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對于70后的我來說,童年揮之不去的最美回憶之一就是捉泥鰍。</p> <p class="ql-block"> 春之照火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在我所處的桂北山村,灌江河畔,農歷二月八有個農具節,智慧的農民利用冬天的農閑打造的各種農具堆滿了鄉鎮街道,木頭的犁,耙,套牛用的"牛阿″,腳踏打谷機,純手工打磨的野生雜木扁擔,鋤頭把及精細編織的糞箕,籮框。農具節僅僅賣農具,那就太小看農村匠人的智慧了,那些精巧的竹籃,魚簍,涼席以及桌椅板凳,木架床等生活用品應有盡有。孩子們對這些是不感興趣的,可是這么熱鬧的趕集怎么少得了孩子們呢。于是象各地趕廟會一樣,集上又出現了各種泥塑的,竹子做的,菱角縷空的一一叫叫(哨子),當然也少不了香酥可口的麻圓粑粑,花生餅,碎肉米粉。沉寂一冬的鄉村和孩子在二月八的號角聲中上蘇醒過來,又開始了一年的忙碌:大人耕田,小孩準備照火漁嘍(夜晚提著火籠到田里泥鰍。)</p> <p> 白天跟在犁田的牛屁股后面撿泥鰍是一件很傻的事,對我們這種會做捕魚工具的孩子來說是不屑去干的。我們白天要做的是滿村莊跑,收集易燃的舊橡膠:爛解放鞋的鞋底,爛單車輪胎以及帶松脂的木頭。這些都是晚上照火魚的燃料。那時農村這些橡膠材料真不容易撿到,一雙解放鞋在農民眼里那是只有下雨天趕集或走親戚才穿,平時基本是赤腳或布鞋,單車就更稀少,那是大姑娘出嫁時的彩禮。不過總有"漏網之魚"的會給我們驚喜。這東西對我之所以誘惑那么大,是因為它耐燃,火力大。至于它燃燒時發出煙及臭味,直按忽略了:在空曠的田野里,只要稍微注意下風向,你都聞不到它的味,再說松枝煙也大呀。</p><p> 準備好了照明用的燃料,那就檢查一下工具:火籠,黃鱔夾子,泥鰍針刀。這些一般往年做的都能用,即便現做,也簡單。火籠就鐵絲編一個碗狀的框,系上鐵線,用一根長木頭挑著。黃鱔夾子找兩塊竹片,前端削成鋸齒狀,手抦前用燒紅的鐵絲鉆個孔,找出用完了墨舍不得扔的圓珠筆芯切一段穿到孔里,兩頭一燒,一個妥妥的鉚釘成了,活動自如,絕對比現在學校門口的玩具耐用。</p><p> </p> <p> 照火漁專用的泥鰍針刀相對麻煩一點,還費點錢,首先得準備幾十口長針,就算偷了阿媽的針線盒出來也沒有那么多。只能靠平時買文具的錢省下來去鎮上買,實在沒錢就向阿媽軟磨硬泡地要。針有了,然后就想辦法固定在竹片前端,排10~15厘米長的兩到三排。這是個細活,有時得請大人幫忙。不象現在有各種強力膠賣。固定不緊,用一兩次就掉了或變形了,變形了還好辦,如果使用時掉田里泥里,"大泥撈針"也是挺難的,還危險。</p> <p> 萬事俱備,只等白天一場春雨,這是最好的時機(當然正常天氣也可以行動,收獲肯定沒這么好),邀上老哥或隔壁小伙伴,吃完晚飯就出發,每每走到田邊,先向漆黑的田野看一眼,如看到遠處已有三兩個火光,不免埋怨一句:還有人比我們早,那一片據點又丟了。好在田野夠大,我們村有上千畝良田,適合泥鰍生活的這片也有幾百畝吧。</p><p> 在犁過一遍的田里,每塊田中間都會有幾條淺淺的水溝,秧田也是如此。泥鰍們晚上會這些水溝里或聚會或散步,當然它們的散步也是很懶的,反正我照到它們都見到是在休息,不動的,這時將手中的針刀對準了快速斬下,你不必再看那混濁水里,只須把針刀拿起來,十有八九它在針刀里掙扎。如果沒有,那就也別想著再找到它來第二刀,你永遠找不見它躲進了哪塊泥里。所以,你只有一次機會,你得快,準,狠。夜間的黃鱔永沒有泥鰍靈動,這時可用黃鱔夾子夾起,當然動作也要快和準,力道不必太大。高手們甚至不屑用夾子,直接用食指和中指代替夾子。</p><p> 夜深了,偶爾抬頭看看遠方,遠處田野的火籠只剩一兩盞了,再看背簍燃料不足2塊,小桶里的泥鰍(黃鱔很少的)也有兩三斤了。于是對遠處的火光吆喝一聲“回家嘍”。</p> <p> 說實話,那時生活雖苦,我卻也不怎么愛吃泥鰍黃鱔,不喜那滑滑的感覺。我喜歡吃在河里捉的魚,稍微烘一下再炒來吃,所幸大大是村里最早會織魚網的人之一,家里的魚網他不常用,便成了我的"玩具″。當然現在將泥鰍用油煎香,配之以酸豆角,酸辣椒炒出來,還是挺美味的,可那時阿媽哪里舍得費那么多油來煎。之所以還那么喜歡去捉泥鰍,是因為大人們還是愛吃的,那時一年到頭也吃不起幾次肉。而且還可以賣給隔壁爺爺(他女兒女婿在城里工作),換點錢買自己喜歡的故事書,字典或一個漂亮的文具盒,最饞的零食就是夏天幾分錢一條的冰棍和冰水了。</p> <p> 夏之"埠"水撈魚</p><p> </p><p> 在早稻將熟未熟之際,也差不多放暑假了。這時稻田要放干水曬田,一是減少蟲害,二是干爽的稻田便于收割稻子。這時的泥鰍們會相約聚集在稻田旁的泥溝里,以躲避即將到來的烈日干旱,這便是撈泥鰍的最好時節。</p><p> 在上午太陽還不那么熱的時光,約上一倆個小伙伴,帶上簡單的工具:一個水瓢,一個裝魚的小桶足亦。</p><p> 對于田間小水溝里哪一段泥鰍多,我是心中有數的,但不是每一段泥鰍多的地方都適合作業的,你既要找水溝兩邊油草茂盛,淤泥厚的地段,又要滿足前面有分水溝,便于攔壩分水的位置。</p><p> "二毛,就這里了,搬那塊大石頭來把水攔斷。"</p><p> “九哥,這要撈到黃鱔,多分我幾條。我昨天看到一小秘方:說是把黃鱔血浸在紙上曬干,可以用來止血”</p><p> “好好好,喂,你怎么干活呢,你得扯把草塞住石頭旁邊的縫,再掏點硬泥糊上,這樣水才堵得死”</p><p> "九哥,你說那黃鱔血干了真能止血嗎?”</p><p> “誰知道呢,我又沒試過。不過我倒是知道用墻角門后那種蜘蛛繭,那玩意是真能止血(小傷囗)。喂,好了沒有,一會有人來挖水我們就白干了。”</p><p> "好了好了,前面已塞死了,你把你瓢給我,把剩下的這點水"埠”出去就好了。九哥,你說今年的棗能賣上2塊一斤不?一塊半也行,我大說了,今年的棗如果價錢好,給我買個新書包和新的文具盒,同桌的下村二蛋老在面前顯擺。再說如果棗子價錢好,我們去鬧棗子也能賺不少錢。(每年打完棗子,每棵樹上高處總會剩下幾顆,便是我們小伙伴的零花錢了)。”</p><p> "我說二毛,瞧你那點么出息,你下次考試不給他抄,看二蛋那刁毛還顯擺不?喂,快過來,我這好象找到泥鰍的老窩了。我操,泥鰍開大會呢,把水瓢也拿過來。″</p><p> 這一窩泥鰍,起碼二三十條,(在以前和以后的撈泥鰍過程中都沒遇過到)接下來的泥粑里,三三兩兩的已沒多大驚喜了。在泥粑里撈泥鰍,要記住老人的一句話″小孩信哄,泥鰍靠捧,″你用手抓它,抓得越緊,它溜得越快,捧在手里,它就老實乖巧了。</p><p> 暑假撈泥鰍的日子,總是那么快樂而短暫,泥鰍雖多,我們撈它的日子卻少,家里總有干不完的活,弄豬草,放牛,喂雞鴨,有時還得釣青蛙給鴨子吃。這些才是正事,接下更大更痛苦的正事就是一一"搞雙搶″(我們這因灌溉條件好,水稻扦兩季,七月末八月初,得在半個月里收割早稻,扦下晚稻,純人工作業。只是那時雜交水稻還剛開始推廣,產量不是很高,又要交公糧,定購糧,也只是剛夠吃。現在的孩子很難體會到那時的艱辛,當然也享受不到我們撈泥鰍那份獨特的快樂。)</p> <p class="ql-block"> 秋之尋蹤(洞)捉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深秋,金色的稻浪一望無垠,紅彤彤的柿子掛在技頭,桔子也泛著桔黃的誘人色彩。在鄉村小學,是會放一周割禾假的,因為老師們大多也是地道的農民(那時鄉村小學,一半以上的老師是民辦老師一一代課老師,是沒有編制的,每月只有幾十元的工資,還經常拖欠)。</p><p class="ql-block"> 這一周的割禾假,我們得老老實實跟著大人們去田里割禾打谷,好在天氣沒那么熱了,農村的孩子懂事,又皮實,八九歲時已是割禾的一把好手了,父母也從不會擔心那鋒利的鋸齒狀鐮刀會讓我們割到手。</p><p class="ql-block"> "老九,你磨磨磨蹭蹭的干嗎呢,今天要把這塊田割完,你看你,喂,旋什么泥鰍嘍,你看把泥粑弄到谷子上了。”</p><p class="ql-block"> “大,我們這塊田好多泥鰍洞”</p><p class="ql-block"> "那倒是,這塊田地勢低,夏天都排不干水。我說你別旋泥鰍了,趕緊割禾。”</p><p class="ql-block"> ″大,你說這泥鰍洞這么小,它出來時怎么掉頭?″</p><p class="ql-block"> "誰知道呢,它那么滑,總有自己的辦法的。″</p><p class="ql-block"> "那它是準備在洞里冬眠了吧,我要是也能冬眠多好,每年冬天我那凍瘡癢得要命!”</p><p class="ql-block"> "那樣你過年就沒有好吃的和壓歲錢嘍!我說你有完沒完,趕緊割禾!”</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得認真干活了,大大是一個有計劃的人,說了今天割完就一定得割完,那怕割到天黑月亮出來。不過我還是留了個小心眼,每看到一個泥鰍洞,就在旁邊插一根禾。這樣收工早的話我就會再一一收拾這些躲在泥里的小家伙們。收拾它們賊簡單,把手食指沿著洞口輕輕一旋,就能看見它們那閃著光澤的小尾巴,所以我們又稱這種方式為″旋泥鰍"。不過遇到黃鱔洞就麻煩得多,這家伙專鉆田埂的硬泥里,洞又深又長,很多時候得借助鋤頭,甚至破壞田埂。</p><p class="ql-block"> 整個深秋的日子,我們周末在收割后的稻田放牛,也會帶上一個小魚婁,當然不是每次收獲都大,有時得十條二十條,就養在壇子里。</p><p class="ql-block">也有時放學后不走大路,磨磨蹭蹭地從稻田里走,旋得幾條,又沒東西裝,猶猶豫豫地就又丟到小水溝里了,(那是不能再丟田里的,它離開了洞,不能保濕,會干死的。)</p><p class="ql-block"><br></p> <p> 冬之稻田挖魚</p><pre class="ql-syntax" spellcheck="false"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冬天在稻田能挖到泥鰍而且還收獲頗豐的,
我們村只有我同學冬發兄弟二人,我們小伙伴
們只能望田興嘆,他們是怎么找到泥鰍蹤跡的,
從來不告訴我們,正如我們村有一小部分每年
夏秋都能在山上撿到很多野生定崗菌,而我們
上山扒拉半天,經常一朵都找不到。
不過也不是沒機會,得下一場小雨,之后
天氣轉晴,太陽暖暖的,這時冬眠的泥鰍會頂
開那些看不見的洞口透氣,運氣好你還能看到
它可愛的小腦袋,長著幾條小須,老氣橫秋的。
仿佛睡了一個冬天,它就成老爺爺了。
</pre><p><br></p> <p> 一個桂北的小山村,有山,有水,有稻田,有果樹,父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未停歇,卻依然吃不好,穿不暖。孩子們從五六歲就跟著大人們下田勞作,艱苦的童年可想而知,然而樸實的父輩從未絕望,也不知疲倦,他們充滿了農民式的樂觀和堅韌,也有著農民式的智慧,硬是把日子一天天過好起來。我的童年,在那山青水秀的艱苦歲月里,現在能憶起的倒不是雙搶的累和天寒的苦,反而是那些捉泥鰍,玩游戲的快樂!</p> <p>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侵權,指正立刪。</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省|
公主岭市|
于田县|
额敏县|
乌海市|
板桥市|
南郑县|
尼勒克县|
保靖县|
舟曲县|
旬阳县|
大冶市|
右玉县|
泾阳县|
灵石县|
南召县|
南投市|
剑川县|
全南县|
巫山县|
岳阳县|
湾仔区|
甘德县|
鄂州市|
永清县|
林周县|
板桥市|
徐闻县|
吉首市|
巴青县|
乌兰县|
北宁市|
佛山市|
黎城县|
连州市|
启东市|
芦山县|
富民县|
宾阳县|
武汉市|
周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