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10月17日上午,永生難忘的日子,我的父親,心臟驟停搶救無效,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此后余生,天人永隔!</p> <p>父親,始終覺得是世上最莊重的稱呼,因為父親的責任是那么重大,如果說家是一葉小舟,那父親就是船上的舵手,迎風破浪,把握著前行的方向。</p><p><br></p><p>父親,撐起了家的脊梁,頂天立地,為家人遮風擋雨。父愛象高山一樣挺撥偉岸,象大海一樣浩渺寬廣,象草原一樣遼闊奔放,象陳酒一樣歷久彌香。</p> <p>關于父親,揚揚灑灑,我感覺能寫一本書,但真正動起筆來,一時之間竟不知從何說起,數次擱筆,終不能成文。</p><p><br></p><p>父親今年已然八十三歲,他的一生命運多舛,歷盡艱辛。父親生于1938年,祖母懷著父親時,日本鬼子打到家門口,祖母大著肚子逃難到了峭歧馬家村,幸得一家好心人收留,在那里平安生下了父親。后幾經輾轉,終于回家,祖父卻因顛沛流離,抱病而亡。</p><p><br></p><p>那個時候父親剛剛五歲,自此和祖母還有一個大父親二三歲的伯父相依為命,家里沒有了賴以生存的男人,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p><p><br></p><p>幸而祖母雖然小腳伶仃,卻有一雙靈巧的手,做得一手好女紅,隨便什么布料,經她裁裁剪剪飛針走線,就是一件漂亮妥貼的衣裳,那個年代絕對的手工制作啊。</p><p><br></p><p>家里還有幾畝薄田,出租給人家耕種,就靠一點田租補貼家用。用現在的話說,當時四十多歲貌似柔弱的奶奶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女強人了。</p><p><br></p><p>雖然獨自一個人拉扯兩孩子,日子過得困難之極,但是奶奶是個頗有遠見的女人,自小也是大戶人家出身,精明能干,一直在娘家掌管著日常生活用度,自有一套精打細算的管家經驗,也比一般的女人見多識廣,知道有學問的人才能出人頭地,因此竟然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還不遺余力地供兩孩子上學讀書。</p><p><br></p><p>而父親從小就聰明好學,在當時的縣中一直上到高中。那時父親逐漸長大,目睹祖母為了生計日夜操勞,不忍心再讓祖母背負著生活的重擔,決定棄學從軍,祖母護犢心切,自然不肯讓父親去吃這個苦,為了防止父親私自出去,把父親反鎖在家中,可是父親心意已決,竟然半夜撬開窗戶逃出去了,從此參加了解放軍,那一年父親十五歲。</p><p><br></p><p>父親剛到部隊時,身高和長槍差不多,又瘦又小,每天高強度的訓練對于父親來說都是對自己的挑戰,有一次連續幾日的急行軍,實在支撐不住半路上暈倒了,因為落在最后,竟然沒人發現,醒來發現自己一個人躺在山道上,四周寂靜無聲,真的是毛骨悚然,只能自己摸黑向前,追趕部隊,那一刻父親真的很害怕,但是憑著一股勇氣終于找到了部隊。</p><p><br></p><p>有時候想娘想家,想得不行就一個人躲在樹林子里哭一會兒,擦擦眼淚繼續訓練。雖然如此艱苦,但父親個性倔強好勝,硬是挺過來了,因為表現出色,又有文化基礎,很快部隊領導便推薦父親上了重慶炮兵軍校,畢業后,就留在部隊做了一名教官,給部隊的官兵掃盲上文化課,那個時候父親才二十出頭,真是少年有為,前途無量。</p><p><br></p><p>人生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父親春風得意之時,家里的大伯父卻闖禍了。因為那時候剛解放沒幾年,大伯的思想還停留在舊社會的那一套里,說話做事都特別偏激,被周圍人檢舉揭發后隔離審查,驚怕之下投江自盡了,這樣一來,嚴重影響了父親的政治生命和前途。</p><p><br></p><p>任憑父親再怎么努力,終究深受其害,不得不轉業到湖北沙市,在供銷合作社工作,這一去便整整十八年,獨在異鄉為異客,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和思鄉之苦。以至后來年邁的父親每每憶及,總是唏噓不已。</p><p><br></p><p>父親是個好兒子,對祖母極其孝順。幼時喪父,祖母就是父親唯一的依靠。去部隊以后,父親有了生活補貼,父親總是千方百計地節省下來,寄給祖母改善生活,每逢探親回家,剛到村口便一路大喊著祖母飛奔回家。</p><p><br></p><p>后來轉業去了湖北,領導曾經建議父親舉家遷過去,但祖母不愿離鄉背井,父親不愿違拗祖母,便把母親和我留在家里照顧祖母,寧愿忍受兩地分居的痛苦。我稍大一點,總是叮囑我要照顧好祖母,不要讓祖母生氣。</p><p><br></p><p>后來父親終于調回江陰,一直對祖母恭敬孝順,有時候母親和祖母吵架,總是勸說母親讓著點老人,說祖母中年喪夫,老來喪子,歷盡滄桑,做晚輩的應該讓著點。</p><p><br></p><p>父親每天都要抽時間陪著祖母講講家常,聽祖母嘮叨和抱怨,把祖母的屋子收拾得干干凈凈,直至今日,我還記得父親坐在祖母房門前邊給祖母洗衣服,邊陪祖母聊天的情景。</p><p><br></p><p>那時候生活水平低,可祖母的柜子里總是有著各種難得一見的蜜餞果脯,常惹得我流口水。</p><p><br></p><p>每月父親總是給祖母5元零花錢,祖母年紀大了,拿到了總說沒拿到,母親急得要和祖母理論,父親總是勸阻母親,然后再給祖母5元錢,要知道那個時候普通工人的工資也才十幾元。</p><p><br></p><p>祖母常常帶我去她老姐妹家玩,有時也會在她們家吃飯,祖母總是拿出糧票和錢,決不欠人情,并且很驕傲地告訴人家,我有錢,都是兒子給的,用不完,讓那些姐妹們羨慕不已。</p><p><br></p><p>在父親的陪伴照顧下,祖母的晚年生活一直是安寧富足的,直到八十五歲高齡時安然去世。</p><p><br></p><p>父親是個好丈夫,還在部隊的時候,經人介紹和母親相識了。經過部隊一番嚴格審查后,父母親結婚了。</p><p><br></p><p>那時候,父親是少年軍官,母親卻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村姑娘,這看似不對等的婚姻卻一直延續至今,父母親始終相濡以沫,不離不棄。</p><p><br></p><p>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母親因身體原因不能生育,父親從來沒有過一句怨言,一如既往的愛護著母親。</p><p><br></p><p>母親沒有上過學,父親便手把手地教,日積月累,母親居然也能看懂父親的來信,并且也可以寫上幾段回話。</p><p><br></p><p>二十年的兩地分居生活,父母親就靠著這些書信訴說著思念,竟也有滿滿的一箱子,我小的時候翻箱倒柜,無意間看到了父母親的家書,父親寫得一手好字,筆走龍蛇如行云流水,母親的字就不敢恭維了,而且常常缺胳膊少腿,只能靠猜,可這并不妨礙他們千里傳書,雖然都是些家長里短,較大篇幅還都是關于我的生活日常,不過字里行間,深情款款,敘說著兩地分居的牽掛和關懷,可惜的是歲月侵蝕,終究沒有保存下來。</p><p><br></p><p>父親在外的時候,家中里里外外都是母親操持,父親雖然不舍,也只能心疼著母親的辛苦無能為力,等探親回來的時候,父親就什么都不讓母親動手了,讓母親好好休息,這個時候母親總是特別開心,俊美的臉龐洋溢著幸福的笑容。</p><p><br></p><p>在我的記憶中,父母親從沒吵過架絆過嘴,一直都是恩恩愛愛的。在我印象中,母親動過兩三次大手術,都是父親忙前忙后,服伺左右,給了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安慰,使母親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了健康。</p><p><br></p><p>時光流逝,幾十年過去了,母親早已沒了花容月貌,長期的三高藥物,使母親變得慵腫衰老,行動遲緩,父母親站在一起,儼然象母子一般。</p><p><br></p><p>可是父親仍然一如既往的愛護照顧著母親,就象帶著孩子一樣耐心周到。甚至于母親因為小中風后遺癥,時常大小便失禁,都是父親不厭其煩的服伺照顧,給母親擦洗身體,換上干凈衣褲,從沒一句嫌棄的話,哪怕一個厭惡的表情。</p><p><br></p><p>每天早上,父親攙扶著母親去小區的健身場上活動筋骨,自己去小區外跑步,回來再去健身場接母親回家,九點一起去老年活動室看報,走到哪里都把母親帶在身邊。</p><p><br></p><p>晚上,總記得按時給母親打胰島素,幫母親按摩行動不便的雙腿,常常一按就一兩個小時,還不厭其煩地給母親講解電視情節,有時母親急脾氣一上來,少不得吼父親幾句,父親總是呵呵笑著,由著母親去。</p><p><br></p><p>我時常想,母親應該是幸福的吧,也許父親沒有給母親大富大貴的生活,可是卻給了母親一世深情一生呵護,作為一個女人,夫復何求呢?</p><p><br></p><p><br></p> <p>父親是個好爸爸,雖然我們之間沒有血緣關系,但是父親給了我無與倫比的寵愛,讓我的童年和少年充滿了歡樂,我的開朗活潑和直率就是在這樣一個無憂無慮的環境里養成的。</p><p><br></p><p>小時候沒有交通工具,父親的肩膀和脊背就是我的奔馳寶馬。不論是上街還是走親戚,父親總是讓我坐在他肩膀上,我還撲棱著雙腿,讓他走得快一點再快一點,田梗小路上撒滿了我清脆悅耳的笑聲。母親常常責怪父親,沒個大人樣,貓鼠同年,父親總是笑著說,能寵幾年呢,轉眼就大了。</p><p><br></p><p>記得有一回家里種了油菜,秋收的時候打下了很多油菜籽,父親就想著要挑到油廠換菜油,我軟磨硬泡非得跟著去,母親不容許,說油廠在西門大楊橋那邊,離家很遠,步行也得走小半天,我去的話肯定走不動的??晌覐男蓪檻T了,如何肯聽母親的 ,父親就想了個辦法,找了根扁擔和編織成網狀的繩索,一頭放上一大袋油菜籽,一頭放上個草墊子讓我坐著,就這樣挑著就出發了。</p><p><br></p><p>我開心的坐著,隨著父親的腳步轉著圈,覺得好玩極了,全然不知父親本也是個書生,并沒挑慣重擔,這么遙遠的路一來一回,大半天的時間,父親的肩膀都磨破了皮,把母親心疼得不得了,不停的責怪我不懂事,又抱怨父親上天打梯,由著我胡鬧,父親卻仍然笑呵呵地說,沒事,閨女高興就行,不過打那以后,我也就沒那么胡攪蠻纏了,也許心里也是覺得自己過于持寵而嬌,不懂得體貼父母了吧。</p><p><br></p><p>父親有一肚子的學問,我就常常纏著父親講故事,父親總是有聲有色地給我講那些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孟姜女、天仙配、牛郎織女,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伴隨了我的童年生活,也激發了我的求知欲,父親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要想長知識懂道理,必須要多看書,家中藏書略多,在那個年代,也算罕見的了,在父親的影響下,我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讀遍了四大名著、唐詩宋詞和許多外國小說,如簡愛、呼嘯山莊、紅與黑、堂吉訶德等等。</p><p><br></p><p>父親,便是我第一個啟蒙老師,是他為我打開了讀書之門,讓我受益終身,特別是近來閑著無聊時,我還能自己寫上幾遍文章,吟成幾首小詩,雖然女兒總戲謔我稱之為無厘頭打油詩,卻也怡然自得,豐富了我的生活,每次發在美篇或朋友圈,竟也收獲了很多點贊和好評,也結識了一些美友,互相指點鼓勵,竟也成了人生一大樂事。</p><p><br></p><p>父親也會唱歌,雖然現在想來,其實父親的歌十有八九跑調,但那時候總能教我一些學校里學不到的小曲,很多的民歌小調,都是在父親那里學到的,如跑馬溜溜的山上,四季歌,瀏陽河等等。</p><p><br></p><p>我還記得有一首歌,母親最喜歡聽,其中有一句歌詞是:勤勞的姑娘人人愛,懶惰的姑娘沒人會喜歡。</p><p><br></p><p>可是父親的放縱和寵愛,終究讓我變成了一個四肢不勤的懶姑娘。五十歲之前,我還習慣在父母面前過著飯來張口的米蟲生活。</p><p><br></p><p>不過因為從小喜歡唱歌唱戲,也給平淡的生活增添了樂趣,今年下載了全民K歌,自娛自樂不覺也有百首之多,聽著自己唱的小曲,那叫一個美呀。</p> <p>父親是個好爺爺,我的兒女們都是父母親一手帶大的。也許父親沒有自己的孩子,對我的兩個孩子格外喜歡和寵溺。</p><p><br></p><p>孩子們自出生起,吃喝拉撒睡,都是父母親精心照料的。一個房間一大一小兩張床,女兒和我母親睡一張大床,兒子一個人睡小床,父親就在兩張床前打地鋪,一睡就是二十年。</p><p><br></p><p>夏天,給孩子們打扇子拍蚊子,冬天給孩子們蓋被子,從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在父親最后的時光里,他分不清白天和晚上,唯一記得的卻是半夜起來還要給我和孩子蓋被子。</p><p><br></p><p>女兒從小嬌慣,上學后吃不慣學校的飯菜,父親每天中午都把母親做的飯菜送到學校門口,整整五個春秋,風雨無阻,城南小學的門口,都可以看到這溫馨的一道風景:一輛三輪車,車上放一塊木板,一個雙層飯盒,一個小女孩坐在小板凳上有滋有味地吃著,一個老頭站在一旁默默的看著,臉上的褶子都笑成了花。</p><p><br></p><p>兒子自幼調皮搗蛋些,父親總是耐心的引導,教孩子為人處世的道理,我一直引以為傲的是,雖然兩個孩子沒有那么出率撥萃,但是正直善良,富有愛心,這都是父親的教導有方啊。</p> <p>父親有著中華民族最傳統的美德,勤勞、勇敢、樸實、善良,還有最不容忽視不得不提的:節儉。</p><p><br></p><p>父親的勤勞,遠近聞名,無論是下田干農活,還是在家里洗衣服打掃衛生,父親都是爭著搶著干。</p><p><br></p><p>父親常說,以前在外幫不了母親,現在回來了可得多干點啊。在男尊女卑的農村,象父親一樣里里外外都肯干的人也是少有的,以至于有一天在小河邊洗衣服時,一個老大娘悄悄的對我父親說,你一個男人還要出來洗衣服,肯定也是沒辦法,誰讓你沒有工作得靠媳婦養著呢?父親回來一說,把我和母親笑得不行,父親的工資可比母親多多了。</p><p><br></p><p>八八年我們在老屋基上蓋新房,一磚一瓦都是父親挑回來的,現澆的陽臺,都是父親親手扎的鋼筋,磨石子的地面也是父親借了磨砂輪親自打磨的,十個指頭都磨破了皮。</p><p><br></p><p>父親非常聰明,什么東西都一學就會。窗戶破了自己買把刀就能把玻璃劃好裝上,墻粉掉了買桶漆就能補上,椅子凳子隨便搗鼓搗鼓就能變廢為新。</p><p><br></p><p>從小到大,父親在家里就是一個萬能的神一樣的存在。母親不會包粽子,一直都是祖母包的,后來祖母去世了,隔壁的亞亞奶奶便一直過來幫忙,后來父親說總不能老求著別人吧,楞是在六十歲時學會了包粽子。</p><p><br></p><p>父親還會搟水餃,把面粉搓搓圓揉揉扁就成了水餃皮,吃起來很有勁道。即使現在,我仍然可以時不時地吃到父親手搟的水餃,還是一如既往的美味。</p><p><br></p><p>說起父親的節儉,源遠流長,父親五歲喪父,自幼隨著祖母過慣了節衣縮食的生活,每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就算后來父親在部隊已經每月一百多塊的津貼,仍然保持著一貫的勤儉,每次探親回家,連一碗一分錢的茶水都舍不得喝,非得回家才喝水。二三十年一個人在外,更是能省即省,都把錢寄回家給母親開支家用。</p><p><br></p><p>父親的節約守則是:可買可不買的堅決不買,買東西前一定要算好多少,堅決不多帶鈔票,化零為整。</p><p><br></p><p>這種近乎吝嗇的節約經常受到非議,被人詬病,甚至連我都不能理解而嗤之以鼻。為此,父女倆不知發生過多少爭執,父親常教育我要開源節流,每一分錢都要用在刀刃上。我就常唱反調,說千金散盡還復來,會花才會賺。父親氣極了就說,到底不是他親生的,一點都不象他,大手大腳不知節儉。</p><p><br></p><p>直到后來,生活一次次的用現實打臉,終于讓我明白,不節細水如何成大流,才明白了父親一番良苦用心。</p><p><br></p><p>而每次我面對困境,父親總是傾其所有,給我最大的幫助。父親就是一頭老黃牛,吃的是草擠的是奶,他一生勤勉,對自己近乎于苛刻,卻為了我們母子付出了全部。</p> <p>當然,人無完人,父親也有很多缺點,比如固執,比如清高。隨便什么事情,只要他認定的事,非得堅持到底,九頭牛都拉不回來,而且不聽人勸,讓人惱火得不得了。</p><p><br></p><p>父親特別敏感,聽不得半點有損他自尊的話,憑他是誰,觸碰到他的底線一概沒有轉寰的余地。正因這種性格,在人情世故和人際關系上缺乏忍讓和包容,甚至有些不近情理,也使得很多親朋好友都敬而遠之。</p><p><br></p><p>在我第一個失敗的婚姻中,父親的倔強和固執,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也讓我們親密無間的父女之情有了嫌隙,雖然我知道,父親的出發點都是為了維護我的尊嚴,但是在我的婚姻中參與干預太多,終究適得其反,事與愿違。</p><p><br></p><p>但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一根筋的倔脾氣,依然我行我素,誰都拿他沒有辦法,這也是他的性格使然吧。</p> <p>這便是我的父親,普通又平凡,卻給予了我一切的父親。我在父親身上學到很多,父親的堅韌樂觀,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他的一生坎坷頗多,但是他總是坦然面對,從不畏懼。</p><p><br></p><p>后來我在面對生活的挫敗和挑戰時,也能心存陽光安然度過,不得不說靠的就是在父親身上看到的信念和堅持,父親對我來說既是慈父亦是良師,是我茫然無措時的定海神針,也是我依賴至今最堅強的后盾,父親在,無論怎樣的風雨,我的心是安寧的。</p> <p><br></p><p><br></p><p>就在前天,我的父親因病溘然長逝,我撫摸著父親逐漸失去溫度的手,貼在他耳邊呼喚:爸爸,爸爸,可是父親再也不能答應我一聲,2020年10月17日上午,永失吾父,山河同悲!</p><p><br></p><p>守在父親的靈柩旁,父親的一生如電影回放,和父親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淸晰如昨。</p><p><br></p><p>父親,雖然我再也看不到您慈祥的目光,再也牽不到你粗礪的雙手,可您的音容笑貌,永遠鐫刻在我的腦海心上,無論天上人間,父親,您永遠和女兒在一起!</p><p><br></p><p>謹以此文獻給我最可親可敬的父親,此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成為了您的女兒。</p><p><br></p><p>安息吧,可親可愛的父親,天堂祥云環繞,繁花似境,等待赤子歸來,我的父親,一路走好!</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和县|
西青区|
松江区|
涡阳县|
正阳县|
西华县|
弋阳县|
陵川县|
济南市|
武宁县|
日土县|
太保市|
平果县|
北碚区|
道孚县|
织金县|
伊宁市|
巴塘县|
河津市|
秭归县|
大余县|
徐州市|
宽甸|
崇信县|
凤山市|
宝鸡市|
贺州市|
姜堰市|
梅河口市|
锡林浩特市|
四川省|
建德市|
太谷县|
社旗县|
开化县|
读书|
峨眉山市|
新田县|
九江市|
重庆市|
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