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金秋十月,錯峰出行,來自煙臺、蘭州、西安、貴陽等地的老朋友一行10人,10 月9日在成都集合,開啟了騰沖友情自由行之旅。</b></p> <p><b>騰沖緊鄰緬甸,是中國滇西邊界之城,徐霞客來騰沖時稱騰沖為——極邊第一城。晚上入住世紀金源大飯店。</b></p> <p><b>騰沖是中國最集中、最壯觀、最典型的火山地熱區,是第四紀火山活動給人類留下的最珍貴的遺產,為全國四大火山群之一。全市分布火山錐99座,特殊的地質結構,形成了“十山九無頭”的奇異的火山地貌,火山堆、火山熔巖、柱狀節理等規模宏大,分布集中,保存完整,被譽為“火山地質博物館”。大空山、小空山就是火山噴發口保存完好極具代表性的其中兩座。</b></p> <p><b>這就是騰沖最著名的兩個火山口——大空山、小空山(圖片來自網絡)。</b></p> <p><b>小空山集體合影。</b></p> <p><b>爬上小空山,近距離不同角度拍攝的小空山火山噴發口。經過億萬年演變底部已長滿了植物。</b></p> <p><b>下了小空山又爬大空山,在大空山的“問天”石碑前,集體向天再借五百年!</b></p> <p><b>從大空山下來的6人興奮的自嗨!</b></p> <p><b>火山博物館展示的帶皮火山彈。</b></p> <p><b>火山地質公園內擺放的柱狀節理。</b></p> <p><b>遠處云霧繚繞中的高黎貢山。</b></p> <p><b>柱狀節理是火山巖冷卻時形成的柱狀體節理。節理以六邊形或五邊形最為常見,大多數節理面平直而且相互平行,節理柱的直徑從幾厘米到數米。這種節理是高熱的熔巖在極速冷卻過程中因體積收縮形成的。下圖是騰沖柱狀節理。</b></p> <p><b>這是2017年去愛爾蘭“巨人之路”的柱狀節理。</b></p> <p><b>這是2019年去冰島在黑沙灘上的柱狀節理。</b></p> <p><b>王琦忘帶身份證,快速小跑回賓館去取身份證。</b></p> <p><b>龍江特大橋位于保(山)騰(沖)高速,橫斷山脈南段,路橋垂直跨越龍江,大橋采用雙塔單跨鋼箱梁懸索橋。全長2470多米,橋面離江面280米,是全亞洲山區最大跨徑的鋼箱梁懸索橋。</b></p> <p><b>自由行兄弟連。</b></p> <p><b>兩個老同學在龍江橋下拼個圖。</b></p> <p><b>藍天白云下的龍江大橋下集體合影留念。</b></p> <p><b>了解中國遠征軍抗戰是我們這次行程的一個重要內容。新建城的滇西抗戰紀念館,該紀念館共向海內外收集了8萬8千多萬件文物,陳展實物以騰沖民間收藏家段生馗先生收藏的1萬多件抗戰實物為主。</b></p> <p><b>進入紀念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地面醒目的抗戰年歷表,時間從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記錄了中國人民軍隊與侵略日軍英勇奮戰的艱難歷程。</b></p> <p><b>位于中間的金色雕像是三個人物,一位是當地居民、一位遠征軍士兵和一位美國士兵,象征著民眾后勤保障、軍隊后勤保障和盟軍強大支援這三股力量。在雕像的旁邊則是1300頂遠征軍使用過的頭盔,上面有明顯的彈孔。</b></p> <p><b>中美駐印軍人雕塑群。</b></p> <p><b>年過花甲的張問得臨危受命,在日軍鐵蹄臨近騰沖時擔任抗日縣長,何應欽送給張問得這個手杖,張問得拿著這個手杖多次翻越高黎貢山與騰沖之間于日軍周旋。</b></p> <p><b>繳獲的日軍出征幡。</b></p> <p><b>盟軍戰地指揮車。</b></p> <p><b>中國遠征軍人物群雕。衛立煌、宋希濂、黃杰、霍揆彰、竇恩。</b></p> <p><b>一支步槍和一把大刀組合代表硝煙,組成了英文“V”字,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一頂彈痕累累的鋼盔掛在步槍上代表為這場勝利獻出青春和生命的所有遠征軍和盟軍戰士,下面堆積著990顆子彈和手雷,四周散落著美軍、英軍的各種獎章。意寓——最后勝利!</b></p> <p><b>仰望遠征軍雕像,沉思這段塵封的歷史,思緒萬千……因為有了365萬陣亡的國軍,才有了不死的中國!對于這段歷史祖國不應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我們永遠銘記!</b></p> <p><b>國殤是指為國捐軀的年輕生命。國殤墓園由李根源倡導修建,1945年7月7日落成。是全國修建最早、規模最大、唯一一座國軍抗日烈士陵園。</b></p> <p><b>墓園的大門莊嚴肅穆,是一座帶有白族風格的照壁,李根源先生題額“國殤墓園”高懸,兩旁繪有“龍虎風云圖”,寓意中國遠征軍英雄兒女們的英勇頑強。</b></p> <p><b>中國遠征軍名錄墻總計鐫刻了中國遠征軍老兵名錄115231名,以此銘記歷史、緬懷先烈、致敬英雄、告慰英靈!</b></p> <p><b>再次(第三次)來到“國殤墓園”心情依然沉重、壓抑……看著刻滿了中國遠征軍為國捐軀的將士名錄墻,每個名字都讓人肅然起敬!</b></p> <p><b>國民黨元老著名的愛國人士,朱德的老師——李根源先生雕像。</b></p> <p><b>被稱為“中國最有骨氣的抗日縣長”——張問德先生雕像。</b></p> <p><b>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史迪威將軍與飛虎隊陳納德將軍雕像。</b></p> <p><b>于右任老先生題寫“天地正氣”時特意在“地”和“正”少寫了一豎,因為“騰沖縣”是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收復的第一座縣城,還有很多地方等待收復。經后人多次用手添寫,用手觸摸這兩個地方已經有明顯凹陷,大家用這種方式告訴于右任老先生,國土已全部收復抗戰勝利了!望著滿山的墓碑,我們默默地向他們默哀行禮寄托我們的哀思。</b></p> <p><b>忠烈祠是國殤墓園的主體建筑,是供奉陣亡將士英魂的殿堂。正檐下懸掛的“忠烈祠”木匾是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先生題書的。門額上的“河岳英靈”木匾是蔣中正題書的。</b></p> <p><b>祠堂前的擋土墻上鑲刻著蔣中正題李根源書之“碧血千秋”。</b></p> <p><b>遠征軍抗戰陣亡烈士紀念塔:整個小團坡以最上方的紀念塔為中心,墓碑呈四面八方放射狀排列。</b></p> <p><b>坡上蒼松翠柏,青草黃花,相伴著3168座排列整齊,挺然屹立的碑石,每塊墓碑上刻有一位當年攻城陣亡 烈士的姓名、籍貫、軍銜、職務等,每座墓碑下均葬有陣亡官兵的骨灰罐。</b></p> <p><b>這里還長眠著19位盟軍將士,他們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了中國的抗日戰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b></p> <p><b>勿忘國恥,警鐘長鳴!</b></p> <p><b>中國遠征軍最小的娃娃兵陳友禮,13歲時被美國戰地記者抓拍到的照片。雕像以照片為原型。</b></p> <p><b>2015年8月20日,同樣的笑容,相同的手勢,84歲的抗戰老兵陳友禮笑容滿面,與當年的自己合影。</b></p> <p><b>國殤墓園還有一處特殊的塚,位于大門右側墻根下,也是墓園地勢最低處。圓形墓穴前石碑上有李根源書寫的大大的兩個黑字“倭塚”,據記錄下面埋了2個少將、一個中將3個日軍指揮官。據介紹建這個倭塚的意義有三個:其一象征日本????侵略者的慘敗,其二陪葬謝罪意義,其三體現中國人的人道主義,你雖然是侵略者,也給你一席之地入土為安。</b></p> <p><b>帶著凝重的心情緩慢走下山坡,環視靜默不語的烈士墓碑,仰望高大威武的中國遠征軍雕像,崇敬之情油然升起,遠征軍的將士們為了國家和民族與日抗戰,流進了最后一滴血,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慘烈的戰爭使中國遠征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傷亡;每收復一寸土地上,都浸透了士兵的熱血。正是: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向英烈致敬!向歷史致敬!向至今流落海外的老兵致敬!向散落在外不能回歸國土的烈士遺骸致敬!</b></p> <p><b>看完國殤墓園,我們驅車100多公里2個多小時來到松山抗日遺址。</b></p> <p><b>松山戰役是抗日戰爭滇西緬北戰役最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遠征軍于1944年6月4日進攻位于龍陵的松山,歷時95天經過慘烈的激戰,以日軍死傷1300人,我軍死傷7000多人,日軍玉碎,以敵我傷亡比例1:6.2的慘重代價取得了最后的勝利?!</b></p> <p><b>見證樹!這顆百年古樹身上布滿了槍傷和彈痕,見證了70多年前的這場戰爭。當時由于炮火猛烈,整個山頭變成了一片焦土,光禿禿的山頭只剩下這顆古樹和一顆小葉榕樹,在它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這顆古樹頑強的生命力,同時也代表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b></p> <p><b>我們沿著新修的棧道走進這個當年廝殺的天昏地暗極其慘烈的戰場,在70多年后的此刻,這里顯得寧靜而偏遠,似乎被世人遺忘。</b></p> <p><b>我們在這片密林里穿行,滿目皆是戰壕和彈坑,四野空寂無人,只有松枝在微風中嗚咽擺動。</b></p> <p><b>每個激戰處都立有石碑,雕刻的碑文已老舊褪色,更顯出戰場的原始與真實。</b></p> <p><b>縱橫交錯的戰壕密布山林,深入其中心情越發沉重,完全可以想象到當年整個山林到處是尸骨,血肉橫飛。</b></p> <p><b>在松山戰役遺址不遠處有個中國遠征軍雕像群,由中國著名雕塑家李春華先生捐贈,落戶松山。</b></p> <p><b>雕塑群占地8400平方米,共有402件作品,以士兵為主體分為炮兵方陣、跪射方陣、女兵方陣、娃娃兵方陣、盟軍方陣、將軍陣等等。下圖是炮兵方陣。</b></p> <p><b>盟軍方陣。</b></p> <p><b>射擊方陣。</b></p> <p><b>娃娃兵方陣。</b></p> <p><b>老兵方陣。</b></p> <p><b>杜聿明、宋希濂、羅卓英、衛立煌、廖耀湘、戴安瀾將軍拼圖。由于杜聿明聽從蔣中正的指令,帶領5萬多人進入野人山,最后只有6千多人走出來回國,死亡率86%。這么多年輕的戰士沒有死在戰場上確死在了指揮錯誤的野人山!</b></p> <p><b>在這里必須重點說一下令人尊敬的孫立人將軍。孫立人先后畢業于清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是抗戰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之稱。孫立人是中國最早的海歸,對杜聿明發出從野人山撤退回國的命令拒不執行,他知道這是一條不歸路,進入野人山將傷亡慘重,“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他帶領部隊從緬甸撤回印度,相比進入野人山的杜聿明,孫立人挽救了多少士兵的生命。經過一年多的休整后,于1943年10月開始,從印度向緬北日軍反攻,最后成功消滅日軍于緬北。是國共公認的抗日名將。</b></p> <p><b>子高地是遠征軍士兵個日軍人肉搏斗最為慘烈的地方,當時尸橫遍地,鮮血染紅了山頭。據釧導介紹,當地老百姓傳說,每當刮風下雨??、清明等節氣,山上就會傳來廝殺、槍炮聲,這是大地對這場戰役的記錄,是大地的真實錄音,仿佛在提醒世人銘記歷史!永記英靈!</b></p> <p><b>松山,歷史絕不會把你遺忘,歲月滄桑,逝者如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中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歲月抹不去侵略者的罪孽,更不能忘記這段悲壯的歷史!</b></p> <p><b>騰沖地熱資源相當豐富,全區約有80多處溫泉??,沸泉遍布各地,上山的路邊到處都是氣泉噴發出濃濃硫磺味的蒸汽。</b></p> <p><b>懷胎井又稱龍鳳井,是處于同一水平面的兩個泉眼。據說喝了井里的水就可以懷胎,喝左邊的是男孩??,喝右邊的是女孩??,據說非常靈驗。</b></p> <p><b>姊妹泉。</b></p> <p><b>珍珠泉。</b></p> <p><b>小滾鍋熱氣騰騰不斷奔發的視頻。</b></p> <p><b>大滾鍋是一個直徑為3米多的盆形沸水池,深約1.5米,終年冒著97℃的沸水,響聲震耳,蒸汽</b></p> <p>羅龍生照相都在接電話??,羅總真忙!</p> <p><b>一個辦公室共事多年的同事,今天自由行的團友,永遠的老朋友!</b></p> <p><b>姐妹同行拼個圖。</b></p> <p><b>騰沖的象征——高黎貢山母親雕塑。千萬年來它宛如一位樸實善良、飽經滄桑的母親,愛撫著騰沖這片物華天寶的熱土,哺育著這方勤勞勇敢人民。為了拍這張照片還有一段小插曲,由于雕塑位于城中心,無法停車,所以沒安排去那里,在我們的要求下,司長李師傅冒著被扣分罰款的風險,在雕塑公園邊停了幾分鐘,在夕陽的照耀下,拍到了最美的高黎貢山母親雕塑!</b></p> <p><b>疊水河瀑布是全國僅有城市火山堰塞湖瀑布,是騰沖旅游文化園近郊的名勝奇觀。</b></p> <p><b>天氣晴好,夕陽照耀下拍到了彩虹??(瀑布右下角)!</b></p> <p><b>瀑布旁邊的崖壁上排列著整齊、形狀不同的的柱狀節理群。</b></p> <p><b>疊水河瀑布從山頭奔流而下,飛花濺玉,如珍珠灑落,氣勢洶涌,響聲雷動。水花在陽光的折射下,形成彩虹??懸空的絢麗美景。</b></p> <p><b>疊水河公園的重要人文景觀——太極橋。</b></p> <p><b>一座雙懸臂式結構的太極橋橫跨瀑布頂端,以江中大石為墩,上建一小巧玲瓏的石亭,斗狀蓋頂。</b></p> <p><b>每晚的餐桌上必須喝酒暢飲。</b></p> <p><b>中國第一魅力名鎮——和順。</b></p> <p><b>大家爭相在中國第一魅力名鎮和順古鎮石碑前留影。</b></p> <p><b>曾經的同學、多年的同事、永遠的朋友!</b></p> <p><b>和諧和順一家人!</b></p> <p><b>和順村頭小河繞村,兩座石拱橋跨河而建,形似雙虹臥波,故名雙虹橋。兩橋造型精美,橋畔綠柳成蔭,橋下群鴨戲水,一派高原水鄉的恬美景色。</b></p> <p><b>這是拍到雙虹橋的最佳角度,通過第一座橋拱可看到第二座橋拱在水面的倒影。</b></p> <p><b>和順圖書館是中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是和順旅緬華僑為振興家鄉文化教育而集資興辦。</b></p> <p><b>圖書館為中國傳統樓房建筑,前置花園,美觀素雅,圖書館內藏書7萬余冊。大家非常認真的閱讀藏書。</b></p> <p><b>洗衣亭也叫愛妻亭。沿著小河荷塘走,每隔一段會有一個古樸典雅的小亭子在水邊矗立,村婦在小亭子里洗衣,這是全國獨有的洗衣亭,在和順有六座。</b></p> <p><b>和諧的團隊來到和順古鎮——和諧和順(朱镕基題詞)!</b></p> <p>在這里可以領略徽派建筑粉墻黛瓦的神韻,也可以領略到西方建筑的元素。</p> <p><b>走累了在荷塘邊休閑小憩。</b></p> <p><b>劉氏祠堂建于清咸豐五年,建筑鄰溪伴水,布局錯落有致,風格精致典雅。宗祠內匾聯、題詞比比皆是,彌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也是電視劇“遠征,遠征”的拍攝地)。</b></p> <p><b>艾思奇紀念館。</b></p> <p><b>艾思奇原名李生萱,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哲學家。</b></p> <p><b>金牌導游小釧(景頗族)和司長李師傅為我們自由行提供了優質的服務。</b></p> <p><b>和順人家位于和順古鎮正門西側,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古宅庭院。古宅曾經是騰沖著名巨商的私家藏書樓,文化氣息濃郁,現在是和順古鎮最大的承擔接待游客的酒樓。恰巧酒樓老板是我多年前的一位朋友。這次騰沖自由行就是小邵(邵總)接待安排的。</b></p> <p><b>好幾年沒見面的小邵變化太大,已從幾年前的旅行社經理成長為現在負責和順人家和極邊藥業兩個實體的企業家,家庭幸福美滿,為她的成功點贊!</b></p> <p><b>在小邵的精心安排下,騰沖之行非常圓滿、愉快、有深度,對這座旅游資源豐富、遠征軍抗戰的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騰沖是座來了還想來的地方。在此對小邵的熱情招待、精心安排、周到服務表示深深的感謝!</b></p> <p><b>和順人家后花園品茶、觀景、休息。</b></p> <p><b>小邵和愛人小符夫婦(我一直這么稱呼他們)在酒樓設宴盛情款待我們,滿桌都是騰沖特色硬菜,喝自釀白酒,品獨家秘制飲料,席間我們共同回憶當初創業往事,共敘友情非常愉快。</b></p> <p><b>和順土鍋子像不像熱海大滾鍋。</b></p> <p><b>吉祥如意的和順四喜。</b></p> <p><b>各種豐盛的特色菜肴。</b></p> <p><b>和順人家后花園景色。</b></p> <p><b>5天的行程即將結束,這次的旅行和以往不太一樣,在欣賞騰沖地質奇觀、享受熱海溫泉??、暢游中國第一魅力名鎮、品嘗特色美食、喝高黎貢山的普洱茶的同時,看了滇西遠征軍抗戰史,使得這次行程略帶沉重莊嚴而有意義。這幾天大家喝酒聊天,暢談曾經的往事,分享退休愜意的生活。過幾天大家各自回歸各自的城市,繼續日常生活,看孫子、陪老人、休閑養生,騰沖友情自由行的整個行程都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回憶!</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溪市|
华亭县|
东安县|
舞钢市|
千阳县|
大冶市|
小金县|
清涧县|
霸州市|
永定县|
宣恩县|
和平县|
新津县|
吴堡县|
喜德县|
墨竹工卡县|
兰坪|
法库县|
双城市|
密山市|
绍兴县|
综艺|
高清|
丹阳市|
渝北区|
龙州县|
新绛县|
巩留县|
溧阳市|
新化县|
满城县|
金塔县|
荣成市|
镇江市|
禄丰县|
平乐县|
灌云县|
潞城市|
花莲市|
黑水县|
张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