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秋風乍起天漸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在這初秋的季節,“馮江浩名師工作室”參加了“2020年蓮池區青年教師展示課”活動。梁阿龍、蔣伊琳兩位成員代表工作室做公開展示課。工作室成員反復磨課,做課教師精心準備,美好的青春風采在課堂中綻放!</p> 精彩綻放 <p> 梁老師的《圓的認識》一課,作為六年級最后一個平面圖形的學習課程。應該在已知圖形的前提下進行。利用知識的生長,去感悟思想的生長;利用經驗的生長,去創造思維的生長;更是一個深度學習、生命成長的過程。讓學生有的不僅僅是學會知識的快樂,更是學會學習的幸福。真正意義上放手,讓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學生操作,教師點撥,學生匯報,教師總結的形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通過交流的方式,分享交流自己的學習經驗;通過自學的方式,匯報自己的學習心得;通過動手的形式,身體力行知識的生成過程。多元學習過程,讓孩子去感悟數學的真諦。</p> <p> 蔣老師講授的《梯形的面積》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和三角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為之后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做鋪墊。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初步理解了轉化的思想,將新問題轉化成已有的知識,通過轉化的過程,能夠找到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因此蔣老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利用轉化的思想大膽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p><p> 本課重在探索,學生們根據以前探索平行四邊形等積變形的過程和三角形增倍還原的過程找到了多種探索梯形方法,不僅有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的方法,還有將一個梯形沿著中位線剪一剪拼成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同時還創造出將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這樣部分求和算整體的方法來探索梯形的面積。學生們不僅研究了普通的梯形,還研究了特殊的梯形。從不同類型的梯形入手研究梯形的面積,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個性發揮提供了很大的空間。</p> 感悟收獲 <p>課已盡,思未斷!兩位講課教師暢談自己的所感所悟</p> <p>衛生路小學阿龍老師:</p><p>與古人對話,汲取先賢經驗;</p><p>與同學對話,碰撞思維火花;</p><p>與大師對話,升華智慧靈魂;</p><p>與書本對話,探究數學奧妙;</p><p>與生活對話,回歸問題本源;</p><p>與未來對話,窺探神奇寰宇。</p><p>數學的課堂就是在交流之中,共生同長,從知識的認知衍生生命的意義。</p> <p>河北小學蔣伊霖:</p><p> 梯形的面積重在學生的探索,將課堂還給學生時,教師作為引導者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僅要引導學生打開思維探索出多種方法,還要幫助學生從不同的方法中準確地找到梯形與新圖形間的關系。因此這節課應該對學生進行積極且及時的評價,把學生們呈現的每種方法講透徹,找不同,細分類。這樣學生們收獲的才不只是結果,而是過程,不只是統一的格式,而是不同的解讀。作為青年教師,在成長的路上我們要不斷沉淀積累,不僅要手中有案,更要眼中有生。堅持勤于學習,善于反思,心懷感恩,才能有所成長。</p> 專家引領 <p> 工作室主持人馮江浩老師對兩節課進行了點評。指出要體會數學的背景,感受數學教學的科學引導,如:“基于位置有了圓心唯一,半徑直徑有無數條的結論;基于長度及其關系有了同圓或等圓中半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及其之間存在的2倍關系等。”指導教師們在課堂教學要注重課堂結構的完整性、課堂語言的準確性以及課堂駕馭的靈活度。同時提出“生活故事為境,一境到底”、“思想方法為線,一線串成”的教學理念,提升學生數學素養,讓深度學習落地生根。</p> <p> 教研路漫漫,愿君常磨礪!在困惑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大膽摸索,相信工作室團隊的青年教師在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必定揚帆遠航,在數學教學的路上一路芬芳、一路收獲!</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互助|
呼玛县|
观塘区|
东阳市|
茶陵县|
贵港市|
富川|
铜山县|
富民县|
黑山县|
合江县|
和顺县|
东乡县|
冀州市|
青州市|
青铜峡市|
嘉义县|
锦州市|
天镇县|
莱州市|
田林县|
昌都县|
图木舒克市|
博罗县|
开阳县|
崇左市|
城口县|
扶风县|
甘泉县|
扶绥县|
招远市|
赤城县|
蛟河市|
巴彦淖尔市|
肃北|
巍山|
轮台县|
浪卡子县|
大连市|
简阳市|
自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