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閩東,位于福建省東部,一面朝海,三面環山。閩東一共有個九個縣市,分別是:寧德、古田、屏南、壽寧、周寧、柘榮、福安、霞浦、福鼎。</p><p>2020年10月23日與大學同學游閩東</p> <p>鯉魚溪,位于周寧縣城西五公里處的浦源村中。鯉魚溪源于紫云山麓,匯數十條山澗清泉奔流而下,峰回水轉,至浦源村口水勢頓減,五彎六曲穿村緩流而過。溪流貫村而去,長一華里,寬數米。溪中悠然遨游著七、八千尾彩色斑斕的大鯉魚,"聞人聲而至 ,見人形而聚","競相覓食 彩鱗翻飛",溫順如馴,誠如"神魚"。婀娜之姿,活潑可愛。水深及膝,清可見底,鯉魚滿溪,故而得名"鯉魚溪"。</p> <p>這是一條人魚共享歡樂的小溪,游客在觀賞鯉魚。</p> <p>溪水清澈,人影倒印。</p> <p>魚翔淺底,鷹擊長空呼?</p> <p>原福建省委書記葉飛題詞:鯉魚溪公園</p> <p>郭化若中將鯉魚溪題詞:神游忘帰</p> <p>觀音亭</p> <p>在村尾魚塘邊的小丘上有一座魚冢,鵝卵石壘砌,兩棵800多年的水杉守立在魚冢兩旁,根相纏枝連理,葉冠蒼蒼,莊嚴肅穆。若有鯉魚死亡,族人便將魚置于木制托盆,奉送至魚冢,由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葬禮。</p> <p>浦源鄭氏宗祠是一處始建于宋代的的宗族祠堂建筑,位于福建省周寧縣浦源鎮浦源村,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姓氏宗祠之一。宗祠由門廳、戲臺、次廳、主廳等組成,建筑面積1800多平方米。始建于宋朝初年,到明朝洪武18年落成竣工。</p> <p>鄭氏宗祠是船的形狀。長度是108米,最寬的地方是29米。船頭面向村里,是一艘回航的船。</p> <p>宗祠正廳供奉著北宋駙馬鄭南公、始祖朝奉公及他們夫人趙氏、呂氏塑像,左邊是晉十公及夫人塑像,右邊是廣行善事鄭九公塑像,兩側依次陳列著歷代珍藏的龍頭祖牌,如同“家譜”。</p> <p>祠堂正門上寫的“簪花晉爵”。鄭家祖先,很多人考上狀元了?;实塾H自給他插上簪花。</p> <p>鄭氏宗祠一共有五進,最早的時候是三進。由于鄭氏家族的興旺,宗祠里面就協商,改三進為五進五廳、四個天井、八個廂廊;里面有96幅匾額、136個龍頭祖牌、128根柱子上掛著64幅楹聯。</p> <p>祠堂旁有一棵800多年前的柳衫</p> <p>祠堂前窄后寬,像一條古船。祠中保存有107尊歷代龍頭祖牌,60多面牌匾以及楹聯,其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為全國少有。</p> <p>八百載春夏秋冬的洗禮,鄭氏宗祠愈加流光溢彩。祠堂正中列坐鄭氏先祖塑像,依次陳列107尊歷代珍藏的龍頭祖牌,雕鑿精巧,底座多為“八仙過?!薄疤覉@三結義”等木雕圖案,頂部為鏤空龍頭木刻,肅穆凝重,如一歷史畫卷</p> <p>宗祠中還有很多匾額楹聯,流金溢彩,書法精堪。有的頗具藝術價值,如“文魁”是清宣統年間兵部尚書閩浙總督事示松寫的原字大小刻成;有的則歌頌鄭氏某族人的高尚品德,集中體現在“孝”、“節”上;有的是宣揚家庭和睦相處。可以說,每塊匾額都有一個故事。</p> <p>宗祠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義孝’宗祠,又是鄭氏宗祠繁衍發展于一祠的歷史展覽館,還是我國宋代以來的文學藝術手工雕刻發展過程中的文化藝術館。</p> <p>宗祠的柱子上還掛著楹聯,大多是歌頌祖先,書法都較為精湛、流暢。有些大楹聯是整塊檀木做成的,年代也頗為悠久。</p> <p>一溪游過村莊800年的鯉魚,一座似揚帆啟航的船形祠堂,喚醒我們靈魂中沉睡的光亮。敬畏自然,敬重生命,這支在中國古老地土上燃燒了幾千年的火炬,照亮的不僅是一個人的靈魂,應當成為引領人類走向的不熄的太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蕉岭县|
大同市|
崇礼县|
沙雅县|
香港|
弋阳县|
准格尔旗|
汉源县|
扎赉特旗|
文山县|
通化县|
兴安县|
文成县|
乐山市|
成安县|
宜黄县|
玉龙|
宁波市|
冷水江市|
林周县|
卢龙县|
凉山|
黑山县|
合肥市|
阳朔县|
双柏县|
务川|
文山县|
桃源县|
富顺县|
渭南市|
五家渠市|
天津市|
新乐市|
冀州市|
浑源县|
礼泉县|
商河县|
博野县|
马龙县|
武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