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來到太原工作后,經常被朋友問及“太原如何”。</p><p>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很難回答,所以每次談及,總是支支吾吾。</p><p> 說一個城市怎樣,應該是盡可能的全面,因此,我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描述:</p><p> </p> <p> 1.太原人不錯。太原人給我的感覺很樸實, 當你在太原問路的時候,只要他是太原人,他往往會很仔細的給你回答,甚至熱情地說,我帶你去吧。</p><p> 這樣的場景經常發生,因此覺得當地人不錯。</p><p> 太原人的臉型以圓臉為主,男人普遍偏黑,女人偏胖。另外,太原雖然為山西首府,但看起來不是很時尚,人們的穿著很普通, 色調以黑為主,一些很有錢的主,穿著也是很隨便。</p><p> 2. 太原市政。一下火車,就會感到打的很不方便,一條狹窄的通道,使得出租車進站很不方便,而且進站一次,就要給管理人員交一元錢,所以一到上下班時間,你就別想在車站打到車。如果乘出租車到火車站,進站必須多付一元錢的車費,令人不可思議。</p><p> 山西近來財政很好,出租車的管理也很規范,但制訂這種政策的官員,一定是沒有見過世面的人,為區區一元錢,影響市政形象,得不償失。而且,有很多方式可以解決車站管理經費問題,為什么非要一元錢一元錢的收呢?</p><p> 07年為迎接煤博會,山西省斥資近200億元做城市改造,但效果寥寥。我覺得太原的市政官員太不講究,對于城市建設的細節熟視無睹。</p><p> 比如說,太原的人行道很少有平平整整的,大都是坑坑洼洼,地磚壞損不堪或者補得東一塊西一塊。何哉?施工不規范。我留意過鋪地磚的過程,幾乎是在土地上直接鋪了地磚,一經雨水侵蝕,自然就變形壞損。</p><p> 關鍵是,多少年了,大家似乎都習以為常,感覺比泥地好多了,大家都不覺得異樣,挺悲哀的。</p><p> (現在,太原經過耿彥波市長的治理,情況已經大為改觀)</p><p> </p> <p> 3.太原出租車。起步價8元,3公里后1.1元/公里。出租車服務比較規范,全國大概只有太原要求出租車司機必須西裝革履,打扮成白領一般。</p><p> 司機很少有宰客的,問候、服務也比較得體。攀談起來,往往很熱情,令人比較高興。</p><p> 4.太原污染情況。一般人印象中的太原應是一個灰蒙蒙的城市,記得幾年前,太原還被聯合國評為世界十大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p><p> 但實際上,由于地勢高、風大,太原的天空經常是“藍藍的天空飄著白云…”。</p><p> 太原市中心有迎澤公園,湖水面積頗大;又將汾河設壩成湖,并沿河修建了汾河公園,因此,太原的城市整體頗為水靈。只是城市衛生不敢恭維,城市規劃也欠全局考慮,似乎隨意修建高樓大廈。</p><p></p> <p> 太原消費。太原是繁華與簡陋并存,當地的高樓大廈相對較少,城市建設也很一般,但房價很貴。</p><p> 賣劣質貨的地攤隨處可見,但也有一些豪華商店,比如說,北京燕沙就在太原有分店,令人驚奇。</p><p> 同樣品牌的商店,比如說百盛,在太原的東西好像都比西安貴。</p><p> 街上跑的奔馳、寶馬等豪華吉普很多,外縣的居多,而且牌號都是若干“8”,若干“9”,真不知道這號是如何選的。</p><p> 車雖豪華,卻掩蓋不住車主人的暴發戶固有的俗氣。透過車窗,可以看到車里的休閑書大都是《故事會》一類,可見車的主人文化水平很是一般。</p><p></p> <p> 5.太原美食。太原人的飲食主要以面食為主,號稱"面食之都"。</p><p> 面的種類很多,有刀削面、剔尖、手搟面、貓耳朵、抿尖等等,但是,澆鹵很單調,只有炸醬、西紅柿雞蛋、小炒肉、燴菜四種,味道也沒什么特色。</p><p> 和西安的面食相比,我個人覺得略遜一籌。作為一個對美食“有所研究的人”,這里給大家推薦以下幾種山西特色食品,應該值得一嘗。</p><p> 1)頭腦。頭腦是一種藥膳,據說是明末清初山西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醫家傅山先生的方子,為其母親秋冬天補養身體而做的藥膳,食材為酒糟、山藥、羊肉、蓮藕,慢火燉煮而成。成品酒香濃郁,味道獨特。</p><p> 初次嘗試,往往不習慣。但是,滋補效果明顯,而且肯定是健康食品。吃的時候,應該配一碟腌制的老韭菜,再要半籠燒賣(稍梅);喜愛飲酒人可以加一小壺黃酒,在寒冷的冬天,一頓早餐,溫暖全天。清河元、晉城飯店都做得比較地道。</p><p> 2)羊雜割。類似的東西,北方城市都有,西安稱之為“水盆羊肉”,山東叫“羊湯”。</p><p> 太原羊雜割的羊肉是用鹽先腌制,口感有點咸味,吃起來很有味道;粉條粗粗的土豆粉,軟糯又有嚼頭,比較好吃。</p><p> 幾家老店比較有名,味道也正宗,如“郝剛剛”、“鼓樓”羊雜割,但稍微貴一些。還有一些不太有名的小店,吃起來味道也很不錯,如親賢北街上的“唐槐羊雜割”。</p><p> 3)霍子飯。霍子飯原本是山西人的家常飯,改良后,成為一道湯飯。正宗的霍子飯應該是小米稀飯與豆面面條共煮,再加上土豆、西紅柿、熟黃豆、豆角等蔬菜,制成稠乎乎的稀飯。</p><p> 一般可以叫一碗或“一蠱”(音譯),口味糯滑香咸,滋味綿長;內涵容易消化,營養豐富。</p><p> 霍子飯在山西風味的餐廳都有供應,但做得比較好的我以為是平陽路上的“海棠大廈”。</p><p> </p> <p> 5)各種粗糧食品。太原的粗糧食品比較多,尤其是攸面食品,如莜面犒姥姥、燴莜面魚魚、莜面河洛等,豆面抿尖、紅面抿尖、南瓜蒸菜也很有特色。五寨、芙蓉酒家、粗糧王做得都不錯,至于哪一家最正宗,見仁見智,不好評說。</p><p> 6)小吃。太原的小吃雖然比較多,但不成氣候。</p><p> 碗團、灌腸、涼粉到處都有,全是小攤,衛生狀況堪憂。</p><p> 柳林的溝門前碗團味道很好,已經做成真空包裝食品,在超市里可以買到。其所配的辣椒油,味道極佳,值得一嘗。 </p><p> 清河街上有一家“老字號黑涼粉”,其鹵汁調得也不錯,值得一嘗。</p><p> </p> <p> 6.太原旅游資源豐富。太原市周邊的旅游景點不少,較出名的有晉祠、平遙古城、榆次老城、清徐、蒙山等都有可以游玩之處,這里不詳細介紹了。</p><p> </p> <p> 最后,給各位介紹一下龍城的來歷,這一點,很多太原人也不甚了了。</p><p> 太原古稱龍城,本因其北部有天龍山而名。自唐朝李世民從太原起家后,龍城的名字似乎更有深意。</p><p> 唐朝衰亡以后,五代十國期間也出了一些短命皇帝,因而龍城似乎更加名副其實,以至于趙匡胤取得天下后,有高人望“太原常有紫氣”,于是下令毀掉原來的城池,新建一個太原城。</p><p> 為遏制太原的天子之氣,特意在建城的時候,把所有的街道都建成丁字路,意為“釘死”龍脈,可見“龍城”的厲害!</p><p> 不過,自宋代以后,山西真就再沒出過皇上了。</p><p> 迷信耶!還是文化的變化?</p><p><br></p><p> </p><p> 2007年8月9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顺县|
怀安县|
巴青县|
化州市|
河池市|
肃北|
五家渠市|
东海县|
赤城县|
武义县|
新龙县|
平顺县|
林州市|
聂拉木县|
武冈市|
玉田县|
罗源县|
宾川县|
大田县|
赣州市|
汉源县|
台北市|
兴和县|
通辽市|
汶上县|
民丰县|
石景山区|
马龙县|
伊吾县|
库伦旗|
托克逊县|
玉树县|
静海县|
康乐县|
巴彦淖尔市|
兰考县|
鹤山市|
阳春市|
巴中市|
郎溪县|
平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