態(tài),去迎接人生的挑戰(zhàn),從來沒有在命運面前低頭。</p><p> </p><p> 在一次餐聚中,年近八旬的母親興致勃勃,舉著杯子勸道:“飲,飲,飲”,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在我看來,母愛一方面是慈祥的,猶如懸掛在夜色茫茫蒼穹的皓月所發(fā)出的清輝,讓人倍感安詳與溫馨;另一方面,母愛是有原則的,就太陽的光芒,燦爛明媚,足以驅(qū)散我心中的陰霾,有時甚至是刺眼而熾熱的,隨時準備驅(qū)逐我內(nèi)心的灰暗、陰冷乃至蠢蠢欲動的不良病毒……</p><p class="ql-block"> 母愛既如日光,又如月光,合則為“明”,化為我前行路上的明燈,教我明事理,辨是非,去跨越人生路上的溝溝坎坎、丘壑經(jīng)緯……</p> <p class="ql-block">  母愛似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母愛讓我進一步領(lǐng)悟了為人處世應(yīng)上善若水,不與君子爭名,不與小人爭利,不與天地斗巧,只有厚德載物,方可行穩(wěn)致遠……</p> <p>  1981年秋季,我入學(xué)華東政法學(xué)院后十月底,也是在“重陽節(jié)”前后,學(xué)校在研究生樓至法醫(yī)樓一帶空地放映露天電影《小街》(該片在母校的校園及周邊取景),不僅是電影本身,而且電影的主題曲《媽媽留給我一首歌》深深地打動了我,催生我對千里之外母親的萬般思念……</p><p> 從此,我便喜歡上了這首歌,每當(dāng)我唱起這首歌,就想起母親,想起了我曾經(jīng)浸潤七個春秋的母校,母親對我的愛與恩澤,與母校對我的愛與教育,都是殊途同歸的母愛與恩澤……</p> <p>  母愛,深厚而綿長,值得我用一生一世去慢慢品味……</p> <p class="ql-block">  去年的重陽節(jié),我?guī)е鴮δ赣H的無限思念,草就拙文,今又逢母親節(jié)即將到來,再將拙文略作修改,芹獻給我平凡、嚴厲而又慈祥的母親,祝愿她老人家健康長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25日重陽節(jié)草就</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8日修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昌市| 溆浦县| 区。| 镇江市| 商都县| 固镇县| 扬州市| 伊通| 姚安县| 修武县| 阜城县| 昌宁县| 鹰潭市| 和静县| 定兴县| 蕉岭县| 维西| 青州市| 文山县| 长汀县| 彩票| 专栏| 江阴市| 石渠县| 湖州市| 武定县| 通化市| 邛崃市| 藁城市| 大悟县| 沙湾县| 敦化市| 平凉市| 漠河县| 黑水县| 文安县| 罗定市| 西安市| 沙河市| 饶河县| 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