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丞相的美名,婦儒皆知,千古流芳。諸葛亮的才智、品格、操守在千年的美談中,已成為一種完美、理想的符號,深深地烙在世人的腦海中。“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英雄嗟嘆,雄才感懷。作為智慧化身的諸葛亮,在世人的眼中,猶如神靈一般的存在,歌頌、謁拜、立碑、修祠堂,居廟堂之高的權柄人物表達自己思賢若渴、安邦定國、一展鯤翅的渴慕,處江湖之遠的村野鄙夫則表達對于智慧的仰慕,在缺乏制度約束的社會中對于體恤民眾的賢能的肉食者的愛戴。 <br> 現存大規模的有出處的諸葛丞相的祠堂有湖北襄樊古隆中武侯祠、河南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四川成都武侯祠、四川奉節白帝城武侯祠、陜西漢中勉縣的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甘肅禮縣祁山堡武侯祠、陜西岐山五丈原諸葛亮廟等。其中陜西漢中市勉縣武候祠位于勉縣城西4公里的川陜公路邊上,與武侯墓隔漢江(古沔(念mian,三聲)水)遙遙相峙,此地系諸葛亮北伐時在漢中的丞相行轅府舊址。勉縣武侯祠始建于蜀漢景耀六年(公元236年),即諸葛亮死后第29年,劉禪下詔立祠。當時因“建之京師,又逼宗廟”,故選祠址于定軍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這是全國唯一由皇帝下詔并撥給銀兩修建的祠廟,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稱。<br> </h3> <h3> 漢中勉縣的武候祠,占地80余畝,歷經1700多年,是一座代表陜南地方傳統建筑風格的千年古祠。從漢中客運中心乘坐開往略陽的大巴,途經武候祠,路上時有乘客上下,每二十分鐘發一次車,大概耗時一個半小時,十分便捷。武侯祠的山門門臉不大,若不是門口的匾額和楹聯點睛,乍看也就是一個普通建筑。守門的是一對石質小獸,相向對望,嬉皮笑臉,猶如兩個孩童,全然沒有一點兒莊嚴、肅穆,他們不是來守門的,是替他們玩忽職守的父母頂班來的。進的大門,看到的是一面照壁,前面有詳細的游覽指南。轉過照壁就是樂樓,這一塊空間比較大,感覺像個小廣場,中間的大道叫金牛道,左右分別是東、西轅門。正對金牛道的是牌坊,高10米,八角起翹,牌坊中寬6米,東西兩側各寬3米,四柱落地,上蓋灰瓦,坊上一面隸書“漢丞相諸葛武鄉忠武侯祠”十一大字,一面書“天下第一流”五個大字,游客紛紛擾擾,抬望眼,丞相真正千古風流。</h3> <h3> 去的時候,不是旺季,游人寥寥,分外悠然自得。祠堂也格外沉寂,穿過牌坊,別有洞天。那對玩忽職守的守門獅子父母遠遠地表情夸張地撲面而來,所謂的表情包在他們夫婦二人臉上有完美地詮釋。獅子們守得是琴樓,模仿的是丞相的空城計,琴樓上有一張石琴,長115厘米,頭寬24厘米,尾寬20厘米,上刻“章武元年”,叩之清亮,悅耳,傳為晉汶水胡韜作,可惜文革時期被摔斷了。在琴樓坐了坐,設想了下司馬懿率兵十幾萬,兵臨城下,城內只有一萬將士的諸葛亮的心情,可不管如何,無法感同身受,我覺得是琴樓太低,只看得到對面的“天下第一流“,心下反到是十分舒爽。莫非這也是設計者的心思?!琴樓的左右側分別是鼓樓、鐘樓,沿著中軸線走至戟門。武侯祠的戟門始建于公元263年,現存的戟門歷代均有修葺,扔保存有清代建筑風格,是重要的禮制建筑:武官經過這里,必須解除身上的兵器,保存在此處;文官經過這里,必須整理自己的衣冠,才可以進殿行禮。</h3> <h3> 穿過戟門來到拜殿,兩側墻壁下豎立著各代的石碑,梁柱上懸掛著琳瑯滿目的匾額。其中,正前方的“大漢一人”匾,表達了諸葛亮對漢朝的卓越貢獻。環顧四周,秀挺的、灑脫的、端莊的匾額競先進入眼簾,對丞相的溢美之詞不勝枚舉。依次來到大殿,大殿內,有諸葛亮泥塑坐像一尊,羽扇綸巾,目光凝重,栩栩如生,側塑關興、張苞站像。坐像前額殿中,懸有清嘉慶皇帝于嘉慶八年(1803年)親筆御書“忠貫云霄”匾額。</h3> <h3> 觀江樓——武侯祠最有風韻的地方!爬上窄窄的樓梯,四面小軒窗,打開窗來,清風徐來,北面是新建的諸葛小鎮,斜風細雨,游人走在石板路上,看出去別有風致。東面是漢江,河水淼淼,神思悠悠,南面、西面都是祠堂滿目的蒼綠,雖說已是深秋,有了涼意,但綠還是那樣濃郁。依著小窗坐了很久,非常快意。如果有些絲竹之聲裊裊而來,應該更是愜意吧!</h3> <h3> 觀江樓西側的琴臺,鮮花簇擁的小橋,潺潺的流水,睡覺的殘荷,簡直就是江南小景啊!</h3> <h3> 大殿西回廊里的諸葛丞相六出祁山示意圖</h3> <h3> 勉縣武侯祠建筑群坐南向北,背臨漢水,面對公路,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120米,大體呈長方形,按照南北軸線,分為東、中、西三路建筑。我先走的是中軸線,順便東路看看,出來時著重看看西路。</h3> <h3> 武侯祠保留有60多塊石碑,唐朝李商隱、宋朝陸游、明代薛宣、清代王士禎等,都曾來此賦詩題字。在東側碑林的入口處,矗立著一座碑亭,亭中保存著一件珍貴的唐碑,為沈迥撰寫的“蜀漢丞相諸葛武侯新廟碑銘并序”,豎立于唐德宗貞元十一年(795年)。</h3> <h3><br></h3> <h3> </h3> <h3> 武侯祠內,古樹名木眾多。我看到了黃葛樹,高大、蒼勁,頗有古意。黃葛樹,耐旱,生命力旺盛,有高齡在千年的。院內有千年古柏,原本64株,目前僅存16株。它們的直徑都在1米左右,高大繁茂,相傳這64株古柏,取“八八六十四”之意,紀念諸葛亮的“八陣圖”,所以又被稱為“八卦柏”。1979年,經過北京林學院的專家測定,這些古柏的樹齡均在1700年以上。桂樹,花期已過,樹身虬結層層,花開時,一定是香飄滿院,何況好幾棵。我還看到了一棵樹長在高高的坡上,卓爾不凡,湊近看了看,哦,他叫樸樹!不知道風淡云輕的時候,他會不會輕聲唱歌。在拜殿和大殿還有不少披紅的古柏樹,是的,對智慧、學識、品格的向往、崇尚,也是丞相流傳的美譽。院內的古樹樹身長滿了蒼苔,周圍也是綠意融融,我在院內抬著頭,非常羨慕。在這個季節,我家里的樹木,已經到了葉落季節,雨水沒有這么豐沛,養育樹木也不是容易的事。</h3> <h3> 勉縣武侯祠內有一株世界珍稀木本花卉——古旱蓮,是迄今發現的全國唯一的一株古旱蓮,是漢中市“市花”。1979年文物普查時,北京林業學院專家用碳十四的辦法測定它的樹齡超過400年,相當于明代萬歷年間,與祠墓志相吻合,證明了這株古旱蓮是后人為紀念諸葛亮所種,被譽為“植物熊貓”。旱蓮花形似蓮,生在旱地,故稱旱蓮。每年5月開始孕育花蕾,經過夏、秋、冬三個季節到三月八日左右開放,所以又被被稱為“女人花”。旱蓮開花時只有花而無葉,呈蝶狀,馥香氣,花朵嬌艷,盛開時花滿枝頭,每朵12個花瓣,花蕊略粉。雖說它們長在旱地之上,外形卻與水中蓮花極其相似,因此得了“旱蓮”這個名字。民間傳說因旱蓮花期短,能看見旱蓮花開的人,來年必將幸福安康。于是百余年來,人們每年都在旱蓮花開時,來此為自己為家人祈福。我也在樹下祈禱我愛的人平安、幸福。<br></h3> <h3><br></h3> <h3> 武侯以益州之地,抗衡中原,多年用兵而兵不叛,持續用民而民不怨,得益于他善于治理,經濟上有辦法,執法公平,自身簡樸廉潔。諸葛丞相有名言:“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去武侯祠的那一天,天氣清涼,游人散淡,祠堂內幾乎靜默無聲,機緣巧合,真實地感受到了淡泊、寧靜。旱蓮在三月會開放,是不是可以再來?!</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附县|
肥城市|
三门县|
织金县|
肇东市|
沧源|
太白县|
绥中县|
桃江县|
金平|
武邑县|
虞城县|
龙门县|
武威市|
东乌珠穆沁旗|
延津县|
安宁市|
白城市|
获嘉县|
宜都市|
桃源县|
忻城县|
河池市|
若尔盖县|
三江|
体育|
井陉县|
大同市|
卓资县|
克什克腾旗|
康马县|
民丰县|
惠水县|
师宗县|
新蔡县|
永春县|
武陟县|
灵丘县|
玉溪市|
利辛县|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