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秋風颯颯,秋露晞微; 時光清淺,歲月如歌;擷一束光陰,撫過心間。 唯有“研”語的芳華,沉香流年?!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 教師們的學習沒有止境,教研沒有終點,我們一直在路上。</p><p> 2020年10月15日上午,由碑林進校組織開展的碑林區高中地理大教研暨名師送教活動在西安市第六中學南校區舉行,活動由碑林進校劉樹江副校長主持,西安市第六中學校長王坤,副校長劉一慧、張曉玉,碑林區楊許紅“名師+”研修共同體全體成員,地理學科種子教師,碑林區各校地理教師代表,西安市李莉地理“名師+”研修共同體成員共 47人參加了本次活動。</p> <p> 本次活動分兩個階段舉行:</p><p> 第一階段由碑林區楊許紅“名師+”研修共同體西安鐵一中楊許紅老師和西安市第六中學的羅建玉老師就高一地理第二章第二節第二課時《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一課進行了同課異構,兩位老師向學生講授了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及與地表形態的關系,運用內外力共同作用的觀點,和學生一起分析世界典型地表形態的成因,共同感受自然界的魅力,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p> <p> 課后兩位老師從本節課入手進行教學反思。</p><p> 楊許紅老師認為本節課教學方法以直觀教學法為主,問題教學為輔,通過實驗設計和演示、地貌景觀和視頻資料,幫助學生理解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外力因素。教學內容根據課標“結合實例”的要求,列舉典型的地貌加以分析,沒有將各種地質作用形成的地貌或各種類型的地貌全面系統的介紹,主要讓學生從典型地貌的分析中學會地貌成因分析的方法。</p><p> 教學創新之處一是案例的選擇盡可能地將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整合到一起,所以我選擇了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成因、長江上中下游的典型地貌兩個案例進行分析;二是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過程、觀看實驗演示視頻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三是讓學生自主梳理外力作用主要形式的關系,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和體系,引導學生學會學習。</p> <p> 羅建玉老師認為要把握好新課程標準對于本節課的要求,要運用視頻、圖像,識別 3~4 種地貌(主要是風力、流水、海浪等外力作用地貌),說明其景觀的主要特點。要在熟讀教材、理解課標的基礎上,重點選取主要外力作用地貌的景觀圖作為認知的主體,并配以視頻、合作探究活動、思維導圖、練習來達到教學目的。</p><p>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基礎自主梳理、重點知識聚焦、合作探究提升、知能綜合檢測四個模塊將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主要表現形式、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類型及特點等主要知識點串聯起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p> <p> 活動第二階段由趙文瑜老師以“信息時代的地理教學”為主題進行專題講座,趙老師從五個方面分享了她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新媒體的經歷及取得的成果,她認為在各種教學技術不斷革新的今天地理老師也要不斷與時俱進,提倡將實驗法運用到地理教學中,使學生更加直觀感受地理現象,理解背后的原理,同時地理老師要善于利用各種網站、公眾號、學案等提高地理教學效果。</p> <p> 最后劉樹江副校長點評了兩位老師的課,并對本次活動作了總結。劉校長指出本次活動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老師們就學生的實際情況、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提倡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地理老師也要緊跟時代潮流,積極利用各種資源開展地理教學,實現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p> <p>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活動之后每位老師的心聲,老師們紛紛表示本次活動的開展,拓寬了老師的視野,今后將努力學習、加強研修,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緊密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培育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p> <p> 撰稿:楊許紅 </p><p> 制作:孔芳芳</p><p> 審核:劉樹江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江县|
漳浦县|
二连浩特市|
德化县|
白城市|
余庆县|
肥城市|
麻栗坡县|
合阳县|
景德镇市|
肇州县|
南陵县|
农安县|
中阳县|
革吉县|
楚雄市|
讷河市|
汉中市|
武夷山市|
文水县|
鄢陵县|
满洲里市|
东海县|
葫芦岛市|
大邑县|
兰州市|
鹰潭市|
台南县|
大港区|
莲花县|
揭东县|
舟山市|
武平县|
台东县|
温泉县|
启东市|
三门县|
遂宁市|
清新县|
北安市|
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