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毛澤東的氣魄</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王二路</b></p><p><b> 偉大領(lǐng)袖毛澤東主席之所以受到世人的擁戴、敬仰和崇拜,極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無可匹敵的個人品質(zhì)。在他個人品質(zhì)中表現(xiàn)得爐火純青、達到極致,甚至于無人比肩的則是一代偉人、一個革命家的氣魄。毛澤東感人至深的氣魄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詩詞、書法、講話以及決策、膽略等方面。</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一、毛澤東的詩詞:</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豪情萬丈 氣吞山河</b></p><p><b> 記得有位外國人曾說過,毛澤東的勝利是“一個詩人贏得了一個新中國”,此話不無道理。毛澤東是詩人政治家、詩人思想家、詩人軍事家。他是集軍事家的機敏氣魄,政治家的膽識圓通,思想家的深邃智慧于一身的詩人;或者說是集詩人的浪漫主義和豪放不羈氣質(zhì)于一身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軍事家。在他身上,詩人與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是相通的。</b></p><p><b> 毛澤東的詩詞字里行間洋溢著豪情,閃爍著激情,張揚著氣派。讀其詩詞心潮澎湃,品其詩詞扣人心弦,誦其詩詞催人奮進。據(jù)傳,當年魯迅先生讀過毛澤東的詩詞后,曾贊嘆道,有“山大王”的氣概。</b></p><p><b> 譬如,在吟詠祖國河山時,毛澤東的詩作酣暢淋漓、大氣磅礴。他筆下的山,儀態(tài)萬千、瑰偉雄奇:會昌山“顛連直接?xùn)|溟”,昆侖山“橫空出世”,廬山“一山飛峙大江邊”,井岡山“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他筆下的江河:神奇曼妙、變幻無窮。他沉醉于“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清純與活力,震撼于“大河上下、頓時滔滔”的靜穆與凝重。他欣賞“風(fēng)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的自然雅趣,贊美“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的煙波浩渺,向往“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盡折腰”,氣壯山河的詩句,使人對偉大祖國油然而生敬意和自豪。</b></p><p><b> 另外,毛澤東還擅長以數(shù)字入詩,尤對“萬”字情有獨鐘。使用萬字將磅礴氣勢、豪情萬丈達到了極致、推向了高潮。“看萬山紅遍”“萬類霜天競自由”“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萬木霜天紅爛漫”“萬馬戰(zhàn)猶酣”“萬方樂奏有于闐”“一萬年太久”……用作家冰心的觀點,“萬”是“最有力量的漢字”“表達了浩大的氣勢和雄偉的氣魄”“在藝術(shù)上,給人以強調(diào)和強力之感”。“寥廓江天萬里霜”“萬 里雪飄”“萬里長江橫渡”“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玉宇澄清萬里埃”……“萬里”盡顯視野的廣博,境象的闊大,思緒的奔放。“十萬工農(nóng)下吉安”“百萬工農(nóng)齊踴躍”“喚起工農(nóng)千百萬”“百萬雄師過大江”……這些詩句把革命力量壯大速度之快、摧枯拉朽威力之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讀來令人精神振奮、蕩氣回腸。</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二、毛澤東的書法:</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筆走龍蛇 意蘊萬千</b></p><p><b> 一直喜愛毛體字。學(xué)生時代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教室里懸掛張貼的“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zhì)。”“向雷鋒同志學(xué)習(xí)。”等,以及課本里為劉胡蘭的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等等。走上社會后,毛體字見得更多了:國內(nèi)的許多報刊雜志、機關(guān)單位、建筑物上都留下了毛澤東的字跡,如人民日報、人民郵電、新華書店、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等。全國著名的報紙和大部分省報,都是毛澤東題寫的報頭。一些高校校名都使用毛體字,有的為親筆題名,有的則系集毛體字而成。</b></p><p><b> 毛澤東的書法融各家之特長,采千古之雅韻,龍蛇飛舞,俏俊飄逸,大氣磅礴,豪放酣暢。最終形成了揮灑自如、剛勁奔放的“毛體”風(fēng)格,且做到了“是真書家自風(fēng)流”的大境界。</b></p><p><b> 書法界公認:毛澤東是20世紀的書法大家。1999年,《中國書法》、《書法導(dǎo)報》聯(lián)合發(fā)起了“中國二十世紀十大杰出書家”的評選活動,毛澤東位列其中,與吳昌碩、林散之、康有為、于右任、沈尹默、沙孟海、李叔同等人相比肩,足可見國人對毛澤東書法的肯定與推崇。</b></p><p><b> 專家評曰:毛澤東書法有“二王”(王羲之、王獻之)之秀逸,孫過庭之俊美,張旭之狂韻,懷素之放肆,蘇黃(蘇東坡、黃庭堅)之雄厚……甚至于獨具浪漫氣質(zhì)與領(lǐng)袖風(fēng)范。倘若,把歷史長河中所涌現(xiàn)出的書法大家們比喻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么正是“俱往矣,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與膽識,塑造出毛澤東那獨步書林、雄渾豪放、氣勢如虹、風(fēng)格獨特的書法藝術(shù)風(fēng)格。</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三、毛澤東的講話與文章:</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振聾發(fā)聵 撼人心扉</b></p><p><br></p> <p><b> 毛澤東的講話與文章有兩大顯著特點:磅礴凌厲的氣勢和風(fēng)趣且霸氣的風(fēng)格。</b></p><p><b> 先說磅礴凌厲的氣勢。毛澤東總結(jié)社會規(guī)律,借歷史交替、風(fēng)云際會、群雄逐鹿之勢,納雷霆于文字,排山倒海,摧枯拉朽,宣揚自己的政見。在新中國成立前的整個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都能高瞻遠矚,甚至力排眾議,發(fā)出振聾發(fā)聵之聲。當黨內(nèi)外對農(nóng)民運動頗有微詞時,他大聲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zhì)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當井岡山時期革命處于低潮時,他卻用詩一樣的浪漫語言預(yù)言革命高潮的到來:“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jīng)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抗日戰(zhàn)爭處在最艱苦的相持階段,許多人苦悶、動搖時,他發(fā)表了著名的《論持久戰(zhàn)》,指出“武器是戰(zhàn)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jīng)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抗日戰(zhàn)爭是持久戰(zhàn),最后勝利是中國的——這就是我們的結(jié)論。”1949年,在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上毛澤東以勝利者和時代巨人的口吻致詞:“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shù)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讓那些內(nèi)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fā)抖罷,讓他們?nèi)フf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wěn)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b></p><p><b> 再說風(fēng)趣且霸氣的風(fēng)格。毛澤東在黨的公開會議上講話時,多以風(fēng)趣幽默而著稱。但他的講話又多是柔中有剛、暗藏鋒芒,乍聽談笑風(fēng)生,細品令人心顫,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毛式語體”。</b></p><p><b> 譬如:1959年2月27日至3月5日,中共中央在鄭州舉行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會議上共作了6次講話,其主要思想主旨是糾“左”。他認為平均主義的毛病不在農(nóng)民,而在政策。甚至把某些人腦子里的“共產(chǎn)主義”定義為“公開搶”。毛澤東激動地說:“斯大林對農(nóng)民竭澤而漁,現(xiàn)在即此毛病,理由是反保守主義,反本位主義,我就支持這些主義。…… 我相當支持瞞產(chǎn)私分,除貪污破壞以外,是正當權(quán)利。”“生產(chǎn)隊,生產(chǎn)小隊,普遍瞞產(chǎn)私分,深藏秘窖,站崗放哨,保護他們自己的產(chǎn)品。反過來批評公社和上級的平均主義、搶產(chǎn)主義,寫一個條子,普遍過斗拿走。我以為生產(chǎn)隊、生產(chǎn)小隊的做法基本上是合理合法的。…… 他生產(chǎn)的嘛,馬克思百年前講過‘多勞多得’,他懂得馬克思主義。”“一個是瞞產(chǎn)私分,一個是勞動力外逃,一個是麿洋工,一個是糧食伸手向上要,白天吃蘿卜,晚上吃好的,我很贊成,這樣做非常正確。你不等價交換,我就堅決抵制,河南分配給農(nóng)民30%,瞞產(chǎn)私分15%,共45%,否則就過不了生活,這是保衛(wèi)他們的神圣權(quán)利,極為正確。還反對人家本位主義,相反應(yīng)該批評我們的冒險主義。真正本位主義,只有一部分,主要是冒險主義。錢交給公社不交隊,他們抵制,這不叫本位主義。給他錢。他不繳,才是本位主義。”“豬只有一條,你有他就沒有,用無償搞共產(chǎn)主義不行。”“主要是解決這個問題,共產(chǎn)主義沒有飯吃。天天搞共產(chǎn),實際上是搶產(chǎn)。…… 舊社會叫做‘賊’,紅幫叫做‘搶’,青幫叫做‘偷’。搶和偷,在名詞上叫無償占有別人的勞動,地主叫經(jīng)濟剝削,資本家叫剩余勞動,也就是剩余價值。…… 現(xiàn)在一點代價也不給,有一點就拿走。…… 群眾普遍反抗,于是翻箱倒柜,進行神經(jīng)戰(zhàn),一頂帽子‘本位主義’一框。你框農(nóng)民,就看出你沒有辦法,什么叫共產(chǎn)主義,還不是公開搶。”(引自:《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八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61—75頁。)</b></p><p><b> 又例如:1958年3月10日,在成都會議上毛澤東對某些新聞報道的“技術(shù)”極為不滿,喻為“賈桂作風(fēng)”。他說:“中國人當奴隸當慣了,似乎還要當下去,中國藝術(shù)家畫我和斯大林的像,總比斯大林矮一些,盲目屈服于那時蘇聯(lián)的精神壓力,馬列主義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應(yīng)該平等待人。”</b></p><p><b> 凡此等等,不勝枚舉。</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四、毛澤東的決策:</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高屋建瓴 勢如破竹</b></p><p><b> 綜觀毛澤東一生中的諸多重大決策,之所以戰(zhàn)無不勝、英明偉大,皆源于他的周密觀察、深思熟慮以及胸懷大局、高瞻遠矚。僅以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出兵朝鮮和之后的研制“兩彈一星”為例,足可窺斑知豹。</b></p><p><b> 先說抗美援朝震驚世界的決策。1950年9月下旬,朝鮮半島的戰(zhàn)火向北燃燒。唇亡齒寒的危急使新中國面臨著是否出兵參戰(zhàn)的重大選擇。在國家“一窮二白”的面貌依舊、百廢待興的情況下,要派兵跨出國門與美國乃至“聯(lián)合國軍”打仗,下這個決心確非易事。從1950年10月1日起直至10月19日志愿軍正式跨過鴨綠江,被史學(xué)研究者稱為艱難決策的“18個日日夜夜”。為了最后下定決心,毛澤東因焦慮多少天日夜不眠。有的中央領(lǐng)導(dǎo)人后來回憶說,在考慮出兵不出兵朝鮮的問題時,毛主席一個禮拜不刮胡子,留那么長,想通以后開了會使大家意見統(tǒng)一了,才刮了胡子。如此反復(fù)思考,焦慮到了一個星期不刮胡子的狀況,這在毛澤東的一生中都是少見的。經(jīng)許多天不眠不休的思考,毛澤東也曾兩次要求入朝部隊暫停行動。不過經(jīng)最后權(quán)衡,他還是確定:“應(yīng)當參戰(zhàn),必須參戰(zhàn)。參戰(zhàn)利益極大,不參戰(zhàn)損害極大。”歷史又一次證明了毛澤東的正確。中國出兵朝鮮,在政治上大大提高了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在經(jīng)濟上保障了國家恢復(fù)建設(shè),在軍事上也打出了國威軍威。可以說,志愿軍出奇兵應(yīng)對這場戰(zhàn)爭,來自于毛澤東決策出兵朝鮮的偉大決心。周恩來曾說:“毛澤東下這個偉大的決心,是根據(jù)科學(xué)的預(yù)見、實際的分析”。彭德懷也說過:“這個決心不容易定下,這不僅要有非凡的膽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對復(fù)雜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斷力。歷史進程證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確。”</b></p><p><br></p><p><br></p> <p><b> 再說研制“兩彈一星”的戰(zhàn)略決策。毛澤東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最高決策者和領(lǐng)導(dǎo)者,對中國核武器事業(yè)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b></p><p><b> 1949年12月16日至1950年2月17日,毛澤東第一次踏出國門訪問蘇聯(lián)。期間,蘇聯(lián)方面特意為毛澤東播放了蘇聯(lián)成功進行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的新聞電影紀錄片。也許是受到紀錄片中核武器爆炸威力的震撼,毛澤東在歸國途中向身邊工作人員表達了中國要研制核武器的想法,他說:“這次到蘇聯(lián),開眼界哩!看來原子彈能嚇唬不少人。美國有了,蘇聯(lián)也有了,我們也可以搞一點嘛。”之后,在朝鮮戰(zhàn)爭期間以及后來的炮擊金門和邊境沖突中,帝國主義多次肆無忌憚地對中國進行核訛詐。對此,毛澤東一方面強調(diào)“美國的原子訛詐,是嚇不倒中國的”,一方面提出要堅決發(fā)展原子武器,并于1955年1月15日作出發(fā)展原子能事業(yè)的戰(zhàn)略決策。</b></p><p><b> 1958年6月21日,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毛澤東明確指出了研制原子武器的戰(zhàn)略意義,他說:“原子彈就是這么大的東西,沒有那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shù),那么好吧,我們就搞一點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我看有10年功夫完全可能。”</b></p><p><b> 1962年6月和11月,毛澤東先后作出批示:“對尖端武器的研究試制工作,仍應(yīng)抓緊進行,不能放松或下馬。”“要大力協(xié)同做好這件工作。”</b></p><p><b> “兩彈一星”不但代表著綜合國力,而且代表著軍隊現(xiàn)代化的程度。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為世界五個(美、蘇、英、法、中)核大國之一。此后,僅6年多的時間又研制成功了洲際導(dǎo)彈、人造衛(wèi)星、核潛艇。</b></p><p><b> 有了“兩彈一星”的中國,國際威望空前提高。如鄧小平所說,“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fā)射衛(wèi)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xiàn)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標志”。中國成功試爆原子彈后,鄭重承諾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就不但威懾了帝國主義,而且贏得了世界人民,鼓舞了世界人民,使中國贏得了世界大國地位。</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五、毛澤東的膽略:</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驚天地 泣鬼神</b></p><p><b> 所謂膽略,即指人的勇氣和智謀,也是展現(xiàn)一個人氣魄的最重要、最具體的方面。毛澤東的膽略用“驚天地,泣鬼神”比喻實不為過。他的勇氣:震古爍今,無人能比;他一心為天下勞苦大眾謀利益,他終生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強大而不懈奮斗……正所謂,無私者無畏!他的智謀: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博覽群書,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他以充滿自信的口吻說到:“我要用‘文房四寶’打敗國民黨四大家族!”</b></p><p><b> 談及毛澤東的膽略,最最感人至深、震驚中外、廣為傳頌的當屬重慶談判和轉(zhuǎn)戰(zhàn)陜北了。</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重慶談判。</b></p><p><b>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重大的轉(zhuǎn)折關(guān)頭。8月14日,蔣介石先發(fā)制人,向延安發(fā)出電報——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16日,素為“中央喉舌”的《中央日報》國內(nèi)要聞版以三欄篇幅、大字標題刊出“蔣主席電毛澤東,請克日來渝共商國是”的新聞,搶先擺出要“談判求和平”的姿態(tài)。20日、23日,蔣介石又連續(xù)發(fā)出兩封電報,要求毛澤東到重慶“共商國是”、“共定大計”,且“已準備飛機迎接”。美軍司令魏得邁也于23日向毛澤東發(fā)出了去重慶談判的邀請電。</b></p><p><b> 為了國內(nèi)和平、民主、團結(jié)的實現(xiàn),毛澤東毅然決定,接受蔣介石的邀請,深入虎穴!他認為“去,這樣可以取得全部主動權(quán)。要充分估計到蔣介石逼我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簽字之手在我。”“由于有我們的力量、全國的人心、蔣介石自己的困難、外國的干預(yù)四個條件,這次去是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的。”與此同時,毛澤東也做了最壞的打算,那就是如果做出最大讓步還不行,就“準備坐班房”“如果是軟禁,那倒不怕,正是要在那里辦點事。”于是,毛澤東于1945年8月28日從延安乘飛機前往重慶。詩人柳亞子賦詩,稱頌毛澤東的這一行動是“彌天大勇”。</b></p><p><b> 對于蔣介石的“盛情邀請”,延安的第一反應(yīng)是:這是一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鴻門宴。當時,蔣介石也確實有過加害毛澤東的企圖,他在1945年9月27日的日記中寫到:“如此罪大惡極之禍首,……如不加審治,何以對我為抗戰(zhàn)而死軍民在天之靈耶?”但經(jīng)過反復(fù)權(quán)衡掂量,隨即放棄了這個打算。蔣介石更多的考慮、更大的企圖,正如他的謀士陶希圣所說:“想用軟的一套方法把共產(chǎn)黨吃掉,談何容易!可是,國內(nèi)有厭戰(zhàn)情緒,國際形勢也不允許中國打內(nèi)戰(zhàn),一旦打起來我們更被動,利用談判拖一拖也好。共產(chǎn)黨拒絕談判,我們更有文章好做。”</b></p><p><b> 重慶談判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共兩黨就中國前途和命運進行的一次歷史性談判。在歷史的轉(zhuǎn)折關(guān)頭,毛澤東為了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置個人安危于不顧,深入虎穴、以身犯險,體現(xiàn)了革命領(lǐng)袖始終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fù)興的初心使命,體現(xiàn)了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大智大勇。</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二)轉(zhuǎn)戰(zhàn)陜北。</b></p><p><b> 1947年3月,國民黨蔣介石集中34個旅25萬人,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大舉進攻,妄圖一舉摧毀中共中央機關(guān)和人民解放軍總部。毛澤東審時度勢,決定暫時撤離延安。1947年3月18日黃昏,在槍炮聲中,毛澤東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延安,踏上了轉(zhuǎn)戰(zhàn)陜北的征途。之后,千里轉(zhuǎn)戰(zhàn)的一年多里,毛澤東以他的智慧和膽略創(chuàng)造下諸多可歌可泣的驚人奇跡。其中,毛澤東大膽巧施“空城計”,迎著敵人向前走,即留下了千古絕唱。據(jù)資料記載:1947年8月17日,毛澤東率部東進來到了黃河的一個分汊葭蘆河岸邊。國民黨的劉戡率7旅之眾步步逼近,敵人的先頭部隊已占領(lǐng)了附近的山頭,情況萬分緊急。任弼時派人找來了幾只羊皮筏子。于是,十幾名水性好的戰(zhàn)士,在一片助威聲中登上了羊皮筏子,可一瞬間,連筏子帶人被卷進急流無影無蹤。向東的路走不通了。敵人就在眼前,子彈在耳邊尖嘯,不時有戰(zhàn)士在倒下。忽然,毛澤東掃了一眼山頭上的敵人,邁開大步,順著河堤向北迎著敵人幾萬枝槍走去,隊伍也緊隨其后,排成兩隊走著。奇跡出現(xiàn)了:敵人追兵呆若木雞似地看著毛澤東,幾萬桿槍啞了。毛澤東率隊順利地來到了一座大山腳下。任弼時告訴隊伍后的王參謀,把上山的痕跡抹掉,毛澤東聽后轉(zhuǎn)過身子說:“沒關(guān)系,你們就在這里立塊牌子,寫上‘毛澤東由此上山’!”敵人追到山底下,看到了“牌子”,怕中埋伏,果然沒有上山來。第二天,在當?shù)乩相l(xiāng)的幫助下,毛澤東率中共中央機關(guān)工作人員和警衛(wèi)人員順利地渡過了河。這時,劉戡率7個旅的追兵趕到河邊,他們正想方設(shè)法要過河之際,河水突然猛漲,沖走了不少兵。大水攔住了追擊之路,劉戡只好望河興嘆。</b></p><p><b> ……</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縱觀毛澤東波瀾壯闊的一生,其偉人的氣魄令敵手心驚膽寒、敬畏無比,更使億萬人民揚眉吐氣、備受鼓舞。可以說,毛澤東的氣魄是驅(qū)邪扶正的精神利劍,也必將在天地人間流芳千古!</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收筆于:2020年10月11日星期日</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平县|
兰西县|
广元市|
烟台市|
雅安市|
锡林郭勒盟|
彰武县|
磐石市|
茌平县|
白城市|
怀柔区|
龙海市|
瓮安县|
文水县|
宜城市|
渭南市|
崇礼县|
盐源县|
叶城县|
纳雍县|
容城县|
鄂温|
额尔古纳市|
大港区|
五家渠市|
永安市|
乐亭县|
常熟市|
乐安县|
卢氏县|
合山市|
开江县|
壤塘县|
简阳市|
龙口市|
东丽区|
南江县|
永安市|
中卫市|
缙云县|
方正县|