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0.4高地”</p><p>第一集:往日時光</p> <p> 在相冊發表之際,感謝為此相冊付出心血的沈陽八一學校60級4班全體同學!尤其感謝【益延沈】、閻莎莎、胡京津、馬鐵明、張俊俊、段志玲等同學,積極熱心的提供了很多照片。“60.4”就是一個攻不破的團結友誼的“高地”。</p> <p> 高——是我們仰視的地方,地——是我們生存的地方(604“高地”)是我們用團結捍衛的地方、用友誼凝聚的地方,60.4“高地”是我們沈陽八一學校60級4班同學的家。</p> <p>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新中國迎來了和平的曙光,我們的父輩們,撣去了征塵,抱起了呱呱墜地的我們,我們與和平一起降臨在祖國的懷抱里!在祥和中、在關愛里、在呵護中、在親情里,我們幸福的生活著……從襁褓中的啼哭到幼兒園蹣跚的步履,我們慢慢的長大。</p> <p> 小小的我們一點點長大了……林小平/林力平、胡京津、王小燕、張猛/張皖東、閆莎/閆莎莎、陳小軍、趙京寧。</p> <p> 趙小力、劉娜妮、鄒黎陽、陶明/陶明明、朱俊陽、曹平/曹麗萍、林小平/林力平。</p> <p> 1960年8月底,大人們拉著我們的手,我們踏著哥哥姐姐的腳印也來到了“沈陽軍區八一學校”開始了我們的學習生活,在這個新的溫馨的“搖籃”里進行知識的啟蒙教育。</p> <p> 在沈陽八一學校里,我們有了一個新的家——60級4班。老師們就像是我們的家長,同學們就像兄弟姐妹一樣。在這里我們要度過從一年到六年的小學學習生活。每周日的下午我們戀戀不舍的離開家,要到下周的周六下午才會盼來放假回家的日子,一周七天有六天是在學校里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度過的。我們從開始的不習慣、哭鬧、甚至逃學,到適應、愉快、直至戀戀不舍,這段學習生活和同窗情誼在我們的一生中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和抹不去的暢想!</p><p><br></p> <p> 還記得這些小伙伴嗎?女生的照片多些,知道要想從那些“淘氣包”的手里要照片有多難嗎?一是他們不喜歡拍照,二是照完也不知扔到哪里去了。就讓這些同學做代表吧,展示一下我們那時的風采。這里是:劉東莉、丁慧文、王培佳、畢剛毅、肖東征、劉娜妮。</p> <p> 崔小玲、王盡朝/王藝藝、郭小朝、段志玲/段志凌、趙小力。</p> <p> 遲麗莎、闕立軍、張俊俊、沈阿南、張娜娜。</p> <p> 付少玉、高二全、稽學紅、胡京津、趙京寧。</p> <p> 潘小燕、李小華、于利鴿/于力戈、楊小亞、杜武毅。</p> <p> 李暉、王新平、曹小寧、閆莎/閆莎莎、胡江南。</p> <p> 記得這是1964年8月9日,陰歷七月初二是個星期天。我們四年級時的班主任孫玉華老師提出和同學們合影留念,可是很多同學因各種原因錯過了這次機會,所以當時同學人數不多。現在想起來真的太遺憾了!孫老師:向您說聲對不起!</p> <p> 一九六六年的七月,我們雖然沒有頒發小學畢業證書,但我們是完整的學習了六年的小學課程,算小學畢業了。1966年的6月29日上午,我們60.4班和同在八一二校的3班同學及老師們合拍了畢業照。</p> <p> 那時我們雖小小的年紀,但也見證了文化大革命。1969年前后,只有十五六歲的我們,伴著軍號聲聲,班里絕大部分同學步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所大學校,開始了我們新的征程。</p> <p> 我們是在軍營里出生的,我們是聽著軍號長大的,我們是看著軍裝長高的,我們是走著正步懂事的。如今我們像父輩一樣踏入軍營,新的起點、新的征程,我們各自在自己的戰斗崗位開始了那激情燃燒的歲月!</p> <p> 我們班的大律師—王灝。你一定想不到,這是個“難以斷奶”小時候啯大拇指聽課的孩子。部隊鍛煉了他,后來他曾是遼寧經濟雜志社的社長、律師。他對同學的感情體現在方方面面,多次聚會都是他在經濟上大力支持,他家的別墅也成了我們的“聚點兒”,他也是我們班同學退休后成立的班委會的主任。</p> <p> 我們班的副司令—張猛/張皖東。他是個帶兵的人,曾是威海軍分區副司令。小時候可是個名副其實的淘氣包,只知道他生著偷吃過學校的雞蛋。他媽媽覺得他在三班跟別人學壞了,要求他調到我們班,實際效果是從“虎口”掉進了“狼窩”。參軍入伍后,他的工作可從不含糊。參加過唐山大地震救災、上過北大進修,多次立功受獎,是個名副其實的司令員。同時他也是我們班最“值錢”的人,心臟搭了八個支架,可每次聚會他還是那樣神采奕奕,體現了一個軍人正確的生死觀和堅韌不拔的素質。</p> <p> 我們班的設計師—陶明/陶明明。這是個好孩子,從小在班里出板報,是我們班的小畫家。參軍到部隊在沈后設計院,沈陽軍區總院門診大樓就是他的杰作哦。</p> <p> 我們班的文藝骨干—國曉昕。白白的,高高的,能歌善舞。雖然退休了,仍然活躍在四川成都的業余演出團體。</p> <p> 我們班經濟領域的精英—何延江。五年級后為了離家近,他轉到了八一一校。他留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兩條鼻涕蟲總拖在嘴唇上邊,但從不會掉下來,每當接近嘴唇時,他都會及時的抽回去,證明我的擔心總是多余的。他還喝過墨水,老師剛用大瓶子分完墨水,他的小瓶就所剩無幾了,我只看見他的嘴角還留有藍色的墨跡。退伍后他曾任“沈港公司”總經理,是沈陽市政府最年輕的局級干部。也是遼寧省政府“虎班”兩百名學員之一。成績出類拔萃,是重點培養對象。</p> <p> 我們班的小提琴家—盛軍。在八一學校合唱團他是指揮,我是領唱。我領唱的第一支歌《臺灣島啊,我的故鄉》張國梅老師讓我看他的眼睛進行交流。記得他黑黑的圓臉,略代卷毛的頭發,指揮時只用兩個手指,每次看他,我都想笑,有點影響我的發揮。參軍后他曾在濟南前衛歌舞團任提琴手。退休后,他也經常組織哈爾濱熱愛提琴的人演出娛樂。</p> <p> 我們班的團政委—高鋼。他曾是通訊一團的政委。在班里從不聲不響,誰能想到他能指揮一個團呢。</p> <p> 我們班的特種兵—田小強。他曾是駐泰國大使館武官。高高的個子,卻喜歡養小巧的鴿子,當然也喜歡養德國黑貝,還喜歡喝啤酒。小時候在我們班演過白胡子老爺爺,他說話幽默,總能把大家逗的哈哈大笑,可他自己從不笑。據說他的特種兵技能也是不可小視。</p> <p> 我們班的男司藥—曲家偉。他在我們班時間不長,不顯山露水。唯一記憶深刻的是,有一次上課,他幫一個女同學提示老師說:老師,她說看不請(清)。濃濃的沈陽味兒,讓同學們記到現在,想起來就學他,然后哈哈大笑。有次他悄悄的問我:那時我說話真的那么土嗎?我不置可否。</p> <p> 我是一個兵—王新平。他五年級來到我們班,高高的個子,坐在最后一排。</p> <p> 我們班的報社副總編—楊耀偉。他長的酷似上影演員陳述,小時不太愛講話的他,后來是遼寧報業集團的秘書長、副總編,現在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p> <p> 我們班走南闖北的工程師—鄒黎陽。他也是個高個子,不聲不響的好孩子。</p> <p> 我們班的軍事法律專家—叢文勝。他曾是我們班的“大王”。可是他不是因為調皮搗蛋,而是憑力氣制服了一群小搗蛋而冠名大王的。參軍后又靠自己的努力,考上遼寧大學,畢業后在軍事科學院軍隊建設部任博士生導師,也是我軍著名的軍事法律專家。</p> <p> 我們班修理所的高級技師—胡江南。因他家是沈政的,五年級從二班調來我們班。江南隨和大度,和每個同學都相處的極好。</p> <p> 我們班的教導員—任回華。他在我們班時間很短就轉到大連八一學校了。但自從我們找到他以后,真像久別重逢。他是個任勞任怨認真負責為同學服務的人。</p> <p> 我們班的小畫家—郭冀平。他家人都叫他小名:老虎。可是在我們班里卻像個“貓咪”,但是一只調皮的貓咪。小時他畫畫很好,后來聽同學說他的文筆也很了得呢。</p> <p> 我們班的X光技師—朱俊陽。他是位抗美援朝的烈士子弟,我們都很敬重他。</p> <p> 我們班參加過核試驗的勇士—高二全。小時候他腰里總是別一個乒乓球拍,下課鈴聲一響,他總是第一個沖出去占領乒乓球臺。參軍入伍后,他參加了我國的核試驗,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做出了貢獻。作為我們班的同學,我們也為此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p> <p> 我們班的汽車醫生—馬鐵明。他算我們班的數學奇才,只是因為紀律差點,連小隊長也沒當上。同學們都喜歡叫他“馬猴”,一直叫到現在,他從不生氣。他的溫和也是大家公認的。</p> <p> 我們班的普外“一把刀”—賈國利。這是我們班的罰站專業戶。可能就是小時候的罰站,練就了他后來當外科軍醫做手術的站功。受他父親(抗敵話劇團團長、著名演員賈六)和他姨(田華)的影響,他有著非凡的表演能力,每次聚會他都是我們班不可或缺的開心果。他不是一般的淘氣,語言是形容不來的,小時候調皮的故事更是說不完。所以到現在我們也沒想通國利怎么能當醫生?他癌癥術后已七年,一次騎車摔的很厲害,牙掉了,臉破了,可他卻帶著遺憾的表情和我們說:本來想裝一回哪吒,結果只騎了風火輪,忘帶混天綾和乾坤圈了,摔成這鬼樣。他堅強樂觀的直面人生態度,令我們由衷的欽佩。</p> <p> 我們班的主治醫師—葛江泳。他曾是我們班的三道杠、體育委員,好學生。后來調到八一一校,我們來往就少了。</p> <p> 我們班的鐵路工程師—楊小亞。小時候,被老師冠名:脖子像車軸似的男孩兒,他卻是遼寧省委書記的兒子。他蔫淘,會把蚯蚓放到同桌的文具盒里,會把噗龍蛾子放到同桌喝水杯里,他的“豐功偉績”很多,太了解啦,因為他是我同桌。小亞患尿毒癥多年,一直做血液透析,股骨頭因摔傷也做了手術,但他默默的承受著一切。每次聚會他都盡量參加,帶給同學們的是一張疲憊的黑黑的實在的笑臉。</p> <p> 我們班抗美援朝的烈士子弟—戴吉明。這是個默默無聞,胖胖的聽話的小男孩兒。</p> <p> 我們班紡織系統的工程師—沈阿南。阿南一直是我們班里的乖孩子,和我們一起排節目,扮演了唯一一只小男兔子,而且跳的十分好。</p> <p> 這是我們班“失蹤”又找回來的家伙—畢剛毅。從小就蔫淘,以后參軍就消失了,通過公安部門才在北京找到,真不容易!有個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講的就像我們班的故事。畢剛毅因姓畢,小時的嗜好就是挖鼻孔,把鼻嘎兒往別人身上彈,所以同學都叫他“鼻嘎嘣兒”。</p> <p> 我們班女生的大力士—丁慧文。她高高的個子,微笑時兩個淺淺的酒窩。曾在國防大學工作,是我們班里唯一沒掛文職軍銜的女大校。</p> <p> 我們班里的“黑麗其汗”—王小燕。她是四年級時調到我們班里的,大大的眼睛,兩條長辮子。我問她大眼睛的好處,她詼諧的告訴我說:招灰。我們班排新疆舞《葡萄溝的葡萄》,她飾演姑娘黑麗其汗。在部隊她是軍醫。</p> <p> 我們班熱心的小姑娘—閆莎/閆莎莎。她家是沈政的,為了離家近,五年級她調到八一二校我們班。入伍后她也在部隊醫院工作。</p> <p> 我們班“外市”的小女孩—胡京津。她的父母隨部隊援藏,她半年才能回一次家,都是住在學校里。她溫和友善大度,我們都喜歡她。是部隊醫院的白衣天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們班年紀最小的學習委員—段志凌/段志玲。她是六年級調到我們班里的,守紀律學習好,雖然年紀比我們小一歲,可她曾是我們的學習委員哦。1977年恢復高考后,她第一批考入大學,畢業于遼寧大學。曾任遼寧省委統戰部巡視員,正廳級。</span></p> <p> 我們班女生的開心果—王藝藝。我們排的新疆舞,她和王小燕搭檔,她女扮男裝飾演庫爾班。她高高的個子,長胳膊長腿。家住在前進歌舞團的對面,得天獨厚能學到很多舞蹈,回學校就教我們跳。因為她黑些,又叫“藝藝”,所以我們都叫她“黑芝麻”,她從不生氣。</p> <p> 我們班的女中音—張俊俊。她從小就是個熱心的女孩兒。班里排節目、組織活動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后來的同學聚會她也是積極組織參與者。</p> <p> 我們班不聲不響的小不點兒—劉娜妮。從小就不太愛講話,小巧玲瓏,每到周六下午,后勤的車來了,她就背著小書包離開了教室。入伍后她從事醫務工作。</p> <p> 我們班的“穆桂英”—趙京寧。她是五年級調到我們班里的。雖剛來班里,但和同學從沒有生疏感。能和女生賽歌,敢和男生打架,而且從不遜色。她的大將風范以至在部隊是我們班女生唯一副軍職待遇的部隊醫院領導。</p> <p> 我們班擔任多職班干部的好學生—李小華。她是外市同學,小小年紀有半年見不到父母,獨自在學校里生活。她守紀律學習好,曾任我們班中隊長和學習委員。后來也當兵入伍在部隊工作。</p> <p> 我們班的將門之后—肖東征。她三年級從長春八一學校調到我們班。她從不以將門之女自居,她的家我們常去。她性格開朗,為人正直,大大咧咧的性格偶爾玩世不恭。她在部隊里也是醫務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們班的數學高手—于力戈/于利鴿。站排時她是女生的第一個,別看小小的個頭,她的數學成績極好。記得她在做數學題時總是上牙咬著下嘴唇,以至于總能看到她透著牙印的下嘴唇濕漉漉的。1977年恢復高考后,她第一批考入大學,畢業于大連理工學院,現定居在美國。</span></p> <p> 我們班的生活委員—李暉。不管是教室,還是寢室和分擔區,每到打掃衛生的時候,就能見到她忙忙碌碌的協助老師指揮同學搞衛生。參軍入伍后,在廣州軍區空軍醫院任婦產科醫生。</p> <p> 我們班炮兵大院的小朋友—陳小軍。這也是個不聲不響的小個子女生,乖乖的。只記得她有一個特別漂亮的小妹妹,每到周六下午就來班里找她一起乘炮兵的車回家。她參軍后也是醫務兵。</p> <p> 我們班最漂亮的美眉—郭小朝。她也是從長春八一學校調到我們班里的,她能歌善舞,來時穿著一件粉色的小棉襖,粉白的臉蛋兒一雙彎彎的細眉和一對大大的眼睛,像個洋娃娃。她現在上海,是兩個雙胞胎孫子的奶奶,好幸福!</p> <p> 我們班大個兒女生—趙小力。她個兒雖然很高,但性格像個小女生。她隨和善良,熱心樸實。她也在部隊從事醫務工作。</p> <p> 我們班學習極好的學生—崔小玲。她極其的聰明,不分科,數學語文成績都很出色。盡管老師總是分給她淘氣的學生做同桌,但也絲毫不會影響她的學習成績。參軍入伍后也搞醫務工作。</p> <p> 我們班最樸實的女生—曹小寧。她的母親是202醫院的軍醫,她的父親五十年代初就是遼東軍分區獨立一師的副師長,我們兩家很熟悉。她后來在沈陽市防疫部門工作。</p> <p> 我們班在家里和學校都能保持軍事管理的女孩兒—闕立軍。她家女孩子很多,父親是老紅軍,據說她們在家放假的日子里,爸爸也總是實行早上集合出操。所以她入伍到部隊非常適應部隊的生活。</p> <p> 我們班樸實熱情的女生—龐春華。她默默無聞,誠懇大度。參軍后在部隊醫院也是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工作。</p> <p> 我們班就寢離我最近的女生—付少玉。從四年級開始,我和她一直是床挨著床,在大白樓里寢室我們的床是并在一起的。我們的父親都是老紅軍,我是江西吉安,她是安徽金寨。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小巧可愛的尖尖的小鼻子。入伍后在部隊醫院做醫療工作。</p> <p> 我們班可愛的貓咪—曹平/曹麗萍。她是四年級調到我們班里的,只和我們在一起一年,又留在了八一一校。她長的很可愛,我們都叫她“小貓”。她也是部隊醫院的醫務工作者。</p> <p> 我們班小時無聲無息,長大后卻“驚天動地”的女生—劉東莉。她也是高挑的個子,清秀的面容,平時總是那樣穩穩當當的。到部隊以后經過學習鍛煉,任空軍總醫院營養科主任。空軍總醫院營養科與其他醫院營養室有很大區別,她們營養科有獨立的實驗室,用于檢測與科研,并有資料室,重點保障飛行員和宇航員的營養和身體需要。退休后常在央視2頻道美食烹飪比賽中做評委,目前仍在為營養學事業做貢獻。</p> <p class="ql-block"> 我們班的軍營小歌手—林小平/林力平。一個一直被同學們叫為“林麗”的女孩兒。三年級時,有的同學可以看長篇小說《烈火金剛》了,就把書中的“林麗”安在林力平的身上,男生女生都這樣叫,叫的她自己都習慣了。這一叫就是五十多年,直到現在。入伍后她做過通信、文藝等工作,直到軍校畢業從事醫務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我們班文筆最好的女同學—稽學紅。她的父親原任沈陽軍區前進報社總編,得益于父親的言傳身教,她的作文在班里常能當做范文。入伍后,她曾任大連軍醫學校的教員后到醫院從事醫務工作。</p> <p> 想到我們班離去的這幾位同學,我們的心總是痛了又痛!班里那么多搞醫的同學,誰能讓你們起死回生呢?!大自然的規律有時那么順理成章,有時卻那么的冷酷無情。近乎用搶奪把你們掠走,留給我們的是永久的思念……!</p> <p> 我們班的計算機高手—益延沈。誰也沒想到,他于2020年10月7日的夜晚因心梗猝死,靜悄悄的自己走了。他做的事總是那么出人意料,連永別都不打個招呼。他一生從不愿給別人添麻煩,自己隱忍著所有。他雖出身高干子弟卻謙虛謹慎、他雖生活無憂無慮卻勤儉節約、他雖技術精通卻不驕不躁,他是個做事認真、做人實在的好同學。俗話說:誰人背后不說人。這句話對他無效,他是個處人處事寬以待人的人。入伍后,他從南京通信工程學院畢業,先后在沈陽軍區通信總站任參謀,后在技偵局任工程師,沈陽軍區第一臺計算機就是由他操縱的。他多次立功受獎,他是個腳踏實地能搞科研的人。他的家也是我們的家,外地同學來沈、沈陽同學小聚,幾乎他家就是我們的落腳點。他的離去讓我們久久不能平復心里的悲傷……深深的懷念他!!!</p> <p> 我們班一個默默無聞的男孩兒—方建新。他是后到我們班的,平時不茍言笑。前幾年去海南度假突患腦溢血,救治后病情稍平穩,按本人意愿回沈。救護車一路奔波,在離沈陽不遠的高速上永遠閉上了眼睛。</p> <p> 我們班誰也不太了解的女生—祝力敏。記得她好像是在六年級時才調來我們班的,也是高高的個子,坐在教室的最后。入伍后在哪個部隊大家都不很清楚。前幾年因心臟病病逝。</p> <p> 我們班最弱小最熱心的男生—馮降秋。這是我唯一打過的男生,只因為他扔進我書桌里的一團鼻涕紙,現在想起來真后悔!他入伍后先后在121野戰醫院工作、沈陽五三廠任軍代表。他雖然高度近視,生活中顯得有點窩囊,但確是個奇才。他記憶力極好,對黨史軍史的研究近乎癡迷,且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也為后來史料所證明。可惜四十多歲因白血病永遠離開了我們。臨別時顫抖著手拿出僅有的五百元錢,說是要作為班費,讓人每每想起淚如泉涌!</p> <p> 我們班后調來的三道杠—宋堤。他中下等個兒,略黃黑的小臉五官很端正。五年級到我們班就是個好學生,戴著三道杠。1975年10月畢業于沈陽醫藥大學,后在小平島軍區第三療養院藥局工作。三個月后因白血病病逝于沈陽軍區總院,年僅23歲。英年早逝!</p> <p> 我們班最守紀律學習最好的男生—劉朝津。他是我們班的中隊長,俗話說:三歲看到老,在他身上真是體會到了。五年級他隨家長調到哈爾濱八一學校,畢業后小小年紀參軍入伍,十六歲就當了班長,在一次施工時因塌方事故英勇犧牲,犧牲時年僅十九歲。目前安葬在大連烈士陵園。</p> <p> 我們班愛唱愛跳活潑的女生—譚朝陽。她從小性格開朗,她父親也是經過長征的老紅軍。入伍后,她曾去過珍寶島工作。因身體不適回到部隊醫院后確診肝癌,病逝于丹東230醫院,辭世時年僅十九歲。</p> <p> 不顯山露水的一個男孩兒—沈京華。中等個子,大眼睛,大嘴巴,不惹是生非,在我們班時間不長,父母都在部隊工作。他因為癌癥也過早的離開了我們。</p> <p> 在我們班時間很短的一個男生—南雁雁。每當說起他,有時我們會誤認為是女生,他在我們班的時間太短了。前兩年我們去大連給他掃墓,據說是因心臟病去世的。</p> <p> 我們在這座校舍里上課讀書、嬉戲玩耍、排練節目、罰站檢討……這里承載了我們多少快樂、這里包容了我們多少錯誤、這里見證了我們多少進步、這里記錄了我們的成長,這里給我們留下了永久的美好回憶……!</p> <p> 大白樓,我們的宿舍,我們的另一個家。夏日酷暑,我們躺在你的懷里遮風避日;白雪飄飄,我們躺在你的懷里溫暖如春。那時男生總想知道女生住的樓上是什么樣子,幾次偷襲上樓,都被女生用拖布、掃帚打退,在你的懷里發生了幾次這樣的“保衛戰”想想都令人開心。歡樂的日子總是過的很快,轉瞬即逝。</p> <p> 從1960年8月至1966年8月先后在本班學習過的學生:男生39人,女生37人,共計76人。</p><p> 男生:1叢文勝、2畢剛毅、3戴吉明、4葛江泳、5高二全、6國曉昕、7高鋼、8郭冀平、9胡江南、10何延江、11賈國利、12馬鐵明、13涇笑冰、14曲家偉、15任回華、16盛軍、17沈阿南、18田小強、19陶明/陶明明、20田為民、21張猛/張皖東、22王灝、23王新平、24王奇峰、25王培佳、26許力男、27楊小亞、28楊耀偉、29楊秀奇、30張克力、31朱俊陽、32鄒黎陽【去世:33益延沈、34方建新、35馮降秋、36宋堤、37沈京華、38劉朝津、39南雁雁】</p><p> </p><p> 女生:1艾寧娜、2遲麗莎、3崔小玲、4陳小軍、5曹小寧、6曹平/曹麗萍、7段志玲/段志凌、8丁慧文、9杜武毅、10付少玉、11郭小朝、12胡京津、13稽學紅、14李小華、15李暉、16李溫、17劉娜妮、18劉東莉、19劉軍、20劉靜嫻、21林小平/林力平、22潘小燕、23龐春華、24闕立軍、25任艷麗、26王小燕、27王盡朝/王藝藝、28肖東征、29于利鴿/于力戈、30閆莎/閆莎莎、31張俊俊、32張俊娜、33張娜娜、34趙京寧、35趙小力【去世:36譚朝陽、37祝力敏】</p><p> 深深的感謝我們的班主任:查老師、孫老師、憲老師、付老師,及所有教過我們和照顧過我們的老師和阿姨!并感謝所有的校職工及校領導!向你們鞠躬了!</p> <p> 如果聲音不記得……</p><p> 在我心的深處有你的呼吸,</p><p> 如果容貌不記得……</p><p> 在我的瞳仁里有你的眼神,</p><p> 如果時間太久遠……</p><p> 有我的思念和淚水在陪伴!</p><p><br></p><p> 沈陽八一學校60級4班</p><p> 林小平(曾用名:林力平)</p><p> 2020年10月18日完成于沈陽</p><p><br></p><p> 附:第二集待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江都市|
武强县|
禄丰县|
阜城县|
鄱阳县|
涞源县|
霍邱县|
安图县|
海晏县|
屏东县|
枣强县|
玉屏|
新民市|
远安县|
贵港市|
纳雍县|
岳普湖县|
北流市|
尉氏县|
湟中县|
通山县|
屯昌县|
定安县|
洛宁县|
北宁市|
呼图壁县|
彝良县|
临澧县|
连州市|
衡东县|
南召县|
南靖县|
龙江县|
沽源县|
独山县|
浦县|
临朐县|
宿迁市|
蓬安县|
溧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