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上將張震:朝鮮一戰重創美軍,78歲時要退休,鄧小平:再干一屆</p><p><br></p><p>《張震回憶錄》中有說到:</p><p><br></p><blockquote>“一將功成萬骨枯,自己時常回想起戰斗歲月,思念已經犧牲的戰友,甚至經常會夢見和他們一起戰斗的場景。可自己如今還活著,昔日的戰友都已血染疆場,我有責任將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讓后輩銘記。”</blockquote><p>從參軍,到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再到1988年授予上將軍銜,最后到2015年逝世(享年101歲),他戎馬一生,經歷了一個世紀,見證了中國由弱到強。他言傳身教,將門之家,一家出了6位將軍。</p><p><br></p><p>1914年10月5日,張震出生于湖南省平江縣長壽鎮的貧苦人家,父親吳奇才不久后便不幸去世。張震原本姓吳,上面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父親去世后,家里唯一的支柱倒下,母親余朵蓮一人根本無力撫養4個孩子。</p><p>后母親得知鎮上有一位叫張繼綸的篾匠想收養一子,便將張震送了過去。張繼綸畢竟有一技之長,和妻子吳命媛養活一個孩子還是綽綽有余的,便給張震取名張見生,后來才改名張震。</p><p>15歲那年,養母給張震辦了成人禮,當地習俗。之后又讓他與“望兒媳”畫梅同房,畫梅比他大了6歲,張震一直拿她當姐姐,其實并無夫妻感情。</p><p>因為養父病重,作為成人,張震挑起了家庭重擔,回到自己的母校當了校工,可是因為戰亂,沒幾個月,學校就停辦了。</p><p>張震只好回家,家里又經常遭到地痞流氓的勒索,如果再不找到工作就要斷糧了。</p><p>情急之下跟著鄰居去長沙,鄰居說長沙有一所學校招校工,一個月可以發4塊銀元。可是在去的途中才發現被騙了,鄰居說當學兵比當校工好,現在都快過年了,當校工沒多久就得放假。</p><p>張震知道被騙,可是又不知回去如何跟父母交代,半信半疑下便去報名學兵,結果進去后才知道是北洋軍閥所建的南湖兵營。</p><p><br></p><p>北洋軍閥</p><p>在這里經常被懲罰,環境又差,官兵之間一點都不和諧,自己時常躲在被窩里哭。</p><p>1930年4月,彭德懷率領紅五軍主力會師長壽街,張震的家鄉被解放,得知消息后的他早已歸心似箭,可是連長不讓。</p><p>后來在一位貴人的幫助下與家人取得聯系,從此參與了紅軍,因為讀過書,組織讓他做宣傳員,沒多久便擔任了連政委。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張震負傷,被送到后方醫院治療。有一次黃克誠來醫院探望傷員,見到張震,點名讓他去前線,可是在場的護士與醫生都不同意,因為傷口還在化膿。</p><p>黃克誠說:<span style="color: rgb(240, 65, 66);">“你傷的是手,又不是腿,回到前方也能好好養病。”</span></p><p>就這樣,張震跟著黃克誠去了前方,可沒過多久便聽說,后方的醫院被敵人一鍋端掉了,那里的醫生護士和傷員都犧牲了。</p><p>這件事直到他自己當上了團參謀長才知道,原來那時候已經決定撤離,因為是保密的,戰略轉移很少有人知道。張震以為黃克誠知道這件事才將自己帶走,可是多年后在黃克誠的《自述》中才知他當時也不知道,但是能猜出個大概。</p><p>張震時常在想,如果當年不是黃克誠將自己帶走,哪里還會有今天?</p><p><br></p><p>黃克誠大將</p><p>張震跟著紅軍被迫轉移,期間在紅三軍團第4師10團擔任通信主任,跟著部隊強渡烏江,四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地,張震說最累的就是腳,很多人要是得到酒,從來不喝,都是用來搓腳,這樣能減輕連日行軍的疲勞。</p><p>好在最終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他說那時候人的毅力不可估量,一次次創造奇跡,記憶最深的是用半天一夜的時間,奔襲了180里山路,冒著雨。誰能想象今天如此美好的日子是多少革命先烈用犧牲換來的?</p><p><br></p><p>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國共一致對外。</p><p>剛開始抗日,張震便遇上了日軍,當時有一些新兵,用的都是當地土造的槍,打一槍后連彈殼都退不出來,有的士兵更是把槍倒過來用。情急之下,張震讓他們趴下別動,自己把機槍搶來,站起來對著日軍射擊。</p><p>竇樓一戰,共擊斃日軍十多人,繳獲了數百發子彈,還擊殺了一名日軍少尉,雖說不是大戰役,但卻是他們東進敵后的首戰,打出了我軍的威風。要知道在這之前,日本人在這一帶都是如入無人之境,從未遭遇到對抗,如今卻遇到敵人,此后,他們再也不敢在這里囂張。</p><p>后來收到上級命令,帶部隊挺進皖北,打擊偽頑勢力,在豫皖蘇區與日軍展開了游擊戰。在這里,他要面臨一個新的問題,就是平原游擊戰應該怎么打?</p><p>之前打習慣了山地游擊戰,如今在豫東平原,一覽無余,如果不研究出新的打法,我軍損失將會更加慘重。</p><p>日軍武器裝備精良,汽車、裝甲車應有盡有,在平原上可以充分發揮優勢。張震心里開始思考,他提出改造地形或者用村落做掩護,如果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就不怕打不倒敵人。</p><p>作為參謀長,他必須得在部隊訓練上下功夫,面對強勁的對手,就必須鍛煉出驚人的戰斗力。</p><p>在他的建議下,日軍屢屢受挫,尤其是在1940年,張震與彭雪楓指揮第4縱隊一部,在板橋集一舉殲滅日偽軍1000余人,就連日本戰機也被擊落,創造了華中敵后抗戰第一個打下日軍飛機的先例。</p><p>1945年2月,在徐州的日偽軍集中兵力對豫皖蘇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時任新四軍四師參謀長兼十一旅旅長的張震,迅速率領士兵北上,與日偽軍展開戰斗。</p><p>為了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擊潰敵軍,張震親臨陣地,在用望遠鏡觀察敵軍情況的時候,被一顆子彈打中了右臂。</p><p>當時就鮮血直流,整個上衣都被血跡染紅,在場的官兵讓他趕緊下去治療,他說:<span style="color: rgb(240, 65, 66);">“這點傷算什么!”</span></p><p>和之前受傷一樣,只是做了個簡單包扎就繼續戰斗了。這一戰,張震部隊擊斃偽軍500余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一舉攻破了祖老樓和青龍集兩個日偽軍據點。</p><p>只是這顆子彈在他身體里留了近十年,當時原本是可以動手術將子彈取下,可是因為時局多變,張震認為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大規模戰爭,所以下定決心等以后有機會再取出來。</p><p>直到1953年,張震在參加一次會議的時候,頭部突然產生劇痛,連續吃了3次止痛藥都不管用,領導執意將他送去醫院,做了手術才取出了那顆子彈。</p><p><br></p><p>張震與妻子馬齡松</p><p>張震還笑著對妻子馬齡松說:<span style="color: rgb(240, 65, 66);">“這個子彈千萬要保管好,它就是我們家的傳家寶了,以后用來教育我的子孫后代。”</span></p><p><br></p><p>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開始調集軍隊,欲掌握主動權,開始對我軍展開攻擊。在毛主席的戰略指揮下,張震率部與陳毅匯合,協助陳毅先后發起了多次戰爭,例如朝陽集戰役、兩淮戰役、<span style="color: rgb(14, 64, 140);">宿北戰役</span>等。</p><p>1946年7月26日,張震率部在漁溝集戰斗中殲滅敵軍1000余人,繳獲大量火箭炮、迫擊炮、美式重機槍等武器裝備。</p><p>戰后,國民黨第七軍乘機逼近我軍陣地,張震率領9縱在開進途中,遭遇特大暴雨,4個多小時才走了7里地。張震便提議,此戰先緩一緩,若我軍奔赴戰場,了勞累不堪,而敵人以逸待勞,我軍必輸!</p><p>可宋時輪沒有同意,張震又發電給陳毅,但是沒得到回應。之后戰斗在泗縣打響,果然和張震預料的一樣,原本準備的攻城武器全部被水浸濕失效,城墻四周積水太深,士兵們泅水強渡,傷亡太過慘重,不得已才撤退。</p><p>緊接著,國軍又發動了淮陰、淮安戰役,“兩淮”之戰尤為重要,張震率領的9縱是第一批迎敵的,連續奮戰八天八夜,但最終還是沒有守住兩淮地區。</p><p>為了改變蘇北、魯南戰局,我軍決定集中兵力發起宿北戰役,張震指揮七十五團英勇戰斗,打出了我軍的威風,重創敵軍。</p><p><br></p><p>張震</p><p>之后,張震被任命為華東野戰軍西兵團參謀長,參與指揮了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作為參謀長,張震屢出妙計,大敗敵軍。</p><p>新中國成立后,海南島被解放。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張震于1953年被派去入朝作戰,接替皮定均,參加上甘嶺戰役。</p><p>自己接到手的是24軍下轄第70/72/74三個步兵師,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24軍儲備的4000余名干部,其中的團級干部大多是自己挑選的。因為當年皮定均入朝時,他特意請教了張震,張震一直充當軍師,皮定均去找他也很正常,當時皮定均沒有別的要求,只要會打仗、團長級別人物就行。</p><p>所以如今張震接手的24軍,個個都是打仗的好手。</p><p>雖說如此,但是他面臨的敵人也非常強悍,是美軍第9軍第3師,裝備精良,又善于隱蔽。</p><p>張震了解詳細情況后,直接說出作戰方案,采取陣地進攻作戰,尤其是采用炮兵攻擊。</p><p><br></p><p>張震</p><p>1953年6月10日,張震率領部隊重創美軍第三步兵師,擊毀敵軍6輛坦克,殲滅敵人1800余人,取得了24軍首次反坦克作戰的勝利。</p><p>同年7月13日,我軍展開夏季反擊作戰,這一戰,24軍全殲李承晚軍“首都師”第26團,再一次重創已經補充兵力的美軍第3師,使得我軍陣地向前推進了24平方公里!</p><p>只是在這一戰中,張震因為乘坐的汽車剎車不靈,旁邊就是深谷,張震為了減輕車的重量,自己跳了下來,卻被司機一個猛掉頭,壓到了自己的腰部,頭部也被撞了一下,當場就昏迷了。</p><p>好在醫生搶救及時,這才撿回來一命,據說當時因為嚴重缺血,同志們每天挨個給他輸血,總量高達4000毫升。</p><p><br></p><p>雖說戰斗勝利,但張震絲毫沒有放松警惕,最后等到美軍簽署停戰協議后,張震才回國。</p><p>回國后,張震便提出先攻占大陳島再攻金門的建議,毛主席非常重視,他的建議為解放浙東沿海島嶼做出了巨大貢獻。</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6, 116, 255);">1955年,在中南海懷仁堂的授銜儀式上,張震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span></p><p>新中國成立后,張震先后擔任了軍委作戰部部長,南京軍事學院院長。</p><p>1975年,鄧小平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兼解放軍總參謀長,他上任后,第一時間就選中了時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的張震,讓他去處理特殊時期遺留下來的問題。</p><p>張震將這個任務完成的非常好,鄧小平夸他<span style="color: rgb(240, 65, 66);">“這個部長很懂政治嘛!”</span></p><p>1978年,中越邊界形勢緊張,會議決定有必要展開自衛反擊戰,此時作為總后勤部部長的張震,第一時間就準備好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糧食。自衛反擊戰打響后,張震想著,部隊出境后燒飯肯定困難,吃干糧的話消耗量又太大,于是決定籌集壓縮干糧,立即送往前線。</p><p>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不僅張震在出謀劃策,他的兒子張海陽也以第21軍61師政委的身份參加了老山戰役,并且立下大功。</p><p>從1980年到1985年,張震一直在研究軍隊現代化建設之路,并作出《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為后來的百萬大裁軍做了充分的準備和鋪墊。</p><p><br></p><p>1985年3月9日,張震已經71歲,得知自己副總參謀長一職被免去后,心里很是高興,他說:<span style="color: rgb(240, 65, 66);">“這次調整有利于今后開展工作,年輕人精力充沛,記憶力又強、接受新鮮事物快,早該他們上了。”</span></p><p>他的妻子馬齡松更是喜出望外,稱<span style="color: rgb(240, 65, 66);">“如今終于可以好好聊聊天了,省得你之前總說忙!”</span></p><p>其實早在幾年前,張震就想著能退休,他還準備好了二十四史還有其他書籍,就是等著自己退休時消遣時光用的。</p><p>可是沒多久,楊尚昆副主席又找到他,讓他計劃籌建國防大學的事情,收到任務后,張震又開始忙了起來。</p><p>1985年11月,張震出任了國防大學校長,也是首任校長。</p><p>1986年1月,國防大學舉行了首期開學典禮,招收了492名學員。</p><p>1988年,張震被授予上將軍銜。</p><p><br></p><p>1988年授予上將軍銜——張震</p><p>1990年,國防大學政委李德生退居二線,張震聽聞要求一起退休,可是被拒絕了,不僅繼續擔任校長,還兼任了政委。這一刻,張震成了中國年齡最大的現役上將。</p><p>1992年,張震當選了中央軍委副主席,其實此時他正有意提退休一事。鄧小平走到他面前,緊握著他的手問道:<span style="color: rgb(240, 65, 66);">“今年多大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40, 65, 66);">“78歲了。”</span></p><p>知道張震有退休的想法,鄧小平接著說道:<span style="color: rgb(240, 65, 66);">“你比我小10歲,還可以再干一屆嘛!”</span></p><p><br></p><p>張震與鄧小平握手</p><p>在任職中央軍委副主席期間,張震上將身體力行,一直和其他同志為新時期的中國研究軍事戰略方針,強化隊伍建設。</p><p>1997年,83歲的張震上將依然頂著太陽視察駐港部隊大渡河連!</p><p>張震為發展中國事業鞠躬盡瘁,每讀于此,總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老將軍豁達的胸襟和崇高的品質。</p><p>作為老一輩革命家,他的一生更值得后輩借鑒和學習。都說虎父無犬子,張震上架一家六將軍,個個都對祖國有杰出的貢獻。</p><p><br></p><p>他一生有4子2女(有個女兒在戰爭中犧牲),家中定下3條家規:</p><p><br></p><blockquote>1、任何人不得打自己的牌子,不許透露和自己的關系;</blockquote><blockquote>2、不許接受任何單位或個人的禮物和優惠;</blockquote><blockquote>3、回家和外出不準用國家給他配的車輛,不許賭博。</blockquote><p>因為有著優良的紅軍傳統和作風,兒女個個都很出色,三子張海陽和他自己一樣,是上將;長子張小陽、次子張連陽、四子張寧陽均為少將,就連女婿壽曉松也是少將,當真是一門六將軍,將門之家。</p><p>2015年9月3日,張震上將于北京逝世,享年101歲。</p><p>戎馬一生,張震將軍的一生馳騁過大江南北,經過無數次戰火的洗禮,先后6次負重傷,依然能壽逾百歲,在開國將軍中確實罕見。其實早在張震上將生前,他也曾透露出他的長壽秘訣。</p><p><br></p><blockquote>1、生活有規律;</blockquote><blockquote>2、常年堅持寫日記、做數學題;</blockquote><blockquote>3、每天中午喝三杯酒;</blockquote><blockquote>4、晚飯后走4里地;</blockquote><p>千軍易得,一將難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河县|
彭水|
永嘉县|
乐清市|
茶陵县|
扶风县|
天长市|
奉节县|
丰顺县|
新安县|
团风县|
麻江县|
靖远县|
昆山市|
星子县|
蛟河市|
靖宇县|
晋中市|
双辽市|
会宁县|
江孜县|
广汉市|
十堰市|
新干县|
龙井市|
宁武县|
洛浦县|
凯里市|
清流县|
东辽县|
措勤县|
万安县|
苗栗县|
凭祥市|
通许县|
新民市|
德令哈市|
木里|
太康县|
乌拉特中旗|
安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