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從前 有三座神山

陳萍

<p>疫情爆發的春節期間 一本厚厚的地理讀物-荒野中國系列之《大橫斷》填滿了我的整個假期 乃至2020年的整個上半年 我滿腦都一直深深陷入了這片國內最精華的自然景觀中 </p><p>下半年 終于找到了機會 國慶假期之后 跟隨“徒步中國”的腳步 踏入了這片高聳的雪山和深切的峽谷 領略了香格里拉地區的壯美和狂野</p><p>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 一些崇尚戶外的徒步旅行者 依托一張巨網似的茶馬古道 開拓出了一條條經典的徒步路線 環貢嘎線 洛克線 虎跳峽……它們如同一串串珍珠 散落在雪山峽谷 綠洲草原</p><p>這次 我們去探秘的是稻城亞丁三座神山大轉山線路 也可以說是在原有的洛克線基礎上擴展出來的</p> <p><br></p><p>最早探訪香格里拉的西方人是英國探險家威廉·吉爾,隨后不斷有進入橫斷山區進行植物考察的西方人 其中有一位比較為人所知的是叫洛克的植物學家 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就是以他的探險之旅為素材創作的</p><p>1928年6月 洛克帶著21位隨從和36匹騾馬 走進了貢嘎雪山 依次對三座神山進行了探訪</p><p>在他眼里 三神之首的夏諾多吉 就像一座鑲嵌著金頂的金字塔 它的兩翼像一對翅膀 讓整座神山看上去像一只巨型蝙蝠 第二座神山仙乃日 則像極了藏族神話中天神的寶座 而對第三座神山央邁勇 則沒做出任何描繪...其實它更像一把直插云霄的利斧</p><p>其實 三座神山從不同的角度和高度來看 每個人眼中會看到不同的形象</p> <p>這是央邁勇的一個側面的角度 這里也是我們頭兩天的湖邊營地-波擁措</p><p>三座神山也是三位菩薩的化身 央邁勇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在這里 我們正式地為家里即將參加考試的小朋友祈福 希望考試順利過關??</p> <p>夏諾多吉</p> <p>仙乃日</p> <p>這次徒步 是我們首次參加國內商業團隊 非常幸運地遇上了由徒步中國的老大(江湖人稱“行攝匆匆”)親自帶隊 同時精選了經驗最為豐富的本地團隊“登徒子戶外”的4位資深向導為我們提供后勤保障 參加徒步的全部23名隊員 來自國內不同城市 年齡跨度從20歲到64歲 所在行業覆蓋科研 醫療 軍人 大學 機關及事業單位 內外資企業...可謂是集齊各路精英 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大家懷著對荒野文化和戶外運動的共同熱愛 走到了一起 在接下來的一周 同甘苦 共攜手 展現了戶外隊員各自的風采</p> <p>每天出發前 領隊會帶領隊員做準備活動 拉開筋骨 以免行進中發生關節損傷</p> <p><br></p><p>距離我們的上一次戶外徒步 已經6年過去了 這一次 我們又大膽地參加了一個全程5星難度的線路 心里有點兒打鼓 用行攝匆匆的話說 ...你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可是 既然都來了 咱也是通過了徒步中國官方報名考核的啊??</p><p>第一天 滿懷期待地踏上了行程 一路上 心中有期待 聲音中還有興奮 臉上還有笑容 拍照還在意姿勢 遇見的每一個生靈 都滿心歡喜 興奮無比??</p> <p>這里的松鼠知道向路人討食物</p> <p>晴朗的天空 明媚的陽光 偉岸的遠山 鮮麗的花草 都讓我們感覺到 行走天地之間 一切都太美好了</p> <p>從徒步起點 稻城亞丁景區里3900米的沖古寺出發 一路上升 一個半小時后海拔升高300多米</p><p>此時抬眼望去 周邊的視野已經越來越開闊 風景越來越震撼</p> <p>下午4,5點鐘 我們最后一批到達營地-波用措 這是央邁勇腳下的一個海子 海拔4750米 我們將在這里進行休整 第二天原地活動 以適應高海拔和調整高反的狀態 因為 從酒店的2990米 到4750米 我們一天內已經上升了近1800米 人體需要盡快適應海拔高度</p><p>晚飯 沒有食欲 晚上睡覺 會感覺頭疼 總感覺深呼吸才會吸入氧氣 任何一個動作 都會感覺很費力氣</p><p><br></p> <p>向導們在廚帳里忙碌著 為大家準備豐盛的晚餐 四菜一湯 這種高山環境下 還能享用到可口飯菜 真是奢侈了……這第一天 就這么愉快地度過了</p> <p>第二天 在營地休整 可以自由活動 體能好的 跟著領隊爬上了500多米的觀景臺 俯瞰波擁措 體能弱的我們 就繞湖一周 欣賞一天不同光線里的遠山近湖</p> <p>白天看日光變換 夜晚仰望星空 看清晰的銀河系 有隊友帶來了頂部透明的帳篷 就為了躺在帳篷里觀星空 閉上眼睛 想象一下這種浪漫 也只有走進大山才有了</p> <p>第三天 我們開始繼續行程了 如果沒記錯 這是路程最長的一天 16公里山路 不斷地上上下下 高海拔環境下 每抬腳向上一步 都要耗費幾倍于海平面的力氣 今天要翻過兩個埡口 其中一個要超過5000米</p> <p>一個半小時 翻過了埡口 此時 臉上的表情已經凝滯了 嘴唇是紫色的 臉上開始出現水腫 呼吸是艱難的 不管怎樣用力 都感覺吸不到足夠的氧氣</p> <p>路上一樣有漂亮的小景物 可是 已經有點兒自顧不暇 無力去欣賞了</p> <p>到了午休的地方 很多人 直接就躺下 不想再挪一步了</p><p>最后 我們在山谷中上上下下 翻了兩個埡口 跋涉了10個小時 終于 在用盡最后一絲力氣之前 到達了營地</p><p>不過今天的長距離極其考驗隊員的體能和毅力 相信走到最后 每個人都是一半靠體力 一半靠信念...真實地體會了一把什么是走到我懷疑人生啊 ?? 五顆星的難度不是隨便給的</p><p>當我走到最后一段路程 天色將黑 前期到達營地的隊友已經遠遠地迎了出來 攙扶著我邁進了營地的大球帳里坐下 送來熱水 不斷安慰和鼓勵說 堅持下來的都是好樣的……領隊安撫說 今天是難度和強度最大的路程 后面會越來越輕松啦</p><p>我...將信將疑</p> <p>這是行程的第四天 到達了此行中最大的營地-新果農場營地 最多可容納千人 國慶假期 營地人滿為患 有人很早就從上個營地出發 為了能夠在這里占有一席之地</p><p>今天的營地感官上很舒服 給人一種安全感 背靠山峰 是天然的屏障 希望一覺醒來 可以恢復元氣 能夠繼續接下來的行程</p> <p>早飯前的一道霞光映照 馬上給營地披上了另一種鮮艷的色彩 立馬煥發了大家的心情</p> <p>行在高處 睡在低處 是戶外徒步活動的規則 所以每天的營地都是在山坳里 我們已經習慣于每次一到達營地之后 首先向四周的高山望去 看看明天早上要爬過哪一道山坡出去</p><p>昨天在下到營地之前 就看到了峭壁之下的一個巨大碎石坡 向導說 我們明天就要橫切這個碎石坡...大概45度的坡度</p> <p>兩個方向拍的碎石坡 這是即將踏上窄窄的橫切小道 不到一尺寬 要看看后面是否有馬幫到來 否則 小道上無處給騾馬讓路 只能貼地趴在坡上 讓騾馬先過</p> <p>走過了長長的坡 回望一眼 心里還在顫抖</p> <p>一路上的馬幫 不停地超過我們 因為他們要提前趕到下一個營地 給大家做扎營準備</p><p>它們是路上很可愛的同伴 溫順的有些讓人心疼 看你想拍照 它就停在路邊一會 用無辜的眼神望你一會 拍完了 就低頭繼續默默地趕路了</p><p>馬幫可以穿行在路上 是最大的幸運 這樣我們才得以輕裝前行 否則 我們就只能重裝徒步 要自己背上所有的帳篷 睡袋和這一路的補給</p><p><br></p> <p>每到一個埡口 都有經幡飄蕩</p> <p>山路崎嶇 體能消耗極大 每小時一公里是我的平均速度</p> <p>這是Garmin偶爾有間斷的記錄 有時走一走 就忘記了按下繼續鈕 幾乎每天的卡路里消耗都達到了我的極限</p> <p>曾經以為自己也是有過幾次戶外徒步的經歷 而且即便近幾年沒參加什么活動 但是也在堅持日常的鍛煉 跑步 游泳 健身幾乎每天都在做 應該不是素人...結果來到了團隊里 才發現-牛人處處有 我們隊里格外多啊?? 每天 不管是20歲的學霸女孩 還是60多歲的退休工程師 其中不乏登過6000米+的雪山 走過珠峰東坡的 全年多次高海拔徒步的神級隊友 他們的戶外穿越能力讓我們望塵莫及...幾乎每天 最前面的隊友都要早于我們2個小時到達營地 而我們固定有7位小伙伴 自動成組 穩穩地每天收隊在最后...索性 我們就面對現實 接受自己 一路走走停停 盡情拍照 嗨皮 吃喝 做個愉快而合格的收隊 后來也竟然不斷感染前隊隊員 有主動降級加入我們的??</p> <p>幾天的艱苦跋涉之后 終于站在了蛇湖埡口上 海拔4900米左右 本次行程的高潮已到 登上埡口的一瞬間 “登上高山 俯瞰世界”的激動 讓人熱淚盈眶 之前的付出與忍受 此刻得到了絕對超值的回報</p><p>照片已經不能表現出它一分的壯美了 一塊碧玉 驕傲地鑲嵌在雪山之間 靜靜地凝視天邊云卷云舒 山脊上人來人往...此時的語言是貧乏無力的 你只有平靜地與它對視 讓自己的內心靜下來 再靜下來...感受天地之間 渺小如一粒塵埃的自我</p><p>為了這一相見 今天一共翻過7個埡口 雖然高度不算大 但是當你走過一個埡口沒到 又走了一個 還是沒到 最后向導說 快了 還有300米...就在生無可戀的絕望之中 帶上了僅存的一絲絲幻想繼續 是的 “...在你堅持不住的時候 再堅持一下” 這話 永遠正確</p> <p>當天晚上 我們住在蛇湖尾端的營地 天氣開始多云 多風 伴隨著我們前面一路行程的極好天氣 即將開始變化</p> <p>第二天一早 我們順著湖邊的山路 一路向上 圍繞蛇湖 從側面的角度再一次欣賞并一路離開 繼續最后一天的行程</p> <p>牛奶海 是路程接近尾聲時的亮點 夾在三座神山之間 湖水在天氣晴好時 陽光普照下呈現奶藍色 格外漂亮 這里也是亞丁已建好景區的最高處 從景區內要一路上升到湖邊 往返需要6-7小時</p><p>我們是相反的方向 從景區外的山頂進入 可以一路俯瞰整個湖泊 最后下降到湖邊 匯合從景區內上來的游客 </p> <p>8天80多公里山路 全程海拔4000-5000米 很快就接近尾聲了 山里的時間是靜止的 山里的人們是歡樂的 山里的生活是簡單的...這里拍的照片永遠不需要濾鏡和PS 這里眼中所見的風景永遠比照片美 “眼睛在天堂 身體在地獄”永遠是戶外活動最真切的感受</p><p>我們幸運地接觸了一群有趣的人 有故事的人 每天的晚飯后 大球帳里 大家的夜談會話題無所不談 笑聲不斷 大到憶苦思甜 改革開放 和中美博弈……小到兒時糗事 家史自述 日間狂風掀翻帳篷的小插曲...只要有人提起的話題 不但不會冷場 還會被無限放大擴展 想要的快樂 就是這么簡單</p><p>本次帶隊的徒步中國老大 更是一個把自己活成了傳奇的人 改革后第一代大學生 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 幾年前 因執著于戶外運動 毅然放棄了自己的稅務局官位 全身心地投入到戶外領域 帶領一幫年輕人成立了徒步中國 呼風喚雨于戶外圈 自稱“...在搞戶外的圈子里 沒人比我的攝影厲害 在攝影圈子里 沒人有我能登山” 哈哈 一時風頭無兩 行攝匆匆就是這個來歷 個人愿望是希望能帶領越來越多熱愛戶外的人 走進荒野 感受自然 挑戰自我</p><p>本地向導團隊 登(山)徒(步)子俱樂部 也是一群有夢想 有追求不甘示弱的年輕人 經歷豐富的創辦人 來自麗江的小伙子叫八六(86年生人) 一臉斯文 說話帶笑的合伙人小東 來自山東青島 還有來自東北牡丹江的官二 以及來自廣西玉林的阿龍 一路上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后勤支撐 因為上一期的團隊 在國慶節期間天氣不好 他們全部感冒 帶領本期團隊 只能帶病堅持 非常不易 做為回報 他們也得到了隊里女孩子們的暖心關照</p><p>幾位年輕人在淡季時候 會深入山里 不斷勘線 探尋新的線路 前不久 剛剛將他念他翁踩線完成 希望可以很快推出</p><p>我們的馬幫隊伍也非常整齊 給力 夜晚 耳邊的馬鈴 叮叮當當 已經是每晚入睡前不可少的催眠曲了</p><p><br></p> <p>這是一群互不相識的人 但是他們是唯一能幫助和支撐你走完全程的人</p><p>在熱心隊友的幫助下 第三天 我們可以獨立完成帳篷搭建和拆裝 接下來的幾天里 我們也可以幫助其他隊友了 </p><p>困難時的一只援手 饑渴難耐時的一杯水 體力不支時的一塊糖...與這樣一群有趣有經歷 而又友善的人組隊 是戶外活動的極大幸運</p><p>“山水有相逢”來自北京的小姐妹說 “我們再約 一起走世界”</p><p>“好的”</p> <p>和一群強大的隊友同行 還有一個好處 就是可以自己省力去拍片 借圖他人 有無人機的航拍 還有全畫幅相機的高清圖 所以 這里邊很多高清的美圖都是領隊和神隊友們的大作 在此感謝了??</p> <p>此時 山里秋色正美 也許再過一周 就是色彩最濃烈的時候 但是 很難說 山里的天氣極有可能會下雪了 希望每一個走進山里的人 都有好運氣</p> <p>國家步道系統 是歐美國家一種成熟的長距離徒步線路 美國人叫trail 英國人叫way 美國已有橫貫全國的三條主要國家步道 阿巴拉契亞步道(3500公里)太平洋山脊步道(4286公里) 大陸分水嶺步道(5000)公里 歐洲也有穿越比利牛斯山的800公里長 GR10步道 阿根廷有和智利共享的巴塔哥尼亞步道 新西蘭也有貫穿南北島的 Te Araroa步道 我們的東鄰日本也有一條橫跨三縣的1000多公里的熊野古道……所以 民間也在呼吁一條屬于國人的國家步道—橫斷天路 關于這條橫跨云 甘 川三省的天路 人們已經開始構想這條2200多公里的步道 并有一群人已經在路上 “國家步道 等你來書寫歷史”的集結號已經吹響</p><p>有這么一個熱愛戶外 崇尚自然和荒野文化的群體 我們距離目標應該會越來越近</p> <p>后記,高海拔徒步 因為高反和天氣因素 存在一定風險 行前 一定要對自我的身體狀況和體能有足夠的認識和評估 不可貿然前往 畢竟 在國內的荒野地區 國家還沒有開始開發和管理 暫時沒有緊急救援措施 一旦出現高反引起的身體問題 只能依靠騾馬下撤 到達最近的醫療機構 很難保證救治的及時性</p><p>可以考慮在低海拔地區 進行戶外中長線徒步 慢慢適應之后 再嘗試稍高一些的線路</p><p><br></p><p>熱愛自然 尊重生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安县| 鞍山市| 桐柏县| 日土县| 射阳县| 荔波县| 昌图县| 石泉县| 徐汇区| 祁东县| 乐东| 阳信县| 沙坪坝区| 屏东市| 高邮市| 肇州县| 南城县| 辰溪县| 扶绥县| 蒙山县| 新化县| 德化县| 三门县| 富阳市| 高安市| 庐江县| 鸡泽县| 凤山市| 邛崃市| 京山县| 蚌埠市| 巴里| 芜湖县| 鄂托克旗| 神池县| 哈巴河县| 隆德县| 东方市| 仪征市| 民勤县| 乐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