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忍人之所不能忍,歷來作為做人必修之課。為什么要忍呢?可以設想一下,不善忍者,往往會動輒就發怒,拍桌子,踢凳子,一邊威懾人,一邊打壓人,殊不知,此為成大事之隱患。善忍者可以靜觀對手之變,沉著冷靜,看透對方之心理,然后再用“點穴位法”治人。忍辱是人生最大的修養,忍的力量最大。所謂“忍一口氣,風平浪靜”。反之,“小不忍,則亂大謀”。一人一氣之間,關系重大。“不能忍一時之氣”,這是亂象根源,原本小小的口舌之爭竟然演為刀槍相向。青少年血氣方剛,往往睚眥必報,招來殺身之禍。其實忍一口氣并非就是吃虧,忍一口氣,可以得到最大的便宜。對一般人來講,忍寒忍熱比較容易,忍饑忍渴也不算難,忍苦忍惱還能勉強。忍一口氣不出聲,冷眼看對手動態,那就大為不易了。忍與不忍,其關系成敗大矣。做人應當學會忍辱,絕大多數人之所以失敗,就是缺乏“忍”。曹操選擇了以“忍”為本、為人在世不要輕易動怒,總能忍一口氣,冷眼看對手,表現出王者風范。</p> <p class="ql-block">世間有一種人,雖然稱不上文能治國,武能安邦,但從某一方面來看,確實有一定長處,可是,他的長處怎么也派不上用場。究其原因是,這種人性格嚴重缺陷,狂躁不安,膽大妄為,自以為是,唯我獨尊,老子天下第一。狂妄自大,結果誰也不愿意重用。有才能的人不狂,瘋狂的人沒本事。年紀輕輕就學會,這個人看不起,那個人也不放眼里,這種屬于傲慢和狂妄的表現,正好暴露家庭教育的缺乏。人們開口便講,養子不教父之過,給父母丟盡面子,大不孝啊!不孝之子,成不了大事。光會罵人,不會做人,肯定也不會做事。傲狂之人,敗事有余,成事不足。空有大志,無法施展,下場很糟,抱恨終生。三國時期“禰衡”就是這樣的人。</p> <p class="ql-block">禰衡在《三國志》里沒有給他立傳,源于禰衡太狂。《平原禰衡傳》介紹禰衡說:“恃才傲逸,臧否過差,見不如己者不與語,人皆以來是憎之。”禰衡腐儒性格根植,誰都看不上眼,看誰都不順眼,之所以大家都不喜歡禰衡。大家越不喜歡禰衡,禰衡越覺得自命清高。有人對禰衡講,你有高才,何不到陳群、司馬朗帳下大干一番事業。禰衡竟然這樣回答,令人感到非常難聽,禰衡說:“陳群、司馬朗猶如屠夫和賣酒的人”,怎么能和屠夫、賣酒,這樣的人打交道呢,這句話,就是特別侮辱了別人人格。</p> <p class="ql-block">問話的人都知道,陳群一家子都是當官的人,怎么能夠說人家是屠夫呢?而且司馬朗是司馬懿的哥哥,也是司馬八達之一,而且他九歲的時候,就顯露出過人的才智了,怎么可能會是一個賣酒的呢,這讓大家就覺得是禰衡出口傷人,顯然不對了,覺得禰衡不和別人交往也就算了,還惡口罵別人,聽禰衡這么說,這口氣顯得太高調了。又有人接著問禰衡:“那么曹操手下的荀彧、趙稚,總是蓋世之才了吧?”禰衡又說:“雖然荀彧長得很漂亮,但是借用這張臉去吊喪可以;趙稚長得大腹便便,當個伙夫也可以。”就憑這幾句粗口話,直接把有才之人都給得罪完了。有人又問禰衡:“既然如此,你認為曹營中誰最有才干呢?”禰衡曰:“大兒有孔文舉(孔融),小兒有楊德祖(楊修)。”從禰衡所回答的話里,把孔融、楊修理解是禰衡的親朋好友了,孔融是大兒子,楊修是小兒子,而禰衡自己是“干爸”,當時孔融已經40多歲,而禰衡才20多歲,所以這么說,就對孔融不尊了,而且就算楊修比他小幾歲,那么也不會成為他的兒子,按年齡輩分明顯不符,覺得禰衡自夸自大,不懂得人情世故,言中之意把天下人,當成自己的孩子。殊不知,這樣稱呼得罪了天下所有人。禰衡、孔融、楊修,異姓“父子”三人臭味相投,嘴巴犯賤,可是孔融對禰衡卻是非常的贊美。</p> <p class="ql-block">當時孔融覺得禰衡是個人才,因而推薦給曹操做謀士,而曹操自然高興,也許是曹操喜歡能人緣故吧!按常理分析而言,被推薦到曹操身邊共事,都是有才能的人,毋庸置疑,不可非議。此時,禰衡偏偏擺架子不去見曹操,裝病也就算了,而且還經常言語損害他人,弄得曹操沒面子。別人認為得罪幾個武將沒關系,而得罪曹操就不得了,禰衡卻不因此而害怕。曹操召見不命坐,禰衡火從心底起,怒向膽邊生,破口大罵,讓在場文武百官面面相覷,一時心里感到震驚,曹操鎮定自如,一時也能夠忍受禰衡。禰衡罵累了,仍然沒人搭理,以為別人理虧,貌似理直氣壯氣說:“天地之闊,何無人?”曹操忍氣低聲說:“我手下數十人,都是當世英雄,怎么說無人呢?”禰衡說:“我愿聽一聽你手下都有哪些英雄。”曹操說:“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機深智遠,不在漢初蕭何、陳平之下。張遼、許褚、李典、樂進,勇不可擋,雖岑彭、馬武不及也。呂虔、滿寵、于禁、徐晃為先鋒;夏侯惇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間福將,安得無人。”禰衡皮笑肉不笑說:“你說錯了,這些人我都了解:荀彧可使吊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樂進可使取狀讀詔,李典可使傳書送檄,呂虔可使磨刀鑄劍,滿寵可使飲酒食糟,于禁可使負版筑墻,徐晃可使屠豬殺狗,夏侯惇為完體將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余都是衣架、飯嚢、酒桶、肉袋!”當時張遼也在場,氣得七竅生煙,非要斬禰衡不可,被曹操止住了。曹操說:“我這里正缺少一個擊鼓的人,就讓禰衡做鼓吏吧。”禰衡口服心不服,表示不推辭,便應聲而去。</p> <p class="ql-block">正好第二天,曹操大宴賓客,高朋滿座,曹操令禰衡擊鼓助興。按當時規矩,鼓吏必須穿著統一制服,禰衡在眾目睽睽之下,把舊衣服脫換下來,故意脫了個精光,在眾人面前裸體而立,渾身盡露,在座的賓客羞不敢看。禰衡自己卻顏色不變,一點都不知羞恥,不知廉恥,不要臉,做錯事也不覺得對不起別人,禰衡真的不害臊,曹操拿禰衡沒辦法,只能苦笑一下,又覺得禰衡太過分,隨口叱曰:“廟堂之上何太無禮?”即令人拿來衣服,禰衡隨便穿上一件,然后坐在地上一邊手抹鼻涕,另一邊手指著曹操鼻子大罵:“欺君罔上乃謂無禮,我露父母之形,可顯清白之體耳!”曹操說:“你為清白,誰為遷濁?”禰衡接著大罵曹操:“你不識賢愚是眼濁;不讀詩書是口濁;不納忠言是耳濁;不通古今是身濁;不容諸侯是腹濁;常懷篡逆是心濁!我是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輕仲尼、臧倉毀孟子耳!欲成王霸之業,而如此輕人耶?”</p> <p class="ql-block">禰衡三番五次辱罵曹操,且鋒芒畢露,罵得盡情,罵得方法奇絕。天下會罵人者莫若禰衡,忍辱莫若曹操。韓信能忍胯下之辱是在成事前,然而曹操身為丞相,地位顯赫,卻能容忍一個光著屁股的禰衡,當眾指著鼻子謾罵奚落,忍耐勝過韓信數倍。曹操冷靜有智慧,受辱后還不親手殺掉禰衡,令其往荊州為使,說服劉表來降,禰衡到劉表那邊后,卻把劉表手下的人給罵了,被罵的人自然不服,懷恨在心,然后就開始造謠,說禰衡罵劉表,當時禰衡真的沒罵過劉表,而劉表是因為知道禰衡喜歡罵人,所以,誤為禰衡真罵了自己,正好此時劉表識破了曹操借刀殺人計,然后將計就計,把禰衡送給江夏太守黃祖。這次禰衡到黃祖那里還是喜歡罵人,最重要的是禰衡沒有痛改前非的思想覺悟。黃祖不像劉表和曹操那樣能夠忍耐,而是個大家公認的性格暴虐大老粗,實質上是個有勇無謀的武夫。黃祖懶得與禰衡口舌之爭,不再顧慮天下人如何評議,干脆把時值24歲的禰衡殺死。</p> <p class="ql-block">禰衡被黃祖殺死變成短命鬼,讓活著的父母晚年喪子而痛不欲生,不孝啊!其他暫且不說,只說禰衡脫裸之事,一般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在家不出門,忽略給小孩子穿衣服,小孩子也會哭鬧要求穿著,連小孩子都知道光身不好,也懂得文明禮貌,何況已經是成年人的禰衡,在大庭廣眾裸體,那么,跟光身瘋子逛街就沒有區別了。裸體擊鼓顯示清白是愚蠢的舉動,給父母丟面子,還好意思把自己比作孔孟,真是厚顏無恥,丟人丟到家了,這種人怎么稱得上是人才呢?推薦禰衡的那個人肯定不是好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p> <p class="ql-block">沒有孔融推薦,就沒有“禰衡之裸,擊鼓罵曹”的典故,那么,孔融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呢?年僅七歲的孔融讓梨故事,家喻戶曉。孔融隨著年齡長大,加上沒有良好家庭教育,缺乏道德修養,后來,卻很少有人知道,孔子二十世孫的孔融,因為不孝而獲罪。孔融除了文采好之外,并沒什么品德高尚之處。正是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p> <p class="ql-block">孔融的哥哥孔褒,有個叫做張儉的朋友,由于得罪了中常侍侯覽被追捕,因此就逃到了孔融的家里,正好那時孔融的哥哥不在家里,孔融見張儉是哥哥的好朋友,因此就將張儉藏了起來,張儉就此得以逃命。誰知道過了幾天這件事被官府知道,兄弟倆都被逮捕入獄。孔融說:“張儉是自己藏,應該降罪于自己,不關哥哥的事”。哥哥聽后非常感動,于是說張儉是去找他的,不是弟弟的錯。最后朝廷將孔融放了,孔褒因此被殺。據史料記載,其實孔融的哥哥孔褒,因孔融私藏犯人而被弟弟害死。此事成就孔融出名,孔融真正出名,因禍得福。那個時候還沒有科舉制,大都是朝廷聽說誰有好名聲,就讓誰來做官,孔融這個名人自然而然能當了官。孔融也有著致命的缺點,那就是說話做事不看場合,而且做事多流于表面,志大才疏,是個空想家而不是政治家、軍事家。史料評說,孔融本身就是一個腐儒。在他擔任北海太守時,曾經有一次以“哭聲不悲痛”為罪名殺了一個安葬父親的年輕人,荒唐無比。</p> <p class="ql-block">孔融一直對曹操不滿,常常跟曹操唱反調,口出狂言,基于孔融的威望,曹操不敢公然與他作對。孔融見過楊修因多嘴亂傳“雞肋”被殺,也見過禰衡因為惡口“罵人”被殺,卻不從他們死因汲取教訓。由于語言激烈,而且口無遮攔的原因,惹怒了曹操,隨著曹操的權力越來越大,越覺得孔融是自己成功路上的攔路虎,必須除之而后快,所以一直伺機尋找機會干掉孔融。</p> <p class="ql-block">孔融曾經跟禰衡說:“父之于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于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意思就是,父親與兒子沒有什么親情,不過是情欲的產物。母子之間也是,不過是將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里,倒出來之后就沒有關系了。這話就是放在現代,也是絕對的大逆不道。殊不知,孔融提出所謂“親子無親論”,實在是辱罵天下所有父母,得罪天下所有人,違背“父子有親”的倫理道德,擾亂公共秩序,破壞社會治安,與當時曹操所提倡“舉孝廉”格格不入,曹操就是通過舉孝廉才當上官,結果孔融被曹操以“不孝”定罪處死,還要滿門抄斬。孔融被處死前要求曹操放過他九歲的兒子,從這點體現父子情深,“父子有親”自然流露,最終曹操還是讓孔融全家人一起陪葬,孔融被處死當年才56歲,導致身敗名裂。</p> <p class="ql-block">孔融品德不好,因此,所推薦的禰衡也沒有真正才華,不過是尋章摘句寫出來的文章而已,文采好的確也算是一種才能,而且受當時士族的推崇,所以曹操才不敢隨意親自殺了禰衡,免得引來天下士子的口誅筆伐。禰衡性格特別高傲,最喜歡罵人。“罵人”成為禰衡的專利,禰衡所行之處必定留下“罵人”壞名聲,成了“罵人”批發部,所經營都是歪理邪說。禰衡源于與孔融一樣心術不正,故在許昌時散發名片廣而告之,打算謀求一官半職,竟然因不會做人也沒人敢用,導致心里不爽快,然后就把官場的人給罵了,弄得人緣更加不好,故用罵人來對抗社會。</p> <p class="ql-block">曹操不殺禰衡,本來是忍辱與包容。主要是不想讓手沾上血腥味,避免后世抓住話柄而壞了名譽。為殺掉禰衡,官場玩法像踢足球,說明當時做官不是濫殺無辜,還是君臣有義,誰也不想得罪人,關鍵是不想在史料上留下污點。古往今來,不少人不知道明哲保身,總是想方設法去害人,將禰衡古老套路重演于世,可想而知,其結局必定類似禰衡的悲慘下場,值得今天人深思反省。</p> <p class="ql-block">綜上所述,結合現實。還有一種這樣的人,由于心理變態,更加古怪離奇,所以罵人時候特別令人費解。尤其是公司員工出于對領導的尊敬,直接稱呼其職位不稱姓名,本來應該有職,稱職務并無過錯,可是這種領導既驕傲自滿到了極點,偏偏故意假裝嚴肅給對方來個下馬威,開口就罵人,貌似別人稱呼他職位顯得不高興樣子,以此顯示他對職位不感興趣來蒙蔽員工,明白人認真觀察這種人內心世界,非常樂意聽到同事稱呼他的官位。不知內情的人看到他罵人的樣子,總是以為他真的不在乎當領導,即刻改口另換一種稱呼,結果發覺他心里極其憤怒,發現他臉色變得更加烏黑,而后找其他借口,作為罵人的理由,令人感到為難。這類人所表現出來都是野心勃勃,與“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思有所類似,與其這樣,不如遠離他作為忍讓,然后隔三年五載回頭,以冷靜的慧眼,看看對手。</p> <p class="ql-block">罵人不是好人,好人不會罵人。“罵人”這類人,古往今來大有人在,源于嗔恨而變得愚昧無知,總是想一手遮天,視掌上芝麻小的權限大過天,格局小得非常可憐,就是手掌那么大而已,井底之蛙,看不見外面世界,聽不到別人講話,一個人說了算。“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結果容不得辦公室的同事。以為單位是我家,自我感覺既當家長又做工,其余人都是濫竽充數。由于長期以來受到這種錯誤觀念在作怪,導致人格扭曲,故此自高自大,實行家長專制,無事也生非,雖然不打人,但是常常罵人,把罵人當作政績、先進分子、優秀成果。一會兒罵這個,一陣子罵那個。沒本事的人天天罵人,等同禰衡罵曹操,不知自省反而害死自己。有天大才干也不該罵人,人家不欠我們什么。進而言之,缺誰地球照樣轉。罵人不是解決問題好辦法,反而體現了自己不夠成熟,致使自己成為幼稚輕浮,導致領導和同事認為癲狂至極、道德品質敗壞,從而影響個人前途和人際關系。古為今用,借古喻今。謹記“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的古訓名言。要親近圣賢著作,依教奉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以孝為先,以德服人。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忍辱如地,為國而忍,心常慈忍,忍辱負重,砥礪前行。讓忍辱的力量,成就偉大事業。講現實一點,最直接說法,想給自己身體健康長壽,必須要懂得“忍”,要想自己在仕途上暢通無阻,有美好的前途,必須要學會“忍”。管好嘴巴,控制情緒。</p> <p>歡迎分享,功德無量!</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 59, 60); color: rgb(200, 252, 254);">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為了真實,尊重歷史,取信于民,史料無有增減;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span></p> <p>作者:黃勇哲</p> <p>2020年10月12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社旗县|
松江区|
临沭县|
揭东县|
河曲县|
峨山|
淮安市|
鲁山县|
惠来县|
黄浦区|
信宜市|
弥勒县|
乐东|
昌乐县|
镇平县|
米易县|
渝中区|
张家口市|
南雄市|
云浮市|
海盐县|
台州市|
东港市|
灵石县|
玉门市|
玛沁县|
淳化县|
崇阳县|
铜山县|
麻阳|
迭部县|
普兰县|
永川市|
黎川县|
肥东县|
东台市|
石林|
宁强县|
即墨市|
关岭|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