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0月15日,趁"森海行攝川西攝影團(tuán)”在成都休整期間,我一個人去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國家5A景區(qū)青城山游覽。雖然我來過成都兩次,去過都江堰、九寨溝、峨眉山等,但沒有去過青城山。青城山離都江堰僅有10公里遠(yuǎn),素有“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之說。 </p><p> 我們?nèi)胱〉木频陮γ婢褪浅啥枷指哞F站,我乘早晨7點40分犀浦到青城山的城際列車(車票10元,太便宜了),半個小時后到達(dá)青城山火車站,然后打車(15元)10多分鐘到達(dá)青城山景區(qū)門口。</p> <p> 青城山群峰環(huán)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huán)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取勝,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yù)。</p> <p> 青城山植被覆蓋率高達(dá)90%以上,負(fù)氧離子數(shù)量達(dá)到了驚人的25000-28000個/立方厘米, 是鬧市區(qū)的180倍。</p> <p> 青城山歷史悠久,是中國道教發(fā)祥地之一,著名的道教名山,是全國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自東漢以來歷經(jīng)二千多年。東漢順帝漢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師”張陵來到青城山,選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結(jié)茅傳道,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的發(fā)祥地,成為天師道的祖山,全國各地歷代天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庭。</p> <p> 進(jìn)入景區(qū)大門后上山20分鐘左右就來到月城湖。月城湖的湖水來自青城山上老霄頂?shù)男∠魈实介_闊的山間谷地,成為了一個小湖。這里在丈人峰和青龍崗之間。湖泊四周草木茂盛,湖水碧綠,周圍的山谷倒影在水中,景色清幽,十分的舒服。湖中有游船,可以坐船游湖到上山索道站。</p> <p> 沿著湖邊可以走到上山索道站。</p> <p> 青城山名勝古跡很多 ,古建筑各具特色,古今名人詩畫詞賦處處可見,有優(yōu)美的風(fēng)光和神奇的傳說。全山的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建有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數(shù)十座道教宮觀。</p> <p> 下了索道后(海拔約1000米),才開始真正登山了。順著略顯紅色的石階往上走不遠(yuǎn),便是青城山最高的道場一一上清宮。</p> <p> 上清宮海拔1180多米。始建于晉代,毀于明代。現(xiàn)存殿宇建于1862—1874年間(清代同治年間),現(xiàn)有老君殿、三清殿、道德經(jīng)堂、文武殿和玉皇殿。</p><p> 宮門為石砌券洞,上有門樓,“上清宮”匾額為蔣介石1940年手書,聯(lián)文為于右任撰書:“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p> <p> 老君殿里供香的老道士。</p> <p> 我雖然沒啥宗教信仰,但我尊重宗教文化。</p> <p> 上清宮的香火挺旺。</p> <p> 三清殿供奉三清神像和三清弟子十二金仙。</p> <p> 1938年至1944年間, 國畫大師張大千居青城山達(dá)三年。1941年由青城山去敦煌臨摹壁面, 1943年返蜀后, 又在青城山短期居住。如今上清宮文武殿下小院, 就是當(dāng)年張大千畫室。在這里他創(chuàng)作書畫作品數(shù)以千計。</p> <p> 麻姑池位于上清宮右側(cè)。半月形的泉池晶瑩碧透,無論旱澇,水位不升不降,傳為仙女麻姑浴丹之處。</p> <p> 上清宮內(nèi)的鴛鴦井。鴛鴦井一方一圓,泉源暗通,一濁一清,一溫一涼,既可解為陰陽兩極,又可寓為天圓地方,這可能就是道家的玄處所在。</p> <p> 繞上清宮外右側(cè)繼續(xù)上山可見石壁上刻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題字。</p> <p> 從上清宮出來沿丹階繼續(xù)攀登前往老君閣,路過大赤天宮。</p> <p> 老君閣位于青城山第一峰絕頂(即老霄頂、寶頂),海拔高1260米。</p> <p> 老君閣閣基寬四百平方米,共六層。下方上圓,寓意天圓地方;層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觀呈塔形,頂接三圓寶,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p> <p> 老君閣內(nèi)的老君像高十三米六,連牛身座通高十六米。</p> <p> 站在老君閣觀光廊上憑欄遠(yuǎn)眺,青城諸峰,碧綠一片,山風(fēng)橫過,翠浪起伏,心情大好。</p> <p> 從老君閣下山,經(jīng)過朝陽洞。</p><p><br></p><p><br></p> <p> 朝陽洞有大小兩個洞,天然形成。 大洞可容百余人, 因得朝陽最早,故名。是青城山主治神仙寧真君修煉地。徐悲鴻曾在此寫生, 蔣介石于斯地避難。</p><p><br></p> <p> 從朝陽洞出來,我專程去了祖師殿,然后原路返回繼續(xù)下山去天師洞。</p> <p> 青城山祖師殿位于天倉峰,背靠軒轅峰,面對白云溪。古名“清都觀”、“真武宮”。始建于晉代。現(xiàn)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p> <p> 此處為古龍驕棧道, 其下為擲筆槽, 亦稱涮筆槽, 裂槽深約為300米,寬約20米,兩巖斷裂, 形成深谷, 古代以木飛架其間, 后依巖鑿險成半壁通道, 旁置石欄。頭頂?shù)r, 俯瞰深谷,景色奇險幽絕。</p> <p> 天師洞,隋名延慶觀, 唐改常道觀。現(xiàn)內(nèi)有漢代張陵天師結(jié)茅闡道所居之洞窟, 是青城山道教文化活動中心。現(xiàn)有建筑多為清代和民國時期修建或重建, 具隱、藏、幽、奇特點,與大自然渾然一體, 至今保存完好。</p> <p> 三清大殿。</p> <p> 從天師洞下來便來到天然圖畫景點。天然圖畫海拔893米,兩峰夾峙,林間時有鶴鷺輕飛,山鳥長鳴。巖下溪水潺漫,睜蹤有聲,宛如琴韻。游人至此,可見亭閣矗立于蒼崖立壁、綠蔭濃翠之間。龍居、天倉、乾元、丈人諸峰,堆蒼疊翠,宛如畫屏,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p> <p> 青城山游山道上有亭閣一百余座, 多以原木留節(jié)帶皮為柱, 老木為依生樹構(gòu)架, 枝藤纏繞, 樹根為凳, 隨勢造型, 高度融匯了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三生萬物“的思想。</p> <p> 眾人所知金絲楠木極其珍貴,人稱“皇帝木”,但在青城山,金絲楠木卻隨處可見,還有極其稀少的楠木樹林。青城山景區(qū)門口有一900多年的金絲楠木樹,導(dǎo)游說摸摸可帶來福氣,所以很多游客都一試身手。</p> <p> 我下午3點鐘才走出青城山景區(qū),歷時6個半小時,算是“問道青城山”了,在欣賞大自然的錦秀風(fēng)光的同時,進(jìn)一步了解了中國獨創(chuàng)的道教文化。</p><p> 這是我的第三次獨游(另兩次分別是遼寧丹東鳳凰山和河北山海關(guān))。可能受文人墨客的影響,我越來越喜歡上獨游。能夠獨游說明你內(nèi)心強(qiáng)大,身體健康。雖然我已到了被年輕人稱為“您老人家”的年齡,但目前看來我還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汕尾市|
镇江市|
安阳市|
甘肃省|
吴堡县|
汤原县|
叙永县|
汽车|
吉水县|
诸暨市|
湘乡市|
大方县|
阿图什市|
四会市|
呼图壁县|
湾仔区|
库尔勒市|
策勒县|
台北县|
三江|
通州区|
长乐市|
巢湖市|
海门市|
虹口区|
常州市|
台东县|
页游|
宜兰市|
壤塘县|
广州市|
柘城县|
深水埗区|
吴堡县|
郧西县|
泰宁县|
抚顺县|
科技|
新津县|
临朐县|
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