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h1><h1> </h1><h1> 今天是抗美援朝紀念日,又是舉國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日子。</h1><h1> 68年前,我的父親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一員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踏上了抗美援朝那烽火硝煙的戰場。</h1><p><br></p> <h1><br></h1><h1>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時,父親所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正在修福建地區戰備公路和在山區進行剿匪作戰,原作為第二批入朝作戰的部隊由于入朝前部隊集結緩慢,趕不上第二批入朝作戰的要求,最后改為第七批入朝作戰部隊,由第27軍接替第24軍第二批進入朝鮮。在確定第七批入朝后,第24軍開赴上海南部及嘉興地區,接替第27軍承擔上海和杭州灣的警備任務,并進行入朝前的準備和訓練。</h1><p><br></p> <h1> </h1><h1> 1952年8月5日第24軍接到入朝參戰的命令,部隊隨即編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4軍序列,并開始戰前的動員準備工作。父親當時是第24軍72師215團1營通訊排班長,9月2日部隊在嘉善登上北上的列車,9月7日到達集安地區集結,做入朝參戰的最后準備工作。1952年9月11日,72師215團作為第24軍開赴入朝前衛團,由團長趙克顯率領全體指戰員,在鴨綠江畔,面向祖國,莊嚴宣誓,隨后 215團跨過鴨綠江正式進入朝鮮參戰。</h1><p><br></p> <h1><br></h1><h1> 入朝以后根據志愿軍司令部的命令即趕赴元山港地區,擔負元山港正面的東海岸防御,堅守馬息嶺,確保馬轉里,隨時準備消滅登陸之敵。由集安至元山相距近千里,沿途叢山峻嶺,地形起伏崎嶇,在敵機晝夜空襲的情況下,每人背負65斤的行裝,翻山越嶺,風餐露宿,晝宿夜行,向元山地區開進。經過20余天的艱苦行軍,父親所在的72師最先于10月5號到達元山港指定的集結區域,開始接替先期入朝的第27軍防守東海岸元山港的防御。</h1><p><br></p> <h1><br></h1><h1> 防御東海岸主要任務是應對美軍的空襲和防空作戰。這一帶屬于朝鮮的后方,居住著相當多的朝鮮人,但是在連日的空襲下,朝鮮境內已經鮮有完整的房屋。</h1><p><br></p> <h1><br></h1><h1> 守衛東海岸防御任務4個月后的第24軍,再奉志愿軍司令部的命令,由軍長皮定均秘密率領全軍于1952年</h1><h1>12月31日開赴中線,接替第15軍在上甘嶺、金化和平康一帶的陣地防御任務。</h1><p><br></p> <h1><br></h1><h1> 元山至上甘嶺、平康地區相距</h1><h1>400余里,其間群山橫貫,江河密布。時值隆冬,冰雪封山,寒風凜冽,氣溫有時達到零下37度。指戰員們背負著70多斤的行裝,冒著嚴寒翻山越嶺,沖過數道敵機的封鎖線,于1953年1月17日,第24軍72師1萬多官兵進入了上甘嶺地區,接守第15軍29師的陣地,擔負起東起牙沈里、西至栗木洞的60里防御任務。</h1><p><br></p> <h1><br></h1><h1> 第24軍防區處于朝鮮鐵原、金化和平康之間,稱之為“鐵三角”地區是朝鮮戰場的中線門戶,防區內的五圣山、西方山是敵我必爭的戰略要點。當面之敵為美3師、美獨立第5團、比利時營、希臘營、盧森堡排及韓國9師、韓國首都師一部,共5個國家軍隊。在整個中線防御作戰期間,只有上甘嶺地區的戰斗相對激烈,雙方部隊圍繞陣地反復爭奪,這是有其特殊的原因的。</h1><h1> 上甘嶺一帶兩軍陣地交叉,敵我距離較近,經常爆發激烈的戰斗,出現敵人白天攻占我表面陣地,夜間我軍又依托坑道反擊奪回陣地的情況。由于作戰的規模也是連排級別,這一地區的作戰成了我軍消耗敵人兵力的一個手段。除了小部隊行動,冷槍冷炮運動也是這一時期我軍重要的作戰手段。</h1><p><br></p> <h1><br></h1><h1> 父親所在的215團駐守在上甘嶺東南537.7高地北山的無名高地,其當面之敵為韓國首都師1團,在此后的數月里打退了敵人的數十次進攻,在反復爭奪陣地中,殲滅了大量的敵人。</h1><h1> 父親在這次阻擊作戰中帶傷堅持參戰,不顧自己一切冒著猛烈的炮火下出色完成了通信搶修任務,榮立三等功一次。 </h1><p><br></p> <h1><br></h1><h1> 1953年4月,志愿軍根據毛澤東主席以打促談的指導方針,決定發起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反擊戰。按志愿軍司令部命令,第24軍在張震代軍長和皮定均一起指揮下,把整個作戰分為三步:第一步,74師配屬72師215團和216團,并加強火箭炮第205團1個營,炮兵第201團1個營、炮兵第11團2營、炮兵第21團1營、炮兵第29團1營、炮兵第47團1連、坦克第2師炮兵團2營、第38軍炮兵團1營、第47師炮兵團1營、72師炮兵團1營、70師炮兵團1連,對注字洞南山及杏亭西山之敵先行發起攻擊,攻擊得手后,堅決予以控制。第二步,72師繼續攻擊537.7高地及以北與陽地村以南諸無名高地之敵。華川方向作有限度進攻時,為協同作戰,74師視情依托已得陣地,繼續向敵縱深擴大戰果,向對方第2陣地和第2防御地帶進行重點突破,直取雞雄山、千佛山及597.9高地南諸無名高地,并在千佛山以東地區與第二十兵團各部會師。第三步為確保第二十兵團右翼安全,第24軍在左翼實施主要突破,而后大膽迂回包圍,猛烈穿插分割,各個殲滅敵人。</h1><p><br></p> <h1><br></h1><h1> 這也是父親入朝后參加的最大規模的一次攻堅戰。1953年7月13日父親所在的215團負責進攻注字洞南山韓國首都師的防御前沿,一舉突破了敵人的防御陣地,占領了上甘嶺戰役時第15軍45師計劃攻打而未打成的注子洞南山,并占領了537.7高地主峰(狙擊兵嶺是537.7高地北山),重創了韓國首都師26團。敵人吹噓的工事最標準,設防最堅固的注字洞南山所謂“模范陣地”變為24軍的防御陣地。</h1><h1> 父親在這次反擊作戰中冒著猛烈的炮火出色完成了通信搶修和暢通,又一次榮立三等功。</h1><p><br></p> <h1><br></h1><h1> “聯合國軍”在中朝軍隊的強大攻勢下,1953年7月27日美國被迫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3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h1><h1> 夏季反擊戰役歷時47天,第24軍進行大小戰斗40余次,殲敵1.3萬余人,美軍第3師第7、15團,韓國軍首都師第26團和韓國第9師第28、第29、第30團均遭殲滅性打擊;美軍第3師65團、美軍獨立第5團和比利時營、希臘營、盧森堡排也遭嚴重打擊。志愿軍陣地向前推進33公里,敵防區的金化、千佛山、亢峰等重要陣地,均被占領,為迫使“聯合國軍”接受停戰協定提供了重要條件。金城反擊戰的勝利是抗美援朝的最后勝利,達到了預期的戰略目標。</h1><p><br></p> <h1><br></h1><h1> 第24軍于1953年1月中旬駐守上甘嶺地區一直到朝鮮戰爭結束以后,原本計劃第一批秘密撤出朝鮮,根據彭德懷司令員要求“先來先走,后來后走”,于是部隊繼續留在朝鮮。在1953年8月8日奉命向第21軍移交了上甘嶺地區陣地和炮兵、高射炮等裝備后,全軍轉移至朝鮮西海岸執行防御任務和維護停戰協定,唯一的作戰行動就是一些規模不大的剿匪。</h1><p><br></p> <h1><br></h1><h1> 在執行防御任務中,父親帶領全班戰友刻苦學習,勤學鉆研有創造,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第三次榮立三等功,并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h1><h1> 1955年3月父親隨所在72師215團經丹東回到祖國。</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國人民志愿軍立功證明書</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獲得朝鮮政府頒發的人民英雄</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軍功章三枚 銀質 刻有一名持槍戰士</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背景為朝鮮國旗和旭日光芒</span></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頒贈志愿軍戰士“抗美援朝紀念章”</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銅質 通徑4.3厘米 五角星形 正中鐫</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毛澤東主席頭像 四周麥穗環繞</span></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贈給</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志愿軍戰士“和平萬歲”紀念章</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銅質鍍金 金色紅底 中間鑄刻西班牙</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繪畫大師畢加索的一只飛翔的和平鴿</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寓意中朝人民是為了保衛和平而戰</span></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4軍</b></h1><h1> 1952年9月由第3野戰軍第9兵團第24軍編為志愿軍序列。軍長兼政治委員皮定均、張震(代)、梁金華,轄第70師、第72師、第74師。該軍于1952年9月11日由遼寧集安入朝,擔負了元山港東海岸防御任務;1953年1月接守上甘嶺地區,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及金城反擊戰。停戰后,在西海岸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維護停戰協定,1955年10月撤離朝鮮回國。</h1><h1> 200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集團軍被撤銷。</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志愿軍第24軍軍長 皮定均中將</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志愿軍第24軍代軍長 張震中將</b></h1><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志愿軍第24軍軍長 梁金華少將</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 </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 謹以此美篇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b></p><p><br></p> <p><br></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參閱資料:</b></p><p>1、時任志愿軍第24軍軍長皮定均子女皮效農、皮衛華《父親皮定均在上甘嶺的日日夜夜》</p><p>2、時任志愿軍第24軍第72師副師長兼參謀長孫伯威《血戰上甘嶺驚心動魄200個日夜》</p><p>3、時任志愿軍第24軍偵察科參謀張宏獻口述《親歷抗美援朝》</p><p>4、時任志愿軍第24軍72師215團2營教導員兒子柳曉泉《追憶父親在抗美援朝的戰斗經歷》</p><p>5、戰斗圖片截自《上甘嶺》電影、金城反擊戰及網絡圖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德令哈市|
登封市|
辽源市|
松滋市|
武冈市|
桦甸市|
文安县|
遂平县|
中卫市|
江源县|
黔西县|
云南省|
诸城市|
磴口县|
开封市|
上虞市|
宝丰县|
哈巴河县|
孝昌县|
政和县|
保靖县|
威宁|
策勒县|
潞城市|
卢湾区|
布拖县|
西青区|
房产|
龙泉市|
五大连池市|
兴化市|
石狮市|
大连市|
射洪县|
茂名市|
嵊泗县|
宣汉县|
库伦旗|
大安市|
武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