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0月10日一早離開了城口鎮,繼續跟隨當年紅軍長征的足跡,向當年蔣介石設置的第三道封鎖線白石渡、宜章行進。一路翻山越嶺行駛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中,很多路段錯車都很困難。過小垣瑤族鄉--延壽瑤族鄉--文明瑤族鄉秀水村、沙洲村、韓田村--盈洞瑤族鄉--桃子沖--里田鄉--<b>白石渡鎮</b>--<b>宜章縣</b>,這里是紅軍突破第三道封鎖線的地方。過延壽瑤族鄉錯過了紅軍青石寨戰斗遺址和紅軍烈士紀念碑。</p> <p>▼白石渡鎮—宜章縣路線</p> <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文明瑤族鄉秀水村、韓田村、沙洲村</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紅色遺址</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10月10日中午,來到了文明瑤族鄉秀水村(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剛剛來訪)參觀。這里有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舊址、總司令部辦公室、朱德總司令住房,中國工農紅軍總后勤部舊址;臨近韓田村的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舊址等。再往西不遠的文明鄉政府所在地附近,有中央紅軍衛戍司令部舊址、紅軍烈士墓等遺址。隨后又到了沙洲村參觀了中國工農紅軍總衛生部舊址、女紅軍半條被子故事的發生地舊址。</span></p> <p>▼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舊址</p> <p>▼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辦公室</p> <p>▼朱總司令住房</p> <p>▼中國工農紅軍總后勤部舊址</p> <p> </p><p> 在韓田村的小學里面找到了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舊址,也是毛澤東、張聞天、任弼時居住的地方。在征得學校老師的同意,我們進入校內參觀拍照。</p> <p>▼韓田小學外景</p> <p>▼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外景</p> <p>▼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舊址</p> <p>▼總政治部課堂</p> <p>▼左側為毛澤東、張聞天、任弼時住房</p> <p>▼毛澤東、張聞天、任弼時的臥床</p> <p> 來到沙洲村,我們又參觀了中國工農紅軍總衛生部舊址和“半條被子”發生地舊址。</p> <p>▼中國工農紅軍總衛生部舊址</p> <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三個女紅軍與半條被子的故事</b></p> <p> 1934年10月上旬,紅軍突破了第二道封鎖線后 ,到文明司(文明瑤族鄉)休整。紅軍衛生部干部團駐沙洲村時,3位女紅軍來到徐解秀家借宿,跟她拉家常,她們看到徐解秀的床上只有一塊爛棉絮和一件破蓑衣,就打開她們的被包,拿出被子,3人和徐解秀母子擠在一張床上睡。3天后紅軍大部隊已經開始出發,一位女紅軍找來一把剪刀,把被子剪成兩半,留下半條給了徐解秀。</p> <p>▼半條被子雕塑</p> <p>▼半條被子雕塑</p> <p>▼半條被子發生地舊址</p> <p>▼三個女紅軍與許解秀夜宿的床</p> <p> 據村民介紹,紅軍走后,敵人把全村人都趕到祠堂里,逼大家說出誰給紅軍做過事。大家都不說,敵人就挨家挨戶搜查,女紅軍留下的半條被子被搜走了。敵人還強拉踢打徐解秀,讓她在祠堂跪了半天。徐解秀說:“雖然那時為了紅軍留下的半條被子吃了點兒苦,不過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b>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b>。”</p><p> </p> <p>▼徐解秀老人及其后人圖片(翻拍)</p> <p> 三個女紅軍臨走時告訴徐解秀,等我們回來一定給你送一床棉被。徐解秀盼望著能再見到這幾個女紅軍,可始終沒有盼到。她囑咐子女丟棄什么也不能丟棄這張床。</p><p> 后來,經濟日報社記者羅開富實地采訪,挖掘出了這個故事登載在報紙上。這件事讓中央領導知道了,鄧穎超等領導人囑咐工作人員想法設法找到當年這三個女紅軍。但始終也沒找到,老人也留著遺憾離開人世。</p> <p>▼徐解秀的小兒子在“半條被子”舊址</p> <p>▼與徐解秀的小兒子合影(原址)</p> <p><br></p><p> 從沙洲村出來,我們開始向白石渡鎮前進。逐步接近蔣介石當年設置的第三道封鎖線。</p> <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突破第三道封鎖線</b></p> <p>▼紅軍突破第三道封鎖線圖示</p> <p> 1934年11月7日,中革軍委下達了關于紅3軍團在良田、宜章突破敵軍封鎖線的命令。以紅三軍團為右路軍 從宜章以北通過,軍委兩個縱隊及紅五、紅八軍團隨后跟進;紅一軍團為左路軍,從宜章以南通過, 紅九軍團隨后跟進。宜章地下黨組織為迎接紅軍到來, 將國民黨在宜章境內修筑的114座大小碉堡燒毀了大半 為紅軍突破第三道防線打下了基礎。</p><p> </p> <p>▼白石渡渡口(白沙河渡口戰斗遺址)</p> <p>▼粵漢鐵路原址</p> <p> 11月8日,紅軍左路軍紅一軍團命令一師三團為先頭,搶占白石渡,掩護全軍通過粵漢鐵路向湘西挺進。10日先頭部隊殲滅湖南省保安部隊2個連,攻占了白石渡,突破了國民黨的第三道封鎖線。</p><p> 紅軍右路軍紅三軍團紅五師十四團攻占章橋市,紅六師十六團于11日佛曉,攻占宜章縣城。占領宜章縣城 ,標志著紅軍勝利突破了蔣介石的第三道封鎖線。</p><p> 據資料顯示,突破第三道封鎖線,紅軍損失了8600余人。</p><p><br></p> <p> 然而,“左傾”錯誤路線的指導和博古、李德等人武斷、愚蠢的指揮,使得西進的紅軍始終難以徹底擺脫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難以充分施展紅軍靈活機動的作戰特長。</p><p> 甬道式、搬家式的行軍,盡管有與粵軍的借道協議、紅軍前鋒部隊奪關搶隘,但八萬多紅軍隊伍擁擠在五嶺山脈南嶺、大庾嶺、騎田嶺中崎嶇的山路上步履蹣跚,行進速度遲緩得令人難以置信。</p><p> 紅軍為此付出的代價則是:突破第一道封鎖線減員3700余人;突破第二道封鎖線減員9700余人;突破第三道封鎖線減員8600余人,共損失22000多人。更為嚴重的是,紅軍喪失了擺脫國民黨軍圍追堵截的寶貴時間,給予了國民黨軍重新調兵遣將設置新防線的時間。</p><p><br></p><p>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背景</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11月6日,毛澤東建議中革軍委放棄原定西進計劃,向北翻越諸廣山,沿耒水向北,甩掉追兵,在山口山一帶休整,然后到永豐、藍田、寶慶等地尋找戰機,消滅敵人。但是博古、李德等人根本聽不進毛澤東的建議,頑固堅持既定的西進方針和路線不變,只是命令紅軍盡快通過第三道封鎖線,奪路前往湘鄂西。</p><p><br></p> <p>▼毛澤東藏身洞</p> <p> 1934年11月9日傍晚,正遭受排斥無職無權的毛澤東,為挽救中央紅軍,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令擔架隊從成仙嶺乘竹筏渡過白沙河,到仙女峰大石腳上岸,藏身于井水崖巖洞中。直到晚上才秘密的進入“龍溝書院”等待周恩來。</p> <p>▼龍溝書院—毛主席在白石渡鎮的住處</p> <p>▼公元祠—中央紅軍長征突破第三道封鎖線指揮部舊址</p> <p>▼清白堂—紅軍突破第三道封鎖線后,周恩來、劉伯承在此居住。</p> <p>▼周恩來、朱德、劉伯承臥室舊址</p> <p>▼紅軍養傷舊址</p> <p>▼紅軍井</p> <p>▼紅軍銀行兌換所舊址</p> <p> 宜章縣全縣參加紅軍的有3700多人,犧牲的革命烈士3414人,著名的烈士有鄧中夏、胡少海、陳冬日等16人。被反對派殘殺的群眾11533人,滅戶1218戶。宜章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p> <p> 據說,毛主席的《十六字令 三首》,便是經過白石渡的擎天柱、白石嶺有感而發的。</p><p><br></p><p> <b>十六字令三首 毛澤東</b></p><p> </p><p>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p><p>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p><p>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p><p> 奔騰急,萬馬戰猶酣。</p><p>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p><p>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p><p><br></p> <p>跋山涉水 拍攝于2020.10.10.</p><p> 編寫于2020.10.16--19.</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赫章县|
岳阳县|
汝阳县|
佛冈县|
剑河县|
方正县|
浑源县|
吕梁市|
萨嘎县|
饶河县|
湘潭市|
高阳县|
太湖县|
万山特区|
偏关县|
浦城县|
益阳市|
开远市|
大化|
陆河县|
留坝县|
湘西|
定襄县|
花莲市|
昌平区|
辛集市|
崇信县|
旬邑县|
长宁县|
钦州市|
马鞍山市|
乳山市|
万安县|
宁德市|
中超|
石林|
彰化县|
临潭县|
云阳县|
西华县|
饶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